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壹 · 屈辱历史——港澳问题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借新界(租期99年)
1.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属于 问题;
外交/国家主权
壹 · 屈辱历史——港澳问题
澳门半岛
氹仔岛
路环岛
2.澳门问题的由来:
1887年,葡萄牙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权”
1864年,葡萄牙人侵占路环岛
1851年,葡萄牙人侵占氹【dàng】仔岛
1557年,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553年,葡萄牙人攫取广东澳门的租住权
澳门问题属于 问题;
外交/国家主权
壹 · 屈辱历史——港澳问题
近代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试图收复香港的努力
时期 概况 结果
北洋政府时期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新界地区,被把持会议的美英法等列强予以否决。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蒋介石提出收回香港,被英美方面以“会议议程”为由予以否决。
失败
失败
近代中国政府收复香港努力失败的原因:
近代中国的国力孱【chán】弱
弱国无外交,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解决港澳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材料: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邓小平
①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②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
①有利于顺利回归和统一;
②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
③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新中国解决港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有什么结果?
武力
和平
和平统一
贰 · 统一政策——一国两制
材料一: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的谈话》(1978年)
材料二: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
邓小平针对统一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
提出时期: ;
提出的目的/出发点: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贰 · 统一政策——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保留
前提基础
主体
补充
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港澳台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个中国
3.“一国”与“两制”的关系: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重要谈话,阐明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建议。。
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指出叶剑英提出的9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一国两制”概念的第一次明确提出。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时说:“收回香港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 问题而提出的。
“一国两制”在实践过程中最先解决 问题。
台湾
香港
贰 · 统一政策——一国两制
4.“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意义:
材料:“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①“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P68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P66
5.“一国两制”的地位: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香 港 回 归
香港问题经历2年22轮谈判拉锯战
叁 · 神圣时刻——港澳回归
1997年6月30午夜至7月1日凌晨
中英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交接仪式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变化:
主权归属
邓小平多次系统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他提出,“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
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法律基本不变
生活方式不变
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
除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
不变
叁 · 神圣时刻——港澳回归
澳 门 回 归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于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19午夜至12月20日凌晨
中葡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变化:
主权归属
叁 · 神圣时刻——港澳回归
港澳回归的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南京条约》签订的场面
《中葡北京条约》签订
中英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
中葡政府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叁 · 神圣时刻——港澳回归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一国两制”构想开辟了途径;
③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④中英双方政府的努力;
启示:弱国无外交,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港澳能顺利回归的原因:
(根本原因)
……再过五十年,会更加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的。人们担心中国在签署这个协议后,是否能始终如一地执行。我们不仅要告诉阁下和在座的英国朋友,也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
——《邓小平文选》
肆 · 港澳回归——繁荣辉煌
1.港澳回归后:
⑴方针:
繁华的澳门
强化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人文纽带,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
⑵具体措施:
2003年,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
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
繁华的香港
⑶成效:
肆 · 港澳回归——繁荣辉煌
2.进入新时代
⑴原则:
⑵具体措施:
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中央政府深化内地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①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
②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③香港和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肆 · 港澳回归——繁荣辉煌
⑶成效:
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比较: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范围 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海南等 新疆、西藏、宁夏、 广西、内蒙古 香港、澳门
目的 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 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 经验,扩大对外贸易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制度
权限
相同点: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没有自治权
一定自治权
高度自治权
(不是完全自治)
1.都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2.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港澳俱已回归,台湾仍在路上!
和平统一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
1..2..0..1..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的构想
时间
香港:1997.7.1
澳门:1999.12.20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意义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坚定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有效落实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澳者治澳”
2003年,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
2020年,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港澳回归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