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导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导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学习重点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学习难点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知识点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阶段 原因 贸易状况
15世纪之前 —  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近代 以来       的开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使各洲之间的贸易扩展  (1)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  (2)      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西印度公司等  (3)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    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 革命后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1)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     ,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世界贸易额大大增长
20世纪上半期 两次世界大战  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  冷战的发生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            》的签署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世界贸易突飞猛进,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贸易(纲要下P44)
(1)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纲要下P63)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深挖教材] 阅读教材P55插图“油-醋瓶”“茶叶瓶”,思考这两件瓷器透露出哪些信息。
提示:中国的瓷器传入欧洲后,受到各国君主和达官显贵的喜爱;中国瓷器影响到欧洲国家瓷器制造业的发展。
[深挖教材] 阅读教材P55“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思考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世界贸易的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即股份公司。
[易混易错] 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在调解成员之间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教材边角] 教材P56“思考点”: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根本:生产力的发展。
(2)直接: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
(3)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等等。
(4)科技: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通信等)。
(5)政治: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材边角] 教材P57“学思之窗”: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
提示:①具有相当的经营规模;②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③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④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知识点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1)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    、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饮茶风俗的国际化
(2)服饰的国际化
(3)钟表传入中国
①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    传入中国内地。
②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收藏进口钟表。钟表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③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4)文化产品的交流:进入20世纪,       的形成,使体现不同文化的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深挖教材] 阅读教材P58“史料阅读”: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说说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中国茶传播到欧洲,欧洲国家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
[深挖教材] 观察教材P58图片“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该设计师设计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提示:注重采用东西方文化之长;注意结合女性的身体特点。
[教材边角] 教材P59“问题探究”: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提示:(1)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承认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4)较早表达了文化交流的理念。
◆ 探究主题一 从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素材依托】
史料1 马克思于1848年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于1857年说:“资本……要力求摧毁交往及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史料2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思考探究】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思维拓展】
全球贸易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世界市场出现并拓展,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2)19—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贸易更加发达,全球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体。
(3)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严重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虽然美苏两极格局影响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开始把世界经济发展推向制度化阶段,大大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信息技术兴起等,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时代,世界贸易向纵深发展。
◆ 探究主题二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素材依托】
史料1 17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托马斯·肖特曾发表论文称: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脏功能。1774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上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史料2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的洋布料占领中国市场。20世纪初,孙中山仿照西式服装定制了一套服装……被称为“中山装”。……民国政府建立之后,以西方服饰为主的新服饰开始在大中城市流行,并以此辐射到其他小城镇中去。当时的服装世界是西装革履,长袍马褂,袒胸露背,新旧土洋,千奇百怪,而传统衣冠服饰所蕴含的贵贱之等级消失在个体追新求异的时尚浪潮中。
——摘编自王静渊等《明清近代服饰史》
【素材依托】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服饰的特点。





【思维拓展】
国际贸易背景下文化交流的特点
(1)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发展,伴随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2)民族化:文化交流是民族性特色文化的互通,把体现自身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的商品进行交流,具有明显的区域化、民族化特点。
(3)渐进性: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伴随国际贸易发展,国际贸易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4)包容性: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的状况与各国的政策、文化态度关系密切,各种不同文化的包容或者说交融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结果。
(5)创新性、本土化:不同文化在交流的同时,也发生了本土化的倾向。
(6)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动配合:一般来说,外部商品和文化传入之初是在上层社会流行,后来逐渐大众化、平民化,体现出文化交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动配合。
【课堂小结】
【典题试练】
1.[2024·安徽芜湖开学考] 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 )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2.[2024·江西上饶月考] 茶叶进入欧洲初期,人们习惯在茶馆饮茶,但不久后,荷兰人召集其朋友在家里品尝各种茶。通过这些社交方式,荷兰妇女走出了家庭,与同性交往。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中国式茶亭在当时的荷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表明 ( )
A.中国与荷兰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荷兰已成为茶叶销售的主要市场
C.荷兰积极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
D.商业贸易带来社会风俗的变化
3.[2024·山东聊城月考] 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中期,文化消费成为中等阶层以上主体消费人群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在出版商、戏剧和音乐经理人的推动下,英国人对报纸、杂志、油画、戏曲、音乐会的消费增多。这一现象( )
A.有利于文化的市场化
B.源于中产阶级的形成
C.表明启蒙运动的扩展
D.反映工业文明的繁荣
4.[2024·辽宁朝阳月考] 19世纪20年代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以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被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 )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C.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5.[2024·河北沧州月考] 1983年,某公司的多国团队研发出一种液体洗涤剂,这款洗涤剂在美国和日本同时发售,产品名称却不相同。这一做法 ( )
A.体现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反映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C.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全球化
D.表明了跨国公司的兴盛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知识点一
新航路 股份公司 欧洲 制成品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知识点二
1.国际贸易 信念 2.万里茶道 茶室 中山装 澳门 全球贸易网
【素养落实·师生互动】
探究主题一
[提示] (1)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市场的需求;资本的扩张;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规则的制定。
(2)影响: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探究主题二
[提示] (1)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开展茶叶贸易;茶叶的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被认可;糖业的发展促进了饮茶文化的推广;茶叶走私贸易盛行;工业革命的推动;上流社会的喜爱。
(2)特点:洋布大量使用;西式服装越来越普遍;传统服饰借鉴西方服装样式实现了革新;服饰呈现中西结合的多样化局面;服饰作为等级象征的作用慢慢消失。
【课堂小结·典题试练】
1.B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和欧洲之间存在丝银贸易,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意味着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B正确;白银流入中国,减少了欧洲贵金属的流通量,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价格革命的发生,排除A;新航路开辟对西班牙的发展是有利的,其衰落不是新航路开辟导致的,也不是白银流入中国导致的,而是其未将获得的资本投入生产领域导致的,排除C;材料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欧洲经济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排除D。
2.D [解析] 据材料“通过这些社交方式,荷兰妇女走出了家庭,与同性交往。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中国式茶亭在当时的荷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可知,商业贸易带来社会风俗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只讲述荷兰人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没有讲述中国与荷兰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排除A项;材料没有讲述荷兰已成为茶叶销售的主要市场,排除B项;材料只讲述荷兰人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至于其是否具有积极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的态度则不得而知,排除C项。
3.A [解析] 材料“在出版商、戏剧和音乐经理人的推动下,英国人对报纸、杂志、油画、戏曲、音乐会的消费增多”反映出各种文化消费增多,有利于文化的市场化,A正确;B、C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
4.B [解析] 据材料“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以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晚饭被推迟到了19点以后”,可以看出19世纪20年代后,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下午茶等东方特色饮食,说明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变化,不能得出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饮食习惯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变化,排除C项;仅从饮食习惯的变化,无法得出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排除D项。
5.B [解析] 同款产品在美国和日本所使用的名称不同,是为了照顾和利用当地的文化因素来促进产品的销售,这一做法体现出文化对经济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商品生产的全球化,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跨国公司的兴盛,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