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6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一、选择题1.(2025·重庆南开中学质检)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位于颅腔)和脊髓(位于椎管内)构成B.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C.外周神经系统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D.自主神经系统是只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性的运动神经2.(2025·广东茂名调研)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喝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走路歪斜,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C.临床上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的病人,其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脑干D.平衡木运动员训练时,调节躯体平衡和协调运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3.(2025·河北吴桥中学高三期中)心交感神经会使心率加快,心迷走神经会使心率减慢,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共同持续调节心脏的活动。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自律性约为100次/分,但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约为70次/分,注射阿托品(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的拮抗剂)后,心率可加快到150次/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B.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细胞的作用比心交感神经强C.阿托品可能通过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了心迷走神经的作用D.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均起源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4.(2025·河南许昌质检)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5.(2025·广东高三模拟)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神经元形态相似,都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B.三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C.三种神经元的轴突可聚集成束,外包包膜,构成一条神经D.三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处6.(2025·北京石景山区高三质检)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反射不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C.刺激d处,肌肉收缩,此过程为反射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均不能完成7.(2025·山东青岛期中)去脑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常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右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将破坏前后的反应结果记录如下:刺激部位 发生的反应破坏前 破坏后左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右后肢均不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可能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 B.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感受器和传入神经8.(2025·山东济南高三期末)二战期间,常用每分钟100次响铃的铃声来提醒士兵前往作战基地,战后,退役士兵和学生共同完成下图所示研究,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每分钟100次的响铃对士兵来说是条件刺激B.每分钟100次的响铃对学生来说是无关刺激C.每分钟响铃大于100次后,士兵的条件反射消退D.士兵听到响铃后心率加快是铃声刺激强化的结果9.(2025·山东德州期末)唾液腺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前者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唾液腺分泌少量水少而酶多的黏稠唾液,后者释放乙酰胆碱,使唾液腺分泌大量水多而酶少的稀薄唾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感觉神经,其作用通常是相反的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唾液腺分泌的调节不是完全自主的C.使用抑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的药物可能会使分泌的唾液更黏稠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唾液腺的作用使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10.(2024·辽宁沈阳期末)如图为支配狗心脏的神经示意图。实验测得狗的正常心率约为90次/分,阻断了支配心脏交感神经后,心率降为70次/分,阻断了副交感神经后,心率为180次/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均属于自主神经系统B.图中神经元1、2、3、4与心肌共同构成反射弧C.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均会引起心肌细胞膜电位变化D.该实验用了减法原理,证明了交感神经使心跳变快,副交感神经与之相反二、非选择题11.(2025·山东菏泽期末)为研究神经调节的一系列问题,现以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为实验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如图所示,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使神经麻醉的可卡因棉球放在脊蛙的坐骨神经处,然后用蘸有稀硫酸的纸片分别刺激腹部皮肤和趾尖皮肤,观察有无反射活动,结果如下表所示。麻醉时间 刺激部位 现象麻醉较 短时间 趾尖皮肤 无屈腿反射腹部皮肤 有搔扒反射麻醉几 分钟后 趾尖皮肤 无屈腿反射腹部皮肤 无搔扒反射(1)反射的结构基础为 ,表中所示的两个反射 (填“都属于”“都不属于”或“不都属于”)条件反射。结合图分析,推测上表中麻醉时间不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2)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 神经。(3)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某研究人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右侧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设计实验初步判断伤到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请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第36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1.B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A错误;外周神经系统按照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支配,由于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并不完全自主,D错误。2.B 喝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走路歪斜,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和小脑,B错误;调节呼吸的中枢和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位于脑干,植物人有呼吸和心跳,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脑干,C正确;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D正确。3.D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是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A正确;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自律性约为100次/分,但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约为70次/分,心交感神经会使心率加快,心迷走神经会使心率减慢,因此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细胞的作用比心交感神经强,B正确;阿托品是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的拮抗剂,可能通过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了心迷走神经的作用,使心率加快到150次/分,C正确;心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而心迷走神经起源于脑干延髓中的神经中枢,D错误。4.B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5.D 由题图可知,三种神经元形态不同,但都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树突用来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导到胞体,A错误;题图中三种神经元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功能不相同,B错误;神经元的轴突先需要构成神经纤维,之后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最后外面包上一层包膜,才成为一条神经,C错误;题图中三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神经末梢)分布到全身各处,D正确。6.D e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A错误;反射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错误;刺激d处,肌肉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7.D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破坏前,无论刺激脊蛙哪一侧后肢的感受器,都能引起双侧的后肢收缩,实验结果显示,破坏了右后肢部分结构之后,刺激左后肢时,左后肢仍然可以收缩而右后肢不能收缩,说明右侧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实验结果还显示,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已经不能收缩了,这说明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综上所述,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因此A、B、C均存在可能性,D未提及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所以不可能是D。8.C 二战期间,士兵听到每分钟100次响铃的铃声后,前往作战基地,建立了条件反射,故每分钟100次的响铃对士兵来说是条件刺激,A合理;响铃对学生影响很小,对学生来说,每分钟100次的响铃是无关刺激,B合理;每分钟响铃大于100次后,士兵的心率减慢,但士兵的条件反射没有消退,C不合理;士兵听到响铃后心率加快是铃声刺激不断强化的结果,D合理。9.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运动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A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唾液腺分泌的调节不是完全自主的,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唾液腺分泌唾液也受大脑皮层控制,B正确;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使唾液腺分泌大量水多而酶少的稀薄唾液,则使用抑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的药物可抑制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使分泌的唾液更黏稠,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唾液腺分泌的作用有利于机体的吞咽和消化,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D正确。10.B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A正确;图中神经元1、2、3、4与心肌不能构成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B错误;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都是神经递质,都能引起心肌细胞膜电位变化,C正确;该实验用了减法原理,证明了交感神经使心跳变快,副交感神经与之相反,D正确。11.(1)反射弧 都不属于 可卡因作用时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2)传入和传出 (3)刺激左腿,观察右腿是否收缩解析:(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屈腿反射和搔扒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不属于条件反射。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脊蛙的坐骨神经处,刺激趾尖皮肤无屈腿反射,说明可能是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被麻醉;将有稀硫酸的纸片放在腹部,出现搔扒反射,说明传出神经正常,再过一段时间,搔扒反射也消失,说明传出神经被麻醉,据此推测可卡因对坐骨神经麻醉的顺序为:先麻醉传入神经纤维,后麻醉传出神经纤维。(2)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在神经中枢测到动作电位,说明其具有传入神经,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其具有传出神经。因此,坐骨神经中有传入和传出神经。(3)刺激蛙左腿,若右腿不收缩而左腿收缩,说明左腿受到的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左腿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右腿的效应器,因此伤及的是右腿传出神经。若伤及的是右腿传入神经,则刺激蛙右腿,左右腿均不收缩。因此要设计实验初步判断右腿传出神经是否受到伤害,只需要刺激左腿,观察右腿是否收缩。2 / 3第36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课程标准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2)外周神经系统①组成②自主神经系统a.概念:支配 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分类c.意义: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 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醒 ①交感神经起源于在脊髓,副交感神经起源于脑干和脊髓。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不一定相反,如二者对唾液腺的分泌均为促进作用。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①神经元的结构②神经元的功能:接受 ,产生 ,传导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1)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并且树突很多,其意义是神经元轴突长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2)神经胶质细胞1.(选择性必修1 P17图2-1)神经系统包括神经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其中大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2.(选择性必修1 P17图2-1)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跳水时能保持动作平衡与脑干密切相关。( )3.(选择性必修1 P18正文)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传入神经。( )4.(选择性必修1 P18正文)由传出神经构成的神经系统就是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的支配。( )5.(选择性必修1 P19正文)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减弱。( )1.(2025·山东聊城模拟)心脏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若阻断小白鼠的副交感神经则心率加快,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神经支配心脏搏动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副交感神经的两个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不同C.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可降低心率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相互对抗共同维持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2.大脑皮层和脊髓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下列有关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过程中大脑皮层可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或抑制脊髓的兴奋B.“吃梅生津”和“望梅止渴”的神经中枢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C.切断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联系会导致尿液储存在膀胱中无法排至体外D.大脑皮层发出的脑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提醒 ①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②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③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的完成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3.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提醒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皆为学习过程,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1.(选择性必修1 P22正文)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3.(选择性必修1 P25概念检测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4.(选择性必修1 P25概念检测1拓展)感觉到苦味和甜味的过程属于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5.(选择性必修1 P25正文)条件反射一定要大脑皮层参与。( )6.(选择性必修1 P25正文)建立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将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1.(2025·山东青岛高三检测)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的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图中①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反射活动C.刺激③时,能引起结构⑤产生反应D.④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2.(2025·山东德州模拟)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如图所示。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左后肢发生规律性地收缩(屈腿反射);再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其左后肢趾部,左后肢未发生屈腿反射。下列分析和推论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B.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C.若破坏脊髓后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左后肢不会产生反应D.不破坏脊髓,刺激脊蛙的脊髓不能引起双后肢发生反应归纳总结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3.(2025·广东茂名高三调研)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B.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1.(2024·新课标卷3题)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2.(2024·甘肃高考8题)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溯源教材(1)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见选择性必修1 P24正文)(2)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见选择性必修1 P25正文)(3)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见选择性必修1 P25正文)(4)言语区的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见选择性必修1 P37~38思考·讨论)3.(2024·安徽高考7题)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C.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4.(2024·山东高考19题)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面部皮肤感受器脑干脊髓(胸段)瞳孔开大肌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1)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2023·湖北高考)( )(2)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2023·广东高考)( )(3)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2021·浙江6月选考)( )(4)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2021·浙江6月选考)( )第36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破考点·抓必备】考点一知识梳理夯基1.(1) 大脑皮层 身体平衡 呼吸 心脏 体温 水平衡 生物节律 低级中枢 (2)① 头面部 内脏器官 躯干、四肢 中枢神经系统 意识 ②a.内脏、血管和腺体 b.加快 抑制 减慢 促进 c.更精确2.(1)①树突 胞体 轴突 ②刺激 兴奋 兴奋 (2)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 髓鞘概念检测1.× 提示: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等。2.× 提示: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跳水时能保持动作平衡与小脑密切相关。3.×4.× 提示: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传出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统。5.√典题演练应用1.C 副交感神经两次释放乙酰胆碱,第一次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使其产生动作电位,第二次乙酰胆碱作用于效应器细胞,使得心脏跳动减慢,两次作用效果不同;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说明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即去甲肾上腺素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加快心率;阻断小白鼠的副交感神经则心率加快,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说明副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说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相互对抗共同维持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2.C 大脑皮层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脊髓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或抑制脊髓的兴奋,A正确;“吃梅生津”是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切断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联系会导致脊髓的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即排尿反射不受控制,但是排尿反射可以正常进行,C错误;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D正确。考点二知识梳理夯基1. 中枢神经系统 非条件反射 感受器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3.条件刺激 大脑皮层 非条件刺激概念检测1.× 提示: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3.×4.× 提示:感觉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感觉到苦味和甜味的过程只是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到达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相应的行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5.√ 6.√典题演练应用1.D 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知,题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A错误;刺激③(传出神经)时结构④(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活动,B错误;刺激③(传出神经)不能引起的结构⑤(感受器)产生反应,C错误;结构④(效应器)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正确。2.B 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通过保留脑和脊髓的相关实验可以验证此结论,本实验无法探究脑的功能,A错误;去除脑保留脊髓,能完成屈腿反射,再破坏脊髓,不能完成该反射,说明脊髓是屈腿反射的中枢,B正确;传出神经直接连接效应器,刺激传出神经,神经冲动会传至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C错误;脊髓灰质中存在中间神经元,刺激脊髓中的屈腿反射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向双侧后肢,D错误。3.D “望梅止渴”是由大脑皮层参与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A错误;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金星四溅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该过程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经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该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研真题·扣教材】1.A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故进食后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促进消化液分泌,A错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B正确。胃蛋白酶是酸性水解酶,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C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故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D正确。2.C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3.A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睡梦中惊叫属于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正确;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4.C 该反射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不受意识支配,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神经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传出神经②支配瞳孔开大肌,又知瞳孔开大肌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推测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已知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的神经纤维束,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真题重组练 (1)× (2)√ (3)× (4)√7 / 7(共67张PPT)第36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高中总复习·生物1.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 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课程标准1. 破考点·抓必备2. 研真题·扣教材3. 验收效·提能力目录Contents01破考点·抓必备梳理归纳, 巩固基本知识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2)外周神经系统①组成②自主神经系统a.概念:支配 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分类内脏、血管和腺体 c.意义: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 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醒 ①交感神经起源于在脊髓,副交感神经起源于脑干和脊髓。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不一定相反,如二者对唾液腺的分泌均为促进作用。更精确 2.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①神经元的结构②神经元的功能:接受 ,产生 ,传导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1)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并且树突很多,其意义是神经元轴突长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刺激 兴奋 兴奋 (2)神经胶质细胞1. (选择性必修1 P17图2-1)神经系统包括神经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其中大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 × )提示: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等。2. (选择性必修1 P17图2-1)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跳水时能保持动作平衡与脑干密切相关。( × )提示: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跳水时能保持动作平衡与小脑密切相关。××3. (选择性必修1 P18正文)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传入神经。 ( × )4. (选择性必修1 P18正文)由传出神经构成的神经系统就是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的支配。 ( × )提示: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传出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统。5. (选择性必修1 P19正文)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减弱。 ( √ )××√1. (2025·山东聊城模拟)心脏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若阻断小白鼠的副交感神经则心率加快,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神经支配心脏搏动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 副交感神经的两个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不同C. 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可降低心率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相互对抗共同维持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解析: 副交感神经两次释放乙酰胆碱,第一次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使其产生动作电位,第二次乙酰胆碱作用于效应器细胞,使得心脏跳动减慢,两次作用效果不同;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说明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即去甲肾上腺素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加快心率;阻断小白鼠的副交感神经则心率加快,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说明副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说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相互对抗共同维持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2. 大脑皮层和脊髓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下列有关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过程中大脑皮层可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或抑制脊髓的兴奋B. “吃梅生津”和“望梅止渴”的神经中枢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C. 切断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联系会导致尿液储存在膀胱中无法排至体外D. 大脑皮层发出的脑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解析: 大脑皮层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脊髓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或抑制脊髓的兴奋,A正确;“吃梅生津”是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切断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联系会导致脊髓的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即排尿反射不受控制,但是排尿反射可以正常进行,C错误;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D正确。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 反射与反射弧2.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提醒 ①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②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③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的完成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3.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提醒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皆为学习过程,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1. (选择性必修1 P22正文)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 × )提示: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 (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3. (选择性必修1 P25概念检测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 )4. (选择性必修1 P25概念检测1拓展)感觉到苦味和甜味的过程属于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 × )提示:感觉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感觉到苦味和甜味的过程只是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到达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相应的行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5. (选择性必修1 P25正文)条件反射一定要大脑皮层参与。 ( √ )6. (选择性必修1 P25正文)建立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将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 √ )××√√1. (2025·山东青岛高三检测)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的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 图中①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反射活动C. 刺激③时,能引起结构⑤产生反应D. ④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解析: 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知,题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A错误;刺激③(传出神经)时结构④(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活动,B错误;刺激③(传出神经)不能引起的结构⑤(感受器)产生反应,C错误;结构④(效应器)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正确。2. (2025·山东德州模拟)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如图所示。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左后肢发生规律性地收缩(屈腿反射);再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其左后肢趾部,左后肢未发生屈腿反射。下列分析和推论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B. 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C. 若破坏脊髓后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左后肢不会产生反应D. 不破坏脊髓,刺激脊蛙的脊髓不能引起双后肢发生反应√解析: 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通过保留脑和脊髓的相关实验可以验证此结论,本实验无法探究脑的功能,A错误;去除脑保留脊髓,能完成屈腿反射,再破坏脊髓,不能完成该反射,说明脊髓是屈腿反射的中枢,B正确;传出神经直接连接效应器,刺激传出神经,神经冲动会传至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C错误;脊髓灰质中存在中间神经元,刺激脊髓中的屈腿反射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向双侧后肢,D错误。归纳总结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3. (2025·广东茂名高三调研)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B. 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 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解析: “望梅止渴”是由大脑皮层参与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A错误;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金星四溅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该过程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经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该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02研真题·扣教材探究分析, 培养核心技能1. (2024·新课标卷3题)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B. 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C. 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D. 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解析: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故进食后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促进消化液分泌,A错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B正确。胃蛋白酶是酸性水解酶,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C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故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D正确。2. (2024·甘肃高考8题)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B. 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C.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D.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解析: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溯源教材(1)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见选择性必修1P24正文)(2)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见选择性必修1P25正文)(3)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见选择性必修1 P25正文)(4)言语区的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见选择性必修1 P37~38思考·讨论)3. (2024·安徽高考7题)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 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C. 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D.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解析: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睡梦中惊叫属于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正确;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4. (2024·山东高考19题)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 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 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 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解析: 该反射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不受意识支配,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神经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传出神经②支配瞳孔开大肌,又知瞳孔开大肌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推测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已知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的神经纤维束,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1)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2023·湖北高考)( × )(2)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2023·广东高考)( √ )(3)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2021·浙江6月选考)( × )(4)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2021·浙江6月选考) ( √ )×√×√03验收效·提能力跟踪训练,检验学习效果一、选择题1. (2025·重庆南开中学质检)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位于颅腔)和脊髓(位于椎管内)构成B.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C. 外周神经系统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D. 自主神经系统是只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性的运动神经1234567891011√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A错误;外周神经系统按照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支配,由于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并不完全自主,D错误。12345678910112. (2025·广东茂名调研)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 喝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走路歪斜,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C. 临床上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的病人,其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脑干D. 平衡木运动员训练时,调节躯体平衡和协调运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1234567891011解析: 喝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走路歪斜,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和小脑,B错误;调节呼吸的中枢和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位于脑干,植物人有呼吸和心跳,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脑干,C正确;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D正确。12345678910113. (2025·河北吴桥中学高三期中)心交感神经会使心率加快,心迷走神经会使心率减慢,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共同持续调节心脏的活动。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自律性约为100次/分,但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约为70次/分,注射阿托品(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的拮抗剂)后,心率可加快到150次/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B.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细胞的作用比心交感神经强C. 阿托品可能通过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了心迷走神经的作用D.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均起源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1234567891011解析: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是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A正确;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自律性约为100次/分,但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约为70次/分,心交感神经会使心率加快,心迷走神经会使心率减慢,因此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细胞的作用比心交感神经强,B正确;阿托品是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的拮抗剂,可能通过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了心迷走神经的作用,使心率加快到150次/分,C正确;心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而心迷走神经起源于脑干延髓中的神经中枢,D错误。12345678910114. (2025·河南许昌质检)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 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 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1234567891011解析: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12345678910115. (2025·广东高三模拟)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三种神经元形态相似,都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B. 三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C. 三种神经元的轴突可聚集成束,外包包膜,构成一条神经D. 三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处√1234567891011解析: 由题图可知,三种神经元形态不同,但都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树突用来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导到胞体,A错误;题图中三种神经元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功能不相同,B错误;神经元的轴突先需要构成神经纤维,之后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最后外面包上一层包膜,才成为一条神经,C错误;题图中三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神经末梢)分布到全身各处,D正确。12345678910116. (2025·北京石景山区高三质检)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e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 反射不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C. 刺激d处,肌肉收缩,此过程为反射D.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均不能完成解析: e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A错误;反射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错误;刺激d处,肌肉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12345678910117. (2025·山东青岛期中)去脑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常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右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将破坏前后的反应结果记录如下:刺激 部位 发生的反应破坏前 破坏后左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右后肢均不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可能是( )A. 感受器和效应器 B.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1234567891011解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破坏前,无论刺激脊蛙哪一侧后肢的感受器,都能引起双侧的后肢收缩,实验结果显示,破坏了右后肢部分结构之后,刺激左后肢时,左后肢仍然可以收缩而右后肢不能收缩,说明右侧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实验结果还显示,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已经不能收缩了,这说明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综上所述,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因此A、B、C均存在可能性,D未提及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所以不可能是D。12345678910118. (2025·山东济南高三期末)二战期间,常用每分钟100次响铃的铃声来提醒士兵前往作战基地,战后,退役士兵和学生共同完成如图所示研究,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每分钟100次的响铃对士兵来说是条件刺激B. 每分钟100次的响铃对学生来说是无关刺激C. 每分钟响铃大于100次后,士兵的条件反射消退D. 士兵听到响铃后心率加快是铃声刺激强化的结果√1234567891011解析: 二战期间,士兵听到每分钟100次响铃的铃声后,前往作战基地,建立了条件反射,故每分钟100次的响铃对士兵来说是条件刺激,A合理;响铃对学生影响很小,对学生来说,每分钟100次的响铃是无关刺激,B合理;每分钟响铃大于100次后,士兵的心率减慢,但士兵的条件反射没有消退,C不合理;士兵听到响铃后心率加快是铃声刺激不断强化的结果,D合理。12345678910119. (2025·山东德州期末)唾液腺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前者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唾液腺分泌少量水少而酶多的黏稠唾液,后者释放乙酰胆碱,使唾液腺分泌大量水多而酶少的稀薄唾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感觉神经,其作用通常是相反的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唾液腺分泌的调节不是完全自主的C. 使用抑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的药物可能会使分泌的唾液更黏稠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唾液腺的作用使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1234567891011解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运动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A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唾液腺分泌的调节不是完全自主的,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唾液腺分泌唾液也受大脑皮层控制,B正确;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使唾液腺分泌大量水多而酶少的稀薄唾液,则使用抑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的药物可抑制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使分泌的唾液更黏稠,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唾液腺分泌的作用有利于机体的吞咽和消化,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D正确。123456789101110. (2024·辽宁沈阳期末)如图为支配狗心脏的神经示意图。实验测得狗的正常心率约为90次/分,阻断了支配心脏交感神经后,心率降为70次/分,阻断了副交感神经后,心率为180次/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均属于自主神经系统B. 图中神经元1、2、3、4与心肌共同构成反射弧C. 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均会引起心肌细胞膜电位变化D. 该实验用了减法原理,证明了交感神经使心跳变快,副交感神经与之相反√1234567891011解析: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A正确;图中神经元1、2、3、4与心肌不能构成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B错误;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都是神经递质,都能引起心肌细胞膜电位变化,C正确;该实验用了减法原理,证明了交感神经使心跳变快,副交感神经与之相反,D正确。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2025·山东菏泽期末)为研究神经调节的一系列问题,现以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为实验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如图所示,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使神经麻醉的可卡因棉球放在脊蛙的坐骨神经处,然后用蘸有稀硫酸的纸片分别刺激腹部皮肤和趾尖皮肤,观察有无反射活动,结果如下表所示。麻醉时间 刺激部位 现象麻醉较 短时间 趾尖皮肤 无屈腿反射腹部皮肤 有搔扒反射麻醉几 分钟后 趾尖皮肤 无屈腿反射腹部皮肤 无搔扒反射1234567891011(1)反射的结构基础为 ,表中所示的两个反射 (填“都属于”“都不属于”或“不都属于”)条件反射。结合图分析,推测上表中麻醉时间不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反射弧都不属于可卡因作用时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解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屈腿反射和搔扒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不属于条件反射。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脊蛙的坐骨神经处,刺激趾尖皮肤无屈腿反射,说明可能是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被麻醉;将有稀硫酸的纸片放在腹部,出现搔扒反射,说明传出神经正常,再过一段时间,搔扒反射也消失,说明传出神经被麻醉,据此推测可卡因对坐骨神经麻醉的顺序为:先麻醉传入神经纤维,后麻醉传出神经纤维。1234567891011(2)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 神经。解析: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在神经中枢测到动作电位,说明其具有传入神经,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其具有传出神经。因此,坐骨神经中有传入和传出神经。传入和传出1234567891011(3)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某研究人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右侧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设计实验初步判断伤到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请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刺激左腿,观察右腿是否收缩解析:刺激蛙左腿,若右腿不收缩而左腿收缩,说明左腿受到的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左腿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右腿的效应器,因此伤及的是右腿传出神经。若伤及的是右腿传入神经,则刺激蛙右腿,左右腿均不收缩。因此要设计实验初步判断右腿传出神经是否受到伤害,只需要刺激左腿,观察右腿是否收缩。1234567891011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6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docx 第36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pptx 第36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