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命题人: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A.都发展出较为发达的本土农业经济B.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体C.都建立了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帝国D.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2.如图是古代克里特文明发展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特洛伊希亚细亚悦里锊换及A.西方文明的连续性B.文明中心的多元性C.文明发展的交融性D.区域文化的统一性3.封臣为领主尽忠而死会得到极高的赞扬,中世纪的传奇中充满了对忠臣死节的大力颂赞。但是,这些勇士乃是为了领主牺牲,而不是为了祖国。13世纪早期的法学家指出“保卫祖国的义务高于封臣向领主所负的封建义务”。材料反映了(A.法国己成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B.“忠君爱国”思想逐渐形成C.领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D.中世纪政治主体发生了变化4.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深受古老波斯文明的影响。在建造新都巴格达时,统治者仿照萨珊帝国图书馆建立了一座皇家图书馆,在这里招募学者和翻译家,征集古代典籍,组织了宗教和学术书籍的翻译活动:后来又对皇家图书馆加以扩建,命名为“爱智慧之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共8页第】页宫”。这()A.满足了帝国辽阔版图的人才需求B.为近代综合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C.推动阿拉伯成为多元文化的桥梁D、维系着帝国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5.新航线开辟后,荷兰、英国等国家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并对太平洋岛屿进行探查,陆续开通了前往大洋洲,太平洋诸岛、北冰洋等地的航线,近代欧洲不断进行的探险活动(A.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B.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C.出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目的D.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6.大约在17世纪,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砂糖这一曾经仅有权贵之士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己经走入偏僻村庄的小商店。数万吨糖被运往欧洲的码头,通过市场、集市、商店和流动商贩,销往整个西欧乃至全世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种植园模式在美洲出现B.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的发展C.先进的种植技术开始推广D.物种交换和人口迁移的加强7.薄伽丘在《十日谈》的故事中,描写了一个犹太富商到罗马后,发现罗马教廷腐败:“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连教堂里的职位、教徒奉献的牺牲都可以买卖。”然而从罗马返回到巴黎后,该商人却信奉了天主教,并且主动延请教士给他讲解教义,成为一个“高贵而虔诚的善人”。薄伽丘的故事()、A.延续了古典文学意蕴B.体现思想解放运动的局限C、闪耀着理性主义光芒D.增强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性8.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他还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并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且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中国风”的出现(A.导致欧洲封建制度彻底解体B.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共8页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