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昆山市城北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表是新中国历史中一支特殊的部队成立时的领导人名单(部分)。这支部队是( )职务 姓名司令员 彭德怀(1950.10.8﹣1954.9.11)政治委员 彭德怀副司令员 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陈赓、宋时轮参谋长 解方A.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B.中国人民志愿军C.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 D.中国人民解放军2.“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耕者有其田D.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毛泽东在评价某口号时说,它有效地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该“口号”应该是( )A.“打过长江去,建立新中国”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4.紧张的一个学期即将过去,美好的假期马上到来。本学期你学习了中国现代史,你认为中国现代史主要讲述了( )A.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B.我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党领导人民走向世界、引领世界5.黑龙江省元宝村是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著名的“土地改革第一村”,土地改革使元宝村的农民翻了身。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6.年画是时代的记忆。如图年画《新中国的儿童》绘于1950年,画中“小兵”正在驱赶“US”大兵,其时代背景是( )A.“一五”计划顺利进行B.美帝国主义威胁我国安全C.土地改革成果显著D.“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7.《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指出,“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据此推测,该文章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中央人民政府成立C.和平解放了西藏 D.最终完成土地改革8.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关系图。对其中重合部分(用阴影表示)理解正确的是( )A.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9.同1952年相比,1956年我国国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资本主义经济接近于0。这些变化直接得益于(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三大改造的完成C.政协会议的召开 D.土地改革的推行10.《浪淘沙 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一句,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其中“换了人间”指的是在这一年中,我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我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最终胜利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始实施11.如图为画家王信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宣扬( )A.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B.工业化建设的突出成就C.实现了公私合营后的喜悦D.农民拥护农业合作化运动12.1956年,中国决定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研发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符合国家建设要求的桥梁板生产工艺,生产出了6.6万吨优质桥梁用钢材,用于建设南京长江大桥。这主要得益于( )A.国家体制优势 B.一五计划完成C.八字方针提出 D.经济体制改革13.“土地改革后全国粮食产量突飞猛进增长,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材料描述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B.土地改革的过程和影响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和任务D.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效果14.如图两个纪念章见证了新中国(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A.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B.捍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C.助推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6.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是指(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C.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7.“一五”计划重点发展( )A.重工业 B.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18.对比我国1978﹣2002年各类性质企业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公有制经济已失去优越性B.“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D.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19.1981年1月18日,成立5个月的深圳经济特区,发出了中国“第一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 )A.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中心B.对外开放呈现多元化的格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20.新华社1997年报道:“7月1日一个神圣而又耐人寻味的日子,一段惨痛历史的终结与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纪念日在同一天……滔滔香江可以作证。”新华社报道的新闻是(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香港回归祖国C.“九二共识”的达成 D.青藏铁路通车21.在2024年的某晚会上,维吾尔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畲族民歌《我是山哈人》、高山族民歌《娜鲁湾情歌》亮相荧屏。这组歌曲的主题应是( )A.礼赞新中国 B.民族一家亲C.军民鱼水情 D.共筑小康梦22.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我国实施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对西部地区的直接影响是( )A.民主政治得到保障 B.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D.民族关系更加融洽23.根据如表历史信息能够提炼出的观点是( )邓小平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习近平 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贯彻“一国两制”构想B.我国坚决维护祖国统一C.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D.民间交流推动两岸发展24.有学者认为:“从中国处理港澳问题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制度体制,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现了中国智慧,是典型的中国方案,值得他国借鉴。”材料表明这一“制度体制”是( )A.直接针对港澳问题的科学设想B.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南C.理论与国情相结合的制度创新D.处理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选自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1)材料一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2分)(2)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1分)(3)结合材料二,思考并回答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1分)(4)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请说一说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分)材料一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部《本质》(1)根据材料一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图B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这种政策有何意义?(3分)(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社会变革”完成的标志,据材料概述其对“中国道路”的重要贡献。(2分)27.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现代化道路在探索中延伸,在曲折中发展,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科学回答和积极探索,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马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哪些方面努力为我国“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物质基础?(2分)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材(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指什么?(2分)(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谈谈如何评价邓小平?(2分)材料三 现代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各个领域,表现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摘编自高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消长》(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关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这一理论成果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1分)28.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摘编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四: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藏以何种方式获得解放及解放的意义?(1分)(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这一制度”指的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哪个?(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香港问题能够谈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2分)(4)依据材料四,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参考答案1-10 BDBCB BBCBD11-20 DACAD DACDB21-24 BBBC25.(1)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写出其中2点即可)(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3)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写出其中2点即可)(4)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26.(1)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政策: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贡献: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7.(1)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需答出两点)(2)设立经济特区,可以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 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答出两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 策和经济管理体制。(3)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5)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国情,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范式等。(符合题意,任写一点即可)28.(1)和平方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3)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信誉度高;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一国两制”根本方针的正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4)纯属中国内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