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保护人身权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保护人身权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思考:以上情境反映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受到保护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自己的这些权利?
情境一:学校为身体不适的学生提供帮助,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
情境二:快递电子运单上隐去姓名、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一部分。
上述情境主要反映了人们的生命权、健康权和隐私权,这些都是我们的人身权。在生活中,民法典是如何保护人身权的?我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继续民法典学习之旅。
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四单元
10.2 保护人身权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2.法治观念:侵犯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培养学生尊重自己人身权利和保护他人人身权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3.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教学重点:法律如何保护人身权;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人身权;
学习导航
阅读P86-88,主体部分慢读,材料部分快读,找出并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道法
人身权的重要性、要求
人身权的内容
生命权、健康权的重要性、如何保护?
对人身权的认识
肖像权的内容?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隐私权的内涵、保护意义?
活动-透视网络新词“开盒挂人”
你知道什么是“开盒挂人”吗?
“开盒挂人”
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社交账号等,将这些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并煽动网民对被“开盒”者进行侮辱谩骂造谣诋毁,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遭到骚扰,如电话、短信等遭陌生人轮番“轰炸”。
试想如果你是开盒者,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侵犯了他人的哪些权利?
陷入恐惧、焦虑
受到同学的歧视、孤立
正常秩序被打乱、社交受到影响
名誉受损
承受精神压力,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反应,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更有甚者选择自杀
隐私权
名誉权
生命权和健康权
活动-透视网络新词“开盒挂人”
第109条: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民法典为何要不断完善对人身权的保护?有什么要求?
原因
要求
①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②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活动-透视网络新词“开盒挂人”
以下开盒行为,对应侵犯我们哪种人身权
肖像权
隐私权
名誉权
生命健康权
第110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内容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人格权)
身份权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人身权利分类
一般人格权: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具体人格权
自然人
人格权
其他人格利益: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基于某种特定身份而存在的权利,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相关权利(例如配偶权、亲属权、亲子权)
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注意:身份权并非人人都享有,人格权人人都有。
知识拓展:人身权利
定义:是指与人的身份和尊严密切相关的权利。
课堂笔记—人身权的重要性、要求、内容?
重要性
要求
【笔记】1.对人身权的认识?
①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②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内容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活动-以案说法:聚焦校园欺凌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肥乡区北高镇张庄村3名初中生霸凌同学,随后将王某某残忍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马某某依法不予刑事处罚,但要依法决定对马某某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2024年5月,在广西南宁,网曝隆安县龙翔学校一男生被同学霸凌,遭开水烫造成全身多处烫伤。受害者家长称:高年级学生让其孩子干杂活,不服就会挨打,孩子被11盆热水烫伤,直到一个多星期后,伤口发脓溃烂才被发现,欺凌者还威胁受害者称“如果告诉别人弄死他”。5月22日,隆安县教育局通报该事件:公安机关已对年满16周岁的赵某某(17岁)、蒙某某(16岁)采取刑事拘留,对6名未满16周岁的涉事学生予以行政拘留。
案件再现
案例分析:
1.此案中侵害了被欺凌者什么人身权利
2.如果你遭遇校园欺凌,你有哪些应对之策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生命权和健康权
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
活动-以案说法:聚焦校园欺凌
曾有人用这样一组数字“10000000000”来比喻人的一生,这里的“1”代表生命和健康,而"1”后边的"0”分别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权力、家庭、爱情、孩子等等。一个人拥有很多的财富,假如有一天丢了一个"0”或两个“0”,对这个人有没有关系?
议学情境
第1002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
第1004条: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
原因
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1)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P87
课堂笔记—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的重要性、如何保护?
重要性
做法
【笔记】2.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①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②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
活动-以案说法:制作表情包--好玩儿,也好惹官司
马某在网络群聊中使用了一个用同事杨某照片制成的表情包。杨某看到后,要求马某删除表情包,否则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马某觉得杨某小题大做,认为自己将杨某有搞怪动作的照片制成表情包,使用范围仅局限在群聊中,自己的行为并不侵犯杨某的肖像权。
议学情境
你如何评价马某的行为?
杨某该维权吗?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以案说法:制作表情包--好玩儿,也好惹官司
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律链接
(1)马某未经杨某同意,制作、使用、公开杨某的肖像,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应该赔礼道歉。
(2)杨某应该维权。理由:法律保护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2)法律保护肖像权。P87
课堂笔记—肖像权的内涵?法律如何保护肖像权?
如何保护
【笔记】3.法律保护肖像权
①我们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③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内涵
肖像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再现了个人基本特征。
活动-以案说法:制作表情包--好玩儿,也好惹官司
第一千零二十条: 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
(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
(二)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
法律链接
新闻报道拍摄照片和影像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相关人物的肖像,使观众了解真相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通缉逃犯和罪犯而使用他人肖像
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或为国家利益举办特定活动使用公民的肖像;
P88链接拓展:下列情况属于合理使用他人肖像,不构成侵权
为记载或宣传特定公众活动使用参与者的肖像
因为公民参与此类活动中,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处分了自己的肖像权,对其肖像在此活动中加以使用,不构成侵权;
基于科研和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使用
如医学试验、法医学教学中向学员展示病人或者接受法医鉴定的受害人的肖像;
为肖像权人自身的利益使用其肖像
如在寻人启事中使用失踪人的肖像等。
活动-以案说法:家门外的监控安装
李某和汪某是门对门的邻居。李某为了监控自家门外的情况,在其入户门上安装了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汪某找到李某,表示这款可视门铃长期监控着自家住宅,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建议李某拆除。
议学情境
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吗?为什么?
活动-以案说法:制作表情包--好玩儿,也好惹官司
《民法典》第1030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法律链接
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理由:①法律保护隐私权。李某安装的可视门铃监控范围超出其自有领域,摄人了汪某的住宅,侵犯了汪某的隐私权, 因此,李某应当拆除或调整可视门铃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以确保不会侵犯到汪某的隐私权。②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2)法律保护隐私权。P87
例如:偷拍;擅入他人民宅、侵入他人邮箱、微信、qq等;监视、跟踪、发送垃圾短信、拨打骚扰电话;擅自泄露、公开他人的隐私。
课堂笔记—隐私权的内涵?保护肖像权的意义、作用?
意义、作用
【笔记】4.法律保护隐私权
①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②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内涵
隐私是我们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课堂笔记—法律如何保护人身权?
【笔记】5.法律保护人身权
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权和健康权的重要性、如何保护)
法律保护肖像权。(肖像权的内涵?法律如何?)
法律保护隐私权。(隐私权的内涵、保护的意义、作用?)
87
体现
认识人身权利
保障人身权利
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如何保护)
法律保护肖像权。(如何保护)
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法律保护隐私权。(保护意义)
课堂小结
保护人身权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1.王某犯下多起抢劫案,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当地普法办联合电视台对宣判过程进行拍摄报道。王某认为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侵犯了他的肖像权,遂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电视台的行为( )
①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和肖像权
②已构成侵害王某的肖像权和健康权
③是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没有侵犯其肖像权
④依法报道违法犯罪案件,未侵犯公民基本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举报他人、执法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肖像权等。正当合法的权利才受法律保护。
课堂训练
2.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标志线”。下列“标志线”与公民权利相符合的是( )
①横穿马路的“斑马线”——生命健康权
②银行窗口的“一米线”——肖像权
③火车站台的“候车线”——生命健康权
④施工现场的“警戒线”——隐私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隐私权
生命权、健康权
3.某小区业主吴亮与宠物店老板赵勇因服务问题发生几次争执后,多次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布信息指责赵勇,使用“欺骗客户”“装疯卖傻”“人格分裂”等言辞,并用赵勇的照片作配图。这对赵勇及宠物店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则并无不当
②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侵犯了赵勇的名誉权
③吴亮使用照片作配图的行为侵犯了赵勇的隐私权
④赵勇有权要求吴亮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错误,侵犯了赵勇的肖像权。
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
4.刘某因投资失败,以极端方式发泄情绪,在城市中心区域道路冲闯红灯,冲撞行人,造成5死8伤。大连中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刘某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情绪的宣泄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②他的行为触犯了刑法,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③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④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禁止任何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
犯罪行为,才会受刑罚处罚
在法治的光辉下,每个人的人身权都应得到最坚实的守护。愿我们共同维护这份权利,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身边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安全。让法律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教师寄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