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老年人口迁移已逐渐成为人口迁移流动的重要组成。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受到家庭、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复杂影响。下图(图1)为1995一2020年各省份老年人口净迁移率。据此完成1~2题。5■1995-2000年2005-2010年±201.52020一320-1-3北天河内江古上江浙安福江山河湖湖海重四共云西快山青宁新京津北两蒙林龙海苏江微建西东南北附东西南庆川州南藏西肃海夏胆江修11.关于1995一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净迁移率高的省市均位于东部地区B.经济发达省市净迁移率增加加快C.海南省的净迁移率增长最为显著D.东北地区净迁移率为“北高南低”2.1995一2020年东北地区净迁移率继续减小,其自然原因主要是A.迁出地气候寒冷的推力B.黑土流失加剧,农业生产力下降C.迁入地温暖气候的拉力D.洪涝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高三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我国南方某江心岛的一些聚落的生计景观类型多样,受地形、耕地资源等因素影响显著。聚居型离散伴生模式聚落(图2)选址周边缺少可依赖的农田,土地资源匮乏,村民通常把耕作范围扩大到更远的区域,农田和聚落呈现离散伴生的状态。分散型依附伴生模式聚落(图3)紧邻生产空间,形态呈零散分布,为了便于农业生产,聚落依沟谷旁侧山坡而建,充分利用沟谷空间作为农业用地。据此完成3一5题。耕地耕地山林山林日常土耕地籟射耕作区域耕地山林图233.聚居型离散伴生模式的聚落,居民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最可能采取的方式是A.增加牲畜养殖规模,发展畜牧业B.利用周边林地资源,开展林下经济C.加强与周边聚落联系,进行物品交换D.开垦聚落附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4.在分散型依附伴生模式下,当地农田多分布在A.山顶平台B.陡坡梯田C.沟谷两侧D,河流阶地5.随着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分散型依附伴生模式的聚落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是A.聚落规模扩大,形成集中连片的居住区B.农业生产向大规模机械化方向转型C.部分农田退耕还林,聚落规模缩小D.基础设施完善,发展为区域经济中心在产业智能化的大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它通过成本节约和技术创新等效应,对制造业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迅速;中部地区在政策支持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正不断推进;西部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也在快速发展。图4为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据此完成6一8题。生世约齿动资创新服务业节約产成小件制服降低帐务徐格制造业茂木节约效应非业效快知识传播我术创新效应深训使信息技术讹动化形成知!滞出丰宫研发合作方式46.若某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以技术创新效应为主导,其制造业效率提升最可能依赖于A.降低物流成本以扩大市场份额B.优化能源结构以减少污染排放C.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转化D.扩大生产规模以摊薄固定成本【高三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 据图可知:净迁移率的高值省份集中在京津-江浙沪-粤琼-宁新,而非全位于东部地区,A 错误;2015年后,广东、浙江和北京等主要迁入省份的净迁移率增加放缓,B错误;海南的净迁入率增长最显著,C正确;在东北省份,净迁移率表现为“北低南高”的格局,D错误,故选C.2.A 图中显示,东北地区老年人口外迁趋势明显,是因为老年人抗寒能力弱,应当是受气候寒冷的推力影响,A正确;材料中未显示东北老人迁入何地,且温暖气候的拉力只是次要因素,C错误;黑土流失加剧,农业生产力下降,洪涝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对老年人外迁的影响很小,BD错;故选 A.3.B 当地地形复杂,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畜牧业,A 错误;而周边林地资源丰富,开展林下经济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居民日常需求,B正确.由于聚落规模小且分散,与周边聚落联系不便,物品交换难以满足日常需求,C错误;聚居型离散伴生模式下,聚落周边缺乏适耕用地,居民难以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满足需求,D错误.4.C 根据材料中提供的“分散型依附伴生模式聚落紧邻生产空间,形态呈零散分布,为了便于农业生产,聚落依沟谷旁侧山坡而建,充分利用沟谷空间作为农业用地”的信息,可知选C.5.C 分散型聚落受地形限制,且缺乏集聚发展的动力(如交通或产业带动),难以形成集中居住区,与材料中“零散分布”矛盾,A错误;农田破碎化严重,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且传统农业以小规模种植为主,机械化转型成本高,不符合实际,B错误;分散型聚落紧邻破碎农田,随着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和退耕还林政策推进,部分农田可能恢复为林地,导致可耕作土地减少,聚落因农业支撑减弱而规模缩小,聚落依沟谷旁侧山坡而建,生态脆弱、需协调人地关系,C正确;分散型聚落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远离城市和交通干线,难以成为区域经济中心,D错误.6.C 技术创新效应的核心是“加快知识传播”和“形成知识溢出”.产学研合作能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技术交流,直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所以C正确.A、D属于成本节约效应;B属于绿色生产,与技术创新无直接关联.7.C 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且资源利用效率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如优化供应链、降低服务价格等,能大幅降低其制造业运营成本,提升效率的空间很大.东部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相对成熟,成本节约的效果增长有限;中部地区虽在协同发展,但在成本节约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潜力上不如西部.所以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最明显.8.B 服务于制造业的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A 错误,B正确.制造业效率提升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C错误.知识传播、技术创新不属于知识创新,D错误.9.B 转换断层在板块的水平移动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促进裂谷的横向扩展,从而增加了裂谷的宽度.10.C 加蓬盆地与下刚果盆地可能在地质历史上是连续的沉积盆地,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被分隔开,形成了现在的两个独立盆地.11.C 加蓬盆地与下刚果盆地之间的地质联系,如转换断层和其他地质活动,可能导致地形的复杂化.这些活动可以引起地壳的拉伸和压缩,从而形成山脉、裂谷和其他复杂的地形特征.这种地形的复杂性是东非裂谷系统地质演化的直接结果.【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1页(共2页)】12.B 布氏田鼠储草活动范围约20—30米,导致植被覆盖指数与洞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13.D 材料指出田鼠偏好植被低矮的裸露草场,与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结果一致.放牧导致植被低矮稀疏,为布氏田鼠提供适宜栖息地.14.D 根据材料,图6(a)显示冬季北半球中高纬度涡度较强(如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而图6(b)表明夏季中纬度涡度活动更显著(如亚洲东部、欧洲),故D正确.A错误(仅从两幅图中无法判断一年中中高纬度涡度最强及最弱的季节);B错误(夏季亚洲东部涡度活动更显著);C错误(高值区在中高纬度,非赤道).15.C 材料指出,北半球冬季涡度高值区位于中高纬度,如亚洲东部、北美东部,夏季中纬度活动更显著,说明涡度分布随纬度变化且季节差异明显,故 C正确.A 错误,涡度高值区在中高纬度;B错误,冬季向高纬集中,夏季向中纬扩展;D错误,材料未比较南北半球强度,且北半球因海陆分布涡度更显著.16.C 夏季亚洲东部涡度活动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环流密切相关,强季风导致气流旋转增强(如气旋活动),C正确.A是冬季现象;B、D会抑制涡度活动,与材料矛盾.17.(1)变化趋势:中国稀土开采量从1950年到1980年几乎没有增长,1980年后增速显著加快,到200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2分)原因: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加速,资源需求激增;稀土勘探与开采技术突破;国际市场对稀土需求量提升,出口导向政策推动.(任答两点得4分)(2)污染物主要通过水流扩散.依据是 NH+ 和SO2-4 4 含量高的区域主要沿水流路径分布,表明水流的冲刷作用携带了污染物迁移.(4分)(3)原因:美国开采成本高;尾矿污染治理难度大(如酸性废水、土壤修复),导致开采减少,或保护本国的战略性资源减少开采.(4分)责任分担:生产国需加强环境监管,遵从全球稀土开采环保标准;消费国应通过技术合作或经济补偿,帮助生产国减少污染;国际组织可推动制定全球稀土开采环保标准,平衡供需与环境成本.(任答两点得4分)18.(1)总体分布不均;(1分)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地区(山区)雪面雨出现日数较多;(1分)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高原(平原和高原)雪面雨日数较少.(1分)(2)春季和秋季.(1分,答错整小题得0分)春秋季节是积雪和融雪的过渡期,积雪日数较多;(1分)同时气温较冬季高,冷暖气流活跃,降雨日数多.(1分)(3)减少/频率降低.(2分)全球变暖导致积雪期缩短,积雪覆盖减少;(2分)降雨与积雪的匹配性下降,雪面雨发生机会降低.(2分)(4)雪面雨导致雨雪冻结在地表,影响植被生长和动物觅食.雪面雨释放的热量和融雪水渗入土壤,加速冻土解冻过程,可能导致地表塌陷等地质问题.雪面雨期间降雨和积雪融化会引发雨雪混合洪水,形成特大春汛.雪面雨提高了积雪含水量,加速消融速率,可能缩短积雪期,影响水资源分配.雪面雨使地面反射率降低,地面吸热较多,使当地气温相对偏高.(任答三点得6分)19.(1)流向由原来的西北流向东南改为东南流向西北;流量增大.(流向和流量各1分)(2)古浅湖相沉积层.(2分)湖水外泄的发生条件:末次冰期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增多,古湖泊水位升高;地壳抬升,古黄河源头溯源侵蚀增强;欧拉-柯生河段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每点2分,共6分)(3)以古湖泊为主的内流水系演变为外流水系;古湖泊环境演变为沼泽湿生环境;水体的盐度降低;湖泊生态环境演变为河流生态环境;古湖泊湖水外泄后,湖床大面积裸露,陆生环境替代了水生环境.(任答三点得6分)【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2页(共2页)】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答题卡姓名班级考号贴条形码区考生禁填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并用2B铅笔填涂右面的缺考标记。正确填涂填注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涂错误填涂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样D8□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0■事工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例 项4.保持卡面清洁,不准折叠、不得弄破。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1[A][B][C][D]5[A][B][C][D]9[A][B][C][D]13[A][B][C][D]2[A][B][C][D]6[A][B][C][D]10[A][B][C][D]14[A][B][C][D]3[A][B][C][D]7[A][B][C][D]11[A][B][C][D]15[A][B][C][D]4[A][B][C][D]8[A][B][C][D]12[A][B][C][D]16[A][B][C][D]非选择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17.(18分)(1)(6分)(2)(4分)(3)(8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三地理第1页(共2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8.(18分)(1)(3分)(2)(3分)(3)(6分)(4)(6分)19.(16分)(1)(2分)(2)(8分)(3)(6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三地理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pdf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答案.pdf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答题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