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教学课件 (共38张PPT) 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教学课件 (共38张PPT) 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 走进实验室
目录
素养目标
01
课程导入
02
新课讲解
03
总结归纳
04
课堂练习
05
正确教育
素养目标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
2.会正确利用刻度尺和秒表分别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与错误有区别,会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4.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5.通过经历科学地测量过程,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得珠峰高度为8 848.86米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测量是实验探究的基础。通过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我们可以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同时叶梦体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耳听为虚,眼见一定为实嘛?
蓬佐错觉(铁轨错觉)
横线是水平的还是倾斜的?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交流讨论:许多的木工聚集在一起,要做上千个精密木件,该怎么保证木件制作的统一呢?
木工用尺子以及记号笔做好标记
木工尺
相传,鲁班曾召集天下的木工,要做上千精密木件,装配一座雕梁画栋的宫殿。
众木匠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的尺子有长有短,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做的木件很难精确组合。于
是,鲁班做了一个精准的木工尺,木匠们以这个木
工尺为基准,复制出几乎一模一样的尺子。有了统
一的测量标准,宫殿很快就造好了。
鲁班尺
1889年,科学家们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度基准——“米原器”,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
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中的“米”采用以下定义:光在中空中于 秒内行进的距离,为1米。
1
299 792 458
“米原器”
分米 厘米
dm cm
千米 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mm μm nm
2.国际单位:
米(m)
3.常用单位:
103 103 103 103
10 10 10
大 小
乘倍数
除以倍数
1.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伸开双臂,你双手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人头发丝直径
地球半径
一张纸厚度
约7×10-5m
约10-4m
太阳半径
6.4×106m
7.0×108m
试着说出右边这些物体的长度
步骤1: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步骤2: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注意规范使用科学记数法。
单位换算的步骤
测量长度
游标卡尺
刻度尺
卷尺
皮尺
螺旋测微器
长度测量工具
三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
注:1.量程是一个范围
2.分度值表示刻度尺的最小精确度
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它的量程是 ;
它的分度值是 。
0~7cm
1mm
刻度尺最左侧
0
1
2
3
4
5
6
7
cm
刻度尺的认识及使用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与被测物平行
注意:刻度尺有厚度时,把它侧立起来
(2)会放:
(1)会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3)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 会读: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0
准确值
估读值
5.1cm
0.04cm
测量结果 = + =5.14
+
分度值:
0.1 cm
1
2
3
4
5
6
7
8
cm
cm
(5)会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例:测量地图上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cm。
2.35
在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位数,而测量结果又反过来反映了刻度尺的属性(即精确程度)。
例如:某次测量结果是1.2345m,其中倒数第二位4所在单位是mm,说明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由此也就得出测量结果1.20cm和1.2cm的意义是不同的。若测量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需添0充当估计值。
特 别 强 调
1、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2、误差的来源: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且无法避免。
误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
不可能避免
只能减小

错误
不应该发生的
可以避免
由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人估读值不同而引起的
在测量时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不正确造成的
3.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注意求得的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应与测量值保持一致。若平均数除不尽,应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若平均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是零,应保留。
(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例,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请指出他的测量有哪些错误。如果改正了这些错误,是不是就没有误差了?为什么?
错误之处:
①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②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改正错误后,依然有误差,误差不能消除
测量时间
测量时间的工具
日晷
沙漏
铜壶滴漏
时间的单位
常用单位:时(h)、分(min)、秒(s)等
国际单位:秒 符号:s
我们一般用字母 t 或者 T 来表示时间(time)。
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中的“秒”采用以下定义:铯-133原子不受干扰时振动9 192 631 770次所持续的时间,为1秒
时间单位的换算
小时 分钟 秒 毫米 微米 纳米 皮秒
h min s ms μs ns ps
60 60
103 103 103 103
机械秒表的使用
01
调零:使用前若指针未与零刻度线对齐,则根据停表的实际结构按动“复位”按钮进行归零
02
启动:先上好发条,用手握住停表,大拇指按下“开始/停止”按钮,开始计时
03
停止:再次按下“开始/停止”按钮,停表指针停止走动,结束计时
04
读数
① 先看小圈→分钟
② 再看大圈→秒数
③ t = 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
___________min/圈
___________min/小格
___________s/圈
___________s/小格
60
1
60
0.5
5 min
指针“过谁读谁”
9.5 s
分针在相邻两数间过半:秒针读大数
未过半:秒针读小数
5 min 9.5 s
例2:如图,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337.5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误差
单位:m、k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单位:s、h、min等
测量工具:停表、钟、表等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
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B
B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