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知一知白居易,字 ,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人称“ ”或“ ”。由于“家贫多故”,十一二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 ”,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追求诗的平易畅达,相传没有文化的老妪也能听得懂。现存诗3000多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卖炭翁》是他写的一首叙事诗、讽喻诗。乐天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魔诗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知一知卖炭翁白居易1、反复诵读《卖炭翁》,把握诗歌内容。2、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品析卖炭翁、宫使的形象。3、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学习目标读一读鬓 辗 辙骑 敕 叱将 系记一记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伐:砍伐。薪:柴。南山:终南山。烟火色:烟熏火燎的颜色。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何所营:做什么用。贱:价格低愿:希望。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辗(niǎn):同“碾”,压困:困倦,疲乏。译一译有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被烟火熏成褐黑色,两鬓斑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做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得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他驾着炭车碾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他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地里歇息。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翩翩:轻快洒脱的样子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把:拿。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叱:喝斥。驱将:赶着走。纱、绫:指丝织品系(jì):挂直:通“值”,指价格。译一译那得意洋洋地骑着两匹马前来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他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方向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系在牛头上当作炭的价钱。1、这首诗围绕卖炭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品一品2、读完全诗,卖炭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反复品读文中的相关细节,并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品一品3、是谁让老翁的梦想破灭?(宫使)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并进行具体分析。品一品卖炭翁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呢?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议一议背景链接:《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联一联资料链接: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泣涕,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韩愈《顺宗实录》联一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2、对“宫市”掠夺本质的揭露3、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控诉悟一悟延一延你读出了怎样一个白居易?123456背一背根据图片提示背诵这首诗:从南山到长安,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南山时,又会想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续写出这首诗后面的内容。练一练谢谢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