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1.八年级下学期,我们又学习了力与运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请你写出一位构建这些物理知识大厦的科学家的名字,并写出他的一个贡献。科学家______;贡献______。
2.如图所示的两个标志牌显示了当人遇到台阶或湿滑地面时的摔倒方向。在这两幅图中人身体下部比上部速度快的是图______选填“甲”或“乙”;无论向前摔还是向后摔,都是由于人身体上部具有______。
3.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已基本建造完成,宇航员已长时间在轨驻留进行科学研究。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运动状态是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因此受到的是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4.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见到了收割麦子的镰刀、挑水的扁担等农具。镰刀刀刃被磨得非常锋利,是通过______来增大压强的;镰刀把套上刻有花纹是为了______;扁担中段制作得稍宽,是为了减小______的。
5.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带刻度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上方如图,如果你拿着它从一楼上到六楼时会观察到细玻璃管里的水面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
6.如图是节日放飞氢气球的场景,氢气球放手后会向上运动。从运动和力的知识可以得到:氢气球向上运动,是因为放手时氢气球的重力 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氢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当氢气球上升高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说明氢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 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7.跳伞运动员连同装置共重,他从飞机上跳下,伞未打开前,受到空气的阻力为,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为( )
A. ;竖直向下 B. ;竖直向下 C. ;竖直向下 D. ;竖直向上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 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 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C. 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D. 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9.红领巾是纯真童年的见证,在少先队退队仪式上,同学们庄重地摘下了伴随自己成长的红领巾,把它小心翼翼地折叠整齐,对它说声“再见”,也向自己的美好童年告别。在这之前,同学们全体起立,举起右手,最后一次唱起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下列关于某同学起立时,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她受到的重力和她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她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C. 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和她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她对地面的压力和她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10.我们身边看似“轻”的空气,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工作。以下实例,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用吸管吸饮料瓶中的饮料 B. 用钢笔吸墨水
C. 拦河大坝修建成上窄下宽 D. 茶壶盖上开小孔便于把水倒出
11.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路两边的树叶会随之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快速向左行驶,车后方路两边的树叶会( )
A. 向方向飘动
B. 向方向飘动
C. 向方向飘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2.如图所示,取一个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
A. 大气存在压强 B. 连通器原理
C. 浮力产生的原因 D.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3.如图所示,用大拇指和食指拿住一支一端尖的铅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拇指受到的压力比食指大
B. 食指受到的压强比大拇指大
C. 大拇指与食指受到的压强相等
D. 大拇指与食指受到的压力相等
14.如图,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当两个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容器中物块排开盐水的重力较小
B. 甲容器底部受到盐水的压力较小
C. 乙容器中物块受到盐水的浮力较小
D. 甲容器中盐水的密度较小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5.如图所示,一个皮球在手指尖处静止,画出皮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16.密度计如图甲所示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它是一根上部标有刻度、形状特殊的玻璃管,管下部的玻璃泡内封装入小铅丸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密度计放入液体中,静止时根据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就可以从刻度上读出液体的密度。用点表示密度计,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密度计在液体中的受力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
17.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实验中,小车的“阻力”主要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滑下。
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______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井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______。
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实验得出的,但它是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其中物理实验中,与此研究方法类似的还有:______举出一例即可。
18.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压强计是通过______来反映压强大小的。
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选填字母;
A.直接从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分析______两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正确操作后,分析图、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
小王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则水和待测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选填“”“”或“”。
19.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如图甲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在饮料罐未完全浸入水中时,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______;选填序号
为了研究猜想和猜想,运用了体积相同的、、三个圆柱体,测得和的重力分别为和。然后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如图乙,在序号中圆柱体的重力已测出,在序号的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
比较序号______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进一步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越______;
比较序号、、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______关。
为了研究猜想,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小船和小球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发现小船浮在水面上而小球沉入水底。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你认为这结论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0.如图所示的电热水壶因能自动上水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容积为,壶身质量为,壶底与水平茶台的接触面积为,装满水后水深。取。请完成以下问题:
微型水泵启动后,桶中的水在______的作用下被“抽”到壶中;观察发现壶嘴和壶身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请你再写出一个与其原理相同的装置______。
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装满水后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强;
装满水后茶台受到的压强。
21.我国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浮力了。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在距今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制造出了独木舟,如图所示。该独木舟所用木材的体积为,质量为,取,。请完成以下问题:
古人把“独木”掏空成“舟”,这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可利用的浮力;乘舟下河捕鱼,与出发时相比,满载归来时舟要______选填“上浮”或“下沉”一些。
制作该独木舟所用材料的密度为多少?
空载的独木舟漂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空载的独木舟漂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物理定律;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的值约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阿基米德发现了测量浮力的阿基米德原理。
故答案为:牛顿;牛顿第一定律。
2.【答案】乙 惯性
【解析】甲图中人向前摔倒,是因下半身被台阶阻挡骤然减速,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前移,故下半身速度比上半身慢;
乙图中人向后摔倒,是因脚底打滑导致下半身突然加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此时下半身速度比上半身快,导致身体后仰摔倒
综上分析可知,人身体下部比上部速度快的是图乙。
无论向前或向后摔,都是由于身体上部具有惯性,当脚下运动状态突变时,上部因惯性无法同步改变速度,导致上下部分速度差异,从而失衡摔倒。
故答案为:乙;惯性。
3.【答案】改变 非平衡力
【解析】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运动状态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故答案为:改变;非平衡力。
4.【答案】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摩擦 压强
【解析】镰刀刀刃被磨得非常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镰刀把套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扁担中段制作得稍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故答案为:减小受力面积;增大摩擦;压强。
5.【答案】上升 减小
【解析】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从一楼上到六楼时,瓶内空气的气压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会有一部分水从瓶中压入玻璃管中,因此管内水柱的高度会上升。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故答案为:上升;减小。
6.【答案】小于 变小
【解析】氢气球向上运动,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可知,放手时氢气球的重力小于氢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即。
当氢气球上升高到一定高度,由于氢气球排开空气的体积不变,空气的密度变小,根据可知,氢气球受到的浮力变小,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氢气球不再上升。
故答案为:小于;变小。
7.【答案】
【解析】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伞未打开时,运动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及向上的空气阻力,二力方向相反,故合力
;方向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即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故选:。
8.【答案】
【解析】、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离开了衣服,对.
B、运动员助跑跳起后,离开地面,由于惯性人会继续向前运动,对.
C、撞击中,锤头和锤柄一块运动,锤柄受力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运动,与锤柄结合的更结实,对.
D、为了减速捏刹车闸是为了给车阻力,让车停下来,错.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9.【答案】
【解析】她受到的重力和她对地面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她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而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则作用在她自己身上。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此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和她对地面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她对地面的压力和她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同,因此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
10.【答案】
【解析】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吸饮料时,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钢笔吸墨水时,用力一按橡皮囊,排出了里面的空气,当其恢复原状时,橡皮囊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入橡皮囊内,故B不符合题意;
C.拦河大坝修建成上窄下宽的结构是因为在同一液体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不是利用大气压,故C符合题意;
D.壶盖上的小孔是为了让壶内气体和外界大气相等,在重力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更容易倒出,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11.【答案】
【解析】汽车从路中间驶过,带动旁边空气流动,使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气压就越小,于是路两边的大气就会往中间压,公路两边的树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内飘。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过后,树叶会向其内部飘。观察图示可知:树叶向方向飘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12.【答案】
【解析】、乒乓球上下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相同,开始物体不上浮,后来又上浮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连通器至少有两个部分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只有一个容器不属于连通器,故B不符合题意;
C、开始时乒乓球受到上面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下部没有液体只受大气压的作用,向上的压强小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不能上浮。当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下面有水,乒乓球下面也受到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向上的液体压强大于向下的液体压强,乒乓球上浮,跟浮力的产生有关系,故C符合题意;
D、乒乓球上升是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研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液体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13.【答案】
【解析】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铅笔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因为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即大拇指与食指受到的压力相等;由图可知,食指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根据可知,食指受到的压强比较大;
综上所述,BD正确。
故选:。
14.【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甲中物体悬浮,乙中物体漂浮,因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变,
所以,,即浮力相等;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乙两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也相等,故A、C错误;
、由图可知,,且浮力相等,由可知,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因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
所以,由可知,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根据知乙容器底部受到盐水的压力较大,故BD正确。
故选:。
15.【答案】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标出符号,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符号,注意两个力大小相等,所画的长度要相等,如图:

【解析】静止在手指尖上的球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
16.【答案】见解答图。
【解析】密度计放入液体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作用点在点上,如下图所示:

密度计重力的作用点在点,方向是竖直向下;浮力的作用点也在点,方向竖直向上;据此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作图即可。
17.【答案】改变水平面粗糙程度 同一高度由静止 远 慢 做匀速直线运动 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解析】该实验中,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所以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是通过改变水平面粗糙程度来实现的;
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滑,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
毛巾接触面粗糙最大,木板接触面粗糙程度最小,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远,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慢;
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的速度不发生改变,故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际中不存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也用到了此法。
故答案为:改变水平面粗糙程度;同一高度由静止;远;慢;做匀速直线运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18.【答案】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解析】实验中,压强大小不能直接得到,通过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压强大小,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使用了转换法。
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接下来的操作是: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故选:。
两图中,液体的密度不同,压强计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因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图中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较大,由转换法,图中压强大,因此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图、图中,液体密度相同,图中压强计探头所处深度较深,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说明图中压强计探头受到的压强较大,因此可得到结论: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此时橡皮膜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相同,因左侧水面到橡皮膜的深度大于右侧液面到橡皮膜的深度,由可知,。水和待测液体对容器底压强分为橡皮膜以上液体的压强和橡皮膜以下液体的压强,因液体密度较大,由可知。又因为,则
故。
19.【答案】; ;、、;大;无; 不可靠
【解析】如图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即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说明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可以支持以上猜想;
由图可知,圆柱体的重力为,在序号的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物重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形状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故比较图中、、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分析序号为、的实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并且盐水的密度大、受到的浮力大,可得结论: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体积相同的、、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和:
图中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图中物体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图中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比较序号、、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要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必须保证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不变,小明实验中改变了形状,但没有让二者全浸入水中,即没有控制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故小明的结论不可靠,不可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故答案为:;;、、;大;无;不可靠。
20.【答案】大气压 锅炉水位计
【解析】微型水泵启动后,叶轮快速转动,水被高速旋转的叶轮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区,桶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抽”到壶中;
电热水壶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生活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例子很多,如锅炉水位计、过路涵洞、船闸等。
装满水后水的体积,
由得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装满水后水水深,
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强:

装满水后茶台受到的压力:

受力面积;
装满水后茶台受到的压强:

答:大气压;锅炉水位计;
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
装满水后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强为;
装满水后茶台受到的压强为。
21.【答案】增大 下沉
【解析】古人把“独木”掏空成“舟”,是为了减轻“独木”的重力,使之漂浮在水面上,所以这是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乘舟下河捕鱼,满载归来时仍漂浮在水面,与出发时相比,舟的总重力增大,可知,增大,即船体会下沉一些;
制作该独木舟所用材料的密度;
空载的独木舟漂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
当“舟”漂浮在水面时,,
由排得,
“舟”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答:增大;下沉;
制作该独木舟所用材料的密度为;
空载的独木舟漂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为;
空载的独木舟漂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第9页,共1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