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上海市奉贤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1.小梦在研学活动中,参观了位于我国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的地下古盐湖俗称“中国死海”。如图所示,小梦悠闲地躺在湖面上阅读。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小梦受到湖水的浮力约为( )A. B.C. D.2.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吸尘器 B. 脱排油烟机 C. 体温计 D. 船闸3.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 托里拆利 B. 阿基米德 C. 帕斯卡 D. 牛顿4.小明喜欢金鱼,有空就观察鱼缸里的金鱼。他发现,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大如图。关于上升过程中的气泡所受的浮力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C.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 浮力变小,压强不变5.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同一个梨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B. 梨两次排开液体的质量一样大C. 梨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D. 将乙图中露出液面的那部分梨削掉,梨将浸没在液体中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距离杯底相同高度处的、两点压强相等,则两液体的密度、和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A. , B. ,C. ,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7.酒精的密度为kgm3,其单位读作______,一个玻璃瓶最多能装kg的酒精,则瓶子的容积为______m3,用此玻璃瓶一定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装入相同质量的水。8.压强是表示压力产生的______的物理量。成语“如坐针毡”反映针尖所产生的压强很大,从物理学角度看,假设一个成人所受的重力为N,针尖的面积为m2,则人坐在根针尖上受到的压强为______帕,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人受到的______。9.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了______的知识填物理知识或原理。将一根吸管弯成直角,并在弯折处剪开一个口,如图所示。往管中吹气,可以看到管中的水面______用力从管中吸气,可以看到管中的水面______后两空均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10.汽车不慎驶入水中或遇雨被淹,乘客应尽早开门逃生,水越深车门越难推开。如图所示,在车门下部距水面m处的处,水的压强是______Pa,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m2,此时车门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 N。如图所示为紧急逃生锤,当车门因水压过大无法打开,紧急情况下应挥动逃生锤所示的______选填“”或“”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破窗逃离。11.一立方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静止在空气中时测力计示数为 N,当把立方体的一半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牛,则此时立方体所受水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它的方向为______,此时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大小为______ N。12.潜水艇对保卫我国的南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其所受浮力于重力大小关系为: ______选填“”、“”或“”;当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当潜水艇保持水面下m深度从长江进入大海,则这艘潜水艇的水舱需要______选填“排水”、“进水”或“保持不变”。13.某小组同学研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他们操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无人机,将其从地面沿竖直方向飞到空中,再原路返回。在此过程中,无人机传感器记录的大气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其中点和点分别表示无人机从地面出发时和飞到最大高度约为米时的数据。根据图中的图线,可以发现:无人机从点到点的飞行过程中,大气压强变化了约______帕。分析图中的图线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______。结合压强知识及上述信息,分析飞机起飞过程中,有些乘客的耳朵会感觉胀痛的原因。______。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14.在图中,重为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15.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中,先后三次分别向直立于水槽的玻璃管中注入水、浓盐水和煤油煤油密度小于水,直至玻璃管下端的轻塑料片质量可忽略不计掉下。请在图中分别画出塑料片刚刚脱落时管中的液面大致位置。已知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为了探究物体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物体体积和质量等的关系,某小组同学使用甲和乙两个足够高的柱形容器进行实验。他们先在甲、乙容器中放入适量的水,接着在容器中放入不同的正方形物体进行实验,物体均能漂浮在水面上,测出放入物体后的值,并记录在表一中。表一容器 实验序号 厘米 克 帕 容器 实验序号 厘米 克 帕甲 乙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与或、与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漂浮在同一容器内的水面上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物体体积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与或、与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漂浮在同一容器内的水面上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物体质量成______。表二物体 厘米 克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与或与或与的数据,可知水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现有、与三个正方体,其相关物理量如表二所示。为了能使它们放入容器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帕,可以选择正方体______选填字母,且放入______容器中。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17.体积为米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求金属球受到的浮力。18.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下表为某大巴汽车的部分参数。自身质量 千克满载时车内人和货物的质量 千克汽车车轮个数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米求这辆大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力与压强大小。1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质量均为的水和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千克米若甲容器中水的质量为千克,求甲容器中水的体积。求乙容器中米深处酒精的压强。现有物体、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在两物体中选一个物体放入某容器中液体不会溢出,使该容器对地面压强变化量最大,则应选______物体选填“”或“”放入______容器选填“甲”或“乙”,并求出该压强变化量最大用已知的字母表示。物体 密度 体积20.如图所示,正方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它的边长为米,对地面的压强为帕。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该容器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求正方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求正方体甲的密度。容器乙中装有某种液体,将正方体甲浸没在该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帕,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帕。求该液体的密度。答案和解析1.【答案】 【解析】小梦的质量约为,重力约为;小梦漂浮在湖面,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故ABD不正确,C正确。故选:。2.【答案】 【解析】、用吸尘器“吸”灰尘时,吸尘器内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吸尘器外空气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灰尘被“吸”入吸尘器中的,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A不合题意;B、脱排油烟机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C、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D、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所以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3.【答案】 【解析】托里拆利完成了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准确测量了大气压的值。符合题意。故选:。4.【答案】 【解析】由图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其体积变大,则气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可知,所受到水的浮力增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处深度减小,根据可知,受到水的压强减小。故选:。5.【答案】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梨在甲中悬浮,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梨的密度等于甲液体的密度;梨在乙中漂浮,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梨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所以乙的密度较大,故A错误;、甲悬浮,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也等于梨的重力;乙漂浮,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也等于梨的重力,可知梨两次所受浮力一样大,梨两次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则梨两次排开液体的质量一样大,故B正确,C错误;D、将乙图中露出液面部分的梨削掉,梨的质量减小,但密度不变,梨的密度依然小于乙液体的密度,处于漂浮状态,但由于梨的质量减小,其重力也将减小,所受浮力也将减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将减小,梨将上浮,故D错误。故选:。6.【答案】 【解析】由图知,、所处的深度,而、两点压强相等,即,由可知液体密度,故AB错误;设、距离杯底的高度为,烧杯底受到的压强:,,因为,,所以,所以烧杯底受到的压强:,故C错误,D正确。故选:。7.【答案】千克每立方米 能 【解析】单位读法:酒精密度千克米,其单位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瓶子容积计算:根据密度变形公式。则瓶子的容积 米。装水情况判断: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水的体积更小。所以这个能装千克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入相同质量的水。故答案为:千克每立方米;;能。8.【答案】作用效果 压力为 【解析】压强是表示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人受到针尖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即:,人坐在根针尖上受到的压强:,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人受到的压力为。故答案为:作用效果;;压力为。9.【答案】大气压 上升 上升 【解析】用吸管喝饮料,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往管中吹气或吸气,吸管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液面上升。故答案为:大气压;上升;上升。10.【答案】 【解析】在车门下部距水面米处的处的水的压强为:,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由图可知,处比处的面积小,所以用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在用力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压强越大,玻璃更容易破碎。故答案为:;;。11.【答案】 竖直向上 【解析】由题可知,立方体的重力,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此时物体所受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故答案为:;竖直向上;。12.【答案】 上浮 进水 【解析】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由浮沉条件可知,此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为:;当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重力减小,浮力不变,此时浮力会大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潜水艇将上浮;潜水艇保持水面下的深度由长江进入大海,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变大,根据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变大;此过程中潜水艇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浮力变大,其重力也变大,故要进水。故答案为:;上浮;进水。13.【答案】 海拔越高,压强越小 在地面时,人耳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飞机起飞时,外界气压变小,鼓膜内外形成气压差,耳朵会感觉胀痛 【解析】由图可知,、两点对应的压强是百帕和百帕,两点压强差百帕百帕百帕帕,即大气压强变化为帕;由题可知,飞机起飞的过程,压强越来越小,飞机下降时,压强越来越大,故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海拔越高,压强越小;在地面时,人耳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飞机起飞时,外界气压变小,鼓膜内外形成气压差,耳朵会感觉胀痛。故答案为:;海拔越高,压强越小;在地面时,人耳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飞机起飞时,外界气压变小,鼓膜内外形成气压差,耳朵会感觉胀痛。14.【答案】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为,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下,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故先选出标度为,而后过压力的作用点,沿着与接触面垂直的方向,向下做出长度为两个标度的线段,标上箭头并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即可,如图所示: 【解析】画力的图示时要明确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然后确立标度,再按画图要求画出这个力。此题考查了力的图示的画法,力的图示比示意图要求更加严格,在作图时,注意线段的长度必须与标度统一起来。15.【答案】 【解析】由题知,三次玻璃管下方的塑料片在水槽中的深度相等,由知,三次塑料片受到水向上的压强相等,当塑料片刚好脱落时,管内液体压强与管外水的压强相等,即:,第一次管内水面与管外水面相平,因,由知,注入盐水的液面低于管外水面,注入煤油的液面高于管外水面,如图所示:。16.【答案】无关;正比; 甲、乙容器底面积不同; 和; 甲 【解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与或、与的数据知,物体的质量相同,物体的体积不相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同,所以可以得出当物体漂浮在同一容器内的水面上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物体体积无关;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与或、与的数据,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不相同,且质量变成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也变成了倍,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漂浮在同一容器内的水面上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与或与或与的数据,物体的质量、体积相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不相同,其原因是甲、乙容器底面积不同;根据知,当物体漂浮在同一容器内的水面上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无关,所以当把放入甲容器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把放入甲容器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把放入甲容器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当把放入乙容器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把放入乙容器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把放入甲容器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所以单独把、、放入甲或乙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都不为帕,将一起放入乙容器都不能到达,当将和放入甲容器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为。故答案为:无关;正比;甲、乙容器底面积不同;和;甲。17.【解析】金属球浸没在水中,,。答:金属球受到的浮力为。 18.【解析】这辆大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车的总重力,即:;地面的受力面积等于个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即:,这辆大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强:。答:这辆大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压强为。19.【解析】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乙容器中米深处酒精的压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总重力,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等于放入容器中物体的重力,根据可知,当的乘积越大,越小时,越大,故应选择物体放入甲容器中,该容器对地面压强变化量最大,且:。答: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乙容器中米深处酒精的压强为;;甲;该压强变化量最大为。20.【解析】正方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根据可得,正方体甲的密度:;将正方体甲浸没在该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联立两式可得,该液体的密度:。答:正方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正方体甲的密度为。该液体的密度为。第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