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大自然的语言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3.探究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体会科普说明文形象、严谨、准确的语言特点。 “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燕子归来时,桃花盛开,预示着气温回升,是播种的好时机 ;布谷鸟在春夏之交时会发出叫声,提醒农民们进行农事活动 ;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浙江上虞(yú)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等,有《竺可桢全集》。竺可桢(1890—1974)piān翩然物候簌簌载途短促农谚刺槐连翘孕育萌发衰草连天悬殊销声匿迹草长莺飞sùhòuzàicùménɡyùnqiáohuáiyànyīngnìxiāoshūshuāi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动作轻快的样子。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翩然】【孕育】【草长莺飞】【花香鸟语】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花儿飘香,鸟儿鸣叫,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层次(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上下、左右、整体局部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或者物品等。(3)逻辑顺序: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展开,如由总说到分说、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顺序,常用于介绍事理。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1-3)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4-5)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1-12)说明对象重要性研究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6-10)取决因素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小组讨论: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默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物候,指动物,植物、鸟类、天气等对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观测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本文讲述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进而利用这些指导农业生产。本文的结构层次清晰,条理清楚,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一(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二(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三(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四(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大自然的语言逻辑顺序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权威性、科学性。作比较:把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打比方:将XX比作XX,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引资料: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有说服力;增强了趣味性和权威性;如果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答题公式:说明方法+本身作用+文本(事物特征)找出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讨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具体、科学、概括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的特征)。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也表现了物候观测重要性,及物候观测复杂、灵敏的特点。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记录在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差异,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阅读文中句子“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思考句中的“约”能否删除?为什么?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掉。“约”表估计,说明了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大约1°,但不是确定的,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朗读文章1、2自然段,勾画出生动的词语或者句子,谈谈这两段写得好在哪里?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2)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家国大自然中丰富的物候现象写活了。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3)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展现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使读者产生与物候有关的种种联想,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清明前,开秧田”“柳毛开花,点豆种瓜”“馒头云,天气晴”下面是一些同学收集的农谚,请你利用文中所学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清明前,开秧田”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馒头云,天气晴”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情况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阅读这首诗,利用课文中的知识分析其中的物候现象。这首诗恰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阐述物候和物候学对农业的影响,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本文的语言既具有一般说明文的准确性,还具备生动性,有助于使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准确性生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