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项目化学习1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刷难关1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物质的结构后,组织完成了下列活动。活动一:梳理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任务1 再探“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查阅资料】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子论矛盾。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证据收集】(1)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 (填序号)。A.1 L氢气和1 L氯气化合成2 L氯化氢气体B.2 L氢气和1 L氧气化合成2 L水蒸气C.木炭与1 L氧气化合成1 L二氧化碳【拓展应用】氧化汞受热的变化情况可用如图甲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由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3)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任务2 认识揭示原子构成的历程【查阅资料】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微粒,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思考归纳】(4)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 (填序号)。A.原子核带正电B.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5)如图乙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请按照历史演变顺序进行排序: 。核外电子距离原子核越远,电子能量越 。活动二:设计概念图并交流【思考归纳】(6)如图是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填序号)。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拓展应用】(7)下列分别是表示水、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的实物及微观图示。其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项目化学习1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刷难关1.(1)AB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3)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合理即可)(4)AB (5)①③②大 (6)A (7)水 钠离子与氯离子【解析】(1)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单质由原子构成,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即“复杂原子”。1L氢气和1 L氯气化合成2 L氯化氢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则每个氯化氢“原子”中就应只含有半个氯“原子”和半个氢“原子”,A符合题意;2L氢气和1 L 氧气化合成2L水蒸气,则每个水“原子”中就应只含有半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B符合题意;木炭与1 L氧气化合成1 L 二氧化碳,则每个二氧化碳“原子”中就应只含有一个氧“原子”,C不符合题意。(2)由题图甲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3)由物质的构成可知,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等。(4)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大多数α粒子未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不能说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也不能说明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故选 AB。(5)道尔顿首先提出的是原子“实心球模型”,然后是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接着是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故按历史演变的顺序应是①③②。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大。(6)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因此“▲”应填入的原子,故选A。(7)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