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课时 1 模型与符号 分子模型刷基础知识点1 模型与符号1[2024 浙江杭州期末]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是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③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2023 浙江台州期末]模型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速度公式 B.眼球结构图C.电流表 D.光线示意图3[2024 浙江杭州质检]小科整理了有关地球公转的知识,绘制了一张地球公转示意图(如下图)。(1)请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如图所示,地球从C点位置运动到 A 点位置,大约需要 个月。(3)以下地球模型中,最适合用作探究地球公转的是 (填“A”“B”或“C”)。4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用橡皮泥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如图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图,如下表是制作的等级评价标准。请回答问题。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评价 标准 符合细胞的形 态特征,结构完 整,名称标注正 确且齐全,整体 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 态特征,结构完 整,名称标注正 确但有遗漏,整 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 的形态特征, 结构不完整, 名称标注有 误或不全(1)小科制作的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2)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理由是 。知识点2 分子模型5[2023 浙江嘉兴期中]图中“●”和“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其中所表示的粒子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是 ( )6[2024 浙江嘉兴质检]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相同原子只能构成一种分子C.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D.分子一定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刷提升1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做了如下发言,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B.小丹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C.小鑫说:“区别在于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D.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2[2024浙江温州期中]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片雪花由一个水分子构成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C.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变化D.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3[2024 浙江绍兴质检]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其部分信息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分子个数 体积0℃/101 kPa 20℃/101 kPa 10℃/202 kPa64g二氧化硫 约6.02×10 个 22.4 L 24.1 L 11.6 LA.二氧化硫分子质量很小B.人能闻到二氧化硫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温度升高,二氧化硫分子体积变大D.压强变大,二氧化硫分子间的间隔变小4新考法[2023 浙江温州质检,中]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材料2: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结合原子论中观点,认为分子包括由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分子”和由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合分子”,并提出水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1)水分子(H O)属于 (填“简单”或“复合”)分子。(2)请将图中方框“ ”处补全: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钠对钠离子说: “You' ve lost an electron (电子)! Are you sure you' re okay ” 钠离子回答:“I'm 29positive (我很好/我变成了阳离子).”课时2 水分子的构成刷基础知识点1 水的电解1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时要通直流电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C.电解水时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D.电解水时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2023浙江温州期中]下图是小张同学自制的简易电解水装置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连接试管B的是电源的正极B.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C.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D.试管B 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3[2024 浙江温州质检]小明通过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C.确认实验装置是否漏气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4[2024 浙江杭州质检]电解水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装置 两电极 与正极相 连的玻璃管 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现象 有气泡 产生的气体体积 为5.15 mL,能使 木条燃烧得更旺 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10.38 mL,能燃烧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C.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D.球形容器内液面下降5甲、乙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2)在D处,应使用 检验生成的气体。知识点2 水分子的构成6[2024 浙江绍兴质检]如图是电解水时的微观粒子模型,由该图可知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电解水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刷提升1(新考法[2023浙江温州期中]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则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2024浙江台州质检,中]下列图像与水通直流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 H ,②表示O ) ( )3[2023上海静安区调研,中]如图所示装置能快速测定水的组成。已知,气球容积远大于 Y形管容积,实验开始时Y形管和气球中均充满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是水循环的环节之一B. Y形管右边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随着电解的进行,气球会慢慢变小D.选用较细的Y形管,可更快观察到气体体积比为2:1的现象4[中]近年来市场上流行一种富氢水杯(即水中含有高浓度氢气),广告宣称富含氢气的水对人体有诸多好处。该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假如广告是真实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正极应与杯内连通,而电源负极与杯外连通B.水中能够含有氢气说明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C.水杯工作时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D.水杯中发生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直流电,氢气圆刷素养 走向重高5核心素养探究实践[2024 浙江绍兴期中,中]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率。小灵为研究影响电解水速率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表(水电解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收集20 mL 氢气所需的时间/s① 15 2% 20 54.0② 15 5% 20 36.2③ 30 2% 20 46.2④ 30 5% 20 t(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电解水速率的快慢。(2)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知: ,据此,对比实验②④,猜测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 (填序号)。A.55.7 B.51.5 C.38.8 D.34.4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氢气的产生速率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课时1 模型与符号分子模型刷基础1. D 【解析】建构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①②③④正确。故选 D。2. C 【解析】模型可以表达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速度公式属于模型,A不符合题意;眼球结构图属于模型,B不符合题意;“ ”表示电流表,属于符号,C符合题意;光线示意图属于模型,D不符合题意。3.(1)(2)6(3)A【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图中标出即可。(2)北半球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故地球从C点北半球夏至日位置运动到 A 点北半球冬至日位置,大约需要6个月。(3)地球自转模型可以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并且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进行公转。故在三个地球模型中,最适合用作探究地球公转的是A。4.(1)植物 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 (2)良好名称标注正确,但缺少液泡、细胞质的标注【解析】(1)作品图中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细胞。(2)根据等级评价标准可知,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名称标注正确,但缺少液泡、细胞质的标注,应被评为良好。5. B 【解析】A所示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一氧化碳分子;B所示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表示二氧化碳分子;C所示分子由两个碳原子构成;D所示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碳原子构成。故选B。6. C 【解析】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A错误。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臭氧分子,B、D错误。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由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等,C正确。刷提升1. C 【解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鑫的观点正确。故选C。2. C 【解析】一片雪花由多个水分子构成,A错误;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错误;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变化,C正确;在雪花形成的过程中,水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D错误。3. C 【解析】64g二氧化硫中约有 个二氧化硫分子,所以二氧化硫分子质量很小,A不符合题意;人能闻到二氧化硫的气味是因为二氧化硫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在 下64g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大于( 下气体的体积,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但二氧化硫分子的体积不变,C符合题意;在 下64g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小于在( 下气体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变大,二氧化硫分子间的间隔变小,D不符合题意。4.(1)复合 (2) 【解析】(1)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由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分子”和由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合分子”,并提出水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因此水分子属于阿伏伽德罗提出的“复合分子”。(2)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方框“ ”处图示为5.(1)35 (2)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分子种类不同可能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解析】(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醛分子中有碳、氢、氧3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2)由氢分子与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可知,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3)比较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的结构模型,可得出分子种类不同可能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的结论。课时2 水分子的构成刷基础1. D 【解析】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2. A 【解析】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B正确;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则连接试管A 的是电源的正极,试管A 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连接试管 B 的是电源的负极,试管B 中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A错误,C、D正确。3. D 【解析】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即收集到的氧气相对较少,故可以大胆提出假设: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A选项做法可取。当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选项做法可取。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理论不一样的结果,应该确认实验装置是否漏气,C选项做法可取。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D选项做法不可取。 4. D 【解析】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防止对气体体积的测定造成影响,A正确。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快,B正确。正极的玻璃管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15 mL,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为氧气;负极的玻璃管产生气体的体积为10.38 mL,能燃烧,为氢气,C正确。电解过程虽消耗水,但产生气体,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消耗水的体积大,球形容器内液面将上升,D错误。5.(1)便于检验生成物 (2)燃着的木条【解析】(1)由题图可知,装置乙中的玻璃管上有活塞,生成的气体可以直接放出,便于检验生成物。(2)装置乙右侧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左侧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大,因此右侧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氢气,应该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D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A、B错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错误;电解水过程中产生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新的分子,D正确。1. D 【解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即生成了氧气,题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④。故选 D。2. B 【解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始终是2:1,且刚通直流电时水就开始分解,B选项与水通直流电分解情况相符。3. D 【解析】水的电解不属于水循环的环节,而是测定水的组成的方法,A不正确;Y形管右边与电源负极相连,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不正确;随着电解的进行,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大于反应消耗的水的体积,因此气球会慢慢变大,C不正确;选用较细的Y形管,可更快观察到气体体积比为2:1的现象,D正确。4. B 【解析】根据题意,富氢水杯通过电解水生成氢气,从而提高水中氢气的含量,而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氢气,因此电源负极应与杯内连通,A错误;水中能够含有氢气,即水分子之间可以容纳氢分子,说明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B正确;水杯工作时电解水,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C错误;水杯中电解水发生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D错误。5.(1)收集20mL氢气所需的时间 (2)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收集20 mL氢气所需的时间越短,电解水速率越快 D(3)电解水实验放热,水的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解析】(1)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看出,本实验通过比较收集20 mL氢气所需的时间来反映电解水速率的快慢。(2)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知,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收集20 mL氢气所需的时间越短,电解水速率越快;对比实验②④,溶液浓度相同,实验④的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更快,收集气体所需时间应比②少,故选 D。(3)电解水属于放热反应,会使水的温度升高,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氢气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