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课时7 先贤智慧(二)八下《北冥有鱼》《虽有嘉肴》整合【知识整合】篇目 相同点 不同点 手法 地位 手法 主题 学派《北冥有鱼》 引用 学派思想的 代表作品 借寓言说理(想象) 万事万物皆有所待(追求精神自由) 出世道家,推崇天人合一《虽有嘉肴》 以类比说理(比喻) 教学相长 入世儒家,追求求学正己【知识延伸】 1.《北冥有鱼》:庄子借寓言说理,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神秘莫测的鲲鹏形象,借大鹏“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的道理。2.《虽有嘉肴》:开篇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引用《兑命》中的话来印证论点,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增强说服力;多用对偶句,不仅使文章形式整齐,且增强了表意效果。【拓展训练】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丙】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①矣乎 ”对曰:“未也。”“居②!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③;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④;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⑤;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⑥;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选自《论语·阳货第十七》)[注]①蔽:同“弊”,弊病。②居:坐。③荡:放纵,放荡。④贼:害,危害。⑤绞:指说话尖刻。⑥乱:指犯上作乱。1.(不同点·文章风格)下列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甲】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风格汪洋恣肆。B.【乙】文出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文中多格言警句,观点鲜明,富有气势。C.【丙】文出自《论语》,阐述六言六弊,告诉人们一定要学习。D.有人说:儒家尚正气,追求正义大道;道家尚清气,推崇清静无为。三篇选文可以证明这种说法。D【解析】【乙】文强调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丙】文强调的是学习对人形成美好品德的重要性。不能体现“尚正气,追求正义大道”。2.(不同点·主题)“学贵心悟,守旧无功。”【乙】和【丙】两篇选文都阐述了关于“学习”的道理,请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①【乙】文除了强调学习的重要,还强调教导他人的重要性,认为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②【丙】强调了将学问与各种美德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完满的境地。(共4分。每点2分)3.(不同点·手法)【甲】【乙】【丙】三篇文章均体现了一定的道理,但在阐述时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6分)①【甲】文中庄子借用寓言说理,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塑造了神秘莫测的鲲鹏形象,借大鹏“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运动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的道理。②【乙】文作者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③【丙】文运用排比,强调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应该喜好而加以修养的品德,但是若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产生弊病。(共6分。每点2分)【参考译文】 【丙】孔子说:“子路啊!你听说过有六种美德和六种弊端的说法吗 ”子路回答:“没有听说过。”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爱好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纵;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伤害;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