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名校联考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名校联考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名校联考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2025·深圳模拟)化学的发展是无数化学家努力而来,下列化学史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道尔顿首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
C.徐光宪在稀土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拉瓦锡首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道尔顿提提出近代原子论,故A错误;
B、张青莲为测定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做出卓越贡献,故B正确;
C、徐光宪在稀土金属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故C正确;
D、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家及其在化学领域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2.(2025·深圳模拟)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描述与化学用语对应正确的是
A.硫酸钾: B.2个氮原子:
C.两个硝酸根离子: D.中Fe的化合价: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硫酸钾由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构成,其化学式为,K2S是硫化钾的化学式,故A错误;
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N所以2个氮原子,表示2个氮分子,故B错误;
C、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每个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1”省略不写,所以两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故C正确;
D、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先写出化学式,再在相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上化合价,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所以中Fe的化合价为表示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硫酸钾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先写出化学式,再在相应元素的正上方标注化合价,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进行分析解答。
3.(2025·深圳模拟)“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智慧可用于化学学习。下图为碳单质的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六种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B.石墨、石墨烯和石墨炔是同种物质
C.六种物质含有同种原子,但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金刚石非常坚硬,除它之外,其余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石墨炔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石墨、石墨烯和石墨炔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碳单质,不属于同种物质,故B错误;
C、六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它们含有碳原子,但它们的结构不同,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C正确;
D、六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碳单质都具有可燃性,虽然金刚石非常坚硬,也能在氧气中燃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C60是分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石墨、石墨烯和石墨炔是碳的不同单质,不属于同种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六种物质的结构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碳单质都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解答。
4.(2025·深圳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③既可探究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①中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②中利用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因不接触氧气不燃烧,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不符合题意;
C、 ③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既可探究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D、 ④中利用电解水可证明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但质量比不是1: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浓氨水的挥发性和碱性分析;
B、根据两处白磷及红磷的现象分析;
C、根据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D、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分析。
5.(2025·深圳模拟)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物质由元素组成,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例如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所以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故A正确;
B、物质由元素组成,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一种物质(纯净物),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物只含磷一种元素,故B错误;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能量 变化,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反应条件,促进或者抑制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6.(2025·深圳模拟)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的碳粉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B 比较黄铜片和纯铜片的硬度 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画
C 除去粗盐中的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稀硫酸和食盐水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除去铁粉中的碳粉 , 加足量稀盐酸 ,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过滤后,得到的固体是碳粉,没有把杂质去除,反而把铁粉给除去了,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 比较黄铜片和纯铜片的硬度,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划痕,黄铜片上几乎无划痕,可以比较两者的硬度,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除去粗盐中的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再进行过滤可以除去泥沙,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食盐,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鉴别稀硫酸和食盐水,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稀硫酸,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食盐水,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没能除去杂质,反而把被提纯物给除掉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硬度大,纯铜片会留有划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溶解、过滤、蒸发可以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食盐水不能是紫色石蕊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7.(2025·深圳模拟)大蒜被称为“蔬菜中的药材”。新鲜大蒜头中含蒜氨酸,大蒜头受撞击后,蒜氨酸会转化成大蒜素,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遇热即失去抗菌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蒜氨酸和大蒜素的组成元素相同
B.一个蒜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分子
C.大蒜煮熟食用比生食抗菌效果更好
D.大蒜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高于蒜氨酸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从蒜氨酸的化学式C6H11NSO3可知从蒜氨酸由碳、氢、硫、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从大蒜素的化学式C6H10S2O可知大蒜素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的,两者组成元素种类不同,故A错误;
B、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由的原子个数,从从蒜氨酸的化学式C6H11NSO3可知1个蒜氨酸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 没有含有分子 故B错误;
C、从题干信息可知“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遇热即失去抗菌活性”,所以生食比熟食抗菌效果更好,故C错误;
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蒜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蒜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蒜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高于大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大蒜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高于蒜氨酸,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学式判断物质组成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所含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题干信息“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遇热即失去抗菌活性”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两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均含有6个碳原子,即分子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分母)越高,其元素的质量分数越低进行分析解答。
8.(2025·深圳模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关于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给新建铁护栏刷油漆 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防锈
B 野炊后用沙土盖灭火堆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灭火
C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沼气中含有甲烷可做燃料
D 清理鱼缸并通入空气 能供给呼吸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氧气、水接触, 给新建铁护栏刷油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以防锈蚀,故A不符合题意;
B、野炊后用沙土盖灭火堆是利用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不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故B符合题意;
C、甲烷具有可燃性,秸秆发酵能得到沼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所以可以作燃料,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 清理鱼缸并通入空气,是为了供给鱼儿呼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氧气、水接触,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用沙土盖灭火堆,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进行分析解答。
9.(2025·深圳模拟)在煤的综合利用中,中国科学家研发出“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剂,使水煤气中的CO和在120℃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涉及的物质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B.该反应两种生成物中单质与氧化物的质量比为
C.该反应中金原子的质量不断减少
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有金原子和碳化钼,所以涉及的物质中含有金、钼两种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中单质(氢气)与氧化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44,故B错误;
C、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催化剂是“碳化钼负载金原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金原子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从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含有金、钼两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金原子在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也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0.(2025·深圳模拟)和KCl在医学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图是和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3.1 27.5 32.0 37.8 44.6 61.8 8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A.物质M为
B.a点对应的温度
C.将40℃时70g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要加水50g
D.将50℃时M、N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表格数据可知,K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故图中M的溶解度曲线是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N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M是,N是KCl,故A正确;
B、从图可知a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t1℃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从表格数据可知,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应在20℃<t1℃<30℃之间,因为20℃时的溶解度小于KCl,30℃时的溶解度大于KCl,故B正确;
C、从表格数据可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0g,即100g水中溶解40.0g氯化钾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50g水中溶解20g氯化钾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即该温度下70g饱和溶液中,溶质为20g,溶剂(水)为50g,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将40℃时70g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70g,故C错误;
D、M、N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50℃时M、N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均有晶体析出,仍然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温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则所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表格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两者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20℃<t1℃<30℃之间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以及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M、N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以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11.(2025·深圳模拟)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制氧机、化学制氧……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化学制氧常用作为原料。
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气中毒、呼吸抑制、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影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供氧方式主要有   (写出一种即可)。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
(3)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过程是   (填“Ⅰ”“Ⅱ”或“Ⅲ”)。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证据是   。
(5)用制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健康人不能高流量吸氧的原因   (写一条)。
【答案】(1)氧气瓶或氧气袋或制氧机或化学制氧(写一个)
(2)物理性质
(3)Ⅱ
(4)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
(5)
(6)氧气中毒或呼吸抑制或视网膜病变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制氧机、化学制氧;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由图甲可知,Ⅱ为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故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6)由于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气中毒、呼吸抑制、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影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健康人不能高流量吸氧。
故答案为:(1) 氧气瓶或氧气袋或制氧机或化学制氧(写一个) ;(2)物理性质;(3 Ⅱ ;
(4)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 ;
(5) ;(6) 氧气中毒或呼吸抑制或视网膜病变 。
【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 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制氧机、化学制氧 ”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没有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甲可知过程 Ⅱ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图乙分析可知 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题目“ 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气中毒、呼吸抑制、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1)由题中信息可知,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制氧机、化学制氧;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由图甲可知,Ⅱ为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故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6)由于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气中毒、呼吸抑制、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影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健康人不能高流量吸氧。
12.(2025·深圳模拟)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的废旧电器是一座“金属矿山”,某废旧电器中含有锌、铜、镍(Ni)三种金属,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铜和镍,做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镍(化学式:)能溶于水。
实验一: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猜想】兴趣小组结合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作出以下猜想。
(1)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
【进行实验】
(2)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①    镍片上有气泡产生; 铜片上无明显变化 猜想   错误
②先用试管取打磨过的锌片,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溶液 锌片上    猜想三正确
实验二:从含有锌、铜、镍三种金属的废旧电器中回收铜和镍
【设计方案】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流程。
(3)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步骤②中生成金属C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思评价】
(4)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   (答1条即可)。
【答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大小、形状相同且打磨过的镍片和铜片,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二;有黑色固体析出;将固体混合物中的Zn和Ni反应完全;;节约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已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铜活泼,根据已知猜想一:;猜想二:,则猜想三为Zn>Ni>Cu;
(2)①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大小、形状相同且打磨过的镍片和铜片,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镍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明显变化,说明Ni>H>Cu,则猜想二错误;
②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即Zn>Ni>Cu,②先用试管取打磨过的锌片,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锌能置换出硫酸镍中的镍,所以现象是锌片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
(3)由上可知,Zn>Ni>H>Cu,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故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锌和镍完全反应,与铜分离;
步骤②中得到溶液B中含有硫酸锌、硫酸镍和过量的稀硫酸,加入适量的锌。锌和溶液B中的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Zn>Ni>Cu;;(2)①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大小、形状相同且打磨过的镍片和铜片,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 ;二; ② 有黑色固体析出 ;
(3) 将固体混合物中的Zn和Ni反应完全 ; ;
(4) 节约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 。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猜想一,猜想二:,则猜想三为Zn>Ni>Cu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①实验现象可以倒推出实验内容,利用控制变量法取大小、形状相同且打磨过的镍片和铜片,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进行实验,根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得出猜想二错误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猜想三Zn>Ni>Cu正确,可知锌可以把镍从硫酸镍中置换出来,所以锌的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流程图可知加入的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把锌和镍完全反应,再跟姐锌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可以节约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13.(2025·深圳模拟)某工厂的废气中含有及粉尘。常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和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处理该废气,其工艺流程如下:(流程中每一步均完全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能被吸收
(1)除尘器是利用带孔的滤筒除去悬浮在气体中的浮尘,该操作与   (填操作名称)的原理相似。经过除尘器后的气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工厂废气经过上述处理,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其中,通过沸腾炉可将CO除去,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沉淀室中加入石灰浆的目的是   。
(4)氧化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反应。
(5)吸收塔中,将石灰浆从顶端喷淋注入而不是直接倒入的原因是   。
【答案】(1)过滤;混合物
(2)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4);化合
(5)增大石灰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除尘器是利用带孔的滤筒除去悬浮在气体中的浮尘,该操作能将气体与固体分离,与过滤的原理类似;经过除尘器后的气体还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通过沸腾炉,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3)根据资料能被吸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沉淀室中加入石灰浆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4)氧化室内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5)吸收塔中,将石灰浆从顶端喷淋注入而不是直接倒入的原因是可增大石灰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故答案为:(1)过滤;混合物;(2) ;
(3)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4) ;化合;
(5) 增大石灰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原理以及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亚硫酸钙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一氧化氮和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 喷淋注入 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进行分析解答。
(1)除尘器是利用带孔的滤筒除去悬浮在气体中的浮尘,该操作能将气体与固体分离,与过滤的原理类似;
经过除尘器后的气体还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通过沸腾炉,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3)根据资料能被吸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沉淀室中加入石灰浆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4)氧化室内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5)吸收塔中,将石灰浆从顶端喷淋注入而不是直接倒入的原因是可增大石灰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14.(2025·深圳模拟)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金属。
(1)“胆水炼铜”是我国首创的冶铜方法,其原理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该反应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2)通过捶打可将金属铜加工成形状各异的精美铜制品,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3)铜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和   长时间接触导致的。
(4)绘画所用绿色颜料来自孔雀石颜料,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为了测定该颜料中碱式碳酸铜的含量,小明取了10.00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硫酸),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测得产生的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颜料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写出详细解题过程)。
【答案】(1)强
(2)延展
(3)
(4)解:设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x,
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颜料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为66.6%。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通过捶打可将金属铜加工成形状各异的精美铜制品,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可知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长时间接触导致的;
【分析】(1)根据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具有延展性,可以加工呈形状各异的精美制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4)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再代入公式,求出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通过捶打可将金属铜加工成形状各异的精美铜制品,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可知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长时间接触导致的;
(4)见答案。
1 / 1广东省深圳市名校联考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2025·深圳模拟)化学的发展是无数化学家努力而来,下列化学史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道尔顿首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
C.徐光宪在稀土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2.(2025·深圳模拟)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描述与化学用语对应正确的是
A.硫酸钾: B.2个氮原子:
C.两个硝酸根离子: D.中Fe的化合价:
3.(2025·深圳模拟)“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智慧可用于化学学习。下图为碳单质的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六种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B.石墨、石墨烯和石墨炔是同种物质
C.六种物质含有同种原子,但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金刚石非常坚硬,除它之外,其余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4.(2025·深圳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③既可探究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5.(2025·深圳模拟)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物质由元素组成,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6.(2025·深圳模拟)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的碳粉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B 比较黄铜片和纯铜片的硬度 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画
C 除去粗盐中的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稀硫酸和食盐水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7.(2025·深圳模拟)大蒜被称为“蔬菜中的药材”。新鲜大蒜头中含蒜氨酸,大蒜头受撞击后,蒜氨酸会转化成大蒜素,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遇热即失去抗菌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蒜氨酸和大蒜素的组成元素相同
B.一个蒜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分子
C.大蒜煮熟食用比生食抗菌效果更好
D.大蒜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高于蒜氨酸
8.(2025·深圳模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关于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给新建铁护栏刷油漆 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防锈
B 野炊后用沙土盖灭火堆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灭火
C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沼气中含有甲烷可做燃料
D 清理鱼缸并通入空气 能供给呼吸
A.A B.B C.C D.D
9.(2025·深圳模拟)在煤的综合利用中,中国科学家研发出“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剂,使水煤气中的CO和在120℃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涉及的物质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B.该反应两种生成物中单质与氧化物的质量比为
C.该反应中金原子的质量不断减少
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10.(2025·深圳模拟)和KCl在医学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图是和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3.1 27.5 32.0 37.8 44.6 61.8 8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A.物质M为
B.a点对应的温度
C.将40℃时70g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要加水50g
D.将50℃时M、N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2025·深圳模拟)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制氧机、化学制氧……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化学制氧常用作为原料。
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气中毒、呼吸抑制、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影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供氧方式主要有   (写出一种即可)。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
(3)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过程是   (填“Ⅰ”“Ⅱ”或“Ⅲ”)。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证据是   。
(5)用制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健康人不能高流量吸氧的原因   (写一条)。
12.(2025·深圳模拟)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的废旧电器是一座“金属矿山”,某废旧电器中含有锌、铜、镍(Ni)三种金属,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铜和镍,做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镍(化学式:)能溶于水。
实验一: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猜想】兴趣小组结合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作出以下猜想。
(1)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
【进行实验】
(2)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①    镍片上有气泡产生; 铜片上无明显变化 猜想   错误
②先用试管取打磨过的锌片,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溶液 锌片上    猜想三正确
实验二:从含有锌、铜、镍三种金属的废旧电器中回收铜和镍
【设计方案】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流程。
(3)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步骤②中生成金属C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思评价】
(4)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   (答1条即可)。
13.(2025·深圳模拟)某工厂的废气中含有及粉尘。常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和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处理该废气,其工艺流程如下:(流程中每一步均完全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能被吸收
(1)除尘器是利用带孔的滤筒除去悬浮在气体中的浮尘,该操作与   (填操作名称)的原理相似。经过除尘器后的气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工厂废气经过上述处理,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其中,通过沸腾炉可将CO除去,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沉淀室中加入石灰浆的目的是   。
(4)氧化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反应。
(5)吸收塔中,将石灰浆从顶端喷淋注入而不是直接倒入的原因是   。
14.(2025·深圳模拟)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金属。
(1)“胆水炼铜”是我国首创的冶铜方法,其原理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该反应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2)通过捶打可将金属铜加工成形状各异的精美铜制品,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3)铜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和   长时间接触导致的。
(4)绘画所用绿色颜料来自孔雀石颜料,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为了测定该颜料中碱式碳酸铜的含量,小明取了10.00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硫酸),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测得产生的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颜料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写出详细解题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拉瓦锡首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道尔顿提提出近代原子论,故A错误;
B、张青莲为测定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做出卓越贡献,故B正确;
C、徐光宪在稀土金属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故C正确;
D、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家及其在化学领域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硫酸钾由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构成,其化学式为,K2S是硫化钾的化学式,故A错误;
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N所以2个氮原子,表示2个氮分子,故B错误;
C、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每个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1”省略不写,所以两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故C正确;
D、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先写出化学式,再在相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上化合价,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所以中Fe的化合价为表示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硫酸钾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先写出化学式,再在相应元素的正上方标注化合价,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石墨炔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石墨、石墨烯和石墨炔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碳单质,不属于同种物质,故B错误;
C、六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它们含有碳原子,但它们的结构不同,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C正确;
D、六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碳单质都具有可燃性,虽然金刚石非常坚硬,也能在氧气中燃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C60是分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石墨、石墨烯和石墨炔是碳的不同单质,不属于同种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六种物质的结构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碳单质都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①中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②中利用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因不接触氧气不燃烧,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不符合题意;
C、 ③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既可探究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D、 ④中利用电解水可证明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但质量比不是1: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浓氨水的挥发性和碱性分析;
B、根据两处白磷及红磷的现象分析;
C、根据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D、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例如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所以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故A正确;
B、物质由元素组成,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一种物质(纯净物),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物只含磷一种元素,故B错误;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能量 变化,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反应条件,促进或者抑制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除去铁粉中的碳粉 , 加足量稀盐酸 ,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过滤后,得到的固体是碳粉,没有把杂质去除,反而把铁粉给除去了,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 比较黄铜片和纯铜片的硬度,将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划痕,黄铜片上几乎无划痕,可以比较两者的硬度,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除去粗盐中的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再进行过滤可以除去泥沙,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食盐,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鉴别稀硫酸和食盐水,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稀硫酸,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食盐水,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没能除去杂质,反而把被提纯物给除掉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硬度大,纯铜片会留有划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溶解、过滤、蒸发可以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食盐水不能是紫色石蕊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从蒜氨酸的化学式C6H11NSO3可知从蒜氨酸由碳、氢、硫、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从大蒜素的化学式C6H10S2O可知大蒜素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的,两者组成元素种类不同,故A错误;
B、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由的原子个数,从从蒜氨酸的化学式C6H11NSO3可知1个蒜氨酸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 没有含有分子 故B错误;
C、从题干信息可知“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遇热即失去抗菌活性”,所以生食比熟食抗菌效果更好,故C错误;
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蒜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蒜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蒜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高于大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大蒜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高于蒜氨酸,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学式判断物质组成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所含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题干信息“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遇热即失去抗菌活性”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两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均含有6个碳原子,即分子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分母)越高,其元素的质量分数越低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氧气、水接触, 给新建铁护栏刷油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以防锈蚀,故A不符合题意;
B、野炊后用沙土盖灭火堆是利用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不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故B符合题意;
C、甲烷具有可燃性,秸秆发酵能得到沼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所以可以作燃料,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 清理鱼缸并通入空气,是为了供给鱼儿呼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氧气、水接触,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用沙土盖灭火堆,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有金原子和碳化钼,所以涉及的物质中含有金、钼两种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中单质(氢气)与氧化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44,故B错误;
C、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催化剂是“碳化钼负载金原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金原子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从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含有金、钼两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金原子在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也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表格数据可知,K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故图中M的溶解度曲线是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N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M是,N是KCl,故A正确;
B、从图可知a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t1℃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从表格数据可知,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应在20℃<t1℃<30℃之间,因为20℃时的溶解度小于KCl,30℃时的溶解度大于KCl,故B正确;
C、从表格数据可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0g,即100g水中溶解40.0g氯化钾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50g水中溶解20g氯化钾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即该温度下70g饱和溶液中,溶质为20g,溶剂(水)为50g,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将40℃时70g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70g,故C错误;
D、M、N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50℃时M、N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均有晶体析出,仍然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温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则所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表格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两者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20℃<t1℃<30℃之间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以及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M、N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以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1)氧气瓶或氧气袋或制氧机或化学制氧(写一个)
(2)物理性质
(3)Ⅱ
(4)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
(5)
(6)氧气中毒或呼吸抑制或视网膜病变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制氧机、化学制氧;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由图甲可知,Ⅱ为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故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6)由于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气中毒、呼吸抑制、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影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健康人不能高流量吸氧。
故答案为:(1) 氧气瓶或氧气袋或制氧机或化学制氧(写一个) ;(2)物理性质;(3 Ⅱ ;
(4)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 ;
(5) ;(6) 氧气中毒或呼吸抑制或视网膜病变 。
【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 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制氧机、化学制氧 ”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没有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甲可知过程 Ⅱ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图乙分析可知 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题目“ 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气中毒、呼吸抑制、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1)由题中信息可知,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制氧机、化学制氧;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由图甲可知,Ⅱ为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吸附率显著增大,吸附率较小且变化不大,故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6)由于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气中毒、呼吸抑制、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影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健康人不能高流量吸氧。
12.【答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大小、形状相同且打磨过的镍片和铜片,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二;有黑色固体析出;将固体混合物中的Zn和Ni反应完全;;节约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已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铜活泼,根据已知猜想一:;猜想二:,则猜想三为Zn>Ni>Cu;
(2)①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大小、形状相同且打磨过的镍片和铜片,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镍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明显变化,说明Ni>H>Cu,则猜想二错误;
②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即Zn>Ni>Cu,②先用试管取打磨过的锌片,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锌能置换出硫酸镍中的镍,所以现象是锌片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
(3)由上可知,Zn>Ni>H>Cu,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故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锌和镍完全反应,与铜分离;
步骤②中得到溶液B中含有硫酸锌、硫酸镍和过量的稀硫酸,加入适量的锌。锌和溶液B中的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Zn>Ni>Cu;;(2)①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大小、形状相同且打磨过的镍片和铜片,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 ;二; ② 有黑色固体析出 ;
(3) 将固体混合物中的Zn和Ni反应完全 ; ;
(4) 节约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 。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猜想一,猜想二:,则猜想三为Zn>Ni>Cu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①实验现象可以倒推出实验内容,利用控制变量法取大小、形状相同且打磨过的镍片和铜片,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进行实验,根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得出猜想二错误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猜想三Zn>Ni>Cu正确,可知锌可以把镍从硫酸镍中置换出来,所以锌的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流程图可知加入的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把锌和镍完全反应,再跟姐锌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可以节约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过滤;混合物
(2)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4);化合
(5)增大石灰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除尘器是利用带孔的滤筒除去悬浮在气体中的浮尘,该操作能将气体与固体分离,与过滤的原理类似;经过除尘器后的气体还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通过沸腾炉,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3)根据资料能被吸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沉淀室中加入石灰浆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4)氧化室内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5)吸收塔中,将石灰浆从顶端喷淋注入而不是直接倒入的原因是可增大石灰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故答案为:(1)过滤;混合物;(2) ;
(3)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4) ;化合;
(5) 增大石灰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原理以及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亚硫酸钙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一氧化氮和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 喷淋注入 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进行分析解答。
(1)除尘器是利用带孔的滤筒除去悬浮在气体中的浮尘,该操作能将气体与固体分离,与过滤的原理类似;
经过除尘器后的气体还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通过沸腾炉,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3)根据资料能被吸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沉淀室中加入石灰浆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4)氧化室内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5)吸收塔中,将石灰浆从顶端喷淋注入而不是直接倒入的原因是可增大石灰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14.【答案】(1)强
(2)延展
(3)
(4)解:设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x,
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颜料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为66.6%。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通过捶打可将金属铜加工成形状各异的精美铜制品,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可知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长时间接触导致的;
【分析】(1)根据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具有延展性,可以加工呈形状各异的精美制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4)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再代入公式,求出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通过捶打可将金属铜加工成形状各异的精美铜制品,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可知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长时间接触导致的;
(4)见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