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2025·珠海模拟)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意在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符合这一主题的标识是
A. B.
C. D.
2.(2025·珠海模拟)生活中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氢钠属于
A.盐 B.碱 C.酸 D.混合物
3.(2025·珠海模拟)为我国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徐光宪 B.闵恩泽 C.张青莲 D.徐寿
4.(2025·珠海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5.(2025·珠海模拟)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不锈钢杯 B. 木桶
C.纯棉毛巾 D.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6.(2025·珠海模拟)广东地区因气候等原因喜欢饮用凉茶,凉茶主要成分是黑芥子甙(C10H17NO9S2),可以预防感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黑芥子甙中含有 39个原子
B.黑芥子甙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黑芥子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黑芥子甙中氢、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7:9:2
7.(2025·珠海模拟)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 B.氖气:
C.硫化锌: D.镁离子:
8.(2025·珠海模拟)硒元素有防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硒的核电荷数为34 B.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2025·珠海模拟)项目活动小组探究洁厕灵的成分:取少量洁厕灵加水稀释十倍、脱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进行检验。最后通过分析交流得出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为一种酸。回答下列小题。
9.稀释洁厕灵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量筒
10.为完成洁厕灵的脱色,可向稀释后的洁厕灵中加入的物质是
A.淀粉 B.洗衣粉 C.活性炭 D.酒精
11.(2025·珠海模拟)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12.(2025·珠海模拟)碳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从a点升温至b点,有晶体析出
B.b点溶液降温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与a点相等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部分溶剂,b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20℃时,将60g碳酸钾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10g
13.(2025·珠海模拟)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方法
A Cu粉(Zn粉) 加入过量的FeSO4溶液,过滤
B 碳粉(CuO)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
C CH4(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D Fe2O3(Fe) 在CO的气流中加热
A.A B.B C.C D.D
14.(2025·珠海模拟)兴趣小组开展主题项目式实践活动。相应化学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活动主题 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高原用供氧器的设计与制作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化学知识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所用原材料须含有氧元素 煤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15.(2025·珠海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B.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A.A B.B C.C D.D
16.(2025·珠海模拟)中国丝绸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染坊常用“石碱”(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来处理丝绸。《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古代民间制取“石碱”的示意图如图:
(1)古代能用火折子点燃蒿草,用燃烧条件分析火折子的作用是   。
(2)“石碱”在农业上可用作   肥,其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或“中”)
(3)“以水淋汁”溶解过程需要不断搅拌,搅拌目的是   。
(4)静置沉降后除去底渣的操作与实验室中   操作相似。制取“石碱”的木桶缝隙中会残留少量固体,可用   除去。
(5)“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是利用了“石碱”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17.(2025·珠海模拟)海水淡化技术是目前人类获取淡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与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加热至沸腾,利用蒸发和冷凝的原理,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相比,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具备不消耗化石能源、无污染、所获得的淡水杂质含量低等诸多优点。
热带沿海地区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可在热带沿海地区建设太阳能海水淡化厂。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中的太阳光利用率,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氧化石墨烯(GO)基薄膜界面光热蒸发技术,如图所示。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在水溶液中会出现层间膨胀,导致盐离子能够通过薄膜;而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的层间通道可以有效截留盐离子,并为水的供应和蒸气的逸出提供有效途径,最后通过冷凝收集淡水。该技术完全由太阳能驱动,离子去除效率高,成本低。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相比传统海水淡化技术的优势是   (写一条)。
(3)如用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淡化海水,向淡化后的海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该反应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4)GO基薄膜下方海水的盐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方的。
(5)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热带沿海地区建设太阳能海水淡化厂的有利条件是   。
(6)提出爱护海洋资源的一条建议   。
18.(2025·珠海模拟)一、CO2的制取及性质
i.制取CO2
(1)写出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性质实验,如图1:
(3)通入二氧化碳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中,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依据的现象为   。
二、跨学科实践
(5)“水草培育”气肥自动补充器,如图2所示。
I.设计原理:采用Na2C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补充气肥CO2,水草需要吸收气肥CO2进行   作用;
II.动手制作:使用时,将导管放入水草培育缸,调节输液调节器。该装置的优点是   。导管末端链接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   。
19.(2025·珠海模拟)科学种田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助力乡村振兴。草莓适宜生长在弱酸性的土壤中,某地区为种植草莓,对土壤进行检测。“圆梦”活动小组积极参与,取少量土壤样品,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8.2,说明土壤呈碱性,由此判断该土壤不适合种植草莓。
【查阅资料】I.碱性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的;II.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
【提出问题】土壤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
(1)猜想1:Na2CO3;猜想2:NaOH;猜想3:   。
【实验探究】
(2)填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1)取土壤浸出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加入过量   溶液     猜想1正确
(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分析评价】操作(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反思】
(3)I.活动小组按照用量要求向试验田中加入硫粉,3个月后,再次测得土壤液pH=6.3,确认可以种植草莓。土壤碱性改变的原因是   。
II.针对该地区土壤,除改变其碱性外,还可以选种适合生长的作物。以下作物中,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   。
作物 小麦 大豆 海水稻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6.0~7.0 6.5~7.5 8.0~9.2
III.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有   。
a.合理施肥 b.大量使用农药 c.种植耐盐碱作物
20.(2025·珠海模拟)德化窑址是首批窑瓷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业上可利用废弃的氧化铝陶瓷片(主要成分为Al2O3、SiO2,含少量Fe2O3、MgO)制备高性能催化剂载体γ-Al2O3,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I.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
II.SO2与CO2化学性质相似;
III.Al2O3具有多种物相,常见的有α-Al2O3、θ-Al2O3、γ-Al2O3;
IV.陶瓷中铁的氧化物的存在形式会影响陶瓷的呈色。
(1)写出“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过滤中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
(2)“焙烧”中由于燃煤会排放出含SO2的烟气,可用喷淋吸附液进行处理,吸附液可以选择   (填一种),过量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   。
(3)“焙烧”的温度会影响生成Al2O3的物相。由图像可知最适宜的焙烧温度为______。
A.800~900℃ B.900~1000℃ C.1200~1300℃
(4)呈绿色的青瓷是由于氧化铝陶瓷在CO气体中高温灼烧形成二价铁的氧化物和一种常见的气体,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2025·珠海模拟)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无污染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实际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新型燃料。制备纳米铁粉的其中一种流程如图1所示。
反应1:FeSO4+H2C2O4(草酸)FeC2O4↓(草酸亚铁)+H2SO4
(1)Fe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若制取2.88g的草酸亚铁,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将上述草酸亚铁置于玻璃管内,使其在700℃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纳米铁粉和一种气体。反应过程中需要往玻璃管内通入氮气,氮气的作用是   。管内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a的值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该标志为腐蚀品图标,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为节约用水的图标,符合题意;
C、该标志为有毒品图标,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为易燃物图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图标名称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酸、碱、盐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徐光宪提出了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不符合题意。
B、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符合题意。
C、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不符合题意。
D、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等并创造出铝、钾、钠等化学元素汉语名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选项中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加热试管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要手持试管,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再直立试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B、根据量筒读数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药品用量分析;
D、根据粉末状药品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步骤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不锈钢杯所用材料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木桶所用材料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C、纯棉毛巾所用材料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涤纶制成的航天服是用涤纶料制成的,涤纶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黑芥子甙 由分子构成,1个黑芥子甙分子中含有39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B、黑芥子甙中碳、氢、氮、氧、硫的元素质量比为(12×10):(1×17):(14×1):(16×9):(32×2)=120:17:14:144:64,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C、由黑芥子甙的元素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芥子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不是只生成CO2和H2O,还生成含硫元素和氮元素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D、黑芥子甙中氢、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7):(16×9):(32×2)=17:144:64,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个氢原子表示为2H,符合题意;
B、氖气由氖原子构成,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为Ne,不符合题意;
C、硫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ZnS,不符合题意;
D、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Mg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B、根据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分析;
C、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分析;
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则硒的核电荷数为34,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硒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电荷数=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
【答案】9.B
10.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水的净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9.洁厕灵为一种液体,稀释时,需要用烧杯(稀释操作的容器)、玻璃棒、量筒(量取液体),不需要用托盘天平。
故答案为:B;
10.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液体中色素。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丁物质只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B、根据图示确定化学方程式,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液从a点升温至b点,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不会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B、b点溶液降温至20℃时,变成了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a点相等,符合题意;
C、b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D、20℃时,碳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将60g碳酸钾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55g,所得溶液质量为50g+55g=105g,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为不饱和溶液,蒸发不饱和溶液的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
【解析】【解答】A、 加入过量的FeSO4溶液, 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引入了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B、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碳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可得到碳粉,符合题意;
C、 将混合气体点燃 ,甲烷和一氧化碳都会燃烧,不符合题意;
D、 在CO的气流中加热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14.【答案】A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解析】【解答】A、空气质量指数是污染指数,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高原用供氧器要能产生氧气,则所用原材料须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C、煤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俗称,呈碱性,能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空气质量指数是污染指数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D、根据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分析。
15.【答案】A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通过相互刻画时出现划痕,可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符合题意;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只能证明蜡烛燃烧产生水,从而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但不能验证是否含有碳元素,不符合题意;
C、因导管液封在水中,向左推注射器不能检验装置是否漏气,不符合题意;
D、左试管中的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铁生锈,右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铁不生锈,只能铁生锈与水有关,不能证明与氧气有关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相互刻画可比较物质硬度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D、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
16.【答案】(1)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2)钾;碱
(3)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4)过滤;稀盐酸
(5)化学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火折子能加热蒿草,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使其燃烧。
(2)“石碱”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3)搅拌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4)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除去底渣的操作与实验室中过滤操作相似;
制取“石碱”的木桶缝隙中会残留少量固体,是碳酸钾固体,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用盐酸除去。
(5)“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利用了“石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2)根据含钾元素的物质可作钾肥,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分析;
(3)根据搅拌可加快反应分析;
(4)根据过滤原理及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5)根据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分析。
(1)火折子能加热蒿草,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使其燃烧。
(2)“石碱”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3)搅拌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4)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除去底渣的操作与实验室中过滤操作相似;
制取“石碱”的木桶缝隙中会残留少量固体,是碳酸钾固体,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用盐酸除去。
(5)“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利用了“石碱”的化学性质。
17.【答案】(1)物理
(2)节约能源
(3)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
(4)大于
(5)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海水资源丰富
(6)减少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合理即可)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传统海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加热至沸腾,利用蒸发和冷凝的原理,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相比传统海水淡化技术的优势有节约能源、无污染、所获得的淡水杂质含量低等;
(3)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盐类,如用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淡化海水,盐离子能通过薄膜,向淡化后的海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的层间通道可以有效截留盐离子,水从下方海水通过薄膜变为水蒸气逸出,而盐离子被截留在下方,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 GO 基薄膜下方海水的盐浓度大于上方的;
(5)热带沿海地区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海水资源丰富,这些都是热带沿海地区建设太阳能海水淡化厂的有利条件。
(6)爱护海洋资源的建议有很多,如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减少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等。
【分析】(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太阳能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分析;
(3)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
(4)根据溶质不变时溶质质量分数随溶剂的减少而增大分析;
(5)根据热带沿海地区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海水资源丰富分析;
(6)根据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减少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等可保护海洋资源分析。
(1)传统海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加热至沸腾,利用蒸发和冷凝的原理,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相比传统海水淡化技术的优势有节约能源、无污染、所获得的淡水杂质含量低等;
(3)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盐类,如用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淡化海水,盐离子能通过薄膜,向淡化后的海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的层间通道可以有效截留盐离子,水从下方海水通过薄膜变为水蒸气逸出,而盐离子被截留在下方,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 GO 基薄膜下方海水的盐浓度大于上方的;
(5)热带沿海地区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海水资源丰富,这些都是热带沿海地区建设太阳能海水淡化厂的有利条件。
(6)爱护海洋资源的建议有很多,如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减少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等。
18.【答案】试管;BD;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光合;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能更充分地溶解在水中被水草吸收。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仪器a为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D。 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通常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依据的现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5)I. 水草需要吸收气肥CO2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II. 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通过调节输液调节器能控制稀硫酸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导管末端连接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能更充分地溶解在水中被水草吸收。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分析;
(5)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所给装置中输液管可控制液体流速,导管末端连接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等特点分析。
19.【答案】Na2CO3、NaOH;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Na2CO3+CaCl2=CaCO3↓+2NaCl;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硫酸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海水稻;a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显碱性,碱性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的,所以猜想 3:Na2CO3和NaOH;
(2)要证明猜想 1 正确,即证明只有Na2CO3,没有NaOH。
操作 (1):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产生干扰,因此在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时,应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钡盐、钙盐)检验碳酸钠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
取土壤浸出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只要能与Na2CO3反应生成沉淀且不干扰NaOH检验的可溶性钡盐或钙盐溶液均可),因为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操作 (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由于猜想 1 正确,没有NaOH,溶液不显碱性,所以现象为溶液不变色;
分析评价:
操作(1)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3)I. 向试验田中加入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硫酸能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土壤碱性改变;
II. 该地区土壤原来pH=8.2,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应偏碱性,海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是8.0 9.2,所以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海水稻;
III. a.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对应对土壤盐碱化有帮助,符合题意;
b. 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对土壤盐碱化没有改善作用,不符合题意;
c. 种植耐盐碱作物是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显碱性分析;
(2)根据验证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需先检验碳酸钠,并将其除去,再利用氢氧化钠的碱性验证氢氧化钠存在,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NaCl分析;
(3)根据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给各作物适宜的pH范围,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分析。
20.【答案】(1)漏斗;引流,防止液体洒出;二氧化硅;Al3+、Fe3+、Mg2+、H+
(2)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酸雨
(3)B
(4)Fe2O3+CO 2FeO+CO2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过滤” 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氧化镁(MgO)都能与盐酸反应,所以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
Al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Mg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所以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Al3+、Fe3+、Mg2+、H+(盐酸过量);
(2)二氧化碳能和水、碱等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则也能和水、碱等反应,则可选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水等;SO2在空气易形成硫酸,过量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
(3)由图可知,900~1000℃时产物中γ-Al2O3的量最多。
故选B。
(4)二价铁的氧化物为FeO,在CO气体中高温灼烧形成二价铁的氧化物(FeO)和一种常见的气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的气体是CO2,化学方程式为CO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O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CO 2FeO+CO2。
【分析】(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所给各物质的溶解性及能否与酸反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碱等反应及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分析;
(3)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O和二氧化碳分析。
(1)“过滤” 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氧化镁(MgO)都能与盐酸反应,所以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
Al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Mg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所以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Al3+、Fe3+、Mg2+、H+(盐酸过量);
(2)二氧化碳能和水、碱等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则也能和水、碱等反应,则可选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水等;SO2在空气易形成硫酸,过量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
(3)由图可知,900~1000℃时产物中γ-Al2O3的量最多。
故选B。
(4)二价铁的氧化物为FeO,在CO气体中高温灼烧形成二价铁的氧化物(FeO)和一种常见的气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的气体是CO2,化学方程式为CO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O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CO 2FeO+CO2。
21.【答案】(1)+3
(2)设: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的质量为x。x=18g 答: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的质量为18g。
(3)防止生成的纳米铁粉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被氧化,同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1.12g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化合物中,铁元素通常显+2价,氧元素通常显 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则有(+2)+2x+( 2)×4=0;
解得x=+3;
(3)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通入氮气可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纳米铁粉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被氧化,同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
草酸亚铁置于玻璃管内,使其在700℃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纳米铁粉和一种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草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生成纳米铁粉中铁元素质量=a=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再由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反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在化合物中,铁元素通常显+2价,氧元素通常显 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则有(+2)+2x+( 2)×4=0;
解得x=+3;
(2)见答案;
(3)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通入氮气可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纳米铁粉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被氧化,同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
草酸亚铁置于玻璃管内,使其在700℃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纳米铁粉和一种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草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生成纳米铁粉中铁元素质量=a=
1 / 12025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2025·珠海模拟)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意在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符合这一主题的标识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该标志为腐蚀品图标,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为节约用水的图标,符合题意;
C、该标志为有毒品图标,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为易燃物图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图标名称分析。
2.(2025·珠海模拟)生活中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氢钠属于
A.盐 B.碱 C.酸 D.混合物
【答案】A
【知识点】酸、碱、盐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分析。
3.(2025·珠海模拟)为我国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徐光宪 B.闵恩泽 C.张青莲 D.徐寿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徐光宪提出了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不符合题意。
B、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符合题意。
C、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不符合题意。
D、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等并创造出铝、钾、钠等化学元素汉语名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选项中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分析。
4.(2025·珠海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加热试管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要手持试管,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再直立试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B、根据量筒读数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药品用量分析;
D、根据粉末状药品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步骤分析。
5.(2025·珠海模拟)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不锈钢杯 B. 木桶
C.纯棉毛巾 D.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答案】D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不锈钢杯所用材料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木桶所用材料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C、纯棉毛巾所用材料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涤纶制成的航天服是用涤纶料制成的,涤纶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分析。
6.(2025·珠海模拟)广东地区因气候等原因喜欢饮用凉茶,凉茶主要成分是黑芥子甙(C10H17NO9S2),可以预防感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黑芥子甙中含有 39个原子
B.黑芥子甙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黑芥子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黑芥子甙中氢、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7:9:2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黑芥子甙 由分子构成,1个黑芥子甙分子中含有39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B、黑芥子甙中碳、氢、氮、氧、硫的元素质量比为(12×10):(1×17):(14×1):(16×9):(32×2)=120:17:14:144:64,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C、由黑芥子甙的元素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芥子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不是只生成CO2和H2O,还生成含硫元素和氮元素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D、黑芥子甙中氢、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7):(16×9):(32×2)=17:144:64,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7.(2025·珠海模拟)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 B.氖气:
C.硫化锌: D.镁离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个氢原子表示为2H,符合题意;
B、氖气由氖原子构成,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为Ne,不符合题意;
C、硫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ZnS,不符合题意;
D、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Mg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B、根据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分析;
C、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分析;
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8.(2025·珠海模拟)硒元素有防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硒的核电荷数为34 B.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则硒的核电荷数为34,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硒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电荷数=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
(2025·珠海模拟)项目活动小组探究洁厕灵的成分:取少量洁厕灵加水稀释十倍、脱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进行检验。最后通过分析交流得出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为一种酸。回答下列小题。
9.稀释洁厕灵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量筒
10.为完成洁厕灵的脱色,可向稀释后的洁厕灵中加入的物质是
A.淀粉 B.洗衣粉 C.活性炭 D.酒精
【答案】9.B
10.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水的净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9.洁厕灵为一种液体,稀释时,需要用烧杯(稀释操作的容器)、玻璃棒、量筒(量取液体),不需要用托盘天平。
故答案为:B;
10.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液体中色素。
故答案为:C;
11.(2025·珠海模拟)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丁物质只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B、根据图示确定化学方程式,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析。
12.(2025·珠海模拟)碳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从a点升温至b点,有晶体析出
B.b点溶液降温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与a点相等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部分溶剂,b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20℃时,将60g碳酸钾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10g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液从a点升温至b点,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不会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B、b点溶液降温至20℃时,变成了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a点相等,符合题意;
C、b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D、20℃时,碳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将60g碳酸钾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55g,所得溶液质量为50g+55g=105g,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为不饱和溶液,蒸发不饱和溶液的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分析。
13.(2025·珠海模拟)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方法
A Cu粉(Zn粉) 加入过量的FeSO4溶液,过滤
B 碳粉(CuO)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
C CH4(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D Fe2O3(Fe) 在CO的气流中加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
【解析】【解答】A、 加入过量的FeSO4溶液, 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引入了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B、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碳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可得到碳粉,符合题意;
C、 将混合气体点燃 ,甲烷和一氧化碳都会燃烧,不符合题意;
D、 在CO的气流中加热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14.(2025·珠海模拟)兴趣小组开展主题项目式实践活动。相应化学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活动主题 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高原用供氧器的设计与制作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化学知识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所用原材料须含有氧元素 煤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解析】【解答】A、空气质量指数是污染指数,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高原用供氧器要能产生氧气,则所用原材料须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C、煤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俗称,呈碱性,能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空气质量指数是污染指数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D、根据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分析。
15.(2025·珠海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B.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通过相互刻画时出现划痕,可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符合题意;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只能证明蜡烛燃烧产生水,从而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但不能验证是否含有碳元素,不符合题意;
C、因导管液封在水中,向左推注射器不能检验装置是否漏气,不符合题意;
D、左试管中的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铁生锈,右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铁不生锈,只能铁生锈与水有关,不能证明与氧气有关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相互刻画可比较物质硬度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D、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
16.(2025·珠海模拟)中国丝绸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染坊常用“石碱”(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来处理丝绸。《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古代民间制取“石碱”的示意图如图:
(1)古代能用火折子点燃蒿草,用燃烧条件分析火折子的作用是   。
(2)“石碱”在农业上可用作   肥,其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或“中”)
(3)“以水淋汁”溶解过程需要不断搅拌,搅拌目的是   。
(4)静置沉降后除去底渣的操作与实验室中   操作相似。制取“石碱”的木桶缝隙中会残留少量固体,可用   除去。
(5)“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是利用了“石碱”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答案】(1)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2)钾;碱
(3)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4)过滤;稀盐酸
(5)化学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火折子能加热蒿草,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使其燃烧。
(2)“石碱”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3)搅拌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4)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除去底渣的操作与实验室中过滤操作相似;
制取“石碱”的木桶缝隙中会残留少量固体,是碳酸钾固体,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用盐酸除去。
(5)“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利用了“石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2)根据含钾元素的物质可作钾肥,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分析;
(3)根据搅拌可加快反应分析;
(4)根据过滤原理及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5)根据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分析。
(1)火折子能加热蒿草,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使其燃烧。
(2)“石碱”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3)搅拌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4)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除去底渣的操作与实验室中过滤操作相似;
制取“石碱”的木桶缝隙中会残留少量固体,是碳酸钾固体,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用盐酸除去。
(5)“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利用了“石碱”的化学性质。
17.(2025·珠海模拟)海水淡化技术是目前人类获取淡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与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加热至沸腾,利用蒸发和冷凝的原理,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相比,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具备不消耗化石能源、无污染、所获得的淡水杂质含量低等诸多优点。
热带沿海地区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可在热带沿海地区建设太阳能海水淡化厂。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中的太阳光利用率,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氧化石墨烯(GO)基薄膜界面光热蒸发技术,如图所示。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在水溶液中会出现层间膨胀,导致盐离子能够通过薄膜;而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的层间通道可以有效截留盐离子,并为水的供应和蒸气的逸出提供有效途径,最后通过冷凝收集淡水。该技术完全由太阳能驱动,离子去除效率高,成本低。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相比传统海水淡化技术的优势是   (写一条)。
(3)如用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淡化海水,向淡化后的海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该反应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4)GO基薄膜下方海水的盐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方的。
(5)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热带沿海地区建设太阳能海水淡化厂的有利条件是   。
(6)提出爱护海洋资源的一条建议   。
【答案】(1)物理
(2)节约能源
(3)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
(4)大于
(5)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海水资源丰富
(6)减少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合理即可)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传统海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加热至沸腾,利用蒸发和冷凝的原理,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相比传统海水淡化技术的优势有节约能源、无污染、所获得的淡水杂质含量低等;
(3)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盐类,如用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淡化海水,盐离子能通过薄膜,向淡化后的海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的层间通道可以有效截留盐离子,水从下方海水通过薄膜变为水蒸气逸出,而盐离子被截留在下方,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 GO 基薄膜下方海水的盐浓度大于上方的;
(5)热带沿海地区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海水资源丰富,这些都是热带沿海地区建设太阳能海水淡化厂的有利条件。
(6)爱护海洋资源的建议有很多,如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减少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等。
【分析】(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太阳能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分析;
(3)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
(4)根据溶质不变时溶质质量分数随溶剂的减少而增大分析;
(5)根据热带沿海地区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海水资源丰富分析;
(6)根据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减少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等可保护海洋资源分析。
(1)传统海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加热至沸腾,利用蒸发和冷凝的原理,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相比传统海水淡化技术的优势有节约能源、无污染、所获得的淡水杂质含量低等;
(3)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盐类,如用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淡化海水,盐离子能通过薄膜,向淡化后的海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基薄膜的层间通道可以有效截留盐离子,水从下方海水通过薄膜变为水蒸气逸出,而盐离子被截留在下方,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 GO 基薄膜下方海水的盐浓度大于上方的;
(5)热带沿海地区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长,海水资源丰富,这些都是热带沿海地区建设太阳能海水淡化厂的有利条件。
(6)爱护海洋资源的建议有很多,如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减少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等。
18.(2025·珠海模拟)一、CO2的制取及性质
i.制取CO2
(1)写出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性质实验,如图1:
(3)通入二氧化碳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中,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依据的现象为   。
二、跨学科实践
(5)“水草培育”气肥自动补充器,如图2所示。
I.设计原理:采用Na2C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补充气肥CO2,水草需要吸收气肥CO2进行   作用;
II.动手制作:使用时,将导管放入水草培育缸,调节输液调节器。该装置的优点是   。导管末端链接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   。
【答案】试管;BD;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光合;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能更充分地溶解在水中被水草吸收。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仪器a为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D。 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通常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依据的现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5)I. 水草需要吸收气肥CO2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II. 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通过调节输液调节器能控制稀硫酸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导管末端连接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能更充分地溶解在水中被水草吸收。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分析;
(5)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所给装置中输液管可控制液体流速,导管末端连接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增大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等特点分析。
19.(2025·珠海模拟)科学种田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助力乡村振兴。草莓适宜生长在弱酸性的土壤中,某地区为种植草莓,对土壤进行检测。“圆梦”活动小组积极参与,取少量土壤样品,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8.2,说明土壤呈碱性,由此判断该土壤不适合种植草莓。
【查阅资料】I.碱性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的;II.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
【提出问题】土壤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
(1)猜想1:Na2CO3;猜想2:NaOH;猜想3:   。
【实验探究】
(2)填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1)取土壤浸出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加入过量   溶液     猜想1正确
(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分析评价】操作(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反思】
(3)I.活动小组按照用量要求向试验田中加入硫粉,3个月后,再次测得土壤液pH=6.3,确认可以种植草莓。土壤碱性改变的原因是   。
II.针对该地区土壤,除改变其碱性外,还可以选种适合生长的作物。以下作物中,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   。
作物 小麦 大豆 海水稻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6.0~7.0 6.5~7.5 8.0~9.2
III.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有   。
a.合理施肥 b.大量使用农药 c.种植耐盐碱作物
【答案】Na2CO3、NaOH;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Na2CO3+CaCl2=CaCO3↓+2NaCl;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硫酸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海水稻;a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显碱性,碱性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的,所以猜想 3:Na2CO3和NaOH;
(2)要证明猜想 1 正确,即证明只有Na2CO3,没有NaOH。
操作 (1):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产生干扰,因此在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时,应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钡盐、钙盐)检验碳酸钠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
取土壤浸出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只要能与Na2CO3反应生成沉淀且不干扰NaOH检验的可溶性钡盐或钙盐溶液均可),因为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操作 (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由于猜想 1 正确,没有NaOH,溶液不显碱性,所以现象为溶液不变色;
分析评价:
操作(1)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3)I. 向试验田中加入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硫酸能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土壤碱性改变;
II. 该地区土壤原来pH=8.2,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应偏碱性,海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是8.0 9.2,所以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海水稻;
III. a.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对应对土壤盐碱化有帮助,符合题意;
b. 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对土壤盐碱化没有改善作用,不符合题意;
c. 种植耐盐碱作物是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显碱性分析;
(2)根据验证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需先检验碳酸钠,并将其除去,再利用氢氧化钠的碱性验证氢氧化钠存在,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NaCl分析;
(3)根据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给各作物适宜的pH范围,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分析。
20.(2025·珠海模拟)德化窑址是首批窑瓷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业上可利用废弃的氧化铝陶瓷片(主要成分为Al2O3、SiO2,含少量Fe2O3、MgO)制备高性能催化剂载体γ-Al2O3,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I.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
II.SO2与CO2化学性质相似;
III.Al2O3具有多种物相,常见的有α-Al2O3、θ-Al2O3、γ-Al2O3;
IV.陶瓷中铁的氧化物的存在形式会影响陶瓷的呈色。
(1)写出“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过滤中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
(2)“焙烧”中由于燃煤会排放出含SO2的烟气,可用喷淋吸附液进行处理,吸附液可以选择   (填一种),过量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   。
(3)“焙烧”的温度会影响生成Al2O3的物相。由图像可知最适宜的焙烧温度为______。
A.800~900℃ B.900~1000℃ C.1200~1300℃
(4)呈绿色的青瓷是由于氧化铝陶瓷在CO气体中高温灼烧形成二价铁的氧化物和一种常见的气体,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漏斗;引流,防止液体洒出;二氧化硅;Al3+、Fe3+、Mg2+、H+
(2)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酸雨
(3)B
(4)Fe2O3+CO 2FeO+CO2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过滤” 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氧化镁(MgO)都能与盐酸反应,所以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
Al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Mg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所以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Al3+、Fe3+、Mg2+、H+(盐酸过量);
(2)二氧化碳能和水、碱等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则也能和水、碱等反应,则可选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水等;SO2在空气易形成硫酸,过量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
(3)由图可知,900~1000℃时产物中γ-Al2O3的量最多。
故选B。
(4)二价铁的氧化物为FeO,在CO气体中高温灼烧形成二价铁的氧化物(FeO)和一种常见的气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的气体是CO2,化学方程式为CO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O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CO 2FeO+CO2。
【分析】(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所给各物质的溶解性及能否与酸反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碱等反应及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分析;
(3)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O和二氧化碳分析。
(1)“过滤” 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氧化镁(MgO)都能与盐酸反应,所以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
Al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Mg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所以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Al3+、Fe3+、Mg2+、H+(盐酸过量);
(2)二氧化碳能和水、碱等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则也能和水、碱等反应,则可选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水等;SO2在空气易形成硫酸,过量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
(3)由图可知,900~1000℃时产物中γ-Al2O3的量最多。
故选B。
(4)二价铁的氧化物为FeO,在CO气体中高温灼烧形成二价铁的氧化物(FeO)和一种常见的气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的气体是CO2,化学方程式为CO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O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CO 2FeO+CO2。
21.(2025·珠海模拟)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无污染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实际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新型燃料。制备纳米铁粉的其中一种流程如图1所示。
反应1:FeSO4+H2C2O4(草酸)FeC2O4↓(草酸亚铁)+H2SO4
(1)Fe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若制取2.88g的草酸亚铁,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将上述草酸亚铁置于玻璃管内,使其在700℃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纳米铁粉和一种气体。反应过程中需要往玻璃管内通入氮气,氮气的作用是   。管内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a的值为   。
【答案】(1)+3
(2)设: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的质量为x。x=18g 答:理论上需要10%的草酸溶液的质量为18g。
(3)防止生成的纳米铁粉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被氧化,同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1.12g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化合物中,铁元素通常显+2价,氧元素通常显 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则有(+2)+2x+( 2)×4=0;
解得x=+3;
(3)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通入氮气可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纳米铁粉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被氧化,同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
草酸亚铁置于玻璃管内,使其在700℃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纳米铁粉和一种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草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生成纳米铁粉中铁元素质量=a=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再由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反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在化合物中,铁元素通常显+2价,氧元素通常显 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则有(+2)+2x+( 2)×4=0;
解得x=+3;
(2)见答案;
(3)纳米铁粉具有易燃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通入氮气可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纳米铁粉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被氧化,同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
草酸亚铁置于玻璃管内,使其在700℃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纳米铁粉和一种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草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生成纳米铁粉中铁元素质量=a=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