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写作之中。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
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弗食 嘉肴 兑命 自强
学学半 教学相长

zhǎng
jiā yáo
qiǎng
yuè
xiào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兑(yuè)命》曰:“学学半”。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学”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3)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
然后能自强也(古义: ;今义: 。)
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
虽有至道(古义: 。今义: 。)
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 。)
味美
旨意
勉励
强大,强盛
困惑
困难
即使
虽然
促进
增长
(4)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宾语“此”前置,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集体讨论文意。
2.解释下列字词并翻译这篇文言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即使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困惑
所以
自我勉励
自我反省
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表推测语气,大概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2.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
只有学习,才会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学问没有止境,所以,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用类比的手法,浅显易懂;也从反面论证了不学的危害。进而引出教与学的关系。
4.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找出原句子。
“教学相长也”。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
5.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先从“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从《兑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1.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③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明确主旨
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②择师不可不慎也。
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⑧来而不往非礼也。
翻译下面短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尚书 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文章层次清楚,推理论证环环相扣,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让我们领会了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道理。大家今后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的同时,也要积极和老师交流,与老师共同进步。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嘉肴 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 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 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 知困自强
学学半 此之谓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