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知人论世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 人又称 “王荆公”。作者介绍解 题 温 故词的题目。金陵:今江苏南京,六朝古都。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题材:咏史怀古诗。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 枝 香 ● 金 陵 怀 古解题▲南京城市徽标 使得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中国文 化史上拥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店肆栉比,灯火万家,呈 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蟠,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 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又名建康、江 宁、应天等。有“六朝古都”、 “十朝 都会”之称。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 起,先后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在此建都。它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更替,写作背景此词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在金陵 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 成了名篇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 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知识回顾—— “咏史怀古诗”怀古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思想 内容比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 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 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 这类诗歌多写古人往事,多 用典故,手法委婉,感情基调一般比 较苍劲悲凉。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情感: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 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对比或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 叹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 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 建功立业的雄心。初读感知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chéng) 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 (zhào)/ 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 (lù) 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 (zhú) ,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 (màn) 嗟 (jiē)/ 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 (níng) 绿。至今/商女,时时/犹 (yóu) 唱,后庭/遗曲。①登山临水,放眼远眺。送目:远 眺,远望。② 故 都 ,这里指金陵。③肃爽,天高气爽。④清澈的江水。⑤白绢。⑥箭头,形容山峰林立。⑦“帆、棹”,代指船。⑧斜,斜插。矗,直立。⑨ 天 河 ,这里指长江。⑩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字词释义登临送目①, 正 故国②晚秋,天气初 肃③。千里澄江④似练 ⑤, 翠 峰 如簇⑥。 归帆 去棹⑦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⑧。 彩 舟云淡,星河⑨鹭起 , 画图难足⑩。整体感知上阕写登临金陵所见的秋景。 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 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 山河图。①竞逐繁华,争相追逐奢侈豪 华的生活。②语出唐杜牧《台城曲》,指 南朝陈亡国惨剧。门,指朱雀 门 。 楼 ,指结绮阁。③指各个王朝接连覆亡。④登临高处。⑤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谩,同“漫”,徒然。荣:兴盛。辱:灭亡。⑥语出唐杜牧《泊秦淮》,被 视为亡国之音。念往昔,繁华竞逐①, 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③。千古凭高 ④对 此 ,谩嗟荣辱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 商女,时时犹唱,后庭 遗 曲 ⑥。整体感知下阕怀古、抒情。借凭吊六朝遗 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 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文本分析品景回顾: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⑤色彩——色彩映衬、色彩对比鲜明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对偶等2.这一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作为诗歌的总起句,起 到总领的作用,作者在上片中所看 到的景物,都是由这句话引出的。②主题上,“故国”点明主题,为 下文的怀古抒情埋下伏笔。③情感上,点明登临的晚秋季节及 天气初肃的环境,为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1.上片第一句给了 读者什么信息 ①事件:登临送目, 即登山临水,举目 望 远 。②地点:故都,旧 时的都城金陵。③季 节:晚秋。④天 气:初肃,即 天气刚开始萧肃。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深入探究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明 确 :化用了谢脁(tiǎo) 的《晚登三山 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 练 ”。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 见水面平静与清亮。“翠峰”指山之苍翠, “如簇” ,可见群 山低缓起伏。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请试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答题步骤:1、 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技巧型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比喻(步骤一 ) ,把千里长江比作一匹白色的绸缎,形象地写出江水之纯净、清澈。把两岸苍翠的群峰比作箭头,形象地写山峰之峻峭。(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对大好山河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步骤三)。愁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的江岸酒楼斜插的旗随风飘动。(动态描写和近景描写)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帆”与“棹”:借 代手法,皆代指船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 晚。西风:照应“晚点出时下是黄昏时 节,具有典型的秋 日景物特点。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萧索,以“悲情”为基调。深入探究船与酒反映出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金陵自六朝起已是长江航运交 通的重要枢纽。 北宋饮酒成风,皇帝为 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 酒取乐。 《清明上河图》中就有28艘 船,大小用途各不相同。宋代无柱拱桥与商船清明上河图局部《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正 店(有酿酒权的豪华大酒楼)有 7 2 户 ,脚 店(一般酒楼,无酿 酒权,用酒须从正店批发)更是不能遍数。从中,我们可感受到宋人对酒的热爱。宋代酒楼清明上河图局部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 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濛的天际,图画难以完备地 展 现 。彩舟:画船、兰舟。船的美称。远眺动景星河:本指银河,这里指长江。《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上句写了“归帆去棹” ,来来回回的船,为何这句又写“彩舟” 大概北宋造船业发达,船型众多,深入探究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不同船舶功用不同,如远洋海船、运粮船、飞篷船、舫船。诗句 意象 意境手法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澄江、翠峰 奇伟 开阔 壮丽 萧瑟比喻用典借代 动静远近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归帆、残阳、 西风、酒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彩舟、云、 星河、鹭词的上阕选取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要求:完成表格。总结上阕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景 (内容) ,运用比喻、动静结合、用典等 (手法) ,通过对长江、翠峰、 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 ( 意 象 ) 的描绘,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 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壮丽 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为下阕抒情做 了铺垫 (作用)。常析下阙.悟情问题探讨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因何而“叹” 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叹”些什么 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 为什么 ▲王安石明 确:“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 情,由现实转为想象。 “繁华竞逐”指词人想象六朝的达官贵人竞相效仿攀比,过着奢侈的生活。深入探究赏析下片(1)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 么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出来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南朝陈 亡国惨剧。韩擒虎,隋朝名将,原名 擒豹,因十三岁时生擒一只猛虎,由 此改名。韩擒虎相貌威武,智勇双全, 史书记载突厥使臣们一见韩擒虎,浑 身发抖、不敢直视。在魏征主持编撰 的《隋书》中,韩擒虎死后做了阎罗王 。深入探究深入探究当他带兵攻至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后主尚与其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寻欢作乐。见大势已去,陈后主带着张贵妃、孔贵嫔两人躲于宫中一口枯井中。后因一士兵口渴被捉住,押至韩擒虎帐前,陈亡于隋。“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简净有力。诗人借古讽今 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 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 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 , 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暗绿色,指草色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鲜 活 。①时光流逝之叹。 繁盛的六朝及六朝的兴亡随着 时间历史的长河已经消失了。②物是人非之叹。 只剩下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睹物思人,望物兴叹。此二句,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 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后庭遗曲: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用典:化用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写歌女至今时时唱《玉树后庭花》,而实际上是说面对内忧外患,当权者仍过着荒淫的生活。 是对北宋当局统治者的警告。也反映了词人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忧虑之情。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运用典故,仅仅是为了批判商女吗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 个时间副词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 首,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总结下阕这首词的下阕怀古抒情 ( 内 容 ) , 运 用典故 、借古讽今的手 法,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 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 的忧患意识 (情感)。课堂练习061. 《桂枝香金陵怀古》“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景象。2.《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化 用典故哀叹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 相 继 。3.《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的下阕中,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4.古人在怀古诗词之中常用自然界的恒常反衬世事变迁。王安石在《桂枝 香金陵怀古》中,用“ 六朝旧事随流水”反衬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 着流水消逝。 5.学校组织登白云山春游活动,你登上摩星岭,看到珠江像一条丝带环绕 羊城,山下群峰林立,会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 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两 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66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