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南京玄武湖 南京古鸡鸣寺 明孝陵石像路通过对诗句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赏析诗句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 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答司马谏议书》《泊 船瓜洲》、《元日》、《登飞来峰》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者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古今词话》金陵江苏省会南京六朝古都: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十朝都会: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今最多的地方。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感情诵读正音 桂枝香 ·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chéng) 江 /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 (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1ù)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多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jiē)/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疏通词意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 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彩舟徐行,云烟稀淡,长江波光粼粼,白鹭翔舞,丹青妙笔也很难描画这壮美的风光。遥想当年,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叹朱雀门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空叹历朝 兴衰。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 寒烟和衰败的枯草。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 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整体感知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阙和下阙的内容。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抒怀古之情。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 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 为什么 叹因何而“叹” “叹”些什么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上片写景远景:长江似练、翠峰如簇近景: 船只穿梭、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赏 读: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此时此景,登高远眺,则情以物迁,辞 以情发,这就为下阙的怀古作铺垫。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天高气爽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练 :白色绸缎,写出江水之纯净。 簇 :箭头,写山峰之陡峭。手法1. 比喻: 贴切、形象、逼真、明丽。“千里”二字,景象开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澄江静如练一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手法2.用典: 化用诗句 →归帆 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赏读:“残阳”“西 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给 人萧条冷落的感觉,包含词人对国家命运 的担忧。“归 帆”“酒 旗”是暗写在秋日 黄昏里匆匆来往的行旅之人。由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近观动景。彩舟云 淡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 ”, 动静相生。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美不胜收,难以 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来结束上阕。品味词作上阕,赏析词人写景的技巧。①比喻 千里澄江如白练,青翠山峰像箭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长 江蜿蜒澄澈,山峰峭拔堆聚有致的特点。②用典(化用)。化用谢脁诗句“澄江静如练”之句,写出了江 水澄澈平静的特点。③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 河上惊起,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进一步开拓观察 的视野——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 水哪里是天。④远近交错。“澄江”“翠峰”“归帆”是远景,“酒旗”“彩舟” 是近景,“白鹭”是远景,时空交错,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 面,境界苍凉。⑤注意绘色。“练”“翠峰”“残阳”描画景物点染色彩,使画面色 彩明丽,景象开阔高远。“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浓淡相宜, 构成一幅壮丽的金陵风景图。⑥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秀丽山川、壮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品味词作上阕,赏析词人写景的技巧。课堂检测1.“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 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2.“ 千里澄江似练”写水,“ 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 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3.由对美丽江山的描写转入对金陵人文的刻画,远近动静结合的诗句是:“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4.“ 背西风,酒旗斜矗 ”写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 与 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5.“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 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诗文品读下阙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下片:抒怀古之情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赏读:由所见过渡到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虚实相生,对照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繁华竞逐”揭露了金陵的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门外楼头:用典: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这是亡国悲剧 的缩影,感叹六朝统治者竞相追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遗恨之余,嗟 叹不已 。苏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偏义复词,耻辱。徒然、枉然。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站不到应有的历史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教训。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 慨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借景抒情,抒时 时犹 唱 ,《 后 庭 》遗 曲 。 发悲叹之情。六朝旧事己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 依旧。这是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担忧的心境, 不是闲笔,而是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是为了让统治者警 醒,让悲剧不再重演!用典: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下阙运用典故,生动形象地回顾了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由此借古讽今,表 达 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对北宋王朝的前途的担忧之情。此淡 斜章 主 旨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 ,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 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 衰 亡 ,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怀古伤今 立意高远 奋起变革 免蹈覆辙课堂检测6.“ 念往昔,繁华竞逐 ”两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涵盖千古 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7.“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这两句是亡国悲剧艺术的缩影,嘲讽中深含叹8.“ ”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历来凭吊金陵者的看法。9.借景好瘠高对峻物堤嗟菲翳悲叹之情的诗句是:“O 六朝旧事随流水,1但寒烟树师庭缭,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 “_ ”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9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