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实现共产主义
2.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正是由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由此可见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确立党的执政地位
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
④党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南昌市公安局退休民警邱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自1979年从警以来,扎根基层,创新出户籍民警“一图二诀三本四勤”工作法、“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的群众路线,以及创立“警民联系卡”等便民措施。邱某总结出的一系列群众工作方法被全国推广。这体现了共产党人( )
①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创新实干、无私奉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在工地现场,同农民工亲切交谈,强调“要更多关心、关爱农民工”;在出租客运公司,向“的哥”“的姐”征询对年节打车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清洁站,称赞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为了人民的幸福,一往无前以赴之,夙兴夜寐以求之,不遗余力以成之。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①坚守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④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漫画《连心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坚持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B.坚持公民根本立场没有任何自己利益
C.坚持以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为根本宗旨 D.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6.1945年7月4日,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毛泽东与到访的民主人士黄炎培长谈了一个下午,成为党史上著名的延安“窑洞对”。下面,让我们重温这段对话。
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窑洞对”,回答好“窑洞之问”,我们必须牢记( )
①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民主执政,坚守党的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
③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就不会人亡政息
④中国共产党要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到人民群众中,同大家一起拉家常、问冷暖、送祝福,给各族儿女带来温暖和信心。202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火车一路北上,出山海关,进入辽宁。万水千山,足迹所至,彰显了( )
①扎根基层是党员安身立命之根本
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③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群众需求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年11月22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调研武昌滨江商务区相关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时强调要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让新市民、青年人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要进行科学规划,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城市更有温度
③体现了党的领导优势,让人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④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满足人民对城市发展的新期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这表明( )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共产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没有自身的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B.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
C.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执政为民是要求党既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维护自身利益
11.为了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这背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①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
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致力于保障人民的受教育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关系角度看,这表明( )
①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在脱贫攻坚中必须践行党的宗旨
②党的宗旨反映了党的性质,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③党的性质和宗旨都围绕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一核心展开,二者相辅相成
④只要坚持党的宗旨就能体现党的性质,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政治从根本上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变革。可以看出( )
①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④党始终把人民当作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强大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表明( )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改革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先锋队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一次次不远千里、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这对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启示有( )
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听实话、察实情
②坚守党的根本立场,兼顾党的特殊利益
③立足变化发展的实际,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听取民意集中民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谆谆嘱托,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郑重宣示……不论何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②“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发明的”
③“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④“人民是‘阅卷人’,是党的工作和执政成效的最高裁决者与最终评判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O二五年新年贺词,讲述不平凡的一年,温暖奋斗者,鼓舞追梦人。
贺词节选: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结合贺词,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党在新时代如何“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8年,习近平同志一到福建宁德赴任,就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逐步建立起“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30多年来,这一重大创举在八闽大地全面推广、薪火相传。
如今,八闽大地一支支“理论宣讲轻骑兵”深入基层,宣讲现阶段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年轻干部驻村实践锻炼,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次次跋山涉水、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坚实的足迹里印刻着“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真理。
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过去,宁德福鼎茶产业处于原始粗放、自发生长状态。近年来,“福鼎白茶”名气大了,但该如何让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制约福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地领导干部深入走访茶企、茶园、茶农,共商对策,切实帮助茶农、茶企排难解忧,推动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茶业富民。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是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归根结底是党和人民的奋斗史、创造史。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是因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患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指明努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A B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D B B A
1.A
【详解】A: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符合题意。
BC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均不是党领导人民奋斗的主题,BCD排除。
故本题选A。
2.C
【详解】①:材料强调党的领导带来的成就,党的执政地位早已确立,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而非“确立”,①错误。
②:材料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指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果,也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但材料未体现“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这一具体论断,④不选。
故本题选C。
3.B
【详解】①④:邱某自从警以来,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创新出多种工作方法,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创新实干、无私奉献,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邱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②与题意无关。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不是党员的具体行为,③不选。
故本题选B。
4.B
【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坚守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①③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错误。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执政地位,④错误。
故本题选B。
5.A
【详解】A:漫画《连心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A正确。
B: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且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B排除。
C: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排除。
D: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D排除。
故本题选A。
6.B
【详解】①: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体现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民主执政,坚守党的宗旨,①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②错误。
③: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就不会人亡政息说法太绝对,③错误。
④: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窑洞对”,回答好“窑洞之问”,我们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要勇于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永远不变质,④正确。
故本题选B。
7.C
【详解】①: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安身立命之根本,①错误。
②③: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到人民群众中,202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火车一路北上,出山海关,进入辽宁。这彰显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②③符合题意。
④: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群众需求,④错误。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②④:湖北省开展调研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城市更有温度,也表明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满足人民对城市发展的新期待,②④正确。
①③:材料并未体现党的领导优势,也没有强调要科学规划,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B
【详解】①:“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这突出体现了党把人民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人民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①正确。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带领人民推动社会变革等,②错误。
③:中国共产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党员作为个体同样有合法正当的自身利益,③错误。
④:党始终强调不能脱离群众、要关心群众疾苦等,这体现了党从始至终都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0.C
【详解】A: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成为执政党,“始终为人民执政”表述不准确,A说法错误。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部分,不能涵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所有时期,B说法错误。
C: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工人阶级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了其始终以人民为中心,C说法正确。
D: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特殊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C
【详解】①: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教育为中心工作,①错误。
②: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等举措体现了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在教育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②正确。
③: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促进教育公平这一个方面,③错误。
④:推进教育公平相关政策体现了党致力于保障人民受教育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①:党的性质决定了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所以在脱贫攻坚中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①正确。
②: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了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等性质,是党保持先进性,代表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②正确。
③:党的性质强调党的先锋队属性,党的宗旨强调为人民服务,都围绕为人民谋幸福这一核心展开,二者相辅相成,③正确。
④:坚持党的宗旨有利于体现党的性质,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党的性质是对党的阶级属性等的界定,党的宗旨是党的行动准则和价值取向,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①排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②错误。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这深刻表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③正确。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来年的实践,也表明党始终把人民当作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强大力量,时刻坚持人民立场,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B
【详解】①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表明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①④符合题意。
②: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错误。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5.B
【详解】①④:倾听民声、问计于民体现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听实话、察实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听取民意集中民智,①④符合题意。
②: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②说法错误。
③:材料主要涉及党问计于民,未体现提出新思路新方法,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6.A
【详解】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强调了为了人民,①正确。
②:“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发明的”体现了依靠人民,②不符合题意。
③:“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体现为了人民,③正确。
④:“人民是‘阅卷人’,是党的工作和执政成效的最高裁决者与最终评判者”强调人民群众的评判地位,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人民群众对教育、养老、医疗等朴实的愿望。
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分析】背景素材: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O二五年新年贺词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宗旨、执政理念、奋斗目标、初心使命等角度,结合材料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可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关键词②: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初心使命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要做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养老、医疗等的需求。
关键词③: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可从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②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四下基层”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使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③领导干部倾听民声、问计于民,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汲取人民智慧。④领导干部聚焦问题,为群众排难解忧,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分析】背景素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考点考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运用党的根本宗旨、执政理念的知识,分析说明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是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有效信息②:八闽大地一支支“理论宣讲轻骑兵”深入基层,宣讲现阶段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贯彻党的执政离理念的要求的角度:说明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有效信息③:一次次跋山涉水、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角度:说明领导干部倾听民声、问计于民,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
有效信息④:当地领导干部深入走访茶企、茶园、茶农,共商对策,切实帮助茶农、茶企排难解忧,推动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茶业富民→从党的执政理念的含义的角度:说明领导干部聚焦问题,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②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党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健康,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
考点考查:党的宗旨、立场、执政理念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调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联系教材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进行分析。
关键词②: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患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联系教材党的宗旨、执政理念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①人民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党都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要求其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要求其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详解】背景素材: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考点考查:坚持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主体限定为中国共产党,主要考查坚持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可结合材料并联系教材从党的性质、宗旨、根本立场、执政理念等角度组织答案。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联系党的性质、宗旨、根本立场。
关键词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联系党的执政理念。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