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近年来,某市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独特优势:紧扣本市中心工作的焦点选题,聚焦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搭建群众参与协商平台,打造“1+12+N”(1个市级+12个镇级+N个村级)精品协商议事室;2025年以来,通过走访调研、“社情民意联系日”等活动,收集各类有代表性的意见、批评、建议,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落实。以上举措( )
①坚持党的领导,履行政治协商职能,切实提升协商质效
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提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③通过协商式监督,最广泛地反映民意,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④发挥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衔接优势,开辟了基层治理的新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央视春晚分会场首次设在新疆:设立并颁发“天山文学奖”,举办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节;打造文艺精品,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形成现象级的传播效应……2024年以来,一项项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措施落地见效。文化润疆战略旨在( )
A.开创各民族文化平等的新局面 B.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D.保障民族自治机关的文化自治权
3.202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迎来一场慈悲与智慧的文化盛宴——第十届“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来自六个国家和地区的12位高僧大德与文化学者齐聚一堂,以圆桌会的形式分享成果,凝聚共识,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宗教界的国际交流活动表明( )
A.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
B.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D.任何公民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4.2025年4月,福建省政协召开“十五五”规划与政协提案双向赋能座谈会。会上,省发改委介绍我省“十五五”规划思路和工作进展情况,省政协提案委介绍政协提案中有关“十五五”规划的建议情况,并听取12名委员和提案单位代表对“十五五”规划的意见建议,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互动。这说明政协( )
①助力党政部门广开言路、纳谏问计 ②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认真履职
③发挥民主监督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④创新协商民主形式,践行人民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市政协积极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实践创新,引导委员深入界别群众履职尽责。
◆服务基层治理方面,探索推进以“政协委员工作室”“社区协商议事厅”等为载体的“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服务民生改善方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开展“暖民心行动”,组织开展调研座谈45场次,推动解决民生“关键小事”。
该市政协上述举措( )
①把服务民生作为履行国家职能的落脚点 ②拓宽政协委员履职渠道,凝聚社会共识
③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④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基层治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为打造“一呼百应”的共治单元机制,某地服装市场创新推出“共治联盟”。该联盟将市场商户与派出所、市场监管等单位有效联结,形成治理合力,实现“街区的事大家管”。商户们从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成为街区的守护者。“共治联盟”有利于( )
①推动基层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 ②推动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某地政协创新探索“随机监督”,根据联系群众时随机搜集到的共性问题、提案热点问题及突发问题灵活确定监督主题,开展调研座谈、实地视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成效显著。该地政协的做法好在( )
①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了政治协商的实效 ②开展民主监督,改进了国家机关的工作
③履行国家职能,增进了人民群众的福祉 ④反映社情民意,增进了共识促进了团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年,某民主党派受中共中央委托,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监督,组织专家实地调研,通过暗访、数据核查等方式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推动整改问题127项。由此可见,民主党派( )
①牢记多党合作初心,贯彻落实中央科学部署
②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开展民主监督凝聚共识
③彰显政党制度优势,集智聚力提升监督质效
④积极行使国家权力,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某校政治小组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事例:
甲:2024年某区建立25个“人大代表云工作站”,线上收集群众意见386条。
乙:全国人大法工委2025年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向人民征求意见。
丙:某省政协召开“老旧小区改造”专题协商会,形成建议案报送省政府。
丁:国务院2024年督查组对长江禁渔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以上直接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10.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纳西、汉、白、彝、藏、苗等十个世居民族。过去靠山吃山,以养牛放牧为生。如今,当地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描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这一新画卷的成功描绘主要得益于( )
①筑牢共同繁荣这一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②观念转变推动了农村发展方式的创新
③融通不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富民产业
④将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3年10月12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联合市农林科学院,围绕“共走乡村振兴路”主题,组织“三农”领域委员工作室的委员和专家共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
①通过协商积极履行促进社会发展职能
②围绕我国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政议政
③主要通过建言献策进行民主执政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5年1月,全国政协专题视察团赴广东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专项考察,调研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落实《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此次视察聚焦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及实践成效,旨在为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材料表明人民政协( )
①履行社会建设职能,促进区域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②发挥政治联盟的组织优势,凝聚共同奋斗的力量
③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积极履行职能
④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国家重大政策项目的有效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西方的政党制度就像拳击赛,一定要把对方打倒;而我们的政党制度则好比“大合唱”,大家齐心协力干成一项事业;大合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大合唱要有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形象反映出( )
①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③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是组织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与国家政治无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村里计划通过租赁盘活部分山地种植中药材,想听听大家的想法……”万源市建立“民声直达”平台以来,发放“干群连心卡”、建立民生诉求征集微信群等,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解决民生问题。截至目前,“民声直达”平台共收集群众诉求4000余件。“民声直达”平台的建立( )
①畅通便民服务微循环,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活力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民性,激发人民主体性
③扩大了人民政治权利,为乡村振兴提供民意基础
④拓宽民主渠道,使人民民主真正惠及到人民群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5年,某自治州推出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的有力举措。如积极开展白族的“三月三”传统民族节日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鼓励宗教界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这些举措有利于( )
①自治机关行使文化管理自治权,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将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助力当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4年4月,上海市民族宗教局组织各市级宗教团体、各区民宗部门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强宗教教职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严厉查处借宗教名义的非法经营活动,不断规范宗教活动场所销售宗教类产品的行为。民族宗教局的做法(  )
①坚持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自由政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②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有利于使宗教活动符合法律规范
③有利于依法依规净化宗教环境,促进宗教和谐与社会稳定
④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振兴乡村必须坚持村民自治。某县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通过议事会议、圆桌会议等平台,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推进了S村的乡村振兴。
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S村村民是如何参与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某地探索“一领四微”乡村治理新模式。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权责三张清单”,实施“头雁工程”;在每个村民小组打造集议事、活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百家”“村民议事坝”等综合性党群“微阵地”,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建立“有事公开议”协商议事制度;培育纠纷调解、养老育幼、产业发展、婚丧嫁娶等多类群众性、公益性、互助性“微组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村内大小事务,推进网格式服务、点单式办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村民“家门口”,全力推进“微服务”落到实处;开展“百家系列”等“微活动”,厚植邻里文化,紧密邻里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该地“一领四微”乡村治理模式对乡村善治的示范价值。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武汉市B社区打造“江汉红领智慧社区”。以社区党委牵头构建“1+8+X”治理体系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政法、民政、卫健、应急、城管等8个职能部门资源,联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及居民骨干组建“红色物业服务队”。依托“武汉微邻里”数字化平台开发“社区智脑”系统,创新“三微治理”模式(微网格、微平台、微服务)——划分48个微网格覆盖4000户并配备专兼职网格员,通过社区小程序实时收集居民诉求并智能分派至物业、业委会或职能部门。建立“红色议事厅”,推行“群众提案—代表审议—社区实施—效果评价”闭环机制。面对暴雨内涝风险,社区启动“平战结合”预案,1小时内高效完成防汛挡板安装、独居老人转移安置等任务,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该社区是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和政府工作重心在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围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全力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主题,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立课题组,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聚焦加强防治治沙全要素协调管理、推动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问题进行深度协商,凝聚共识,形成8项31条建议,为自治区出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及9条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踏上新征程,自治区政协将守正创新、笃行实干,广泛凝聚人心、共识、智慧、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贡献政协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是如何助力荒漠化治理的。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C D D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A B B C
1.D
【详解】①:材料强调市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独特优势,未体现市政协坚持党的领导以及履行政治协商职能,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市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不涉及群众参与民主管理,②排除。
③:市政协通过走访调研等活动收集意见并报送相关部门,这是通过协商式监督,广泛反映民意、凝聚共识,③正确。
④:市政协搭建群众参与协商平台,发挥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衔接优势,为基层治理开辟新途径,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C
【详解】A:我国宪法已明确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文化润疆的重点不是“开创平等局面”,而是通过文化交流增强认同,A不选。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政治制度范畴,文化润疆侧重文化领域,二者虽相关但非直接目标,B不选。
C:通过文学奖、民间艺术节、文艺精品等文化活动,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C正确。
D:民族自治机关的文化自治权是法律赋予的职权,文化润疆是落实自治权的具体举措,而非“旨在保障职权”,D不选。
故本题选C。
3.B
【详解】A: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求从事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但是材料侧重于通过对话凝聚共识,促进世界和平,A排除。
B:材料强调来自六个国家和地区的12位高僧大德与文化学者齐聚一堂,以圆桌会的形式分享成果,凝聚共识,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说明我国的宗教活动坚持独立自办的原则,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B正确。
C:材料强调的是宗教界的国际交流活动分享成果,凝聚共识,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并没有体现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C排除。
D: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不是任何公民都有(例如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得信仰宗教),说法绝对,D排除。
故本题选B。
4.A
【详解】①:省政协召开座谈会,听取委员和提案单位代表对“十五五”规划的意见建议,这体现了政协助力党政部门广开言路、纳谏问计,为规划制定提供更多智慧和思路,①正确。
②:“十五五”规划是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政协围绕其开展相关活动,说明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认真履行职能,②正确。
③: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政协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建言献策,体现的是政治协商等职能,未涉及民主监督,③排除。
④:题干并未体现政协创新协商民主形式,④排除。
故本题选A。
5.C
【详解】①: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①说法错误。
②④:某市政协积极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实践创新,探索推进以“政协委员工作室”“社区协商议事厅”等为载体的“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暖民心行动”,组织开展调研座谈45场次,体现了拓宽政协委员履职渠道,凝聚社会共识,②④符合题意。
③:题干中“推动解决民生‘关键小事’”属于参政议政(提出建议),未体现民主监督,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D
【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创新退出“共治联盟”未提及推动日常管理制度化,①排除。
②④:“共治联盟”通过联结商户与政府部门,形成多方参与的治理合力,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②④正确。
③: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委会、居委会等,而“共治联盟”是多方联合治理机制,不属于自治组织形式,③排除。
故本题选D。
7.D
【详解】②④:材料主要强调政协加强与群众联系,汇集民意民声,创新探索民主监督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改进国家机关的工作、增进共识促进团结,②④入选。
①:材料中政协的做法没有涉及政治协商,①不选。
③: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③排除。
故本题选D。
8.B
【详解】①③: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主党派牢记多党合作初心,贯彻落实中央科学部署,积极履行参政党的职能,集智聚力提升监督质效,这彰显了我国政党制度优势,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材料强调民主党派履行职能,②错误。
④: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不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④错误。
故本题选B。
9.A
【详解】A:2024年某区建立25个“人大代表云工作站”,线上收集群众意见386条;全国人大法工委2025年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向人民征求意见。可以看出,甲和乙收集的事例都直接涉及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情况,A符合题意。
BCD:丙收集的资料涉及政协履行职能,丁收集的资料涉及政府督查,均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B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10.C
【详解】①: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①错误。
②:题干中提到当地从传统放牧转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体现了发展方式的创新,其背后是观念的转变(从“靠山吃山”到资源整合利用),②符合题意。
③:当地依托农业、旅游和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体现了“融通不同资源优势”,推动富民增收,符合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③正确。
④: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权 ,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1.D
【详解】①:国家机关履行促进社会发展职能,人民政协不是我国国家机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部分政协委员、专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表明人民政协围绕乡村振兴大局积极参政议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②④正确。
③: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民主执政,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2.D
【详解】①: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社会建设职能,①说法错误。
②: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各民族党派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②说法错误。
③④:全国政协专题视察团赴广东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专项考察,调研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为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提供政策建议,体现了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积极履行职能,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国家重大政策项目的有效实施,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①:“大合唱” 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齐心协力为事业奋斗 ,①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像 “大合唱” 中齐心协力干事业 ,②正确。
③: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而非组织领导,民主党派组织上是独立的 ,③错误。
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都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非与国家政治无关 ,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4.B
【详解】①:“民声直达”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解决民生问题,畅通了便民服务微循环,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活力,①正确。
②:民主具有阶级性,不存在全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并非全民性,②错误。
③:人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该平台只是拓宽了人民行使权利的渠道,③错误。
④:建立“民声直达”平台,发放“干群连心卡”、建立微信群等,拓宽了民主渠道,让人民民主切实惠及人民群众,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5.B
【详解】①④:某自治州推出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的有力举措。积极开展白族传统节日活动,是自治机关行使文化管理自治权,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当地政府鼓励宗教界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助力当地发展,①④正确。
②:材料主要是体现促进民族团结,并未涉及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②不选。
③: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6.C
【详解】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①错误。
②:民族宗教局的做法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体现,有利于使宗教活动符合法律规范,②正确。
③:严厉查处借宗教名义的非法经营活动,不断规范宗教活动场所销售宗教类产品的行为,有利于依法依规净化宗教环境,促进宗教和谐与社会稳定,③正确。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7.①参与民主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选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②参与民主协商,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让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推动和谐乡村的建设。③参与民主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参与民主决策,增强乡村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升村民振兴本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④参与民主管理,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
⑤参与民主监督,通过强化村务公开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守望共同家园。
【分析】背景素材:S村通过基层自治推动乡村振兴
考点考查:基层民主自治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某县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可从民主选举角度,说明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选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有效信息②: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通过议事会议、圆桌会议等平台,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可从参与民主协商角度,说明让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推动和谐乡村的建设。
有效信息③: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可从参与民主决策角度,说明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参与民主决策,增强乡村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升村民振兴本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有效信息④: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可从参与民主管理角度,说明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
有效信息⑤: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可从参与民主监督角度,说明通过强化村务公开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守望共同家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权责三张清单”,实施“头雁工程”,强化党建引领,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
②坚持推进德治、自治、法治共同治理,培育各种公众性、群众性、互助性组织。
③坚持民主协商。推广制度议事平台和机制,保障居民的民主权利,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分析】背景素材:“一领四微”乡村治理新模式
考点考查:党的领导、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从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基层自治及坚持民主协商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权责三张清单”,实施“头雁工程”→可从坚持党的领导角度分析,说明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确保治理方向正确。
关键词②:培育纠纷调解、养老育幼、产业发展、婚丧嫁娶等多类群众性、公益性、互助性“微组织”。开展“百家系列”等“微活动”,厚植邻里文化,紧密邻里关系→可从推进基层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角度分析,说明该地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调动群众性、公益性力量参与治理,形成政府、社会、村民协同发力的治理体系,通过“一领四微”实现乡村善治。
关键词③:在每个村民小组打造集议事、活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百家”“村民议事坝”等综合性党群“微阵地”,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建立“有事公开议”协商议事制度→可从坚持民主协商角度分析,说明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村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落实民主协商和公开议事的制度,增强村民自治效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①坚持党建引领,通过“I+8+X”体系整合资源、协调各方;②科技赋能,精准反映民意,提升治理效能;③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④构建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新格局,形成社区治理合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分析】背景素材:武汉市B社区打造“江汉红领智慧社区”
考点考查:党的领导、基层自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说明该社区是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结合党的领导、基层自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有关知识分析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以社区党委牵头构建“1+8+X”治理体系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政法、民政、卫健、应急、城管等8个职能部门资源,联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及居民骨干组建“红色物业服务队”→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的知识分析,说明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协调各方,构建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新格局,形成社区治理合力。
关键词②:依托“武汉微邻里”数字化平台开发“社区智脑”系统,创新“三微治理”模式(微网格、微平台、微服务)——划分48个微网格覆盖4000户并配备专兼职网格员,通过社区小程序实时收集居民诉求并智能分派至物业、业委会或职能部门→可联系利用现代科技,有利于精准反映民意,提升治理效能。
关键词③:建立“红色议事厅”,推行“群众提案—代表审议—社区实施—效果评价”闭环机制→可联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通过推动居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0.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自治区政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荒漠化防治重点任务,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深入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和提案建议,为科学治沙提供智力支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和协商民主独特渠道优势,汇聚专家学者智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荒漠化治理合力。
【分析】背景素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助力荒漠化治理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是如何助力荒漠化治理的,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从党的领导、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等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党和政府工作重心在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可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围绕党和政府关于荒漠化治理的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有效信息②: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立课题组,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聚焦加强防治治沙全要素协调管理、推动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问题进行深度协商,凝聚共识,形成8项31条建议,为自治区出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及9条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可运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从政协的主题、职能等角度分析说明政协通过调研、协商等方式,为自治区荒漠化治理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有效信息③:治区政协将守正创新、笃行实干,广泛凝聚人心、共识、智慧、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贡献政协力量→可运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从政协的性质和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通过凝聚各方力量,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荒漠化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