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从1840年开始,英国等西方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这一基本国情( )①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③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④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且相互交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3.近代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殊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一段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壮阔历程,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任务( )①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④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决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中国发展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改革开放新时期——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踏上新的征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7日举行记者会,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会上强调:“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淡忘历史,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山河日新,国力日强,但国殇万不能忘!对于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这段近代中国历史,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血泪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相互交织的矛盾④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到位了,开放能力才更强;开放扩大了,改革动力才更足。每一轮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总能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这表明( )①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②改革提升开放能力,为开放创造更好的体制机制③改革是开放的条件,开放是改革的内部推动力④改革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③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进行斗争的主心骨④为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人民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下列对这两大历史任务理解正确的是( )①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②决定因素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③这是认清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最终得以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某校计划举办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晚会,以下节目单中内容与所对应主题不匹配,亟需修改的是( )A.话剧《戊戌变法》:展现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救国道路的早期探索与尝试B.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新中国成立后农村蓬勃发展的建设景象C.舞蹈《高铁时代》:体现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引领国家进入全新的腾飞阶段D.朗诵《强国之路》:宣告中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11.某校学生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为题展开探究活动,收集了以下材料:自贸区建设快速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本次探究活动最合适的结论是( )A.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B.改天换地,实现兴国大业C.翻天覆地,完成富国大业 D.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12.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说明( )A.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国的执政党C.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D.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1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①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的漩涡与浪花,形成所处时代的特殊问题。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尝试救国救民之道,而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原因是(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②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革命纲领和建国方案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前进方向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在中国攫取许多重要特权,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封建统治腐败,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政府,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一个卖国的、腐朽无能的、扼杀中国生机的政权。这表明( )①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任务③在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④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观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困境。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踏上革命征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中共一大纪念馆人头攒动、格外热闹。人们从各地赶来,在初心始发地回望“没有工作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红色历史,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留下对党和祖国的真挚祝福。纪念馆国庆节主题活动在“一大广场”举行。情景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朗诵《可爱的中国》节,歌曲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工作人员和上海的小学生们共同为祖国庆生。中共一大会址前。人流如织,欢声笑语。乌漆木门、朱红窗棂、清水砖墙,百年石库门建筑芳华依旧,见证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相信大家能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在党的诞生地再次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征程,也凝聚更多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力量。”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说。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图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牺牲和创造的历程,是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的历程,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辉煌历程。回顾整个历程,得到一个结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道路的价值。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结合材料,请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A C B A A D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C B D A1.C【详解】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①错误。②: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②正确。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错误。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④正确。故本题选C。2.A【详解】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A正确。BC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经济特区设立、国有企业改革展开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具体举措,BCD错误。故本题选A。3.A【详解】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诸多矛盾。其中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①正确。②: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②正确。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其并非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不选。④:鸦片战争前,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剥削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在土地剥削基础上,还在商业、手工业等行业进行剥削,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已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不选。故本题选A。4.C【详解】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该表述强调党的执政地位合法性,但题干聚焦“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任务”的具体内容,①不符合题意。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是基于当时国情和矛盾产生的,②正确。③: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③正确。④: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推动完成历史任务的精神动力,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体任务的确定,根本上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④排除。故本题选C。5.B【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①正确。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中国发展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错误。③: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正确。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改变,④错误。故本题选B。6.A【详解】①:近代中国既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血泪史),内忧外患,也涌现了无数救亡图存的抗争(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1840年到1949年属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为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抗争,说明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血泪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①正确。②: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且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属于材料所指这段历史时期,②排除。③: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国情),这一性质决定了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局面,③正确。④: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④排除。故本题选A。7.A【详解】①:“改革到位了,开放能力才更强;开放扩大了,改革动力才更足”,说明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①正确。②:“改革到位了,开放能力才更强”,表明改革能够提升开放能力,为开放创造更好的体制机制,②正确。③: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动力,不是内部推动力,③错误。④:改革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④错误。故本题选A。8.D【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①排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②排除。③: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进行斗争的主心骨,③正确。④: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④正确。故本题选D。9.C【详解】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并非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①错误。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②正确。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清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而非两大历史任务,③错误。④: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④正确。故本题选C。10.D【详解】A: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属于近代探索救国道路的重要事件,可作为历史背景铺垫,A排除。B:《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作于1980年代,描绘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繁荣景象,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主题,B排除。 C:中国高铁是新时代发展的标志性成就,舞蹈《高铁时代》体现国家科技进步与腾飞,紧扣“新中国发展”主题,C排除。D:中国目前还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尚未实现强国目标,所以节目单中“强国之路”板块里关于“宣告中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容与实际不符,亟需修改,D付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D【详解】A:“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材料中新时代的成就不符,A错误。B:“改天换地,实现兴国大业”一般指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非新时代的成就,B错误。C:“翻天覆地,完成富国大业”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侧重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阶段,并非新时代的核心成就概括,C错误。D:“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在经济、科技、外交等各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材料中自贸区建设、脱贫攻坚、新能源产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正稳步推进强国建设,D正确。故本题选D。12.A【详解】A:“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领导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斗争,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诞生,A符合题意。B: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成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国的执政党”表述错误,B排除。C:材料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被奴役到站起来的飞跃,而不是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C排除。D: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材料未体现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D排除。故本题选A。13.C【详解】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矛盾,但在近代中国,并非社会主要矛盾,①错误。②③: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③正确。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封建社会是主要矛盾,进入近代,随着列强入侵,社会性质变化,该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C。14.B【详解】①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①④正确;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错误;③: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③错误。故本题选B。15.D【详解】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这是历史和人民选择党的关键原因,③正确。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动群众参与革命(如土地革命),获得广泛支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所以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④正确。①:“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在执政后的执政方式,与革命时期的背景不符,①排除。②:虽然中国共产党有革命纲领和建国方案,但其他政党(如国民党)也有类似主张。核心在于共产党的纲领更符合实际(如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但选项未强调“正确性”,②排除。故本题选D。16.A【详解】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在中国攫取许多重要特权,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说明了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观点符合题意。②:清政府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一个卖国的、腐朽无能的、扼杀中国生机的政权,表明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任务,②观点符合题意。③:题干主要强调的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以及封建统治的腐朽,没有直接体现出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一信息,③观点不符合题意。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7.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⑤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考点考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要求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从党不同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的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可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角度分析说明这一胜利是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人民选择跟党走,汇聚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共同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的选择。有效信息②: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角度分析说明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国家建设和发展,其领导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通过正确的政策和领导,使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前进,体现了其领导的正确性。有效信息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可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说明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优势和正确性。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正确的选择。有效信息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可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从新时代的角度分析说明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能够在新时代带领人民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再次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始终如一的正确选择。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8.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②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分析】背景素材:国庆节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考点考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理解类主观题,知识没有具体限定,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选择合适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人们从各地赶来,在初心始发地回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红色历史,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留下对党和祖国的真挚祝福→可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角度,说明党的使命和历史任务。有效信息②:情景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朗诵《可爱的中国》节,歌曲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工作人员和上海的小学生们共同为祖国庆生→可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任务加以理解。有效信息③:情景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朗诵《可爱的中国》节,歌曲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工作人员和上海的小学生们共同为祖国庆生→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角度加以分析说明。有效信息④:综合整个材料→可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加以归纳总结。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9.①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指引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在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指引下,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指向是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道路的价值,需要调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从意义类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可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关键词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图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可联系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关键词③: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牺牲和创造的历程,是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的历程,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辉煌历程。→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相关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0.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详解】本题为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