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发现(节选)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1.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2.奥尔加·伊万诺夫娜为什么会气得脸色苍白?
3.请仿写句子。
我清清楚楚地看见 ;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板着面孔本正经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有的科学家认为,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窘迫——( ) 羞耻——( )
幸好——( ) 误会——( )
5.读句子,选择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填序号)
①表示省略的语句;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③表示想说的话被打断了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 )
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
6.“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7.为什么“我”的笑声被年轻的女教师认为是不怀好意?你能解答吗?
8.读文段最后一句话,请你解释它的含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功的起点
①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②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科学家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 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分钟过去了,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团团转(zhuǎn zhuàn)。一连七天七夜,它们饥渴难忍,终于精疲力竭,相继而亡。
③科学家总结实验时,在实验笔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那么多毛毛虫当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去走另外一条路,不就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
④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然而,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他们(虽然 不是)不想离开那儿,(但是 而是)尝试了多次都失败了。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这使得比塞尔人惊悟: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
⑤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过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⑥生活中,我们太习(贯 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忽略(lüè nüè)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重要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9.用“\”画去短文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拼音和标点。
10.比塞尔人走不出沙漠的原因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1.选用一个词语概括毛毛虫、比塞尔人和肯·莱文的行走特点。
(1)毛毛虫、比塞尔人:
(2)肯·莱文:
12.为了告诉我们成功的起点是什么,短文列举了哪两个方面的事例?
13.成功的起点是什么?请联系短文和自身实际,简要写出自己的看法。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手指
①美国一小镇,有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②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一(至 致)的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说,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完成呢?”
③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去干。她(撤 撒)下了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了一朵颜色最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把种子(收集 搜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的种子栽种……就这样,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④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像雪一样的白!
⑤秋天,她把100粒种子寄给了20年前悬赏的那家园艺所。她不知道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 培养)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⑥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人们要验证那些种子。终于,园艺所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的种子开出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时隔久远,资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只想问一问,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我能种出来……”
⑦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有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⑧但愿你我也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4.圈出括号里正确的字词。
15.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完成呢?
16.用“_____”在文中画出体现“循环往复”的意思的语句。
17.联系上下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老奶奶的儿女们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
老奶奶决定一个人干,是因为
18.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读读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2)文章的题目“绿手指”,你觉得好在哪里?
课外阅读。
童心悠悠(节选)
每当我看见儿童——捉迷藏、跳房子、办家家酒……我的血就加快了流速,全身微微发热,心里格外兴奋。
我盼望成天和儿童一起。终于和他们在一起了!
难忘啊——我们一起在湛蓝的天空下阅读优美的散文、诗句,讲孙悟空遨游太空的故事;我们一起在乡间田野上畅谈,又登上俏丽的小山,拾片红叶、采朵秋菊,跟着放牛娃唱牧歌;我们在充满神秘、哲理的松坡林里捉迷藏,你找,我躲;这儿一角衣襟,那儿又冒出半截脑袋,林里充满了朗朗的笑声……
这些声音常常掀开我童年的窗帘——
那时,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饥饿()可畏()法国的雨果说过()好奇是饥饿的粮食()每遇到它就想吃()那么我的饥饿可算是“好奇症”吧()因为这“病”的缘故,我很小就会拆卸玩具、收音机、安装小汽船;知道了洋娃娃为什么会“哇哇”地叫、怎样使一块铁皮不沉水;懂得了野鸭为什么叫候鸟、而喜鹊又叫留鸟;想象着今后要到天宫去取桂花酒,下海里龙宫找龙王;因为这“病”的缘故,妈妈说我是淘气的野孩子;叔叔因我拆收音机打了我两巴掌;隔壁李奶奶说这孩子长大了要翻天的。
啊,我希望我的“好奇症”继续发作下去,永远保持童心,永远在好奇中生活。永远过那追求、探索、惊奇、天真、快乐的儿童生活。童心,童心把我带回到五十个小朋友的欢快笑声之中。
19.给文中的方框里加上标点符号。
20.文中的“病”加引号,是因为 。“我”的“病”实际指的是 。作者说“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就是说 。
21.读了全文,可以知道作者的职业是 。他在文中回忆了自己 时的快乐生活,也写出了自己现在和 在一起的快乐。
22.你觉得妈妈、叔叔、李奶奶对“我”的态度对吗?为什么?
23.你还知道哪些和童年有关的名人名言呢?写一写吧。
课外阅读。
晏婴劝谏
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内壁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得很深刻。晏婴在一旁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格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它们放在壶里,既不能经常看见,也不能对照着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禁不住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
齐景公看晏婴冷笑,便揩干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您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里还会有时间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国君,可笑您身在福中不知福。您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哭泣,这是很不仁不义的啊!我对不仁不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2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稀疏——( ) 乞求——( )
昏庸——( ) 浅显——( )
25.晏婴是如何理解“食鱼无反,勿乘驽马”这八个字的?
(1)“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
(2)“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
26.齐景公和晏婴对金壶中所刻的句子理解不同。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齐景公、群臣和晏婴各是什么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的形象特点。
齐景公: 群臣:
晏婴:
27.这篇文章一共讲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写在横线上。
(1)第一件事:
(2)第二件事:
28.文章结尾写道“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你觉得齐景公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第八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因为老师讲到了人的起源、发育和进化,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可能是自己太高兴了吧,居然情不自禁笑出声。 2.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3. 她被老师批评后眼里分明有晶莹的小水珠 他放学后没扫地
【解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4. 困窘 羞愧 幸亏 误解 5. ② ① 6.胚胎发育规律。 7.因为年轻的女老师讲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显然想控制学生胡思乱想,于是“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可“我”偏偏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8.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世上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
【解析】略
9.洒 zhuǎn 。 虽然 但是 贯 nüè 10.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 11. 盲目跟随 另辟蹊径 12.一是法国科学家做的毛毛虫实验;二是肯·莱文另辟蹊径走出了沙漠。 13.示例:成功的起点就是准确判断选准方向,不盲目跟随,就像文中的肯·莱文一样。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也要善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解析】9.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对字音、形近字、关联词与标点的辨析。
洒: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撒:1.播撒;散布。2.散落;洒下。结合语境可知,应为“撒下”:指把固体颗粒撒下去。划去“洒”。
团团转,读音“tuán tuán zhuàn”:比喻一种不知所措的表现方式或者形容一种游戏方式。划去“zhuǎn”。
“不想离开那儿”与“尝试了多次都失败了”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并列,因此应选“不是……而是……”。划去“虽然……但是……”。
贯:穿、通、连;惯:习以为常,积久成性。结合句子可知,应为“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划去“贯”。
忽略,读音“hū lüè”:指疏忽,不在意;也指忽视。划去“nüè”。
10.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中“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溪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可知,这句话是解释比塞尔人走不出沙漠原因的语句。
11.本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理解。
(1)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中“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第④自然段中“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可知,”毛毛虫”和比塞尔人的行走特点是:盲目跟随。
(2)结合第④自然段中“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可知,肯·莱文的行走特点是:另辟蹊径。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第①②自然段主要讲了毛毛虫盲目跟随前面的毛毛虫走,只能围绕花盆团团转,最终相继而亡;第④自然段主要讲了比塞尔人循着前人走过的路线走,从未想到过另辟蹊径,结果永远走不出沙漠。即文章主要讲述了法国科学家做的“毛毛虫”实验和肯·莱文另辟蹊径走出了沙漠这两个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准确判断、选准方向,不盲目跟随。
1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成功的起点是做任何事情既要准确判断、选准方向,不盲目跟随,不要像文中的毛毛虫和比塞尔人一样。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勇于创新,不要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14.致 撒 收集 培育 15.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不可能完成。 16.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了一朵颜色最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把种子收集起来,每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的种子栽种……就这样,年复一年,春种秋收。 17. 老奶奶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老奶奶那么大的年纪更不可能完成 老奶奶认为天下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功夫深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培育出白色的金盏花 18. 作者希望自己,也希望我们能像那位老奶奶那样,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能坚持不懈努力去争取。 ①“绿手指”指老奶奶能培育出白色金盏花称赞她是一个好园丁。②老奶奶能2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培育白色金盏花,“绿手指”是对老奶奶这种“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的精神的盛赞!
【解析】1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一致反对:所有人都没有分歧的全部反对。
撒下:一般是把固体颗粒抛下去。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搜寻聚集。根据文中第③段可知此处是在写老奶奶把自然枯萎之后的花的种子都拿到一起,第二年的时候在种下。故用“收集”。
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培养: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根据文中第④段“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像雪一样的白!”可知,经过老奶奶的努力终于种出了雪白的金盏花,她随后就把种子寄给了园艺所,她不知道在这期间有没有其他人培养出了纯白的金盏花,故此处应选“培育”。
15.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完成呢?”是一个反问句,可以改写成陈述句,。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题可以按照方法改成:去掉反问词“怎么”,“可能”改成“不可能”,去掉“呢”,问号变成句号,改为: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不可能完成。
16.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找出文中体现“循环往复”的句子即可。
如:就这样,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17.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概括理解。
从第②段“大家说:‘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说,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完成呢?’”可知,老奶奶的儿女们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老奶奶不懂专业的种子遗传学说的知识,再加上年龄大。
从第②段“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一致的反对。”可知,老奶奶决定一个人干是因为儿女们一致反对。
18.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
(1)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意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新的‘绿手指’”象征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老人去世后,就再没有黑色的金盏花开放。结尾表达出作者希望社会上有老人这样执着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
(2)从全文看“绿手指”不仅仅指好的园丁,更是代表了老奶奶所具有的品质——勇于尝试,不懈追求。所以“绿手指”不仅是对园丁的称赞,更代表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这个题目好。
19., ! :“ , 。” ! 20. 并不是真病 “我”的好奇心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21. 小学教师 童年 学生 22.不对。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应该鼓励和保护,而不应该扼杀。 23.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的,这就是他们最初的爱,遏止这种爱是不明智的。(泰戈尔)
【解析】略
24. 茂盛 恩赐 贤明 深刻 25. 不要过分压榨百姓。 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 26. 贪图享乐 溜须拍马 正直机智 27. 晏婴解读金壶中的“食鱼无反,勿乘驽马”的意思。 晏婴开导君王要有正确的生死观。 28.齐景公认识到了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肤浅行为,为自己有这样不仁不义的想法而感到惭愧。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