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科学模拟卷5(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科学模拟卷5(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模拟练习5
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Fe:56,Cu:64,Na:23,S:32,P:31,Cl:3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5分)
1、北京时间2025年4月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也是两名指令长时隔3年后再次相聚“天宫”。航天员“太空会师”期间。下列景象能看到的是( )
A.贵州荷花满塘 B.黑龙江冰天雪地 C.湖南草长莺飞 D.海南沙尘漫天
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地区某中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山进行研学旅行。下图为西山及其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和研学的记录卡片。根据图中研学记录卡片判断,记录地点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记录卡片】 时间:4:30 位置:山峰乙的西北 海拔:660米 说明:太阳在东北方位上刚刚升起
3、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B
C
D
4、在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某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影响如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在低光强下,CO2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
B.在高光强下,M点左侧CO2吸收速率升高与光合酶活性增强相关
C.在图中两个CP点处,植物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图中M点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
5、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6、常温下,取少量实验室制CO2的剩余液(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边搅拌边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见图),产生无色气体,白色沉淀不断增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Na2CO3溶液前,锥形瓶内溶液中阳离子仅含Ca2+
B.滴加Na2CO3溶液至沉淀完全时,锥形瓶内溶液的溶质是NaCl和HCl
C.滴加Na2CO3溶液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D.滴加Na2CO3溶液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保持不变
7、光具座上有凸透镜、光屏及发光源各一个。当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物理王把光屏沿着光具座移动5cm后,再次移动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对于该像的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一定成放大的像 B.可能成缩小的像
C.成像可能比原来小 D.成像一定比原来小
8、下图甲、乙分别为人体软骨细胞和洋葱根尖细胞制成的装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增大物镜放大倍数,两视野中的细胞数均会减少
B.甲、乙中细胞分别参与构成结缔组织和分生组织
C.与乙中细胞相比,甲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
D.将乙图装片向下移动,可将a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9、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下列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中待测数值是20
B.物质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10、运动员从雪坡上加速滑下时,雪坡对运动员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分别为(  )
A.与运动方向相同,小于重力
B.与运动方向相反,小于重力
C.与运动方向相同,大于重力
D.与运动方向相反,大于重力
1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况,可以帮助提高作物产量。关于玉米一天中生理过程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曲线Ⅰ为光合作用,Ⅱ为呼吸作用
B.玉米在a、c点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比较a、p、c三点,p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D.在b点玉米停止进行光合作用
12、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不仅承载着“端午安康”“一举高‘棕’”等美好祝愿,而且其中的节日习俗还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习俗 化学知识
A 悬挂艾叶 闻到艾叶清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 赛龙舟 运动员大量出汗后需及时补充蛋白质,无需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C 包粽子 糯米中营养素含量最多的是油脂
D 喝雄黄酒 酒精属于无机化合物
13、一质量为900g、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2cm的不吸水圆柱体放在盛有4.2kg水的薄壁(厚度不计)柱形容器内,容器底面积为300cm2,如图所示。打开阀门K,放出3kg的水后关闭阀门(=1.0×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的密度为0.75×103kg/m3
B.放水前水面距容器底部的高度为l4cm
C.放水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1N
D.放水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500Pa
14、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可能由CaCl2、KCl、K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已知AgCl是一种白色固体,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见的酸.下列有关原固体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 B.一定不含CuSO4和KCl
C.一定只含有K2CO3 D.一定含有K2CO3和KCl
15、图甲中,电源电压为12V、电流表(0~0.6A)、电压表(0~15V)、滑动变阻器标有“?Ω ; 1A”字样,虚线框内是一个定值电阻或是一个小灯泡(6V ; 0.5A)闭合开关,在元件安全的情况下,使滑片P移动范围最大,得到滑动变阻器的图像如图乙。则:①虚线框内是小灯泡;②电路的最大功率为6W;③虚线框内元件和滑动变阻器的功率相等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Ω;④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二、(每空2分,共44分)
16、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固体M不含结晶水),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蒸发,回答下列问题:
(1)丁中溶液的质量为 g。
(2)下图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①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 (填“t1”或“t2”)。
②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b点到c点溶剂质量不变
B.c点表示中溶液的质量
C.a点到b点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17、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质量是0.3kg的水和甲表中等质量的另一种物质进行对比,作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图线 (选填“a”或“b”)对应的物质为水,另一种物质为 ,这种物质在0~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J。
表甲
物质 比热容c/[J/(kg·℃)]

酒精
煤油
蓖麻油
18、同学们又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桑园,学习桑树的种植与维护。图一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桑树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c表示),图二是科研人员记录的智能种植大棚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作答:
(1)桑树吸收水分的动力由图一中的生理过程【 】 提供,进行b过程的场所是 。
(2)根据图二曲线分析判断,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桑树光合作用的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一天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 时。
19、泸州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泸州某企业突破3.5微米锂电池所需超薄铜箔的技术,使泸州成为国内具备量产超薄锂电铜箔能力的地区,铜箔每薄1微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容量就能增加5%。锂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锂电池工作时将化学物质储备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铜能制成超薄材料是因为单质铜具有良好的 (选填“延展性”“导电性”或“导热性”)。
(2)工业上制备LiFePO4的一种方法是:将草酸亚铁、Li2CO3、NH4H2PO4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混合均匀,在Ar气氛围中,首先于300℃左右处理5~10 h,使原材料充分分解,然后再升高到550~750℃处理5~10 h,制得LiFePO4。
①Li2CO3中1个阳离子含有2个电子;草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C2O4,由此可推测出草酸的化学式为 。
②亚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Fe3+,则Ar气的作用是 。
③300℃时,Li2CO3与NH4H2PO4反应可看成碳酸盐和铵盐分解,生成Li3PO4和三种气体产物,其中一种气体冷却到常温变成液态,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则Li2CO3与NH4H2P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芳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当水平向左的拉力时,物体B水平向左匀速运动(B足够长),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且保持不变,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物体B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1、人的生命活动时刻离不开氧气。研究表明,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其运动表现可以得到改善。回答下列问题。
(1)人呼吸时,膈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当膈的位置由p变为p′的过程中,人体处于 (填“吸气”或“呼气”)状态。
(2)人体不同组织、器官间的氧含量通常用氧分压(单位:mmHg)表示,氧含量越丰富,氧分压越高。氧气由肺泡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如图乙所示,A、B、C、D分别代表心脏的四个腔,图中的数值为相应部位的氧分压。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血管X内血液的氧分压为 mmHg。
(3)运动员进入高海拔地区的初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会增加,能加强对氧的运输。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字母)处,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22、如图甲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薄壁容器,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一个质量为2kg、底面积为100cm2的均匀长方体竖直放入容器中,受到容器的支持力为4N,此时物体所受浮力为 N。若再加入适量的水使长方体刚好漂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面的高度与图甲相比增加了 cm。(,g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23、某同学将一种高等植物幼苗分为4组(a、b、c、d),分别置于密闭装置中照光培养,a、b、c、d组的光照强度依次增大,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一段时间(t)后测定装置内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其中M为初始O2浓度,c、d组O2浓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光中的可见光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其中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光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照t时间时,a组CO2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组。
(3)若延长光照时间c、d组O2浓度不再增加,则光照t时间时a、b、c中光合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组,判断依据是________。
(4)光照t时间后,将d组密闭装置打开,并以c组光照强度继续照光,其幼苗光合速率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4、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汞液面上升,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4)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精确到0.01%)。
【反思与交流】
(6)图2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装置中的氧气未消耗完。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消耗完的主要原因是 。
(7)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药品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药品有 (写一种)。
25、用如图所示电路测电阻的阻值。
实验步骤如下:
(1)将电压表接在B、C两点间,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b端、电阻箱R调为某一阻值R1,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为合适的值;
(2)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右端由C点改接到D点;
(3)闭合开关,反复调节 使两表的示数与步骤(1)中相同,此时电阻箱的阻值为R2;
(4)待测电阻的阻值Rx= ;
(5)若操作无误,反复调节始终无法实现两表的示数与步骤(1)中相同,原因可能有: 、 。
四、分析计算题(24题3分,25-28每题8分,共35分)
26、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国很多道路沿线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图为一行车记录仪在我国某地抓拍的照片,该处路灯可以根据当地日出日落时间自动开启和关闭。
(1).图中汽车行驶的方向为 (2).该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节气是
27、“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沈括《梦溪笔谈》。兴趣小组根据其中的原理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所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a、b点固体的成分是 、 (用化学式表示)。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8、如图所示,某长方体空心砖内有若干个柱形圆孔,空心砖的质量为1.5kg,空心部分(柱形圆孔)体积占长方体体积的。将其分别平放、侧放、竖放于水平地面上时,空心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依次为,且,已知空心砖竖放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求:
(1)空心砖的重力;
(2)空心砖竖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空心砖的材料的密度。
29、小科用过量的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g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240g碳酸钠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相关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40 40 40 40 40 40
每次产生气体的质量(g) 4.4 4.4 2.2 0 0 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5 m 10 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m的数值为_________。
(2)求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3)如图甲表示原混合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数量,请在图乙中画出第3次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的相关离子数量柱状图。
(4)求第五次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0、甲图是一款恒温箱的内部原理电路图,工作电压220V,电热丝R0的阻值为44Ω;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8V,继电器线圈的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调温电阻)R2的最大阻值为130Ω;热敏电阻R3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乙图所示。R0和R3均置于恒温箱中,当继电器线圈中电流达到50mA,继电器的衔铁会把弹簧片吸到左边,右边工作电路断电停止加热。求:
(1)加热时,经过R0的电流
(2)当最高控温设置在60℃时,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中的阻值应为多少
(3)利用恒温箱把1kg的牛奶从20℃加热到60℃,牛奶吸收多少热量 (牛奶的比热容())
(4)把1kg的牛奶从加热到需要2min,则该恒温箱的加热效率为多少 (结果精确到0.1%)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
16、(1)
(2)① ② ③
17、
18、(1)
(2)
19、(1)
(2)① ② ③
20、
21、(1)
(2)
(3)
22、
三、实验探究题
23、(1)
(2)
(3)
(4)
24、(1) (2)
(3)
(4)
(5)
(6 (7))
25、(3)
(4) (5)
四、分析计算题
26、(1) (2)
27、(1)
(2)
27、
28、(1)
(2)
(3)
29、(1)
(2)
(3)
(4)
30、(1)
(2)
(3)
(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DDC 6-10:DBDDB;11-15:AAAAA
二、(每空2分,共44分)
16、(1)66
(2)t1 11∶10 ABC
17、 b 煤油
18、(1) a蒸腾作用 叶绿体(2) 大于 18
19、(1) 延展性
(2) H2C2O4 用作保护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
3 Li2CO3 + 2 NH4H2PO4 2 Li3PO4 + 2 NH3↑ + 3 CO2↑ + 3 H2O↑
20、 4 6
21、(1)呼气(2)100(3) A
22、16 4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23、(1)红光和蓝紫光 光合色素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大于 (3)① c ② 延长光照时间c、d组O2浓度不再增加,说明c组的光照强度已达到了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4)升高
24、(1) 汞与氧气反应,钟罩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2)④①③②
(3)氮气
(4)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
(5)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 19.37
(6)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到红磷着火点以下,红磷熄灭,所以氧气消耗不完(合理即可)
(7)铜粉
25、 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 R1-R2 R1四、分析计算题(24题3分,25-28每题8分,共35分)
26、(1)北 (2)冬至
27、(1)Cu 、(2)10%
28、(1)15N;(2);(3)
29、(1)10(2)27.75%。
(3)
(4)22.2%
30、(1)5A;(2)60Ω;(3);(4)75.8%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