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金衢山五校联考2025年八年级下册 期中适应性监测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舟山市金衢山五校联考2025年八年级下册 期中适应性监测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舟山市金衢山五校联考2025年八年级下册 期中适应性监测科学试卷
1.(2025八下·舟山期中)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5八下·舟山期中)某科学小组自制了一个“树叶水罗盘”(如图)。他们用条形磁体将缝衣针磁化后,将其放在水中漂浮的一片树叶上,多次将树叶轻轻旋转,待其静止后发现树叶的尖端总是指向南方。则(  )
A.缝衣针尖端是水罗盘的“S”极 B.树叶尖端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C.“自制罗盘”周围存在磁感线 D.说明盛水用的玻璃碗具有磁性
3.(2025八下·舟山期中)下列科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卢瑟福一发现原子内有电子
B.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
C.欧姆--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D.张青莲--制成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4.(2025八下·舟山期中)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氢粒子,它由三个竼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
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C.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D.它的化学性质与H2不同
5.(2025八下·舟山期中)“背团”是舟山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稻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倒柏莲酮芳香油(C1H2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下列有关侧柏莲酮芳香油 (C10H10O)说法正确的是(  )
A.侧柏莲酮芳香油由3个元素组成
B.侧柏莲酮芳香油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C10H10O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克
D.C10H10O是由分子构成的
6.(2025八下·舟山期中)用表面涂有绝缘漆的漆包线绕在铁钉上做成了电磁铁.如图所示是电磁铁和其他实验器材组成的电路来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实验。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B.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
C.将铁钉换成铜棒会使磁性增强
D.滑片P向右移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会增多
7.(2025八下·舟山期中)人吸烟时会吸入多种有害气体、其中有一种氧化物,所含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3、这种气体是(  )
A.CO2 B.NO2 C.CO D.SO3
8.(2025八下·舟山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9.(2025八下·舟山期中)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金属元素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质子数为6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Na'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gO
10.(2025八下·舟山期中)小明为了确定电池的正负极,他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 B.
C. D.
11.(2025八下·舟山期中)下面是实验室刺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2.(2025八下·舟山期中)小波同学按如图的电路图连接了一个模拟家庭电路。开关S闭合后,灯泡能正常发光,用测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氖管均不发光。针对该模拟电路,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华说: “保险丝是用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
B.小龙说: “灯泡能正常发光、所以灯泡的连接足安全、合理的。
C.小丽说: “插座无法正常工作、原因可能是 cd间断路。”
D.小洲说: “用灯泡L。取代保险丝接入电路,只闭合S、两灯均正常发光。”
13.(2025八下·舟山期中)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直至完全反应,下列各物质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25八下·舟山期中)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
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相同
15.(2025八下·舟山期中)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图1瓶中装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热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B.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图2中a点到b点是由于反应产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D.图2中b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16.(2025八下·舟山期中)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氢元素. 。
(2) 氮气:    。
(3)构成食盐的阳离子:   。
(4):写出符号“2SO3”中数字2的含义:   。
(5)氯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17.(2025八下·舟山期中)磁在生活无处不在,并应用于生活。
(1)如图1所示,是一款磁吸式数据线、线体可以和不同型号的充电头磁性吸附对接,达到一线多头的使用效果,线体和充电头磁性吸附的原理是   磁极相互吸引。
(2)如图2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常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或排斥,这是因为   。
(3)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与下列选项相同的是()。
A.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B.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
C.研究电流时,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水流来认识它
D.研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
18.(2025八下·舟山期中)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下列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见于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经科学测定C瓶中CO2与CO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瓶中CO2与CO的质量比为   .保持D瓶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写名称)
19.(2025八下·舟山期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本期活动的主题是“科学用电,安全用电”。下列是活动的部分内容。
(1)用测电笔辨别火线、零线时,图中甲、乙两种操作方式中,正确的是图   。
(2)如图一所示的家庭电路,在两虚线框中需连入了电灯和开关,则方框   中为开关。
(3)图二是常用的插线板,闭合开关,指示灯能发光,且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将试电笔插入C孔,其须管   发光。 (选填“会”或“不会”)
20.(2025八下·舟山期中)如表所示为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8 8 8
B 8 10 8
C 8 8 10
D 14 14 14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
(2)比较B与C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填字母)
(3)粒子D所表示的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化学式是   。
21.(2025八下·舟山期中)水位自动报警器是利用电磁继电器工作的装置,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亮: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红灯亮:请按照以上要求连接电路   。若要在水位到达限定高度时,让正在工作的抽水机自动停止,则应该将抽水机与   灯并联。
22.(2025八下·舟山期中)2024年11月, “大学生夜骑开封”突然爆火。作为夜骑队伍的一员、出于安全考虑,小科自制如图所示的节能夜骑灯,图甲是小科同学设计的节能夜骑灯结构图,线圈缠绕在塑料管外壳并与磁铁、LED灯构成闭合电路。
(1)小科将夜骑灯绑在自行车车轮上,随着车轮的转动,磁铁来回运动,夜骑灯随之闪烁。下列选项中与“夜骑灯”原理相同的是 (  )
A. B.
C. D.
(2)已知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则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如下表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至少要绕制   匝线圈,才能使LED灯两端电压达到2.8V,正常发光。
线圈匝数 (匝) 200 400 600 800 1000
感应电压 (V) 0.8 1.6 2.4 3.2 4.0
(3)如图乙所示.将夜跑灯佩戴在手腕处跑步时,发现佩截夜跑灯的手臂甩动越快,夜跑灯越亮,请结合节能夜跑灯工作原理和跑步甩臂情况解释原因:   。
23.(2025八下·舟山期中)某化学实验小用为了制备少量的氧气、查阅得知双氧水溶液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中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选择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首先进行   。
(2)若选用A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采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   时开始收集.
(3)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过程的安全性等问题外,还应考虑哪些问题 (至少列举一条)   。
24.(2025八下·舟山期中)在科学中,磁感应强度(用字母B表示,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应强度B越大,磁场越强;磁感线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
(1)图1为某磁极附近磁感线的方向和分布的示意图。若在1处放一枚小磁针,当小磁针静止时,其指向应是图2中的   (选填“甲” “乙” “丙” “丁”)。
(2)如果电阻的大小随磁场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则这种电阻叫磁敏电阻。某磁敏电阻R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是因为    。
(3)利用该磁敏电阻的 R-B特性曲线可以测量图中磁场中各处的磁感应强度。
  l 2 3
U/V 1.50 3.00 4.50
l/mA 3.00 6.00 9.00
①将该磁敏电阻R放置在磁场中的位置1处,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该磁敏电阻R的电路,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4所示。
②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该磁敏电阻的 R-B特性曲线可知,1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T。
(4)在实验过程中仅将磁敏电阻从1处移到2处,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电压表的示数将   。
25.(2025八下·舟山期中)现代家庭中用断路器来代替闸刀开关和保险丝。
(1)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膨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组別 材料 升高的温度 (℃) 原长(m) 仲长量(mm)
I 黄铜 10 1.0 0.19
2 黄铜 10 2.0 0.38
3 康铜 10 1.0 0.15
4 康铜 30 1.0 0.45
5 铝 10 1.0 0.23
6 铝 30 2.0 1.38
①实验中用   来反映物体线膨胀大小。
②请你比较分析实验组别1、3、5,可以得出结论:   。
③下图所示的电热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钢片双金属合在一起的温控开关,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上弯曲,使电路断开。由此推测双金属片下层所选的材料是   (填“黄铜”或者“康铜”)。
(2)断路器因方便、安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如图所示是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图,当电流过大时它的工作顺序是   。
①电流过大,双层金属片发热过多
②触点断开
③赞锁装置脱开
④双层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
26.(2025八下·舟山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收集证据:绝大多数a粒子(带正电)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足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一个a粒子的质量比--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需要用到的是   。
(2)根据a 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a 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离子(即氨原子的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a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7.(2025八下·舟山期中)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p
牧集气体时间(秒) 17. 9 23.2 27.7 32.3 37. 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上表数据可知,引起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有   。
28.(2025八下·舟山期中)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 mL、食用醋70 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 min, 得到骨头汤 1243 mL。用仪器检测结果: 每100 mL骨头汤含有2m 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钙的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酚钙[Ca.3(PO4)。(OH)2]。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 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____(填字母)。
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钙原子
(2)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
(4)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 IU(相当于2.5 υg),碳酸钙1000 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片。
29.(2025八下·舟山期中)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为我校教室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表所示。已知线圈电阻 R=40Ω,左边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衔铁被吸合,右边的空调电路正常工作。
温度 t/℃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阻R/Ω 600 550 50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1)这一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名称叫   。
(2)计算说明该空调的启动温度是多少    。
(3)控制电路中的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会下降,需要定时更换,如果不更换,那会出现什么现象 并说明理由。    。
30.(2025八下·舟山期中)不少同学爱吃的辣条被营养专家称作“垃圾食品”,此类食品不宜多吃、常吃。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食物中还会产生一烿强致癌物质,如在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化学式为C,H,CHO.请计算:
(1)丙烯醛中的C、H、O元素的质量比是   。
(2)丙烯醛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结果保留到0.1%,写出计算过程)。
(3)224 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31.(2025八下·舟山期中)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设计下简易供氧器。装置如图所示,试剂共5份,其中每份包含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8%的过氧化氢溶液,1g颗粒状二氧化锰,100g纯净水。
(1)制氧的原理: 过氧化氮 水+氮气,该反应的类型是   。
(2)使用方法:先将100g纯净水加入A 瓶并拧紧接有吸气面罩的瓶盖,再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B瓶并拧紧瓶盖,A瓶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吸氧。则A、B瓶分别对应   (填“甲、乙”或“乙、甲”)瓶。
(3)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
32.(2025八下·舟山期中)我校项目学习小组拟设计一个电动遮光帘:通过电动机带动遮光帘自动上升与下降,使得室内亮度适宜,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单刀双掷开关S与“1”相连时遮光帘上升,与“2”相连时遮光帘下降。他们制作的产品评价表如下: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 一 遮光帘上升和下降时速度都可调 遮光帘只有上升时速度可调或只有下降时速度可调 遮光帘上升和下降时速度都不可调
指标二 拨动一次开关,就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且能自动停止 拨动开关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但需要再次拨动开关才能停止 拨动开关,遮光帘无法上升或下降
(1)通过切换单刀双掷开关S.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   。
(2)在图乙电路中,若要提升遮光帘上升的速度,该如何操作    。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结合评价表,判断该模型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A.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B.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二者之间的磁感线相连,故A错误;
B.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其他,故B正确;
C.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故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图中表示2个氮分子,而不是4个氮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AB.磁体自由转动后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交错分布;
C.根据磁感线的定义判断;
D.根据磁化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树叶尖端和缝衣针尖端方向一致,都指向南方,因此是水罗盘的“S”极,故A正确;
B.树叶尖端总是指向南方,则树叶尖端是S极,指向地磁场的北极,故B错误;
C.“自制罗盘”周围存在磁场,磁感线不存在,故C错误;
D.盛水用的玻璃碗不能被磁化,不具有磁性,故D错误。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电磁感应;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判断。
【解答】 A.卢瑟福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故A错误;
B.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即电磁感应,故B正确;
C.安培--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故C错误;
D.门捷列夫--制成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这种粒子是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氕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这种粒子是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故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这种粒子是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故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这种粒子是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与氢分子的构成不同,故它的化学性质与H2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B.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D.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判断。
【解答】 A.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 侧柏莲酮芳香油 C、H、O三种元素组成,而不是三个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0):16=60:5:8≠10:10:1,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侧柏莲酮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由分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A.电磁铁吸引铁钉的数量越多,则磁场越强;
B.根据安培定则分析判断;
C.根据磁化的定义判断;
D.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
【解答】 A.实验中用吸引铁屑数量的大小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故A错误;
B.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则下端为N极,电磁铁的上端是S极,故B错误;
C.铜棒不能被磁化,因此将铁钉换成铜棒会使磁性减弱,故C错误;
D.滑片P向右移动,电阻变小而电流变大,则电磁铁磁场变强,那么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会增多,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解答】A.CO2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2=8:3,故A不合题意;
C.CO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6:12=4:3,故C符合题意;
B.NO2中氧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4=16:7,故B不合题意;
D. SO3中氧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6×3):32=3:2,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根据时针、分针、秒针所对应的元素,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质子数为6,故选B正确不合题意;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是钠元素,其离子符号为Na+,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镁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只有对电流方向有要求的仪器或设备,才能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解答】A.测电笔是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的,无法辨别电池正负极,故A不符合题意;
B.灯泡的亮或灭,不能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故B不符合题意;
C.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结合小磁针的指向,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流流向,由此也可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故C符合题意;
D.电流的流向不会改变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因此通过吸引铁屑的多少,无法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 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锰放在锥形瓶内,过氧化氢溶液放在分液漏斗内,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对准集气瓶口,而不能伸入集气瓶,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在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保险丝的材料和特点判断;
B.为了用电安全,开关必须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C.根据插座的接线方法判断;
D.灯泡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结合串联电路的特点判断。
【解答】 A.保险丝用电阻大、熔点低的材料制成的,这样才能保证在电流过大时及时熔断,对电路起保护作用,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开关接在了灯泡与零线之间,当灯泡开关断开时,灯泡与火线接触,这种接法是不安全的,故B错误;
C.用试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氖管均不发光,这说明插座的右孔与火线之间是断开的,所以故障可能是cd间断路;若ab之间断路,则灯泡不会发光,故C正确;
D.用灯泡L0取代保险丝接入电路,只闭合S,此时两个灯泡串联,它们的电压都小于额定电压,因此都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作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因此氧气的质量由零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而不断增大,直到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故A正确;
B.在反应未开始时,氯化钾的质量为零,故B错误;
C.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不断减少,直到完全分解时,质量变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
B、根据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进行分析;
C、根据不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A、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有可能是由不同原子或不同离子构成的混合物,故A错;
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B错;
C、原子不带电,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有可能是中子,故C错;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元素,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是相同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试剂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室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图1瓶中水可以吸收燃烧释放的热量,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1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即燃烧结束后空气的体积减小五分之一,那么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2中a点到b点是红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图2中b点时反应结束,此时不再有热量产生,那么温度开始降低,气压开始下降,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1)H
(2)N2
(3)Na+
(4)2个三氧化硫分子
(5)
(6)Al2O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知识解答;
(2)根据名称确定元素组成以及组成原子个数,然后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3)带正电荷的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为阴离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5)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6)根据地壳的元素组成的知识解答。
【解答】(1)氢元素写作H;
(2)氮气分子为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写作N2;
(3)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中的阳离子为Na+;
(4)”2SO3”中数字2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
(5) 氯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写作:;;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非金属元素为O,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Al2O3
17.【答案】(1)异名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3)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解答;
(3)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1)如图1所示,是一款磁吸式数据线、线体可以和不同型号的充电头磁性吸附对接,达到一线多头的使用效果,线体和充电头磁性吸附的原理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 如图2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常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或排斥,这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3) 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是模型法。
A.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是模型法,故A符合题意;
B.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是控制变量法,故B不合题意;
C.研究电流时,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水流来认识它是类比法,故C不合题意;
D.研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是等效替代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8.【答案】BCE;11:14;水分子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即氧原子的个数相等,而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1) 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
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等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冰水共存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由化学式可知,CO2和2CO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瓶中CO2与CO的质量比为:44:(28×2)=11:14;
(3)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所以D瓶中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19.【答案】(1)甲
(2)乙
(3)不会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测电笔的使用;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解析】【分析】(1)根据测电笔的使用方法解答;
(2)根据家庭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解答;
(3)根据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解答。
【解答】(1)使用测电笔时,人体必须与笔尾的金属体接触,故选甲;
(2)根据丙图可知,乙直接与火线相连,那么乙为开关,甲为灯泡。
(3)三孔插座接线时“左零右火中间地”,即插孔C与地线相连,因此试电笔接触时氖管不发光。
20.【答案】(1)ABC
(2)B
(3)Si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质子数不同;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根据D的质子数确定元素种类,确定单质的化学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A、B、C的质子数相等,则为同种元素的粒子;
(2)根据表格可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8+10=18;C的相对原子质量:8+8=16,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即实际质量较大;
(3)根据表格可知,粒子D的质子数为14,即原子序数为14,那么为硅元素,单质的化学式为Si。
21.【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题目描述的工作过程,确定衔铁的位置变化,进而确定正在工作的灯泡,最后补充电路图即可;
(2)根据描述确定抽水机停止工作时哪个灯泡熄灭即可。
【解答】 (1)当水位在安全以下时,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无磁性,衔铁被弹簧拉起,与上面的触头接触,此时绿灯亮,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衔铁被吸下,与下面的触头接触,此时红灯亮,则连接如图所示:
(2)水位达限定高度时,绿灯所在电路断开,让正在工作的抽水机自动停止,则抽水机应与a灯在同一电路,接在上面的触头,为互不影响,最好并联。
22.【答案】(1)A
(2)700
(3)手臂甩动越快,线圈切割磁原线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原应电流越大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以得到。
(3)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有关。
【解答】(1) 夜骑灯内含可以活动的磁铁,外部缠绕线圈,随着车轮的转动,磁铁来回运动,使磁铁在里面晃动,线圈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A.图中电路中没有电源,当闭合开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
B.图中有电源,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故B错误;
C.图中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图中开关闭合,螺线管具有磁性,这是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2)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线圈匝数增大几倍时,电压也增大几倍,说明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由表格可知200匝线圈的感应电压为0.8V,LED灯的额定电压为2.8V,所以使额定电压为2.8V的LED灯正常发光时至少要绕制线圈匝数:;
(3)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知,将夜胞灯佩带在乙图手臂处,前臂位置主要做水平往返运动,手臂甩动越快,线圈切割磁原线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原应电流越大。
23.【答案】(1)B;检查装置气密性
(2);均匀连续的冒气泡
(3)是否制得的是纯氧气,有没有污染环境的物质放出,要遵循绿色化学.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 (1)考虑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漏气;
(2)根据装置A的特点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进而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开始时会存在空气,要等气泡均匀后再收集。
(3)可从是否制得的是纯氧气,有没有污染环境的物质放出,要遵循绿色化学。
【解答】 (1)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不需要加热,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检查装置气密性,否则,如果装置漏气,会使实验失败。
(2)若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考虑氯酸钾制取氧气,故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采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均匀连续的冒气泡时开始收集;
(3)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制氧气反应的难易、制氧气过程的安全性、是否环保或是否节约能源等因素。
24.【答案】(1)甲
(2)磁感应强度B为零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不为零。
(3)1
(4)减小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 (1)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小磁针静止时受到磁力方向和磁场方向相同。
(2)从图3上观察电阻和磁场强弱的关系。
只有超导体电阻才为零,一般情况下电阻不为零。
(3)②在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由表格数据求电阻大小。
知道磁敏电阻的电阻值,从图象中找到对应的磁感应强度。
(4)从磁场强度的变化判断电阻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判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解答】 (1)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则图1中磁体的磁极是N极,所以位置1的小磁针的N极指向和磁场方向相同,其指向对应的是甲图。
(2)由图3知,横坐标是磁感应强度,纵坐标是磁敏电阻的阻值,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增大而增大;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是因为磁感应强度B为零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不为零。
(3)②由表格数据知,电流跟电压成正比,所以此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一定,
则此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为:。
在图3中可以判断当磁敏电阻为500Ω时,磁感应强度为1T。
(4)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磁敏电阻从工处移至2处,磁感应强度变小,磁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其分担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
25.【答案】(1)伸长量;物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材料有关;黄铜
(2)①④③②
【知识点】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
【解析】【分析】(1)①相同条件下,材料的伸长量越大,则线膨胀越大;
②根据表格确定1、3、5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进而根据现象描述结论;
③双金属片向哪侧弯曲,哪侧金属的膨胀系数小;
(2)断电器的作用是电路过负荷时自动切断电源,断电器的构造是两片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构成,电流过大时膨胀系数大的先膨胀,起到切断电源的作用。热继电器动作后有人工复位和自动复位。
【解答】 (1)①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测出了材料的原长与伸长量,由此可知,科技小组的同学用伸长量来表示物体的线膨胀大小。
②由表中1、3、5的实验数据可知,当材料的原长与升高的温度相同,不同材料的伸长量不同,由此可知:物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材料有关。
③当温度升高,金属片变长,要使开关断开,双金属片应向上弯曲,就必须让下面的金属片线膨胀比上面的金属片线膨胀大,才能达到目的。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在其它因素相同时,黄铜的伸长量比康铜大,则双金属片下层材料是黄铜。
(2) 根据题意可知,当电磁继电器的电流过大时,双层金属片发热过多,双层金属片会弯曲,触动簧锁装置,簧锁装置会脱开,于是触点断开。
即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②。
26.【答案】(1)①③④
(2)D
(3)质子
(4)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的现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2)根据实验中α粒子的偏转角度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判断;
(3)根据α粒子打击前后质子数守恒的知识解答;
(4)根据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来分析。
【解答】 (1)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所以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绝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微粒且体积很小,它们之间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说明原子内部带正电的微粒不仅体积小而且质量相对很大;由以上说明可知需要用到的知识是①③④;
(2)根据实验现象知:大多数α粒子方向不变,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出现非常大的偏转可,故选D;
(3)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即:+7+(+2)-(+8)=+1,因此打出了一个质子。
(4)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故A正确;
B.扫描隧道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只能确定原子可再分,故B错误;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CD。
27.【答案】(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长颈漏斗一般用于制取气体时添加液体药品,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装置才不漏气;
(2)根据对反应的影响体现在反应所用的时间和反应物的用量上,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3)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解答】 (1)长颈漏斗一般用于制取气体时添加液体药品,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装置才不漏气,所以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在 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外, 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时,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越少,生成相同氧气的时间越少,反应物浓度越大,生成相同氧气的时间越少,所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28.【答案】(1)B
(2)+5
(3)40
(4)2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2)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学式求出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人体需要补充的钙的量及每100mL骨头汤含有钙的量进行计算;
(4)根据钙片中含有的钙元素的量及人体需要补充的钙进行计算。
【解答】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为钙元素,故选B;
(2)在Ca10(PO4)6(OH)2中,钙显+2价、氧显-2价、氢显+1价,根据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2)×10+[x+(-2)]×6+(-1)×2=0,解得:x=5,则磷的化合价为+5价;
(3)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
(4)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29.【答案】(1)电磁继电器
(2)30℃
(3)电磁铁吸合时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当电压降低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R总=R+R0可知,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格局表格可知,此时的空调启动温度升高。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1)电磁继电器的主要结构为电磁铁,能够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2)根据左边电源电压为6V,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启动,可计算出此时,继电器的总电阻,再减去线圈电阻,可得到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后从表中找出对应温度;
(3)电磁铁吸合时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吸合时总电阻的变化,最后结合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确定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根据表格数据确定临界温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这个装置的主要结构为电磁铁,用控制电路的微小电流控制空调电路的大电流,因此为电磁继电器;
(2) 电路启动时的总电阻:,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热=R总-R0=400Ω-40Ω=360Ω,
对照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的启动温度是30℃。
(3)电磁铁吸合时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当电压降低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R总=R+R0可知,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格局表格可知,此时的空调启动温度升高。
30.【答案】(1)9:1:4
(2)5.3%
(3)解:224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2)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3)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
【解答】(1) 根据化学式 C2H3CHO 可知,丙烯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9:1:4。
(2) 根据化学式 C2H3CHO 可知,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56;
丙烯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1.【答案】(1)分解反应
(2)乙、甲
(3)解: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x。
100g×7.2%=x×10%
解得:x=72g。
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68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 (1)根据反应特点来分析解答;
(2)根据乙瓶为加湿仓,甲瓶为反应仓来分析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氮 水+氮气 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有一种,而生成物有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2)乙瓶为加湿仓,甲瓶为反应仓,则将100g纯净水加入A瓶并拧紧接有吸气面罩的瓶盖,再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B瓶并拧紧瓶盖,A瓶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吸氧,则A、B瓶分别对应乙、甲瓶。
32.【答案】(1)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
(2)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1”相连并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3)合格
【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 (1)电动机的转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流大小有关;
(3)根据指标要求分析。
【解答】 (1)由于上下的电源正负极相反,通过切换单刀双掷开关S,可以改变电流方向,因而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
(2)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1”连接,将滑动变阻器向上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动机转速增大,从而提升遮光帘上升的速度;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拨动开关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不能自动停止,需要再次拨动开关才能停止,故为合格。
1 / 1浙江省舟山市金衢山五校联考2025年八年级下册 期中适应性监测科学试卷
1.(2025八下·舟山期中)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A.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B.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二者之间的磁感线相连,故A错误;
B.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其他,故B正确;
C.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故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图中表示2个氮分子,而不是4个氮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2.(2025八下·舟山期中)某科学小组自制了一个“树叶水罗盘”(如图)。他们用条形磁体将缝衣针磁化后,将其放在水中漂浮的一片树叶上,多次将树叶轻轻旋转,待其静止后发现树叶的尖端总是指向南方。则(  )
A.缝衣针尖端是水罗盘的“S”极 B.树叶尖端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C.“自制罗盘”周围存在磁感线 D.说明盛水用的玻璃碗具有磁性
【答案】A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AB.磁体自由转动后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交错分布;
C.根据磁感线的定义判断;
D.根据磁化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树叶尖端和缝衣针尖端方向一致,都指向南方,因此是水罗盘的“S”极,故A正确;
B.树叶尖端总是指向南方,则树叶尖端是S极,指向地磁场的北极,故B错误;
C.“自制罗盘”周围存在磁场,磁感线不存在,故C错误;
D.盛水用的玻璃碗不能被磁化,不具有磁性,故D错误。
故选D。
3.(2025八下·舟山期中)下列科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卢瑟福一发现原子内有电子
B.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
C.欧姆--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D.张青莲--制成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答案】B
【知识点】电磁感应;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判断。
【解答】 A.卢瑟福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故A错误;
B.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即电磁感应,故B正确;
C.安培--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故C错误;
D.门捷列夫--制成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D错误。
故选B。
4.(2025八下·舟山期中)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氢粒子,它由三个竼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
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C.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D.它的化学性质与H2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这种粒子是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氕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这种粒子是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故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这种粒子是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故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这种粒子是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子构成,与氢分子的构成不同,故它的化学性质与H2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2025八下·舟山期中)“背团”是舟山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稻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倒柏莲酮芳香油(C1H2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下列有关侧柏莲酮芳香油 (C10H10O)说法正确的是(  )
A.侧柏莲酮芳香油由3个元素组成
B.侧柏莲酮芳香油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C10H10O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克
D.C10H10O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B.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D.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判断。
【解答】 A.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 侧柏莲酮芳香油 C、H、O三种元素组成,而不是三个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0):16=60:5:8≠10:10:1,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侧柏莲酮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由分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6.(2025八下·舟山期中)用表面涂有绝缘漆的漆包线绕在铁钉上做成了电磁铁.如图所示是电磁铁和其他实验器材组成的电路来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实验。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B.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
C.将铁钉换成铜棒会使磁性增强
D.滑片P向右移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会增多
【答案】D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A.电磁铁吸引铁钉的数量越多,则磁场越强;
B.根据安培定则分析判断;
C.根据磁化的定义判断;
D.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
【解答】 A.实验中用吸引铁屑数量的大小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故A错误;
B.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则下端为N极,电磁铁的上端是S极,故B错误;
C.铜棒不能被磁化,因此将铁钉换成铜棒会使磁性减弱,故C错误;
D.滑片P向右移动,电阻变小而电流变大,则电磁铁磁场变强,那么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会增多,故D正确。
故选D。
7.(2025八下·舟山期中)人吸烟时会吸入多种有害气体、其中有一种氧化物,所含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3、这种气体是(  )
A.CO2 B.NO2 C.CO D.SO3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解答】A.CO2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2=8:3,故A不合题意;
C.CO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6:12=4:3,故C符合题意;
B.NO2中氧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4=16:7,故B不合题意;
D. SO3中氧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6×3):32=3:2,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5八下·舟山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故D错误。
故选B。
9.(2025八下·舟山期中)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金属元素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质子数为6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Na'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gO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根据时针、分针、秒针所对应的元素,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质子数为6,故选B正确不合题意;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是钠元素,其离子符号为Na+,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镁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2025八下·舟山期中)小明为了确定电池的正负极,他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只有对电流方向有要求的仪器或设备,才能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解答】A.测电笔是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的,无法辨别电池正负极,故A不符合题意;
B.灯泡的亮或灭,不能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故B不符合题意;
C.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结合小磁针的指向,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流流向,由此也可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故C符合题意;
D.电流的流向不会改变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因此通过吸引铁屑的多少,无法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5八下·舟山期中)下面是实验室刺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 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锰放在锥形瓶内,过氧化氢溶液放在分液漏斗内,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对准集气瓶口,而不能伸入集气瓶,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在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2025八下·舟山期中)小波同学按如图的电路图连接了一个模拟家庭电路。开关S闭合后,灯泡能正常发光,用测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氖管均不发光。针对该模拟电路,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华说: “保险丝是用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
B.小龙说: “灯泡能正常发光、所以灯泡的连接足安全、合理的。
C.小丽说: “插座无法正常工作、原因可能是 cd间断路。”
D.小洲说: “用灯泡L。取代保险丝接入电路,只闭合S、两灯均正常发光。”
【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保险丝的材料和特点判断;
B.为了用电安全,开关必须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C.根据插座的接线方法判断;
D.灯泡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结合串联电路的特点判断。
【解答】 A.保险丝用电阻大、熔点低的材料制成的,这样才能保证在电流过大时及时熔断,对电路起保护作用,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开关接在了灯泡与零线之间,当灯泡开关断开时,灯泡与火线接触,这种接法是不安全的,故B错误;
C.用试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氖管均不发光,这说明插座的右孔与火线之间是断开的,所以故障可能是cd间断路;若ab之间断路,则灯泡不会发光,故C正确;
D.用灯泡L0取代保险丝接入电路,只闭合S,此时两个灯泡串联,它们的电压都小于额定电压,因此都不能正常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13.(2025八下·舟山期中)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直至完全反应,下列各物质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作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因此氧气的质量由零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而不断增大,直到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故A正确;
B.在反应未开始时,氯化钾的质量为零,故B错误;
C.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不断减少,直到完全分解时,质量变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14.(2025八下·舟山期中)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
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
B、根据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进行分析;
C、根据不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A、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有可能是由不同原子或不同离子构成的混合物,故A错;
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B错;
C、原子不带电,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有可能是中子,故C错;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元素,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是相同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5八下·舟山期中)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图1瓶中装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热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B.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图2中a点到b点是由于反应产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D.图2中b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试剂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室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图1瓶中水可以吸收燃烧释放的热量,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1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即燃烧结束后空气的体积减小五分之一,那么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2中a点到b点是红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图2中b点时反应结束,此时不再有热量产生,那么温度开始降低,气压开始下降,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5八下·舟山期中)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氢元素. 。
(2) 氮气:    。
(3)构成食盐的阳离子:   。
(4):写出符号“2SO3”中数字2的含义:   。
(5)氯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答案】(1)H
(2)N2
(3)Na+
(4)2个三氧化硫分子
(5)
(6)Al2O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知识解答;
(2)根据名称确定元素组成以及组成原子个数,然后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3)带正电荷的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为阴离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5)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6)根据地壳的元素组成的知识解答。
【解答】(1)氢元素写作H;
(2)氮气分子为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写作N2;
(3)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中的阳离子为Na+;
(4)”2SO3”中数字2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
(5) 氯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写作:;;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非金属元素为O,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Al2O3
17.(2025八下·舟山期中)磁在生活无处不在,并应用于生活。
(1)如图1所示,是一款磁吸式数据线、线体可以和不同型号的充电头磁性吸附对接,达到一线多头的使用效果,线体和充电头磁性吸附的原理是   磁极相互吸引。
(2)如图2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常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或排斥,这是因为   。
(3)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与下列选项相同的是()。
A.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B.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
C.研究电流时,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水流来认识它
D.研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
【答案】(1)异名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3)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解答;
(3)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1)如图1所示,是一款磁吸式数据线、线体可以和不同型号的充电头磁性吸附对接,达到一线多头的使用效果,线体和充电头磁性吸附的原理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 如图2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常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或排斥,这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3) 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是模型法。
A.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是模型法,故A符合题意;
B.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是控制变量法,故B不合题意;
C.研究电流时,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水流来认识它是类比法,故C不合题意;
D.研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是等效替代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8.(2025八下·舟山期中)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下列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见于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经科学测定C瓶中CO2与CO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瓶中CO2与CO的质量比为   .保持D瓶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写名称)
【答案】BCE;11:14;水分子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即氧原子的个数相等,而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1) 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
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等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冰水共存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由化学式可知,CO2和2CO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瓶中CO2与CO的质量比为:44:(28×2)=11:14;
(3)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所以D瓶中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19.(2025八下·舟山期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本期活动的主题是“科学用电,安全用电”。下列是活动的部分内容。
(1)用测电笔辨别火线、零线时,图中甲、乙两种操作方式中,正确的是图   。
(2)如图一所示的家庭电路,在两虚线框中需连入了电灯和开关,则方框   中为开关。
(3)图二是常用的插线板,闭合开关,指示灯能发光,且插孔可以提供工作电压,将试电笔插入C孔,其须管   发光。 (选填“会”或“不会”)
【答案】(1)甲
(2)乙
(3)不会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测电笔的使用;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解析】【分析】(1)根据测电笔的使用方法解答;
(2)根据家庭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解答;
(3)根据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解答。
【解答】(1)使用测电笔时,人体必须与笔尾的金属体接触,故选甲;
(2)根据丙图可知,乙直接与火线相连,那么乙为开关,甲为灯泡。
(3)三孔插座接线时“左零右火中间地”,即插孔C与地线相连,因此试电笔接触时氖管不发光。
20.(2025八下·舟山期中)如表所示为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8 8 8
B 8 10 8
C 8 8 10
D 14 14 14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
(2)比较B与C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填字母)
(3)粒子D所表示的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化学式是   。
【答案】(1)ABC
(2)B
(3)Si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质子数不同;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根据D的质子数确定元素种类,确定单质的化学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A、B、C的质子数相等,则为同种元素的粒子;
(2)根据表格可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8+10=18;C的相对原子质量:8+8=16,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即实际质量较大;
(3)根据表格可知,粒子D的质子数为14,即原子序数为14,那么为硅元素,单质的化学式为Si。
21.(2025八下·舟山期中)水位自动报警器是利用电磁继电器工作的装置,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亮: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红灯亮:请按照以上要求连接电路   。若要在水位到达限定高度时,让正在工作的抽水机自动停止,则应该将抽水机与   灯并联。
【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题目描述的工作过程,确定衔铁的位置变化,进而确定正在工作的灯泡,最后补充电路图即可;
(2)根据描述确定抽水机停止工作时哪个灯泡熄灭即可。
【解答】 (1)当水位在安全以下时,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无磁性,衔铁被弹簧拉起,与上面的触头接触,此时绿灯亮,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衔铁被吸下,与下面的触头接触,此时红灯亮,则连接如图所示:
(2)水位达限定高度时,绿灯所在电路断开,让正在工作的抽水机自动停止,则抽水机应与a灯在同一电路,接在上面的触头,为互不影响,最好并联。
22.(2025八下·舟山期中)2024年11月, “大学生夜骑开封”突然爆火。作为夜骑队伍的一员、出于安全考虑,小科自制如图所示的节能夜骑灯,图甲是小科同学设计的节能夜骑灯结构图,线圈缠绕在塑料管外壳并与磁铁、LED灯构成闭合电路。
(1)小科将夜骑灯绑在自行车车轮上,随着车轮的转动,磁铁来回运动,夜骑灯随之闪烁。下列选项中与“夜骑灯”原理相同的是 (  )
A. B.
C. D.
(2)已知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则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如下表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至少要绕制   匝线圈,才能使LED灯两端电压达到2.8V,正常发光。
线圈匝数 (匝) 200 400 600 800 1000
感应电压 (V) 0.8 1.6 2.4 3.2 4.0
(3)如图乙所示.将夜跑灯佩戴在手腕处跑步时,发现佩截夜跑灯的手臂甩动越快,夜跑灯越亮,请结合节能夜跑灯工作原理和跑步甩臂情况解释原因:   。
【答案】(1)A
(2)700
(3)手臂甩动越快,线圈切割磁原线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原应电流越大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以得到。
(3)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有关。
【解答】(1) 夜骑灯内含可以活动的磁铁,外部缠绕线圈,随着车轮的转动,磁铁来回运动,使磁铁在里面晃动,线圈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A.图中电路中没有电源,当闭合开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
B.图中有电源,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故B错误;
C.图中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图中开关闭合,螺线管具有磁性,这是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2)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线圈匝数增大几倍时,电压也增大几倍,说明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由表格可知200匝线圈的感应电压为0.8V,LED灯的额定电压为2.8V,所以使额定电压为2.8V的LED灯正常发光时至少要绕制线圈匝数:;
(3)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知,将夜胞灯佩带在乙图手臂处,前臂位置主要做水平往返运动,手臂甩动越快,线圈切割磁原线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原应电流越大。
23.(2025八下·舟山期中)某化学实验小用为了制备少量的氧气、查阅得知双氧水溶液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中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选择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首先进行   。
(2)若选用A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采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   时开始收集.
(3)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过程的安全性等问题外,还应考虑哪些问题 (至少列举一条)   。
【答案】(1)B;检查装置气密性
(2);均匀连续的冒气泡
(3)是否制得的是纯氧气,有没有污染环境的物质放出,要遵循绿色化学.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 (1)考虑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漏气;
(2)根据装置A的特点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进而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开始时会存在空气,要等气泡均匀后再收集。
(3)可从是否制得的是纯氧气,有没有污染环境的物质放出,要遵循绿色化学。
【解答】 (1)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不需要加热,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检查装置气密性,否则,如果装置漏气,会使实验失败。
(2)若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考虑氯酸钾制取氧气,故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采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均匀连续的冒气泡时开始收集;
(3)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制氧气反应的难易、制氧气过程的安全性、是否环保或是否节约能源等因素。
24.(2025八下·舟山期中)在科学中,磁感应强度(用字母B表示,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应强度B越大,磁场越强;磁感线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
(1)图1为某磁极附近磁感线的方向和分布的示意图。若在1处放一枚小磁针,当小磁针静止时,其指向应是图2中的   (选填“甲” “乙” “丙” “丁”)。
(2)如果电阻的大小随磁场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则这种电阻叫磁敏电阻。某磁敏电阻R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是因为    。
(3)利用该磁敏电阻的 R-B特性曲线可以测量图中磁场中各处的磁感应强度。
  l 2 3
U/V 1.50 3.00 4.50
l/mA 3.00 6.00 9.00
①将该磁敏电阻R放置在磁场中的位置1处,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该磁敏电阻R的电路,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4所示。
②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该磁敏电阻的 R-B特性曲线可知,1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T。
(4)在实验过程中仅将磁敏电阻从1处移到2处,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电压表的示数将   。
【答案】(1)甲
(2)磁感应强度B为零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不为零。
(3)1
(4)减小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 (1)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小磁针静止时受到磁力方向和磁场方向相同。
(2)从图3上观察电阻和磁场强弱的关系。
只有超导体电阻才为零,一般情况下电阻不为零。
(3)②在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由表格数据求电阻大小。
知道磁敏电阻的电阻值,从图象中找到对应的磁感应强度。
(4)从磁场强度的变化判断电阻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判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解答】 (1)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则图1中磁体的磁极是N极,所以位置1的小磁针的N极指向和磁场方向相同,其指向对应的是甲图。
(2)由图3知,横坐标是磁感应强度,纵坐标是磁敏电阻的阻值,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增大而增大;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是因为磁感应强度B为零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不为零。
(3)②由表格数据知,电流跟电压成正比,所以此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一定,
则此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为:。
在图3中可以判断当磁敏电阻为500Ω时,磁感应强度为1T。
(4)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磁敏电阻从工处移至2处,磁感应强度变小,磁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其分担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
25.(2025八下·舟山期中)现代家庭中用断路器来代替闸刀开关和保险丝。
(1)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膨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组別 材料 升高的温度 (℃) 原长(m) 仲长量(mm)
I 黄铜 10 1.0 0.19
2 黄铜 10 2.0 0.38
3 康铜 10 1.0 0.15
4 康铜 30 1.0 0.45
5 铝 10 1.0 0.23
6 铝 30 2.0 1.38
①实验中用   来反映物体线膨胀大小。
②请你比较分析实验组别1、3、5,可以得出结论:   。
③下图所示的电热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钢片双金属合在一起的温控开关,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上弯曲,使电路断开。由此推测双金属片下层所选的材料是   (填“黄铜”或者“康铜”)。
(2)断路器因方便、安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如图所示是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图,当电流过大时它的工作顺序是   。
①电流过大,双层金属片发热过多
②触点断开
③赞锁装置脱开
④双层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
【答案】(1)伸长量;物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材料有关;黄铜
(2)①④③②
【知识点】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
【解析】【分析】(1)①相同条件下,材料的伸长量越大,则线膨胀越大;
②根据表格确定1、3、5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进而根据现象描述结论;
③双金属片向哪侧弯曲,哪侧金属的膨胀系数小;
(2)断电器的作用是电路过负荷时自动切断电源,断电器的构造是两片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构成,电流过大时膨胀系数大的先膨胀,起到切断电源的作用。热继电器动作后有人工复位和自动复位。
【解答】 (1)①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测出了材料的原长与伸长量,由此可知,科技小组的同学用伸长量来表示物体的线膨胀大小。
②由表中1、3、5的实验数据可知,当材料的原长与升高的温度相同,不同材料的伸长量不同,由此可知:物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材料有关。
③当温度升高,金属片变长,要使开关断开,双金属片应向上弯曲,就必须让下面的金属片线膨胀比上面的金属片线膨胀大,才能达到目的。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在其它因素相同时,黄铜的伸长量比康铜大,则双金属片下层材料是黄铜。
(2) 根据题意可知,当电磁继电器的电流过大时,双层金属片发热过多,双层金属片会弯曲,触动簧锁装置,簧锁装置会脱开,于是触点断开。
即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②。
26.(2025八下·舟山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收集证据:绝大多数a粒子(带正电)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足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一个a粒子的质量比--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需要用到的是   。
(2)根据a 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a 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离子(即氨原子的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a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1)①③④
(2)D
(3)质子
(4)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的现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2)根据实验中α粒子的偏转角度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判断;
(3)根据α粒子打击前后质子数守恒的知识解答;
(4)根据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来分析。
【解答】 (1)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所以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绝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微粒且体积很小,它们之间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说明原子内部带正电的微粒不仅体积小而且质量相对很大;由以上说明可知需要用到的知识是①③④;
(2)根据实验现象知:大多数α粒子方向不变,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出现非常大的偏转可,故选D;
(3)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即:+7+(+2)-(+8)=+1,因此打出了一个质子。
(4)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故A正确;
B.扫描隧道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只能确定原子可再分,故B错误;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CD。
27.(2025八下·舟山期中)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p
牧集气体时间(秒) 17. 9 23.2 27.7 32.3 37. 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上表数据可知,引起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有   。
【答案】(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长颈漏斗一般用于制取气体时添加液体药品,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装置才不漏气;
(2)根据对反应的影响体现在反应所用的时间和反应物的用量上,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3)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解答】 (1)长颈漏斗一般用于制取气体时添加液体药品,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装置才不漏气,所以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在 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外, 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时,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越少,生成相同氧气的时间越少,反应物浓度越大,生成相同氧气的时间越少,所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28.(2025八下·舟山期中)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 mL、食用醋70 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 min, 得到骨头汤 1243 mL。用仪器检测结果: 每100 mL骨头汤含有2m 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钙的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酚钙[Ca.3(PO4)。(OH)2]。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 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____(填字母)。
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钙原子
(2)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
(4)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 IU(相当于2.5 υg),碳酸钙1000 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片。
【答案】(1)B
(2)+5
(3)40
(4)2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2)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学式求出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人体需要补充的钙的量及每100mL骨头汤含有钙的量进行计算;
(4)根据钙片中含有的钙元素的量及人体需要补充的钙进行计算。
【解答】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为钙元素,故选B;
(2)在Ca10(PO4)6(OH)2中,钙显+2价、氧显-2价、氢显+1价,根据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2)×10+[x+(-2)]×6+(-1)×2=0,解得:x=5,则磷的化合价为+5价;
(3)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
(4)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29.(2025八下·舟山期中)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为我校教室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表所示。已知线圈电阻 R=40Ω,左边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衔铁被吸合,右边的空调电路正常工作。
温度 t/℃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阻R/Ω 600 550 50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1)这一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名称叫   。
(2)计算说明该空调的启动温度是多少    。
(3)控制电路中的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会下降,需要定时更换,如果不更换,那会出现什么现象 并说明理由。    。
【答案】(1)电磁继电器
(2)30℃
(3)电磁铁吸合时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当电压降低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R总=R+R0可知,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格局表格可知,此时的空调启动温度升高。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1)电磁继电器的主要结构为电磁铁,能够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2)根据左边电源电压为6V,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启动,可计算出此时,继电器的总电阻,再减去线圈电阻,可得到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后从表中找出对应温度;
(3)电磁铁吸合时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吸合时总电阻的变化,最后结合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确定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根据表格数据确定临界温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这个装置的主要结构为电磁铁,用控制电路的微小电流控制空调电路的大电流,因此为电磁继电器;
(2) 电路启动时的总电阻:,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热=R总-R0=400Ω-40Ω=360Ω,
对照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的启动温度是30℃。
(3)电磁铁吸合时的电流大小不变,根据可知,当电压降低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R总=R+R0可知,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格局表格可知,此时的空调启动温度升高。
30.(2025八下·舟山期中)不少同学爱吃的辣条被营养专家称作“垃圾食品”,此类食品不宜多吃、常吃。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食物中还会产生一烿强致癌物质,如在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化学式为C,H,CHO.请计算:
(1)丙烯醛中的C、H、O元素的质量比是   。
(2)丙烯醛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结果保留到0.1%,写出计算过程)。
(3)224 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9:1:4
(2)5.3%
(3)解:224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2)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3)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
【解答】(1) 根据化学式 C2H3CHO 可知,丙烯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9:1:4。
(2) 根据化学式 C2H3CHO 可知,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56;
丙烯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1.(2025八下·舟山期中)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设计下简易供氧器。装置如图所示,试剂共5份,其中每份包含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8%的过氧化氢溶液,1g颗粒状二氧化锰,100g纯净水。
(1)制氧的原理: 过氧化氮 水+氮气,该反应的类型是   。
(2)使用方法:先将100g纯净水加入A 瓶并拧紧接有吸气面罩的瓶盖,再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B瓶并拧紧瓶盖,A瓶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吸氧。则A、B瓶分别对应   (填“甲、乙”或“乙、甲”)瓶。
(3)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
【答案】(1)分解反应
(2)乙、甲
(3)解: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x。
100g×7.2%=x×10%
解得:x=72g。
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68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 (1)根据反应特点来分析解答;
(2)根据乙瓶为加湿仓,甲瓶为反应仓来分析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氮 水+氮气 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有一种,而生成物有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2)乙瓶为加湿仓,甲瓶为反应仓,则将100g纯净水加入A瓶并拧紧接有吸气面罩的瓶盖,再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B瓶并拧紧瓶盖,A瓶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吸氧,则A、B瓶分别对应乙、甲瓶。
32.(2025八下·舟山期中)我校项目学习小组拟设计一个电动遮光帘:通过电动机带动遮光帘自动上升与下降,使得室内亮度适宜,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单刀双掷开关S与“1”相连时遮光帘上升,与“2”相连时遮光帘下降。他们制作的产品评价表如下: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 一 遮光帘上升和下降时速度都可调 遮光帘只有上升时速度可调或只有下降时速度可调 遮光帘上升和下降时速度都不可调
指标二 拨动一次开关,就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且能自动停止 拨动开关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但需要再次拨动开关才能停止 拨动开关,遮光帘无法上升或下降
(1)通过切换单刀双掷开关S.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   。
(2)在图乙电路中,若要提升遮光帘上升的速度,该如何操作    。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结合评价表,判断该模型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   。
【答案】(1)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
(2)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1”相连并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3)合格
【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 (1)电动机的转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流大小有关;
(3)根据指标要求分析。
【解答】 (1)由于上下的电源正负极相反,通过切换单刀双掷开关S,可以改变电流方向,因而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
(2)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1”连接,将滑动变阻器向上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动机转速增大,从而提升遮光帘上升的速度;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拨动开关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不能自动停止,需要再次拨动开关才能停止,故为合格。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