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同步强化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同步强化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增加下列条件可以判定的是( )
A. B. C. D.
2.已知≌,则的对应边是( )
A. B. C. D.
3.芜湖古城内的建筑多为徽派建筑,这种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榫卯结构而闻名.榫卯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如图所示,将两块全等的木楔水平钉入长为的长方形木条中(点B,C,F,E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则木楔的长为( )
A. B. C. D.
4.如图,已知,,增加下列条件:①;②;③;④.其中能使的条件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5.如图,在中,,平分,于E,则下列结论:①平分;②;③平分;④;⑤A、D两点一定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如图,,,、分别为线段和射线上的一点,若点从点出发向点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向点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上取一点,使与全等,则的长为( )
A.88 B.70 C.88或62 D.18或70
7.如图,线段,相交于点,若,为了直接使用“”判定,则应补充条件( )
A. B. C. D.
8.若,且的周长为6,则的周长为( )
A.3 B.4 C.5 D.6
9.如图,在中,,,,P、Q是两个动点,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C-B的路线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C-A的路线向终点A运动,点P和点Q都运动到各自的终点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经过点C,且l,过点P,Q分别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E,F,当与全等时,t的值不可能是( )
A.2 B.2.8 C.3 D.6
10.如图,和交于O,如,用证明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
A. B. C. D.
11.在外部取一点,得和全等,下面是两名同学的作法:
甲:①作的角平分线;②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点即为所求;
乙:①过点作平行于的直线;②过点作平行于的直线,交于点,点即为所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正确 B.两人都错误
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
12.下列选项所给条件能画出唯一△ABC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如图,D在上,E在上,且,要说明.
(1)若以“”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
(2)若以“”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14.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
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
②沿河岸直走20步有一棵树C,继续前行20步到达D处;
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
此时,测得DE的长度为15米,则河宽 米.
15.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要使,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16.如图,点D、E是线段AB、AC上的两点,且AB=AC.再添加一个条件可以使得△ABE≌△ACD,你添加的条件是 .(只需填一种情况)
17.如图,AC和BD相交于O点,若OA=OD,用“AAS”证明△AOB≌△DOC还需增加条件 .
三、解答题
18.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1,在四边形中,,,E是上一点,连接,,,,求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问题探究:
(1)请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智慧小组”的同学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改编:如图1,已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E,C在同一直线上,,,试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创新小组”在图1的基础上变为图2,已知点B,C,E在直线上,,,若,,直接写出的长.
19.如图,小北在公园玩双层型滑梯,每层楼梯的高度相同,都为2米,他想知道左右两个滑梯和的长度是否相等,于是制定了如下方案:
课题 探究两个滑梯的长度是否相等
测量工具 长度为5米的卷尺
测量步骤 ①测量出线段的长度; ②测量出线段的长度
测量数据 米,米
(1)根据小明的测量方案和数据,判断两个滑梯和的长度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猜想左右两个滑梯和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0.如图,AC与BD相交于E,且AC=BD

(1)请添加一个条件能说明BC=AD,这个条件可以是:   或   ;
(2)请你选择(1)中你所添加的一个条件,说明BC=AD的理由.
21.命题:如图,已知,共线,(1),那么.
(1)从①和②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使得上述命题为真命题,你选择的条件为_______(填序号);
(2)根据你选择的条件,判定的方法是________;
(3)根据你选择的条件,完成的证明.
22.如图;在四边形中,,动点从点向点运动,速度为3,同时点从点沿射线方向运动,当和全等时,求点运动速度.
23.如图,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其中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完成问题的解答.
问题:如图,在中,D是BC边上一点,DE,DF分别是和高,EF交AD于O,若______,
(1)求证:;
(2)若,,求的面积.
24.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若________,则.
请从①;②;③这3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条件(写序号),使结论成立,并说明理由.
《4.4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B C D C D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B
1.B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逐项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
A、添加,无法判定,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添加,可利用角边角判定,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添加,无法判定,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添加,无法判定,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A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解:∵≌,
∴的对应边是.
故选:A .
3.B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是解题关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再结合求解即可.
【详解】解:∵,
∴.
由题意可知,
∵,
∴,
∴.
故选B.
4.B
【详解】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一判断即可解答.
【分析】解:①,,,
和不一定全等,
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

故②符合题意;
③,


,,

故③符合题意;
④,,,

故④符合题意;
所以,增加上列条件,其中能使的条件有3个,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由条件可证明,从而可判断①、④正确;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判断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判断③;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判断⑤;从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
∵平分,
∴,
在和中

∴,
∴,
∴平分
故①正确;
∵,且,
∴;
故④正确;
∵,
∴A、D都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故⑤正确;
∵,
∴,
故②正确;
若平分,则E应为中点,由条件无法得出,
故③不正确;
综上可知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④⑤,共四个,
故选:C.
6.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判定,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设,则,使与全等,由可知,分两种情况:当,时,当,时,列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则,因为,使与全等,可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时,
,,

解得:,

情况二:当,时,
,,

解得:,

综上所述,或70.
故选:D
7.C
【分析】由“”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断即可.
【详解】∵,,
∴使用“”判定,添加的条件应该是.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8.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详解】解:∵,且的周长为6,
∴的周长也为6,
故选:D.
9.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勾股定理,根据题意得出关于t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分三种情况讨论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得t的值.
【详解】解:当P在上,Q在上时,如图,过点P,Q,C分别作直线l于点E,直线l于点F,于点D,
∵,
∴,
∵于E,于F.
∴,,
∴,
∵,
∴,
∴,
解得;
当P在上,Q在上时,即P、Q重合时,则,
由题意得,,
解得;
当P在上,Q在上时,即A、Q重合时,则,
由题意得,,
解得.
综上,当与全等时,t的值为2或2.8或6.
∴t的值不可能是3.
故选:C.
10.C
【分析】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由,加上对顶角相等,再加上,即可利用得证.
【详解】解:还需添加的添加是,
在和中,

∴,
则还需添加的添加是,
故选:C.
11.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对于①,先根据尺规作图的过程可知,,两边的夹角不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对于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再根据,可结合“角边角”得出,判断答案即可.
【详解】解: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可知,,
因为两边的夹角不相等,
所以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如图所示,
∵,
∴.
∵,
∴.
所以甲错误,乙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分别判断得出即可.
【详解】解:A、3+4=7<8,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即不能画出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B、∠A=50°,∠B=30°,AB=2,根据(ASA)能画出唯一△ABC,故此选项正确;
C、∠C=90°,AB=90,不能根据(SA)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D、AC=4,AB=5,∠B=60°,不能根据(SSA)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13.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即可;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即可.
【详解】解:(1)条件是,
理由是:在和中,

∴,
故答案为:;
(2)条件是,
理由是:在和中,

∴,
故答案为:.
14.15
【分析】根据角边角定理证得△CDE≌△CBA,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B=DE,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CDE和△CBA中,

∴△CDE≌△CBA,
∴DE=AB,
∵DE=15米,
∴AB=15米,
故答案为:15.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的关键是会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5.(或或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添加条件为:或,根据可证明;添加条件为:或,根据可证明,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
①添加条件为:,
在和中,

∴;
②添加条件为:,
在和中,

∴;
③添加条件为:,
∴,
在和中,

∴;
④添加条件为: ,
在和中,

∴;
∴这个条件可以是(或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或).
16.AB=AD(答案不唯一)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添加AE=AD,
在△ABE和△ACD中,

∴△ABE≌△ACD(SAS),
故答案为AE=AD(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7.∠B=∠C
【分析】结合已知和图形分析,已经有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而且角是边的邻角,所以只需再添加这边的对角即可.
【详解】∵OA=OD,∠AOB=∠DOC,
∴当∠B=∠C时,符合AAS定理,
故答案为:∠B=∠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AAS”判定定理,能结合图形分析是解题关键.
18.(1)见解析
(2),理由见解析
(3)1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成为解题的关键.
(1)先运用证明可得,再说明即可证明结论;
(2)由可得,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解答;
(3)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的和差以及已知条件可得,再证明可得,最后根据即可解答.
【详解】(1)解:∵,,
∴,
在和中,

∴,
∴,,
∵,
∴,
∴,即,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解:,理由如下:
∵,
∴,
∴.
(3)解:∵,,
∴,
在和中,

∴,
∴,
∴.
19.(1)相等,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找出已知条件,根据已知选择方法得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1)由已知条件得出,,从而得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证;
(2)由,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从而得证.
【详解】(1)解:,理由如下:
由题意可知,,米,.
在和中
∴(SAS),
∴,即和的长相等;
(2).证明如下:
如图,延长交于点C.
∵,
∴.
由题意得,

∴,
∴,
∴.
20.(1)∠A=∠B或∠FCA=∠FDB 或∠BCA=∠ADB 或CE=DE或BE=AE
(2)见解析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添加一个满足题意的条件即可;
(2)选CE=DE或者∠A=∠B均可,利用SAS或AAS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解:∠A=∠B或∠FCA=∠FDB 或∠BCA=∠ADB 或CE=DE或BE=AE,
(2)方法一:选∠A=∠B
在△FCA和△FDB中,

∴△FCA≌△FDB,
∴FC=FD,FA=FB,
∴FB﹣FC=FA﹣FD ,
即BC=AD,
方法二:选CE=DE,
∵AC=BD,
又∵CE=DE,
∴AC﹣CE=BD﹣DE,即AE=BE,
在△BCE和△ADE中,

∴△BCE≌△ADE,
∴BC=A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开放型题目,答案不唯一,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1.(1)①
(2)SAS
(3)见解析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
(2)根据(1)直接填写即可;
(3)利用SAS进行证明.
【详解】(1)解:∵,
∴∠A=∠F,
∵AC=EF,
∴当时,可根据SAS证明;
当时,不能证明,
故答案为:①;
(2)解:当时,可根据SAS证明,
故答案为:SAS;
(3)证明:在△ABC和△FDE中,

∴.
【点睛】此题考查了添加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2.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题意,分类讨论:当,,时;当,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所示,
当,,时,,
∴,
∴点运动的时间为,
∴点运动的速度为;
如图所示,
当,时,,
∴,
∴点运动的时间为,
点运动的速度为;
综上所述,点运动速度为或.
23.(1)证明过程见解析
(2)16
【分析】(1)若①,利用证明;若②,利用证明;若③,利用证明;
(2)根据,可得,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1)证明:若①
∵DE,DF分别是 和 高

在和中


若②
∵DE,DF分别是 和 高

在和中


若③
∵DE,DF分别是 和 高

在和中


(2)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①或③(答案不唯一),证明见解析
【分析】题目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①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结合图形即可证明;②得不出相应的结论;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结合图形即可证明;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
【详解】解:选择①;
∵,,
∴,
∵,
∴,
∴,
∴,即;
选择②;
无法证明,
无法得出;
选择③;
∵,
∴,
∵, ,
∴,
∴,
∴,即;
故答案为:①或③(答案不唯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