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DDDA 6-10ABDBA 11-15CCCBB二、填空题16.(1)密度 (2)1.05 不变17.(1)右 (2)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 直接用手那砝码18.汽化 压缩体积19.(1)乙 (2)B (3)不变20.乙 碘熔化 易使碘蒸气凝华21.(1)蒸气吸热 液化放热 (2)室外22.不变 变大 0.9×103三、实验与探究题23.(1)ACB (2)50 1.25 (3)偏大24.(1)96;(2)2;(3)2.2×103。(4)小东25.(1)-20℃~102℃ (2)先降低后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融化26.(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了 (2)温度不变,吸热;(3)b;(4)等于27.(1)液化;(2)100℃的水蒸气液化放热给了冷水;(3)100℃的开水,水面位置到达B位置处; t2.四、综合题28. (1)晶体,慢,沸腾 (2)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管壁上 不变 (3)有水生成,放29.(1)③ 没有新物质生成 (2)分子 分子 原子30.(1)乙 (2)0.96 (3)变大 BCA31.(1)a b (2)物质的质量 1×103kg32.(1)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固态的海波的熔点是48℃,所以海波会吸收热量,变为液态,由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水的温度会降低,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此时海波的温度为48℃;此过程为ac的图象。(2)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此时杯内的温度降低,海波会凝固,放出热量,由于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仍然为48℃,海波放出的热量会被水吸收,使得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不变,此过程为de的图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2(范围:第3章 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制墨技艺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墨烟 B.搅拌墨烟 C.捶打墨条 D.翻晾墨条2.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抗氧化性强的铂铱合金制成,科学家发现其质量有极微小变化,2019年5月20日,服役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用普朗克常量来定义千克,以提高千克定义的精确性,下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换算:1kg=1×1000=1000g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过程中,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 )A.往右盘里加砝码 B.把标尺上游码向右移C.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往里旋一些 D.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往外旋一些4.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该材料的密度小是它的化学性质C.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体积1m3的该材料质量为 0.16 kg5.下列实例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A.给盛有墨水的瓶子拧上瓶盖 B.用电吹风给湿头发吹热风C.将地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把湿衣服晾在向阳处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冰块熔化 B.山间生雾 C.枝头结霜 D.瀑布结冰7.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后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所指的物理量可能是(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硬度8.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是因为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9.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 冰与 1kg 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冰后密度变大的缘故10.如图为水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随容器改变 B.状态乙是水蒸气C.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 D.由状态甲转变成状态乙时.需吸收热量11.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AB段是液态C.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12min(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和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是 100℃ B.甲图中的实验装置是自上而下安装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13.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下面对这两种“白气”的解释正确的有( )A.前者“白气”为汽化形成,后者“白气”为液化形成B.两种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14.小明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制霜的方法:图甲,把冰块放在装有适量食盐的易拉罐中;图乙,将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金属勺子上。过一会儿就看到易拉罐外壁和勺子表面都出现了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方法中,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不同B.图甲的方法制霜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C.制霜的过程中,冰吸热,干冰放热D.勺子下方出现的“白气”是二氧化碳15.小丽在瓶子中多次装入某种液体,直至把容器装满。她测出了每次装入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 m,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V/cm3 10 20 30 40 50 ①m/g 36 47 58 69 80 85.5A.瓶子的质量为 25gB.表中①处数据应为 60C.液体的密度为 1.1g/cm3D.该瓶子能装下 55g的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完成下列空格:(1)将适量的油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油和水分为两层,且油层在水层的上面,这是因为油的 (填“质量”或“密度”)比水小。(2)一个杯里装有200mL牛奶,其中牛奶的质量是210g,则牛奶的密度是 g/cm3;小聪喝了半杯牛奶,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7.如图为小科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过程:(1)图甲为小科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的偏转情况,则他接下来的做法应该是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2)图乙为小科用天平称量小木块质量的过程,请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 。18.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19.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1)根据甲、乙两图形成“白气”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________的气温较高。(2)A、B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________图。(3)如果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第19题图) (第20题图)20.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有甲、乙两种方案:甲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乙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 (选填“甲 ”或“乙 ”)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 现象。实验时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 。21.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空调与冰箱主要组成部件如图甲。冰箱的蒸发器(内装有低沸点制冷剂氟利昂)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室内机和室外机里(如图乙)。(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 ,在冷凝器中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2)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 (填“室内”或“室外”)机。22.在严寒的冬季,要防止水管冻裂。若水管内的水不放出,水遇冷凝固成冰,因为凝固过程中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冰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水凝固成冰后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某实验兴趣小组在“测量冰的密度时”,对测量方法进行了创新,他们用注射器抽取27mL的纯净水,再放进冰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从冰箱中取出注射器,冰刚好充满注射器如图所示,测得冰的密度为 kg/m3。(ρ水=1.0×103kg/m3)三、实验与探究题23.某同学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请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线处(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2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牛奶的质量为 g,牛奶的密度为 g/cm3。(3)该同学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牛奶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24.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有食粽的风俗。爱动手的小明与小东想测粽子密度,他们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1)小明选取了一个粽子用保鲜膜包好(忽略保鲜膜的体积),放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中称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粽子的质量是 g。(2)因粽子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她借助一只烧杯,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粽子悬挂水中浸没(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将粽子取出,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给烧杯补水至标记处如图丙所示,量筒补水前后的刻度如图丁所示,则小明所测粽子的密度是 g/cm3。(3)小东选取了另一个粽子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粽子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①用电子秤称出粽子质量88g; ②称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300g;③粽子放入烧杯中水溢出,擦干烧杯外壁的水后,称出烧杯和粽子的总质量为348g;则小张所测这个粽子的密度为 。(4)小敏比较了小明和小东的测量方法,认为 (填“小明”或“小东”)的测量结果更准确。25.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日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干¨“-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浓度(%) 3 6 9 12 15 18 21 24 27凝固点(℃) -2 -4 -6 -8 -12 -15 -18 -17 -1.8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将________。(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_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2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根据下面记录的数据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3)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象为 (选填“a”或“b”)。(4)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吸热,此时水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27.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对此,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现点,实验过程: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t2高于tl的原因是 。(3)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应设置图丙实验。小华的改进步骤如下: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tl的冷水;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t3低于 (选填:“tl”或“t2”),则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四、综合题(共30分)28.物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变化,下图是研究物态变化的三个实验及图像。甲 乙 丙 丁(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图像中DE段是 过程。(2)如图丙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29.取一定体积的酒精于烧杯中,如图,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①观察酒精的颜色和状态:无色液体; ②闻气味:有酒味;③用棉签蘸取酒精和水涂于手背:酒精很快蒸发完,手背感到凉;④点燃酒精并检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在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写序号),理由是 。(2)下图是酒精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①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②同)。②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中改变的是 的种类,没有变化的是 。30.小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米酒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小店卖米酒和卖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称为提子)来量取,由于米酒的密度比酱油的密度小,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和酱油时所用的器具不同,如图1所示。(1)用来量取与酱油等质量的米酒应用 (填“甲”或“乙”)类型的提子。(2)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图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所示数据求得米酒的密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 (填“偏大”或“偏小”),聪明的你分析后采用图2中 的顺序进行实验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31.如图1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如图2是物质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密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a、b、c三种物质中表示水的是 。(2)图2中阴影部分S的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 ,数值为 。32.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1)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_______。(2)图乙中de段水温变化的原因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2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6.(1) (2) 。17. (1) ; (2) 。18. ; 。19.(1) ; (2) (3) 。20. ; ; 。21. (1) ; (2) 。22.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23.(1) ;(2) (3) 。24.(1) ;(2) (3) (4) 。25.(1) ;(2) 。(3) (4) 。26.(1) ; (2) ;(3) (4) 。27.(1) (2) ;(3)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28.(1) ;(2) ;(3) ;29.(1) ;(2) 。30.(1) ;(2)(3) 。31.(1) ; (2) 。32.(1) ;(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2 (范围:第3章 综合测试 ).docx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2 参考答案.docx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2 答题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