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7 复数的综合运用【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复数的概念题型二:复数的几何意义题型三:复数的最值问题题型四:复数相等与共轭复数题型五:复数的三角形式题型六:复数模的综合应用题型七:复数方程题型八:复数的四则运算【知识点梳理】一、基本概念(1)叫虚数单位,满足 ,当时,.(2)形如的数叫复数,记作.①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叫z的实部,b叫z的虚部; Z点组成实轴;叫虚数;且,z叫纯虚数,纯虚数对应点组成虚轴(不包括原点).两个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的复数互为共轭复数.②两个复数相等(两复数对应同一点)③复数的模:复数的模,也就是向量的模,即有向线段的长度,其计算公式为,显然,.二、基本性质1、复数运算(1)(2)其中,叫z的模;是的共轭复数.(3).实数的全部运算律(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整数指数幂运算法则)都适用于复数.2、复数的几何意义(1)复数对应平面内的点;(2)复数对应平面向量;(3)复平面内实轴上的点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表示虚数,各象限内的点都表示复数.(4)复数的模表示复平面内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典型例题】题型一:复数的概念【例1】(23-24高一下·重庆·期中)已知为虚数单位,复数,则复数的共轭复数的虚部为( )A.4 B. C. D.【答案】B【解析】因为,所以,所以复数的共轭复数的虚部为.故选:B.【变式1-1】(23-24高一下·天津南开·期中)已知复数与都是纯虚数,则( )A. B. C. D.【答案】B【解析】设,且为纯虚数,所以,解得,所以.故选:B【变式1-2】(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若(为虚数单位)是实数,则( )A. B.2 C. D.3【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故.故选:D题型二:复数的几何意义【例2】(24-25高一下·江苏南京·期中)复数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答案】A【解析】复数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故选:A【变式2-1】(24-25高一下·北京大兴·期中)已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则( )A.3 B. C. D.5【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实部为,虚部为1,所以.故选:D【变式2-2】(24-25高一下·河北沧州·期中)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因为,所以所以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坐标为,所以点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题型三:复数的最值问题【例3】(24-25高一下·浙江湖州·阶段练习)设,且,则的最小值为 .【答案】【解析】设,因为,即,所以,则,解得所以,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变式3-1】(23-24高一下·山西长治·期末)已知复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解析】表示对应的点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的圆上的点,的几何意义表示圆上的点和之间的距离,于是,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所以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变式3-2】(23-24高一下·上海·期末)已知复数的模长都为1,且复数的实部为,则的最大值为 .【答案】【解析】因为,,的模长都为1,所以,又的实部为,所以的虚部可能为,所以,所以.所以.故答案为:题型四:复数相等与共轭复数【例4】(24-25高一下·江苏常州·期中)已知复数满足,则 .【答案】【解析】设,则,所以,所以,所以,故答案为:.【变式4-1】(24-25高一下·河南洛阳·期中)已知复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解析】由两个复数相等可得,即,化简可得,其中,当时,取得最小值,,当时,取得最大值,,所以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变式4-2】(24-25高一下·陕西咸阳·期中)若复数满足,则 .【答案】【解析】设,则,所以,则,即,,所以.故答案为:题型五:复数的三角形式【例5】(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复数的三角形式是( )A. B.C. D.【答案】D【解析】依题意,令,则,所以,因为,所以,所以的三角形式是.故选:D.【变式5-1】(22-23高一下·福建厦门·期中)已知复数,则( )A. B. C. D.【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故选:C【变式5-2】(22-23高一下·广东广州·期中)欧拉公式(其中为虚数单位,)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联,在复变函数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依据欧拉公式,则( )A. B.为实数C. D.复数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答案】C【解析】对于A选项,,A错;对于B选项,为纯虚数,B错;对于C选项,因为,因此,,C对;对于D选项,,则,,所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D错.故选:C.【变式5-3】(23-24高一·全国·课后作业)如果,那么复数的三角形式是( )A.B.C.D.【答案】A【解析】因为,,所以.故选:A.题型六:复数模的综合应用【例6】(23-24高一下·上海闵行·期末)若复数,满足.且(i为虚数单位),则 .【答案】【解析】设,,,,又,所以,,,,.故答案为:.【变式6-1】(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已知(),则的值为 .【答案】1【解析】由(),得到从而有,则.故答案为:1【变式6-2】(22-23高一下·北京石景山·期末)已知纯虚数满足,则 .【答案】2【解析】设,则,则,即舍去或,所以.故答案为:.【变式6-3】(22-23高一下·浙江台州·期末)已知复数满足,且,则【答案】7【解析】如图,设,,作平行四边形,则,,由已知,,,在平行四边形中,,,又,,即,所以,所以,,故答案为:7.题型七:复数方程【例7】(17-18高二下·上海·期末)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根是、.(1)若为虚数且,求实数p的值;(2)若,求实数p的值.【解析】分析:(1)根据韦达定理得到=25,进而求得结果;(2)分两种情况和 ,再结合韦达定理得到结果.(1),,,∴;(2),,若,即,则,∴;若,即,则,∴;综上,或.【变式7-1】(24-25高一下·重庆沙坪坝·期中)已知是方程的一个根.(1)求的值;(2)设,若为纯虚数,且,求复数.【解析】(1)因为是方程的一个根,所以也是方程的一个根,所以由韦达定理得,解得.(2)由(1)可知,即,设,因为为纯虚数,所以,由,解得或,经检验都成立,所以或.【变式7-2】(24-25高一下·江苏无锡·期中)已知虚数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i是虚数单位,).(1)求的值;(2)求证:;并求的值.【解析】(1)虚数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所以,整理得:,,由,解得,所以.(2)证明:由(1)可知,,,,所以,,所以题型八:复数的四则运算【例8】(24-25高一下·天津河西·期中)是虚数单位, .【答案】1【解析】方法一:由.方法二:因,故故答案为:1.【变式8-1】(24-25高一下·河北·期中)已知复数,则 .【答案】【解析】由虚数乘方的性质,可得,其中,可得,所以,所以.故答案为:.【变式8-2】(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复数.(1)若,求;(2)若||,且是纯虚数,求【解析】(1)∵复数,∴;(2)设,∵,∴①,又∵,∴,②,由①②联立,解得或,∴或.【强化训练】1.(2025·云南红河·三模)若(为虚数单位),其中,为实数,则的值为( )A. B. C. D.【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故选:C2.(24-25高一下·重庆·期中)复数(为虚数单位)的虚部为( )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复数(为虚数单位)的虚部为.故选:B3.(24-25高一下·浙江·期中)已知复数是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根,则等于( )A. B. C. D.5【答案】B【解析】因为复数是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根,则另一个根为,由韦达定理得:,即:,故,故选:B4.(24-25高一下·广西贵港·期中)已知,复数为纯虚数,则( )A.5 B.8 C.10 D.12【答案】C【解析】因为为纯虚数,易得:,所以,则.故选:C5.(24-25高一下·北京大兴·期中)复数( )A. B. C. D.【答案】C【解析】.故选:C6.(24-25高一下·浙江杭州·期中)已知,则( )A. B. C. D.【答案】B【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故选:B7.(24-25高一下·山东·期中)已知,则的虚部为( )A. B. C.1 D.【答案】D【解析】由,可知的虚部为.故选:D.8.(多选题)(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复数和对应的向量分别是,向量对应的复数记为z,则( )A. B. C. D.【答案】BC【解析】∵,∴,所以,,,,因此BC正确,AD错误,故选:BC.9.(多选题)(24-25高一下·福建厦门·期中)已知复数(是虚数单位),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B.在复平面上对应点在第二象限C. D.【答案】ACD【解析】依题意,复数,对于A,,A正确;对于B,在复平面上对应点在第四象限,B错误;对于C,,C正确;对于D,,D正确.故选:ACD10.(多选题)(24-25高一下·广东潮州·期中)已知为虚数单位,则以下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复数的虚部为B.C.复数与分别对应向量与,则向量对应的复数为D.若复数z满足条件,则复数z对应点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和为半径的两个圆所夹的圆环,且包括圆环的边界【答案】BCD【解析】对于A:对于复数的虚部为,故A错误;对于B:,故B正确;对于C:复数与分别表示向量与,因为,所以表示向量的复数为,故C正确;对于D:对于D,设复数,若复数满足条件,则有,故复数对应点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2和3为半径的两个圆所夹的圆环,且包括圆环的边界,故D正确.故选:BCD.11.(24-25高一下·上海宝山·期中)已知复数 满足 ,则 .【答案】【解析】,故答案为:12.(24-25高一下·山西临汾·期中)已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解析】,令则,得.故答案为:.13.(23-24高一下·云南怒江·期末)给出下列说法:(1)若,则;(2)若,则,;(3)若x为实数,且是纯虚数,则;(4)若,则有.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答案】(4)【解析】对于(1)和(2),在,的限制条件,结论才是正确的,故(1)和(2)都错误;对于(3),当是纯虚数时,有所以,故(3)错误;对于(4),由,可得即有,故(4)正确.故答案为:(4).14.(24-25高一下·新疆伊犁·期中)已知复数,其中,i为虚数单位.(1)若复数z为纯虚数,求实数m的值;(2)若复数z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3)当时,求.【解析】(1)由复数是纯虚数,且,得,解得,所以实数m的值为3.(2)由复数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且,得,解得,即,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3)当时,,.所以.15.(24-25高一下·新疆吐鲁番·期中)已知复平面内表示复数的点为.(1)若复数是实数,求实数的值;(2)若复数是纯虚数,求实数的值;(3)若点位于上,求实数的值.【解析】(1)复数是实数,则,所以或.(2)复数是纯虚数,则,所以.(3)复数对应的点在直线上,则,所以.16.(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复数,且是实数.(1)求;(2)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析】(1)因为所以由是实数,得,∴,(2)由(1)知,∴,∵复数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解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7.(24-25高一下·江苏南京·期中)已知复数.(1)求和;(2)若复数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求的值.【解析】(1)因复数,则,.(2)因为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所以,整理得:,即,故有,解得:,.18.(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复数(1)若是虚数,求m的取值范围.(2)若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3)若,求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题意,要使是虚数,则,解得:.(2)由题意,要使点位于第四象限,则需满足,解得:.(3)由得,由复数相等的定义知,必有,因为,所以故的取值范围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7 复数的综合运用【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复数的概念题型二:复数的几何意义题型三:复数的最值问题题型四:复数相等与共轭复数题型五:复数的三角形式题型六:复数模的综合应用题型七:复数方程题型八:复数的四则运算【知识点梳理】一、基本概念(1)叫虚数单位,满足 ,当时,.(2)形如的数叫复数,记作.①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叫z的实部,b叫z的虚部; Z点组成实轴;叫虚数;且,z叫纯虚数,纯虚数对应点组成虚轴(不包括原点).两个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的复数互为共轭复数.②两个复数相等(两复数对应同一点)③复数的模:复数的模,也就是向量的模,即有向线段的长度,其计算公式为,显然,.二、基本性质1、复数运算(1)(2)其中,叫z的模;是的共轭复数.(3).实数的全部运算律(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整数指数幂运算法则)都适用于复数.2、复数的几何意义(1)复数对应平面内的点;(2)复数对应平面向量;(3)复平面内实轴上的点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表示虚数,各象限内的点都表示复数.(4)复数的模表示复平面内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典型例题】题型一:复数的概念【例1】(23-24高一下·重庆·期中)已知为虚数单位,复数,则复数的共轭复数的虚部为( )A.4 B. C. D.【变式1-1】(23-24高一下·天津南开·期中)已知复数与都是纯虚数,则( )A. B. C. D.【变式1-2】(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若(为虚数单位)是实数,则( )A. B.2 C. D.3题型二:复数的几何意义【例2】(24-25高一下·江苏南京·期中)复数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变式2-1】(24-25高一下·北京大兴·期中)已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则( )A.3 B. C. D.5【变式2-2】(24-25高一下·河北沧州·期中)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题型三:复数的最值问题【例3】(24-25高一下·浙江湖州·阶段练习)设,且,则的最小值为 .【变式3-1】(23-24高一下·山西长治·期末)已知复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3-2】(23-24高一下·上海·期末)已知复数的模长都为1,且复数的实部为,则的最大值为 .题型四:复数相等与共轭复数【例4】(24-25高一下·江苏常州·期中)已知复数满足,则 .【变式4-1】(24-25高一下·河南洛阳·期中)已知复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4-2】(24-25高一下·陕西咸阳·期中)若复数满足,则 .题型五:复数的三角形式【例5】(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复数的三角形式是( )A. B.C. D.【变式5-1】(22-23高一下·福建厦门·期中)已知复数,则( )A. B. C. D.【变式5-2】(22-23高一下·广东广州·期中)欧拉公式(其中为虚数单位,)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联,在复变函数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依据欧拉公式,则( )A. B.为实数C. D.复数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变式5-3】(23-24高一·全国·课后作业)如果,那么复数的三角形式是( )A.B.C.D.题型六:复数模的综合应用【例6】(23-24高一下·上海闵行·期末)若复数,满足.且(i为虚数单位),则 .【变式6-1】(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已知(),则的值为 .【变式6-2】(22-23高一下·北京石景山·期末)已知纯虚数满足,则 .【变式6-3】(22-23高一下·浙江台州·期末)已知复数满足,且,则题型七:复数方程【例7】(17-18高二下·上海·期末)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根是、.(1)若为虚数且,求实数p的值;(2)若,求实数p的值.【变式7-1】(24-25高一下·重庆沙坪坝·期中)已知是方程的一个根.(1)求的值;(2)设,若为纯虚数,且,求复数.【变式7-2】(24-25高一下·江苏无锡·期中)已知虚数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i是虚数单位,).(1)求的值;(2)求证:;并求的值.题型八:复数的四则运算【例8】(24-25高一下·天津河西·期中)是虚数单位, .【变式8-1】(24-25高一下·河北·期中)已知复数,则 .【变式8-2】(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复数.(1)若,求;(2)若||,且是纯虚数,求【强化训练】1.(2025·云南红河·三模)若(为虚数单位),其中,为实数,则的值为( )A. B. C. D.2.(24-25高一下·重庆·期中)复数(为虚数单位)的虚部为( )A. B. C. D.3.(24-25高一下·浙江·期中)已知复数是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根,则等于( )A. B. C. D.54.(24-25高一下·广西贵港·期中)已知,复数为纯虚数,则( )A.5 B.8 C.10 D.125.(24-25高一下·北京大兴·期中)复数( )A. B. C. D.6.(24-25高一下·浙江杭州·期中)已知,则( )A. B. C. D.7.(24-25高一下·山东·期中)已知,则的虚部为( )A. B. C.1 D.8.(多选题)(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复数和对应的向量分别是,向量对应的复数记为z,则( )A. B. C. D.9.(多选题)(24-25高一下·福建厦门·期中)已知复数(是虚数单位),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B.在复平面上对应点在第二象限C. D.10.(多选题)(24-25高一下·广东潮州·期中)已知为虚数单位,则以下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复数的虚部为B.C.复数与分别对应向量与,则向量对应的复数为D.若复数z满足条件,则复数z对应点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和为半径的两个圆所夹的圆环,且包括圆环的边界11.(24-25高一下·上海宝山·期中)已知复数 满足 ,则 .12.(24-25高一下·山西临汾·期中)已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3.(23-24高一下·云南怒江·期末)给出下列说法:(1)若,则;(2)若,则,;(3)若x为实数,且是纯虚数,则;(4)若,则有.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14.(24-25高一下·新疆伊犁·期中)已知复数,其中,i为虚数单位.(1)若复数z为纯虚数,求实数m的值;(2)若复数z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3)当时,求.15.(24-25高一下·新疆吐鲁番·期中)已知复平面内表示复数的点为.(1)若复数是实数,求实数的值;(2)若复数是纯虚数,求实数的值;(3)若点位于上,求实数的值.16.(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复数,且是实数.(1)求;(2)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7.(24-25高一下·江苏南京·期中)已知复数.(1)求和;(2)若复数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求的值.18.(24-25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已知复数(1)若是虚数,求m的取值范围.(2)若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3)若,求的取值范围.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7 复数的综合运用(8大题型)(学生版).docx 专题07 复数的综合运用(8大题型)(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