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吉林地区四调地理参考答案1.C 2.B3.A 4.A:5.C 6.A7.D 8.B9.C 10. D11 B 12 B13. B 14.C15.D 16.D17 (1)据图描述柴窝堡湖 2003—2021 年间的空间变化特征。(6 分)①2003—2014 年湖泊面积萎缩;②2014—2021 年湖泊面积增大;③东部变化较小,西部变化较大17(2) 推测柴窝堡湖湖水的性质(淡水/咸水),并说明理由。(6 分)淡水 (2 分)推测理由:柴窝堡湖是乌鲁木齐的重要水源地,有大量的冰川冰雪融水流入(地下水补给);湖泊有地下排盐通道。(4 分,从水源、融水、排盐中答出两点即可)17(3)分析该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6 分)地下水减少,水资源枯竭;加剧干旱,导致土地沙化加剧;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小盐湖、大盐湖)咸水倒灌﹔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不足,影响城市与工农业发展。(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第 2 页 共 4 页18.(1)分析沙戈滩长期依赖煤炭产业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6 分)①资源安全角度:煤炭过度开采加速资源枯竭,威胁火电、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原料供应;煤炭产业高耗水特性,加剧水资源短缺,制约产业扩张;②经济安全角度:煤炭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安全风险大;③环境安全角度:煤炭长期开发破坏地表植被,诱发土地沙漠化;煤炭利用导致碳排放量增大。(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回答,三个角度,每个角度 2 分)18(2)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沙戈滩“生态修复+能源开发”模式可能面临的挑战。(6 分)①生态角度: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修复难度大。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极度短缺,光伏板清洁、耐旱作物灌溉等环节可能加剧水资源矛盾;极端天气(如沙尘暴)可能损坏光伏设施,增加维护成本。② 社会角度(技术):绿氢生产、智能光伏运维等高新技术要求高,本地技术人才匮乏;③ 经济角度:生态修复与能源开发初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资金压力显著。(每个角度 2 分,共 6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18(3)分析沙戈滩地区实施“光伏+治沙+产业”模式对该地区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6 分)① 优化产业结构:光伏发电替代部分火电,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绿氢耦合煤化工减少化石能源依赖,促进传统产业低碳化升级。② 延伸产业链:板间种植肉苁蓉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光伏+农业”复合产业;绿氢生产与煤化工结合,拓展新能源与传统工业的协同链条。③ 提升技术附加值:光伏电站与绿氢项目需先进技术支撑,推动区域技术升级和人才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④ 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减少水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缓解环境压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长期产业转型奠定基础。(从产业结构、延伸产业、技术融合、产业绿色发展角度,每个角度 2 分,答出 3 角度即可得 6分)19(1)举例说明北斗系统(BDS)在研究冰盖变化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4 分)①依据测得的冰盖海拔数据的变化,来推算冰盖厚度的变化;②依据测得的冰盖经纬度(水平坐标)数据的变化,推算冰盖的移动速度和方向。(每点 2 分,满分 4 分,注:只写测得数据,不写作用不得分)19(2)简述三条后退碛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据其分布格局,说明冰舌退缩的特点。(6 分)形成顺序:后退碛 C、后退碛 B、后退碛 A (2 分)退缩特点:①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冰舌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退缩;②纬度低气温高,冰舌自西南向东北退缩;③图中出现三条近乎平行的后退碛,说明冰盖为间歇性退缩。(每点 2 分,满分 4 分,注:没有理由,只有结论,每点 1 分)19(3)据图分析天气转暖,冻土表面产流过程。(6 分)①气温回暖,冻土表层开始消融;②表层融水下渗,遇到永冻层阻隔;③活动层逐渐达到水分饱和,难以继续接纳下渗;④水在地势低处渗出地表,形成地表径流(每点 2 分,满分 8 分)★保密·启用前★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中毕业年级第四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吉林省公主岭市采用无人驾驶拖拉机(图1)进行整地作业,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通过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将农田细分为6000块,利用“吉农云”平台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农业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吉林省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35%以上行政村建成“数字村”。据此完成1-2题。图11.小塔子村合作社将农田细分成6000块,主要目的是A.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便于机械化作业C.实现精准农业管理D.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高三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2.吉林省推广数字农业技术和建设“数字村”的核心目标是A.扩大农作物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B.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C.吸引城市人口返乡,缓解农村老龄化D.减少农药使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重庆公交积极创新公交运营服务模式,不断解锁“公交+N”新体验,打造主城公交与观光巴士线路、“定制公交”“响应公交”“赶集公交”等特色公交相结合的多领域出行综合服务体系,车型涵盖6.7米、8.5米、10.5米、12米等不同车长。据此完成3-4题3.重庆在传统公交线路上叠加观光巴士线路,主要依托的城市特征是A.组团式结构形成多中心景观B.垂直气候带造就生物多样性C.工业遗产保留完整历史风貌D.喀斯特地貌发育奇特地貌景观4.不同车长公交车型的配置,反映的核心规划原则是A.运输工具与运输需求相匹配B.交通线路与城市形态相协调C.运载效率与能源消耗相平衡D.站点密度与人口分布相适应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平均海拔4127m,区域内海拔落差为500一2000m。历史上,该区域因冰川退缩和气候变化,部分高海拔地区植被经历了从裸地到草本植物、灌木群落的演替。近年来,因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局部高寒草甸出现退化,演替方向发生改变。据此完成5-6题。5,色达县种质(遗传物质)资源较丰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纬度较低,水热条件优越B.人类活动少,生态破坏小C.地形落差大,生境类型多样D.冰川融水多,土壤湿润肥沃高三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地理答案.docx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地理试卷(图片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