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单元测试3 培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单元测试3 培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四单元测试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七下·鄞州期末)下列最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环境是(  )
A.潮湿疏松的土壤 B.潮湿板结的土壤
C.干燥疏松的土壤 D.干燥板结的土壤
【答案】A
【解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A、潮湿松软的土壤,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最适于种子萌发,A正确;
B、潮湿板结的土壤,缺乏充足的空气,不适于种子萌发,B不正确;
C、干旱疏松的土壤,缺乏一定的水分,不适于种子萌发,C不正确;
D、干燥板结的土壤,缺乏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不适于种子萌发,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2.(2024七上·滨江期末)下列地形中,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
B.海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沙漠石蘑菇
【答案】C
【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长江三角洲,属于水流的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海岸边的怪石,属于水流的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喜马拉雅山,属于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沙漠中的石蘑菇,属于风力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喜马拉雅山。
故答案为:C。
3.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树木的韧皮部被破坏,韧皮部具有从上而下输送有机物的功能;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海拔高于b处 B.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
C.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脊 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D
【解析】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及其特征,基本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地形。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内,地势较为低平的广阔区域,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高原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区域 ; 丘陵和山地地形都是指地表崎岖,有一定起伏的地形形态,不过丘陵的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间,起伏相对较小;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相对较大。盆地地形是指四周高中部低的地形形态 ;
【解答】A.该地形形成河流,说明是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所以a处海拔低于b处,A错误;
B.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是无法判断的,B错误;
C.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谷,C错误;
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3七上·临海期中)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B.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壳
C.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C层中
D.岩石圈包括A所示圈层和B所示圈层的顶部
【答案】D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地慢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慢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一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解答】A、全球内部圈层按照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层,不符合题意。
B、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不符合题意。
C、图中A是地壳,B是地慢,C是地核,软流层位于B层中,不符合题意。
D、岩石圈包括地壳A和B地慢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  )
①土壤结构 ②土壤肥力 ③光照强度 ④水分状况 ⑤通气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其形态有关,也受到环境中水、肥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解答】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B.
7.种花用的用红黏土烧制的瓦盆,比一般塑料花盆和瓷花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是因为(  )
A.瓦盆砂粒含量较少
B.瓦盆保水性较好
C.瓦盆具有很好的透气性
D.塑料花盆和瓷花盆中的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
【答案】C
【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瓦盆璧上有小孔可以透气,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用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解答】瓦盆的壁上有许多微小的空隙可以透水透气,而瓷粉的壁上空隙很少,透气性很差,花的根系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较多的透过瓦盆的壁进入盆内的土壤,有利于花卉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花的生长;
故答案为:C.
8.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
B.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C.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
D.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
【答案】D
【解析】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超过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因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等现象。
【解答】盐碱地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失水过多还会发生“烧苗”等现象。所以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答案为D.
9.(2024七下·镇海区期中)小蛟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位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渗出的水量如图所示(三个锥形瓶完全一样)。若图中所示的渗水量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答案】C
【解析】黏土地和沙地同样都湿润,但是沙地的通气性肯定比土地的通气性要好很多(沙质比土质更疏松)。
【解答】砂粒空隙越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强,但保水性越差。黏粒空隙小,通气性能和透水性能差,因此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c装置的渗出水量应最少。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2七下·海曙期中)壤土类土壤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若因为外界影响导致以下变化:空气含量增多,水分含量减少,则说明(  )
A.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好,有利于植物生长
B.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差,有利于植物生长
C.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D.通气性变差,保水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答案】C
【解析】根据植物生长的环境要素分析。
【解答】壤土类土壤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若因为外界影响导致以下变化:空气含量增多,水分含量减少,则说明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
11.《地镜图》中曾记载利用植物找矿的方法:“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据此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利用植物找矿是依据根的生长
B.证明植物根吸收矿物质元素能力强
C.说明不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不同
D.土壤中某种元素少,植物就会多吸收
【答案】C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根会吸收无机盐;
【解答】从记载中可以知道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不同;
故答案为:C.
12.(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各图是小杭设计的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模型,若各细胞中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箭头表示水分渗透方向,则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解答】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综合分析,水运输的方向就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水分运输的就越多。由于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b→a;由于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b;由于a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 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c→a,可见A正确。故答案为:A。
13.小明在暑假夏令营期间,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方法。下列有关年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植物的年轮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南、北方向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答案】D
【解析】树木年轮是在树木茎干的韧皮部里的一圈形成层。在一年中,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的快慢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动的。春天和夏天,气候最适宜树木生长,形成层的细胞就非常活跃,分裂很快,生长迅速,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大、壁薄、纤维少、输送水分的导管多。到了秋天,形成层细胞的活动逐渐减弱,于是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就狭窄、壁厚、纤维较多、导管较少。春夏质地疏松,颜色较淡;秋季质地紧密,颜色较深。不同季节的深浅结合起来成一圆环,这就是树木一年所形成的木材,就是年轮。年轮图案同气温、气压、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
【解答】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A 正确;
B.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不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在湿润年份年轮就宽, B 正确;
C.一般来说,树木背阴的一面(北面)容易长出青苔,而树木的年轮在南面会更疏散一些,不如北侧的年轮来得致密,所以从植物的年轮我们可以辨别南北方向, C 正确;
D.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 D 错误。
故选:D
14.(2024八下·越城月考)果农用养的钝头在树干上敲打,使树干韧皮部受轻伤,为什么结的果实反而更大(  )
A.促使激素更多地运送到果实,刺激果实生长
B.刺激树干产生更多的激素,刺激果实的生长
C.阻断部分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有机物更多地输送到果实中
D.使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更多地运送到果实中,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
【答案】C
【解析】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通道:导管:位于木质部,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根尖成熟区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后,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位。
筛管:存在于韧皮部,负责自上而下运输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各部分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2、有机物运输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依赖充足的有机物供应。当树干韧皮部受轻伤,筛管部分受损,向下运输的有机物受阻,更多有机物会被运输到果实,为果实生长提供更多养分,促进果实更大生长。
【解答】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不在树皮,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向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形成层是植物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层分裂旺盛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出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果农用斧的钝头在树干上敲打,使树干韧皮部受轻伤,阻断部分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有机物更多地输送到果实中。
故答案为:C。
15.关于如图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位于[2]中
B.[5]是树皮,其外侧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
C.[1]是髓,具有储藏营养的功能
D.[4]木质部和[2]韧皮部都由[3]的细胞分裂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如题图所示,[1]为髓;[2]为木质部;[3]为形成层;[4]为韧皮部;[5]为树皮。
【解答】A.[2]是木质部,里面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A正确。
B.[5]是树皮,其外侧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B正确。
C.[1]是髓,位于茎的中央,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C正确。
D.[4]韧皮部和[2]木质部都是由[3]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2七上·东阳期中)如图为地球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A、B、C代表的是地球内部圈层,其中B 代表的名称是   。
(2)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
【答案】(1)地幔(2)CBA
【解析】A地壳,B地幔,C地核;
【解答】(1)地球内部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B是地幔;
(2)最厚的是地核,其次是地幔,最薄的是地壳,所以厚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为CBA。
故答案为:(1)地幔(2)CBA
17.(2024七上·仙居期末)学校组织学生去某山地研学。小科兴致勃勃地找到了该山地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大约位于B地的什么方向(  )。
A.东 B.南 C.西 D.北
(2)小科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路线,他想选择坡度较缓路线,应选择   哪条路,并说明原因 。
【答案】(1)C
(2)DB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相对位置。
【解答】(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要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右侧为东方,左侧为西方的方法确定。读图可知,A地大约位于B地的西方,故选C。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小科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路线,他想选择坡度较缓路线,应选择DB路线。
18.(2024八下·义乌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
A.无色无味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空气中含量最多 D.沸点较低
【答案】(1)腐殖质/有机物
(2)①③⑤
(3)B
【解析】(1)根据地球土壤的组成的知识解答;
(2)根据月球土壤的形成过程分析;
(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腐殖质(有机物)等成分;
(2)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②岩石风化,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着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生长,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则正确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
(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保证月壤不会发生改变,故选B。
19.(2024八下·武义期末)如图是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能不断生长,主要依靠C中细胞的   和B中细胞的生长.
(2)②是由根毛区成熟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与土壤的   ,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必需物质.
(3)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导致根毛细胞失水.
【答案】(1)分裂
(2)接触面积
(3)大于
【解析】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长、分化、吸收最活跃的部位,从根尖顶端向上的四个结构依次是D根冠、C分生区、B伸长区、A成熟区。图中①导管,②根毛,③根尖。
【解答】(1)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能不断长长,一方面依靠根尖C分生区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依靠根尖B伸长区细胞的迅速伸长。
(2)②的名称是根毛,它是由根毛区成熟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烧苗”。
20.(2024八下·嵊州期末)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填数字序号),此部位中的   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   形成枝瘤(选填“上方”或“下方”)。
【答案】(1)⑤;导管
(2)上方
【解析】①外树皮,②韧皮部;③树皮;④形成层;⑤木质部;⑥髓;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负责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有筛管,筛管负责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
【解答】(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⑤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上方形成枝瘤,因为枝瘤中的只要物质是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叶光合作用制造的,运输的方向是自上而下;
故答案为:(1)⑤ ;导管(2)上方
21.(2023八下·柯桥期末)在维护城市路边的行道树时,养护工人往往给树木挂上”点滴”——大树营养液。大树营养液是一种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产品,常常在大树移栽或根系受到损害影响大树生长时使用。
(1)大树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氟元素。下列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______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
(2)养护工人给树木桂”“点滴”时,必须将针头刺入到基中的   结构中才能生效;
(3)若要使大树茎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   无机盐的量。
【答案】(1)A
(2)导管
(3)K
【解析】,植物体内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含钾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主要促进植物枝叶茂盛,含磷的无机盐主要促进开花,果实发育。含钾的无机盐主要使茎秆粗壮。
【解答】(1)A.故A符合题意;
B.,故B不符合题意;
C.,故C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
(2)由题可知“点滴” 是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而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所以需要刺入导管中。
(3)含钾的无机盐主要使茎秆粗壮。所以 要使大树茎杆生长粗壮,应适当增加含钾的无机盐的量。
22.(2022八下·乐清期末)2021年乐清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1)植物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的器官是   。
(2)乐乐把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经称量后发现土壤质量变小,这说明土壤中存在   。
(3)下列做法有助于减少耕地污染,保护土壤资源的是
A.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 B.用大量化肥提高产量
C.“秸秆还田”综合治理 D.农业废弃膜埋入土壤
【答案】(1)根
(2)有机物
(3)C
【解析】(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根据土壤的成分分析解答。
(3) 从土壤保护方面分析。
【解答】(1)植物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的器官是根。
(2)有机物具有可燃性。通过将干燥土壤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土壤中的有机物燃烧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得燃烧后土壤的质量减少,这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3) A: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会污染土地,不利于保护土壤。
B:用大量化肥提高产量,不利于保护土壤。
C:“秸秆还田”综合治理,有利于保护土壤。
D:农业废弃膜埋入土壤,不利于保护土壤。
故选C。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2024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是我市某公园的等高线地形图,小明班级开展了登山的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计划分两批从1、2两条路线登山。
(1)小明观察发现,有部分等高线的海拔未标出。据图推测C处的海拔为   米。
(2)若要选出一个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作为1、2两条路线登山同学的集中休息点。应选择 (A还是B),结合等高线特点说明理由:   。
(3)研学后,小明利用红薯、刀片、记号笔、竹签等材料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他将半个红薯模拟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签串好在白纸上依次描出每片红薯的边缘线,绘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两种切法合理的是   。(选填"乙"或"丙")
【答案】(1)50
(2)B,等高线稀疏,所以此处地势开阔。
(3)丙
【解析】登山同学的集中休息点.应选择地形平坦地区,等高线越稀疏,地形越平坦。根据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绘制地图等知识点进行分析。
【解答】(1)读图可知,等高距为10m,C处是40m相邻的等高线,所以C处为50m。
(2)登山同学的集中休息点.应选择地形平坦地区,B比A等高线稀疏,更平坦。
(3)由甲图可知,右侧等高线稀疏,所以右侧要缓一些,对应的是丙。
24.为了测定长、宽、厚分别是4cm的某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乐和小欢分别展开了以下实验:
小乐: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 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____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 V1、V2。
小欢: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量筒内壁缓慢地向量筒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壤时,换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用水的体积为 V3。
(1)根据实验目的,请将小乐实验方案空缺处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根据小乐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乐在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的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小欢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欢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换用滴管向烧杯中滴水;100%;偏小
(2)不合理,将土块捣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从而改变了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合理即可)
【解析】(1)土块容器切割改变体积,铁块不易改变体积,据此分析;
(2)用滴管添加水更精确缓慢;比铁块多添加的水的体积等于空气的体积,据此分析;
【解答】(1)、用滴管添加水更精确缓慢,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中滴水。
土块中比铁块多添加的水的体积等于空气的体积,即空气体积为 V1-V2
土块的体积为
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V2变大,则 V1-V2 变小,会导致测得的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小欢的方案不合理,将土块捣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从而改变了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25.(2024八下·武义期末)小科爬山时在山谷阴湿处找到很多肾蕨和凤尾藓,发现他们都有根茎叶的结构但却分属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这使他很疑惑.于是它带回一些样本和同学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凤尾藓是苔藓植物怎么也有根?
【建立假设】凤尾藓的根是假根;
(1)【获取事实与证据】
小科认为真根除了固定植株外还有   的功能,假如凤尾薛的根是假根,将其切除应该不会影响它的生存.于是他和同学将肾蕨和凤尾藓都分成两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都切除根部.两组都固定在疏松多孔的岩石上,定时浇水和植物营养液.
(2)多日后发现肾蕨对照组存活而实验组死亡,凤尾藓   (填实验预期结果).
(3)【得出结论】凤尾藓的根是假根;
【讨论与交流】有同学提出质疑:该实验结论不严谨,他发现切除根部的凤尾藓又长出新根,可能是新长出的根承担了根的功能.
【重新设计研究方案】小科和同学们查阅文献后认为,根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凤尾藓的根是否有根的结构来鉴定.
【新的研究和证据】
经过对凤尾藓根部切片的显微观察,发现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完全找不到正常根尖的基本结构,比如没有发现在根尖最顶端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填根尖结构);
(4)也没有发现正常根毛区中应该有的运输水和无机盐的   (填某输导组织).
【再次得出结论】凤尾藓的根是假根.
【答案】(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对照组存活,实验组也存活
(3)根冠
(4)导管
【解析】1、苔藓植物主要特征:①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②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③叶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④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3、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解答】(1)真根的功能通常包括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储存养分。因此小科认为真根除了固定植株外还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2)预期结果是,如果凤尾藓的根是假根,切除它们不应该影响植物的生存,因为假根不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因此多日后发现肾蕨对照组存活而实验组死亡,凤尾藓对照组存活,实验组也存活。
(3)根冠是覆盖在根尖上的保护组织,有助于保护分生组织和根尖。经过对凤尾藓根部切片的显微观察,发现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完全找不到正常根尖的基本结构,比如没有发现在根尖最顶端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根冠。
(4)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负责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因此也没有发现正常根毛区中应该有的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26.(2023八下·拱墅期末)小乐通过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如图所示。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积相同,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枝条横切面被染色的部位。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自然状态的枝条(不作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枝条  
C.除去木质部的枝条,只留下树皮  
(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积相同,其目的是   。
(2)A组和B组对照,基于的假设是   。
(3)按照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后,观察发现3根枝条中上部的横截面都未被染色。请从实验选材角度分析,说明原因:   。
(4)改进实验后,依据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运输的。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依据   的现象,还可说明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答案】(1)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表面积,同时控制变量
(2)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进行的
(3)枝条不带叶,不能为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提供动力
(4)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
【解析】植物的韧皮部有筛管,筛管负责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植物的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负责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解答】(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积相同,其目的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表面积,同时控制变量;
(2)树皮中有韧皮部,韧皮部中有帮助有机物运输的筛管,所以A组和B组对照,基于的假设是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进行的;
(3)枝条不带叶,不能为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提供动力,所以上半部分的横截面都未被染色;
(4)改进实验后,依据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运输的。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依据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的现象,还可说明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27.(2023八下·滨江期末)小滨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后仍能成活(如图甲),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处理。(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处理方法
1 不做处理
2 在B处韧皮部环割一圈
3 在B处韧皮部环割半圈
4 在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5 在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1)第1组不做处理是为了作为   。
(2)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   (填组别)。
(3)为探究月季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第6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并与第5组形成对照。
(4)经以上6组实验可以得出折断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与月季折断的程度和   有关。
【答案】(1)对照
(2)2、5
(3)在B处将部分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
(4)折断的位置
【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解答】(1)第1组不做处理是为了作为对照;
(2)存活的条件是:有木质部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方向:从下往上),同时有韧皮部能运输有机物(运输方向:从上往下);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实验组有 2、5;
(3)为探究月季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第6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在B处将部分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并与第5组形成对照。
(4)经以上6组实验可以得出折断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与月季折断的程度和折断的位置有关。
故答案为:(1)对照(2)2、5(3)在B处将部分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 (4)折断的位置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户外活动专家的陪同和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野外综合实践活动。下图为他们出发前搜集到的目的地等高线地形图。
(1)把红旗插到最高峰,应选择   (选填④或⑥)。
(2)体验攀岩的刺激和激情,地点应设置在   (选填序号)
(3)帐篷露营是各种户外活动的主要宿营方式,露营地的选择关系到人身安全问题。以下是露营地选择的部分原则:近水、远河滩、远崖、防雷、防低温等。图中①②③④哪个地点最适合作为露营地,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⑥
(2)③
(3)②①近水,③近崖,④山顶低温以及受雷击可能性较大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据此结合地形图解题。
【解答】(1)由图可知最高峰在⑥位置,因此可将红旗插在此处。
(2)体验攀岩的刺激和激情,地点应设置在③,因为此处是陡崖。
(3)由于①近水,③近崖,④山顶低温以及受雷击可能性较大,因此图中②地点最适合作为露营地。
故答案为:(1)⑥(2)③(3)②
29.(本题6分,每空2分)同学们学习了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后,发现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不同的。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分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中,第一小组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2)若通过实验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实验时,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也能判断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渗水能力,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选填“是”或“否”)。
【答案】(1)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
(2)装有砂土的瓶中渗出水量多于装有壤土的瓶子
(3)否
【解析】探究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的实验中,必须控制其他条件的相同,以探究唯一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解答】(1)进行对照实验时需要探究唯一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其他条件应相同,因此实验中,第一小组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
(2)若通过实验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装有砂土的瓶中渗出水量多于装有壤土的瓶子。
(3)不同小组之间的浇水量的多少、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因素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判断出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渗水能力。
故答案为:(1)土壤质量、体积、干湿度等(2)装有砂土瓶中渗出水量多于装有壤土瓶子(3)否
30.(本题7分,2-3每空2分,第1题3分)如图甲刚移栽的大树,通过输营养液可以提高存活率。图乙是某种大树营养液的部分成分表。
(1)给大树输营养液时,需要在树干上钻孔,孔的深度应到达茎的哪一部位呢?小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如下,请将其思考过程补充完整:   (方框内)
(2)刚移栽的大树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
(3)图丙表示硫酸镁 (MgSO4)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其中表示镁元素(Mg)的是   。
【答案】木质茎中输送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在木质部中;移栽过程中,大树的根尖有损伤;B
【解析】(1)植物茎由表皮、皮层、维管束等部分组成,维管束又包含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给大树输营养液时,将营养液输入到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让营养液随着水分运输到植物各个部位。
(2)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主要通过根尖的根毛区(成熟区)来完成。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数量众多,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根据图示再计算MgSO4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即可明确答案。
【解答】(1)植物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木质部,所以孔的深度应该到达茎的木质部。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由于刚移栽的大树,幼根和根毛受损,所以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较弱。
(3)MgSO4中镁、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2:(16×4)=3:4:8,分析乙图中元素的含量的比例大小可知,表示镁元素的是B。
31.(本题8分,每小题2分)(2023八下·越城期末)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镁参与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镁会出现叶片失绿变黄、植物生长不良等症状。
【实验器材】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缺镁的完全培养液、长势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馏水、含镁蒸馏水、玻璃器皿若干。
【实验步骤】
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
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等量的另一种液体、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
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
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
(1)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3)小红认为,实验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其理由是:  ;
(4)小明认为,步骤②中,如果在甲、乙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镁蒸馏水和普通蒸馏水,其它步骤和条件与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请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答案】(1)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2)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
(3)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
(4)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
【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固定作用,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答】(1)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
(2) 步骤②中,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其对照的作用;
(3) 小红认为,实验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其理由是: 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 ,因为水分会跑向浓度高的地方;
(4) 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
故答案为:(1) 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2) 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 (3) 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 (4) 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
32.(本题8分,每空2分)小强想利用萝卜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来验证植物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实验操作如下:
a.将体积大小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b.甲烧杯中放入50毫升清水,乙烧杯中放入50升20%的盐水。
请根据实验现象和图A、B回答问题: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萝卜细胞处于   (填“吸水”或“失水”)状态,就如图    中的细胞。
(2)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使细胞不断失水的缘故。
(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则根毛吸水。
【答案】(1)吸水;A
(2)小于
(3)大于
【解析】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反之,植物细胞失水;植物的根有两个作用:第一,固定作用;第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长约4-6mm,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不论主根、侧根或不定根都具有根尖。根的伸长、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成熟组织的分化以及对重力与光线的反应都发生于这一区域。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
【解答】(1)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反之,植物细胞失水;所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萝卜细胞处于吸水状态,就如图A中的细胞。
(2)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使细胞不断失水的缘故。
(3)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则根毛吸水;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则根毛失水。
故答案为:(1)吸水;A(2)小于(3)大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四单元测试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七下·鄞州期末)下列最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环境是(  )
A.潮湿疏松的土壤 B.潮湿板结的土壤
C.干燥疏松的土壤 D.干燥板结的土壤
2.(2024七上·滨江期末)下列地形中,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
B.海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沙漠石蘑菇
3.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海拔高于b处 B.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
C.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脊 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5.(2023七上·临海期中)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B.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壳
C.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C层中
D.岩石圈包括A所示圈层和B所示圈层的顶部
6.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  )
①土壤结构 ②土壤肥力 ③光照强度 ④水分状况 ⑤通气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种花用的用红黏土烧制的瓦盆,比一般塑料花盆和瓷花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是因为(  )
A.瓦盆砂粒含量较少
B.瓦盆保水性较好
C.瓦盆具有很好的透气性
D.塑料花盆和瓷花盆中的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
8.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
B.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C.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
D.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
9.(2024七下·镇海区期中)小蛟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位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渗出的水量如图所示(三个锥形瓶完全一样)。若图中所示的渗水量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10.(2022七下·海曙期中)壤土类土壤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若因为外界影响导致以下变化:空气含量增多,水分含量减少,则说明(  )
A.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好,有利于植物生长
B.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差,有利于植物生长
C.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D.通气性变差,保水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11.《地镜图》中曾记载利用植物找矿的方法:“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据此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利用植物找矿是依据根的生长
B.证明植物根吸收矿物质元素能力强
C.说明不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不同
D.土壤中某种元素少,植物就会多吸收
12.(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各图是小杭设计的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模型,若各细胞中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箭头表示水分渗透方向,则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小明在暑假夏令营期间,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方法。下列有关年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植物的年轮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南、北方向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14.(2024八下·越城月考)果农用养的钝头在树干上敲打,使树干韧皮部受轻伤,为什么结的果实反而更大(  )
A.促使激素更多地运送到果实,刺激果实生长
B.刺激树干产生更多的激素,刺激果实的生长
C.阻断部分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有机物更多地输送到果实中
D.使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更多地运送到果实中,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
15.关于如图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位于[2]中
B.[5]是树皮,其外侧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
C.[1]是髓,具有储藏营养的功能
D.[4]木质部和[2]韧皮部都由[3]的细胞分裂形成的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2七上·东阳期中)如图为地球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A、B、C代表的是地球内部圈层,其中B 代表的名称是   。
(2)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
17.(2024七上·仙居期末)学校组织学生去某山地研学。小科兴致勃勃地找到了该山地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大约位于B地的什么方向(  )。
A.东 B.南 C.西 D.北
(2)小科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路线,他想选择坡度较缓路线,应选择   哪条路,并说明原因 。
18.(2024八下·义乌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
A.无色无味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空气中含量最多 D.沸点较低
19.(2024八下·武义期末)如图是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能不断生长,主要依靠C中细胞的   和B中细胞的生长.
(2)②是由根毛区成熟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与土壤的   ,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必需物质.
(3)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导致根毛细胞失水.
20.(2024八下·嵊州期末)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填数字序号),此部位中的   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   形成枝瘤(选填“上方”或“下方”)。
21.(2023八下·柯桥期末)在维护城市路边的行道树时,养护工人往往给树木挂上”点滴”——大树营养液。大树营养液是一种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产品,常常在大树移栽或根系受到损害影响大树生长时使用。
(1)大树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氟元素。下列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______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
(2)养护工人给树木桂”“点滴”时,必须将针头刺入到基中的   结构中才能生效;
(3)若要使大树茎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   无机盐的量。
22.(2022八下·乐清期末)2021年乐清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1)植物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的器官是   。
(2)乐乐把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经称量后发现土壤质量变小,这说明土壤中存在   。
(3)下列做法有助于减少耕地污染,保护土壤资源的是
A.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 B.用大量化肥提高产量
C.“秸秆还田”综合治理 D.农业废弃膜埋入土壤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2024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是我市某公园的等高线地形图,小明班级开展了登山的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计划分两批从1、2两条路线登山。
(1)小明观察发现,有部分等高线的海拔未标出。据图推测C处的海拔为   米。
(2)若要选出一个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作为1、2两条路线登山同学的集中休息点。应选择 (A还是B),结合等高线特点说明理由:   。
(3)研学后,小明利用红薯、刀片、记号笔、竹签等材料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他将半个红薯模拟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签串好在白纸上依次描出每片红薯的边缘线,绘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两种切法合理的是   。(选填"乙"或"丙")
24.为了测定长、宽、厚分别是4cm的某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乐和小欢分别展开了以下实验:
小乐: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 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____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 V1、V2。
小欢: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量筒内壁缓慢地向量筒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壤时,换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用水的体积为 V3。
(1)根据实验目的,请将小乐实验方案空缺处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根据小乐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乐在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的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小欢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欢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5.(2024八下·武义期末)小科爬山时在山谷阴湿处找到很多肾蕨和凤尾藓,发现他们都有根茎叶的结构但却分属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这使他很疑惑.于是它带回一些样本和同学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凤尾藓是苔藓植物怎么也有根?
【建立假设】凤尾藓的根是假根;
(1)【获取事实与证据】
小科认为真根除了固定植株外还有   的功能,假如凤尾薛的根是假根,将其切除应该不会影响它的生存.于是他和同学将肾蕨和凤尾藓都分成两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都切除根部.两组都固定在疏松多孔的岩石上,定时浇水和植物营养液.
(2)多日后发现肾蕨对照组存活而实验组死亡,凤尾藓   (填实验预期结果).
(3)【得出结论】凤尾藓的根是假根;
【讨论与交流】有同学提出质疑:该实验结论不严谨,他发现切除根部的凤尾藓又长出新根,可能是新长出的根承担了根的功能.
【重新设计研究方案】小科和同学们查阅文献后认为,根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凤尾藓的根是否有根的结构来鉴定.
【新的研究和证据】
经过对凤尾藓根部切片的显微观察,发现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完全找不到正常根尖的基本结构,比如没有发现在根尖最顶端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填根尖结构);
(4)也没有发现正常根毛区中应该有的运输水和无机盐的   (填某输导组织).
【再次得出结论】凤尾藓的根是假根.
26.(2023八下·拱墅期末)小乐通过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如图所示。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积相同,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枝条横切面被染色的部位。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自然状态的枝条(不作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枝条  
C.除去木质部的枝条,只留下树皮  
(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积相同,其目的是   。
(2)A组和B组对照,基于的假设是   。
(3)按照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后,观察发现3根枝条中上部的横截面都未被染色。请从实验选材角度分析,说明原因:   。
(4)改进实验后,依据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运输的。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依据   的现象,还可说明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27.(2023八下·滨江期末)小滨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后仍能成活(如图甲),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处理。(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处理方法
1 不做处理
2 在B处韧皮部环割一圈
3 在B处韧皮部环割半圈
4 在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5 在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1)第1组不做处理是为了作为   。
(2)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   (填组别)。
(3)为探究月季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第6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并与第5组形成对照。
(4)经以上6组实验可以得出折断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与月季折断的程度和   有关。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户外活动专家的陪同和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野外综合实践活动。下图为他们出发前搜集到的目的地等高线地形图。
(1)把红旗插到最高峰,应选择   (选填④或⑥)。
(2)体验攀岩的刺激和激情,地点应设置在   (选填序号)
(3)帐篷露营是各种户外活动的主要宿营方式,露营地的选择关系到人身安全问题。以下是露营地选择的部分原则:近水、远河滩、远崖、防雷、防低温等。图中①②③④哪个地点最适合作为露营地,并说明理由。   
29.(本题6分,每空2分)同学们学习了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后,发现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不同的。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分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中,第一小组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2)若通过实验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实验时,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也能判断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渗水能力,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选填“是”或“否”)。
30.(本题7分,2-3每空2分,第1题3分)如图甲刚移栽的大树,通过输营养液可以提高存活率。图乙是某种大树营养液的部分成分表。
(1)给大树输营养液时,需要在树干上钻孔,孔的深度应到达茎的哪一部位呢?小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如下,请将其思考过程补充完整:   (方框内)
(2)刚移栽的大树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
(3)图丙表示硫酸镁 (MgSO4)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其中表示镁元素(Mg)的是   。
31.(本题8分,每小题2分)(2023八下·越城期末)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镁参与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镁会出现叶片失绿变黄、植物生长不良等症状。
【实验器材】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缺镁的完全培养液、长势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馏水、含镁蒸馏水、玻璃器皿若干。
【实验步骤】
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
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等量的另一种液体、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
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
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
(1)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3)小红认为,实验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其理由是:  ;
(4)小明认为,步骤②中,如果在甲、乙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镁蒸馏水和普通蒸馏水,其它步骤和条件与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请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32.(本题8分,每空2分)小强想利用萝卜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来验证植物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实验操作如下:
a.将体积大小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b.甲烧杯中放入50毫升清水,乙烧杯中放入50升20%的盐水。
请根据实验现象和图A、B回答问题: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萝卜细胞处于   (填“吸水”或“失水”)状态,就如图    中的细胞。
(2)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使细胞不断失水的缘故。
(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则根毛吸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