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语文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作业设计单元教材简析:初中语文统编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哲理之思”为主题,围绕自然景物与人生的思辨展开。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浸透着作者的丰富情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学习本单元,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仔细阅读描绘事物特征的语句,品析作者着重表现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建立起这些特征与作者的情感、志向、理想之间的关联,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作业目标:1.文化自信:通过阅读《爱莲说》《紫藤萝瀑布》等经典文本,了解这些文本中“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传统写作手法,感悟并传承中华文化中的精神象征体系。2.语言运用:把握作品所状之物、所绘之景的特点和作品抒发的情志,理解其间的关联,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在创作中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实现由“物态描写”到“情志表达”的语言升级。3.思维能力: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辨析文章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培养比较分析和思考探究能力;通过物象象征意义探究,发展联想、类比、抽象等思维。4.审美创造:在图文共创中感受“文画相生”的美学意境,创造个性化言志作品。作业内容:情境设置: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校开展了“以书为阶,阅见未来”大型文化活动,学校文学社《栀子花》栏目组拟举办一期“草木诗心”特别节目,评选“校园草木明星”,现邀请你做植物代言人,完成以下任务。课前作业:探寻植物,制作植物书签。作业1: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一种植物(梅花、黄桷树、黄桷兰、桂花等),记录其外形、气味、生长环境等,制作一份《植物观察记录表》。学生可参考下表,也可自己制表记录。(为你的观察对象取一个有文学味的名字) 观察记录表植物名称 腊梅 观察地点 校园一角观察角度 外形:气味:生长环境:生长(开花)过程:我的收获【完成时间】3天,每天5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作业2:学生选择自己观察的植物,通过拍照或者拍视频的方式展出植物的图片,并结合这一植物的特征写一段简单的话,制作植物书签。示例:【完成时间】10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并用文字描写植物,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课中作业:鉴赏植物美文,话物我故事。作业1:在学习课内文章的同时,推荐学生阅读课外托物言志类文章,赏析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运用课内学过的方法,分析文章中的物我关系,用思维导图梳理物象特点、作者情感、人生哲理的关联路径。【完成时间】4天,每天10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名家名篇,梳理文中物象特点与作者情感、人生哲理之间的关系,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中华文化中的精神象征体系。作业2:比读文章《黄桷兰之忆》和《黄桷树,山城的脊梁》,思考这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何不同,完成下列表格。《黄桷兰之忆》 《黄桷树,山城的脊梁》所写之物物的特点作者情感写作手法【完成时间】20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思考写景状物的文章和托物言志文章的不同,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业3: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和阅读的积累,思考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有什么精神品质,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小组内交流,讲一讲这一事物和自己的关联。【完成时间】20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物象的象征意义,让学生联系自我生活实际,由物到人进行联想、类比、抽象等思维能力训练。课后作业:创托物美文,宣植物之光。作业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运用多感官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完成一篇散文创作。创作要求:1、选择与个人情感有关联的物象;2、运用多感官描写、修辞等手法,通过细节传递深层寓意。3、结尾点明志向或感悟。评价量表: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评价量表物象选择 所选择的物象与个人情感的关联程度。 ☆☆☆☆☆多感官描写 至少调动2种感官对物象进行描写。 ☆☆☆☆☆修辞运用 至少运用2种修辞手法。 ☆☆☆☆☆物我融合 写作中是否由物及人。 ☆☆☆☆☆情感升华 文章结尾是否有情感的升华。 ☆☆☆☆☆【完成时间】40分钟。【设计意图】从观察探究到阅读表达,培养学生从一草一木中发掘“情志美”的能力,以及语言运用与创造的能力。作业2: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树,为它并为它制作名片,挂在树干上,向同学们宣传该树种的美。【完成时间】20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植物名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感受植物的伟大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