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保定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河北省保定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在距今约10000年至6000年的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中,发现了10余座聚族而居的
半地穴式房址,每座房屋面积7一12平方米,平面近方形或长方形,穴壁极不规则,柱洞大多

围绕穴壁分布。其房屋群建筑遗迹数量丰富,且有一定布局,结构明确,功能完善。据此可以

断定该遗址
A.社会存在贫富分化现象
B.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

C.符合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2.表1所示为战国时期流通的部分货币种类及范围。由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表1
货币种类
流通范围
刀币
以齐国为主,后扩大到赵、燕,甚至远及辽东和朝鲜北部
布贝
黄河中游地区,包括卫、郑、宋等诸侯国
國钱
刀币、布贝流通的地区
爰金
楚国的长江、淮河流城
A.诸侯割据阻碍货币流通
B.经济发展孕育统一因素
C.商业活动摆脱官方控制
D.区域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3.图1所示为唐代长沙窑遗址出土的西域胡旋舞筵纹饰执壶。这可
用于探究唐代
A.开放包容的大国风度

B.西域艺术深受民众喜爱
C.手工业融人外来技术
D.制瓷行业取得重大突破
图1
0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口
4.在宋朝,州一级监司的长官为通判,是地方官的副首脑;且有明文规定,一州之内下发的政令,
必须通判联署才能生效。宋徽宗时,设立“诸路监司互察法”,令各路监司互相察举,如有“庇
匿不举者罪之”。宋代这些举措意在
A.惩治地方官员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权力失控
D.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5.明代规定,官民房屋不许盖造九间数或五间数,不许重檐重拱,不许用朱红门帘。《大明律》
“服舍违式”条规定:“有官者,杖一百,罢职不叙,无官者,答五十,罪坐家长。工匠并答五十。”
由此可见,明代
A.民间建筑工艺严重衰退
B.法律体系翔实完备
C.政府注重官员贪腐防范
D.专制集权统治强化
6.表2所示为1864一1869年宁波自上海进口洋货货值与进口洋货总值对比情况比重变化(单
位:海关两)。这可用于说明
表2
年份
自外埠进口洋货总值
自上海进口洋货货值
1864
2219889
2075871
1865
2381430
2300344
1866
3221753
3178742
1867
4137010
3965287
1868
4241915
4197614
1869
4594091
4548946
A.农民战争制约洋货的传入渠道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的深刻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潜滋暗长
D.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步履维艰
7.1899年,福建地方官员在奏折中称:“臣闻山东义和团,非欲谋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
深骨髓。自德人占据胶澳,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藉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
端屡起。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不自为团练,藉
以捍卫身家。”这一言论
A.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部分原因
B.否定了义和团反侵略的正义性
C.反映出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支持态度
D.剖析了列强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8.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已突破中国知识界的理论探讨,它不再局限于清末民初时
所讨论的“国家”“社会”“民族”等抽象意义层面,而开始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青年知识
分子尤其如此,很多人用自己所信奉的西方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生活模式。这种现
象的产生直接缘于当时
A.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B.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C.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02025 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D 6.B 7.A 8.D 9.C 10.A 11.D 12.B 13.A 14.D 15.C
16.B
17.(1)目的: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促进经济交流与发展;保障军事行动;传播文化。(6 分,
答出三点即可)
(2)示例一
举措:唐朝完善驿道和驿站系统,构建以长安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2 分)
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
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利于边疆的稳定
和国防安全;为后世王朝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范例。(4 分,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二
举措:隋炀帝时期(7 世纪初)征发民力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通五大水系。
(2 分)
影响:
经济方面:贯通了南北漕运,促进了江南粮食、丝绸等物资北运,缓解了北方粮食压力,带动了
沿线扬州、苏州等商业城市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互补与商品流通。(2 分,答出两点即
可)
政治方面:加强了中央对南方的控制,缩短了南北军事响应时间(如隋征高句丽、唐平叛乱),有
利于巩固国家统一。(2 分,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18.示例一
论题:加强周边外交符合中国国家利益。(2 分)
阐述: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中国综合国力快速
增长,周边国家在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睦邻外交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
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外交关系有助于争取符合自身经济建设需要和国家利益的外部环境。21
世纪初,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成立上海合作组
织,这改善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交往,增进了中国与邻近大国的战略互信,推动了新世纪
中国外交的发展,共同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局势。基于国际局势变化和中国自身力量的增强,
以及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确定了以周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重心的新定位,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周边外
交的新理念。中俄两国在双边关系及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向纵深发展,达成了诸多共识。中国与
东盟、巴基斯坦、中亚国家进行的频繁交往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断
发展。此外,中国通过各种举措,积极参与和融入区域一体化,致力于成为区域和平、发展及新
秩序的建设者和维护者。(8 分)
总之,21 世纪以来,中国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推动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性力量
的交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2
分)
示例二
论题:21 世纪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周边外交,构建良好周边环境。(2 分)
阐述:21 世纪初,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与世界联系愈发紧密。党中央领导集体提
出“睦邻、安邻、富邻”政策。这一政策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如中国与东盟积极
开展经济合作,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为双方人民
带来福祉,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周边命运共同体、亚洲新安
全观等理念。这一时期,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加强了中国与老挝的互联互通,带动了铁路沿线地
区经济发展,增进了两国人民友谊,这是践行周边外交理念的生动实践。亚洲新安全观强调共
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推动周边国家携手应对非
传统安全威胁。(8 分)
综上所述,21 世纪以来,中国始终重视周边外交,积极作为,有力维护了周边和平稳定,促
进了共同发展,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 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依据)
19.(1)表现:手工业发达;商贸往来频繁;农副产品商业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经济地位提升。
(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态势:现代经济发展缓慢,仍以传统经济形态为主。(2 分)
因素:受到外来侵略的影响,但现代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充分,新式工商业投资不足,自然经济
根深蒂固(传统经济形态解体缓慢)。(2分)
人口减少,政治地位下降,社会动荡(义和团运动),自然灾害。(2 分)
20.(1)原因:格劳秀斯战争伦理思想基于理性自然法,符合当时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和认知(格劳
秀斯的战争伦理思想与启蒙思想相契合);格劳秀斯战争理论符合当时西方国家的利益和价值
观,适应时代需求; 格劳秀斯战争伦理思想被融入《非战公约》等国际条约,成为现代国际法
的重要渊源;格劳秀斯的战争伦理思想为一战后的和平努力提供了理论支持。(6 分,答出三点
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特点:组织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众多;具有一定的国际性;成果有限但有进步性。(6 分,答出
三点即可)
(3)启示:战争的发动必须遵循特定的伦理原则,避免非正义战争的发生,维护国际和平与正义;
无论是制定战争伦理规范还是开展和平运动,都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通过国际合
作来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要重视民众在维护和平方面的作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和平活动,形
成维护和平的强大社会力量;将合理的战争伦理思想融入国际法律当中,通过国际法来规范战
争行为,减少非正义战争的发生;维护和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4
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