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一) 静电现象A组—重基础·体现综合1.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 B.接触带电造成的C.摩擦起电造成的 D.感应起电造成的解析:选C 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摩擦起电造成的。2.关于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D.元电荷是带电荷量最小的带电粒子解析:选C 元电荷是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不是电子,也不是质子,元电荷又称“基本电荷量”,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故A、B、D错误,C正确。3.(2024·四川1月学考)一带电体与带正电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则该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 )A.不带电 B.带负电C.带正电 D.不能确定解析:选C 一带电体与带正电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可知该带电体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则该带电体带正电。故选C。4.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C.用手触摸长途行驶的汽车轮胎时,感觉烫手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解析:选C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塑料梳子会带上电荷吸引纸屑,选项A属于静电现象;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由于静电感应,金属球靠近带电小球一端会感应出与带电小球异种的电荷,两者相互吸引,选项B属于静电现象;长途行驶的汽车的轮胎因与地面摩擦生热,用手触摸时烫手,选项C不属于静电现象;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由于摩擦起电,当手碰到金属把手时产生较大电流,人有被电击的感觉,选项D属于静电现象。5.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的电荷量为e,d夸克带的电荷量为-e,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解析:选B 根据质子和中子所带的电荷量,经验证:质子带的电荷量为2×e+=e,中子带的电荷量为e+2×=0,故B项正确。6.古代琥珀价格昂贵,常有人鱼目混珠。南朝陶弘景写道“惟以手心摩热拾芥为真”,南北朝时的雷敩(音xiào)在《炮炙论》中也有“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热,吸得芥子者真也”的说法,以此作为识别真假琥珀的标准。这些识别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A.摩擦生热使琥珀温度升高B.感应起电使琥珀带电从而能够吸引轻小物体C.手心和琥珀之间的热传递D.摩擦起电使琥珀带电从而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解析:选D “惟以手心摩热拾芥为真”,“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热,吸得芥子者真也”,这些识别方法主要是通过摩擦起电方式使琥珀带电,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故D正确,A、B、C错误。7.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后拿开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 )A.a带正电,b带负电B.a带负电,b带正电C.a、b均带正电D.a、b均不带电解析:选C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验电器金属小球a,发生静电感应,用手指接触金属杆的瞬间,电子从金属杆转移到地球上,故拿开橡胶棒后,小球a和金箔b都带正电,C正确。8.某电视台有这样一个节目:让父母手拉手站在绝缘台上,父亲手扶一装置来回答问题,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不完所给的问题,工作人员经过操作使回答问题的父母“怒发冲冠”(头发直立而散开),从物理学原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空气对头发的作用结果B.一种魔术现象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使带同种电荷的头发相斥而散开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选C 头发比较轻,当带有同种电荷时,相互排斥,头发便分散开来,形成“怒发冲冠”的现象,故选项C正确。9.现代理论认为,反质子的质量与质子的质量相同,约为电子质量的1 836倍,若me=0.91×10-30 kg,e=1.6×10-19 C,求反质子的比荷。解析:反质子的比荷===9.58×107 C/kg。答案:9.58×107 C/kg组—重应用·体现创新10.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书籍中有许多关于物理现象的记载。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写道,“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也有咤声”。此处所描述的现象属于( )A.摩擦生热现象 B.磁化现象C.退磁现象 D.静电现象解析:选D 人们梳头、穿衣时,梳子与头发,外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看到小火星和听到微弱响声,是摩擦起电,属于静电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11.如图所示,把一个不带电且与外界绝缘的导体两端分别设计上两个开关,当带正电的小球靠近时,由于静电感应,在a、b端分别出现正、负电荷,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K1,有电子从导体流向大地B.闭合K2,有电子从导体流向大地C.闭合K2,有电子从大地流向导体D.闭合K1,没有电子通过解析:选C K1、K2闭合前,由于静电感应和电荷守恒定律,a、b出现等量异种电荷,当闭合任何一个开关以后,整个导体与大地连接,都是电子从大地被吸引过来,故C正确。12.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 C的电荷量,求:(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解析:(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N===5×107个。(2)实验的时间:t= s=5 000 s。答案:(1)5×107个 (2)5 000 s13.有A、B、C三个用绝缘柱支撑的相同导体球,A带正电荷,电荷量为q,B和C不带电。讨论用什么办法能使:(1)B、C都带等量的正电荷;(2)B、C都带负电荷;(3)B、C带等量的异种电荷;(4)B带q正电荷。答案:(1)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2)使A靠近B、C,B、C用导线接地后,断开导线。(3)用导线将B、C连接,使A靠近B,断开导线。(4)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此时A带正电荷,B带正电荷,让B再次与A接触分开后,B带q正电荷。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第一章 | 静电场的描述第一节 静电现象核心素养点击 物理观念 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知道电荷量及元电荷的概念科学思维 理解金属的微观结构模型,知道无论哪种起电方式,都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的各部分之间发生了转移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静电感应现象,理解带电体靠近导体时感应起电的过程一、各种起电方式1.填一填(1)两种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静电感应:由于受附近带电体影响而引起导体中正负电荷__________的现象。2.判一判(1)丝绸与任何物体摩擦后都带负电。 ( )(2)两个正电荷相互排斥,两个负电荷相互吸引。 ( )(3)静电感应就是导体中正负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 )排斥吸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重新分布××√3.想一想用摩擦过丝绸的玻璃棒和摩擦过的琥珀分别去接触碎纸屑和羽毛。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提示: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碎纸屑,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羽毛;原因是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琥珀都带了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多少库仑电子整数倍1.60×10-19比(4)电荷守恒定律。①内容: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其他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到另一部分。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_____保持不变。②适用范围:电荷守恒定律不仅在一切_____________中成立,而且也是一切_____________所普遍遵循的规律。2.判一判(1)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 ( )(2)元电荷就是质子或电子。 ( )(3)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 )转移转移总量宏观物理过程微观物理过程√×√3.选一选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中性的绝缘导体M向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M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B.M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C.M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D.M两端的感应电荷的电荷量相等解析:M向P靠得越近,M中的自由电子受到P的排斥力越大,两端的感应电荷越多,根据电荷守恒定律,M两端将出现等量的异种电荷,B错误。答案:B 三、静电现象的解释1.填一填(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使一个物体中的一些原子的电子获得了______,挣脱了原子核的______,转移到了另外一个物体上。如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玻璃棒容易失去______而带正电,丝绸因有了__________而带负电。(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向_____或远离带电体的地方移动。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电荷,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_。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作感应起电。能量束缚电子多余电子靠近异种同种静电感应2.判一判(1)感应起电实际上是创造了电荷。 ( )(2)任何起电过程物质内电荷的总量都是不变的。 ( )(3)不论何种方式的起电,实质都是电荷的转移。 ( )3.想一想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向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绝缘导体两端的电荷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情景,解释感应起电的实质。提示: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感应起电的实质是自由电荷的转移,是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探究(一) 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问题驱动](1)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①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②这时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③再让导体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提示:①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②两侧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③导体A、B接触,两侧金属箔片都闭合。(2)带正电的导体A与不带电的导体B接触,使导体B带上了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提示: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有电子从导体B转移到导体A,导体B中电子数量减少,因此带正电。 [重难释解]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方式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原因 不同物质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电子在电荷间相互作用下发生转移,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在电荷间相互作用下,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实质 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说明 无论哪种起电方式,发生转移的都是电子,正电荷不会发生转移[多选] 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始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荷的小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带负电、B带正电B.先把C移近导体A,再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则A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解析:感应起电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把C移近导体A时,有电子从导体B转移到导体A,所以导体两端的金属箔片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此时把A和B分开,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片仍张开,故A、B正确;先把C移走,A、B不再带电,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不会张开,故C不正确;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A、B仍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A、B上的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故D错误。答案:CD 感应起电的判断方法(1)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如图甲所示。(2)导体接地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导体,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导体,带同种电荷,如图乙、丙所示。说明: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开手,相当于先把导体接地,然后再与大地断开。[素养训练]1.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D.梳子的机械分离作用使各根头发彼此分开解析: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与塑料梳子摩擦而起电;由于头发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越梳越蓬松,B正确。答案:B 2. 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金属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解析:金属导体中能够移动的自由电荷是电子(负电荷),自由电子的移动导致A、B端带不同的电荷,B正确,A、C、D错误。答案:B 3. 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荷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 )A.不带电 B.带正电荷C.带负电荷 D.不能确定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导体B带负电荷,故选项C正确。答案:C 探究(二)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问题驱动]如图是三种起电的方式。(1)甲图中为摩擦起电,怎样体现电荷守恒定律?提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和丝绸之间电荷发生转移,但两者电荷的总量不变。(2)乙图中为接触起电,怎样体现电荷守恒定律?提示:带电体和人之间发生电荷转移,电荷的总量不变。(3)丙图为感应起电,怎样体现电荷守恒定律?提示:电荷从物体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物体上电荷的总量不变。 [重难释解](1)使物体带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物体所带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起电的过程就是物体间或物体内部电荷的重新分布。(2)电荷的中和并不是指电荷消失,而是指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物体接触时,经过电子的转移,物体达到电中性的过程。(3)元电荷。①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实物粒子,元电荷无正、负之分。②虽然质子、电子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但不能说质子、电子是元电荷。③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作电子的比荷。完全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大小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A、B两球带电荷量大小之比。(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A、B两球带电荷量大小之比。答案:(1)2∶3 (2)2∶1接触起电时电荷量的分配规律(1)导体接触起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2)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量将平均分配。①若两个金属球最初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电荷量相加后均分;②若两个金属球最初带异种电荷,则接触后电荷量先中和再均分。[素养训练]1.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支架的金属小球,先让带电荷量为+1.6×10-15 C的甲球与乙球接触,再让乙球与不带电的丙球接触,接触后,丙球所带电荷量为-8×10-16 C,则 ( )A.接触前乙球带有-3.2×10-15 C电荷B.接触前乙球带有-4.8×10-15 C电荷C.接触前乙球不带电D.接触前乙球带有1.6×10-15 C电荷2. 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解析: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所带正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电子增多而带负电,A部分电子减少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A部分减少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增多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不过从不同位置切开时,QA、QB的值是变化的,故只有D正确。答案:D 探究(三) 验电器的原理和使用[重难释解]验电器的两种应用方式及原理(1)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如图甲所示。(2)带电体靠近验电器: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带电体会使验电器的金属球感应出异种电荷,而金属箔片上会感应出同种电荷(感应起电),两箔片在斥力作用下张开,如图乙所示。[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解析: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属箔片带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属箔片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属箔片张角减小,选项C正确,B错误。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靠近B球的一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一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由于A球上的负电荷离验电器较近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属箔片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D错误。答案:AC[素养训练]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荷,并靠近验电器B,则 ( )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验电器上的金属球接触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感应出了正电荷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感应出了负电荷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的下部箔片感应出了正电荷解析:当一个带正电荷的金属球A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小球由于静电感应会带上负电荷,金属箔片由于静电感应会带上正电荷,而整个验电器不带电,所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箔片感应出了正电荷,故选项D正确。答案:D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跳舞的小纸人”[选自鲁科版教材课后习题]如图所示,在桌上间隔一定距离放两本书,将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放置于两书之上,使玻璃板离开桌面2~3 cm。用宽0.5 cm的纸条剪出各种姿态的人形小纸片,放在玻璃板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摩擦,可见小纸人翩翩起舞。(1)小纸人为什么会翩翩起舞?(2)如果实验前把“舞区”烤一烤,实验效果会更好。这是为什么?提示:(1)玻璃板与硬泡沫塑料摩擦后,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带电玻璃板能够吸引小纸人,小纸人接触玻璃板后,带上与玻璃板相同性质的电荷而相互排斥,小纸人落下,如此反复,小纸人就翩翩起舞了。(2)说明在干燥环境中容易摩擦起电,其原因是干燥的空气不会把摩擦后玻璃板上所带的电荷导走。二、注重学以致用和思维建模1.(2024·广州期中检测)如图,充气后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再靠近不带电的空易拉罐,在气球未接触易拉罐的情况下,可观察到易拉罐会朝气球方向滚动,已知e=1.6×10-19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易拉罐靠近气球一侧的带电性质和气球相同B.易拉罐远离气球一侧的带电性质和气球相同C.气球所带电荷量可能是6.6×10-19 CD.气球对易拉罐远、近两侧的作用力大小相等答案:B 解析:根据静电感应,易拉罐靠近气球一侧与气球带异种电荷,远离气球一侧与气球带同种电荷,故A错误,B正确;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而6.6×10-19 C不是1.6×10-19 C的整数倍,故气球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6.6×10-19 C,故C错误;气球对易拉罐远侧为斥力,近侧为吸引力,并且对近侧的力大于对远侧的力,故D错误。2.[选自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如图所示,将带正电荷Q的导体球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若沿虚线1将导体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QB;若沿虚线2将导体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和QB′。(1)请分别说出以上四个部分电荷量的正负,并简述理由。(2)请列出以上四个部分电荷量(绝对值)之间存在的一些等量关系,并简述理由。提示:(1)QA、QA′电荷量为正,QB、QB′电荷量为负,因为发生静电感应时,自由电子向B端移动,最后B端带负电,A端带正电。(2)|QA|=|QB|、|QA′|=|QB′|。根据电荷守恒定律,自由电子发生转移,但导体中电荷的总量不变,故两端电荷量的绝对值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一章静电场的描述第一节静电现象课件.ppt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跟踪检测(一)静电现象含答案(教师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