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选必三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课练(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 选必三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课练(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课练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以下各项不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
A.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
B.逻辑学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去
C.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D.逻辑学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某班高二学生在学习“逻辑”的含义时,发表了以下观点:甲说:经济发展中要合理运用市场逻辑。乙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丙说:“逆全球化”是历史逆流,是不合逻辑的。丁说:“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四位同学关于“逻辑”的含义表达意思一致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下列选项中关于“逻辑”的用法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符合时代的进步逻辑
B.“因为担心失衡跌倒,我们的思想紧紧抓住逻辑这个扶手”
C.“举一反三”是一种类比的逻辑方法,用于启发式教学很有效
D.“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不看,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
4.奥古斯丁曾说“逻辑学是一种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价值的学问,因为它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更理智地思考。”逻辑学作为一门学问,在当今时代仍发挥着重要价值。下列关于逻辑学说法错误的是( )
①逻辑学将“规律”和“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作为研究对象
②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与规则是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
③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主要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④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能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是每个国民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指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立足于人类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反映了思维都是真实内容与正确形式的统一
③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肯定共同又肯定区别,违背了矛盾规律
④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所以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这个推理正确地揭示了学习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从逻辑思维上看,这个推理( )
①属于抽象思维,只是触及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推导,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
③把握住了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逻辑规律和规则
④是抽象思维,正确性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一天,初学逻辑的小明和小芳一起进行推理练习。
小明: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
小芳: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
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确的,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真的。这说明( )
A.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唯一条件
B.在形式逻辑中,前提的真实性对推理结果的真假无关紧要
C.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D.形式逻辑结论的真假既取决于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也取决于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8.随着学科分化,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下列关于形式逻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②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③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主要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④形式逻辑特别关注判断问题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9.下列说法中的“逻辑”,属于逻辑学研究对象的有( )
①说话、写文章都要合乎逻辑
②“强权即公理”,这是霸权主义逻辑
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
④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的逻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六种思维能力。这六种思维能力( )
①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是人们将头脑中的理性具体变成客观现实具体的能力
③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是对人们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有着重要作用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某天,一辆小轿车被盗,经过侦破,警方现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审讯过程中,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我没有偷。”乙:“车是丁偷的。”丙:“车是乙偷的。”丁:“我没有偷。”如果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那么罪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合乎逻辑的思维必须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的思维,违反上述要求就会犯逻辑错误。情景:一教室门前,就学生迟到问题,师生对话。下面学生的回答,违反逻辑规则要求的是( )
①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学生:“我一向守时,这是第一次迟到。”
②老师:“你今天迟到了吗?”学生:“我既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
③老师:“你经常迟到吗?”学生:“以往我都很守时,但今天迟到了。”
④老师:“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做?”学生:“我今后一定会按时到,偶尔会迟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开学初,某校高三(10)班的学生围绕2024年巴黎奥运会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中违背逻辑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
①小画: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太紧张刺激了,但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小骅:小花,你觉得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好看吗?小花:我没看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
③小华: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
④小花:潘展乐和郑钦文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混淆论题、转移论题,以下各选项都违反了同一律,判断正确的是( )
①顾客:老板,有香蕉吗?老板:刚到的苹果,要不来两斤?老板犯了“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②赫胥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贵族甲:你的祖父母是由哪只猴子进化而来?贵族甲犯了混淆论题的错误。
③某百货超市为了促销,打出了“倾情大促销,买一赠一”的广告,结果某顾客买了一台电视机,获赠一盒抽纸。商家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
④妻子:你天天说要戒烟,现在你一天三盒,该当何罪?丈夫:我说的是不抽一支,可抽的不止一支,并没有错啊,丈夫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下列思维形式违反这一要求的是( )
①甲:我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乙:什么时间开始消失的?甲:去年5月3日。
②甲:明天篮球比赛你参加吗?乙:谁说我不参加?
甲:那你快去报名吧。乙:我要是参加,早报名了。
③甲:你们店有好蛋糕吗?乙:我们店全是好蛋糕,从来不卖变质的蛋糕。
④甲:你居然给孩子报了6个假期班,太多了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培养孩子兴趣。
乙:不给孩子报班,难道让孩子天天玩手机、看电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以下观点没有保持思维一致性的是( )
①我的记忆从去年3月开始就完全消失了。
②我反对在公共场合抽烟,也反对禁止在公共场合抽烟。
③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④世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哲学家艾皮米尼地斯曾经说过,“所有的人都说谎”。当有人反驳他时,他又解释道:“以上我的观点都不对。”可见,艾皮米尼地斯( )
①在思维上违背了可验证和确定性的要求
②违背了矛盾在对立中统一的辩证思维要求
③在思维上违背了一致性和明确性的要求
④先犯“自相矛盾”的错误,被反驳又犯“两不可”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某校李老师不知道新来的王某丽老师在哪个办公室办公。李老师来到办公楼204室问道:“请问王某丽老师在这个办公室吗?”正在办公的张老师答道:“王某丽老师可能在这个办公室,也可能不在这个办公室。”张老师的回答( )
A.违背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B.违背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C.不违背逻辑思维的要求    
D.违背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19.下列说法中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的是( )
A.地球既围绕太阳运转,又不围绕太阳运转。
B.有人说:“我还没有决定是否考大学。”
C.这个罪犯的行为既是故意的,又不是故意的。
D.顾客:“同志,这儿有好酒吗?”售货员:“这儿的酒都是好酒,我们从来不卖掺水的酒。”
20.爱因斯坦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既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个论断( )
A.违反了矛盾律,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B.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C.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
D.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逻辑学的发展是多层面的,逻辑的含义也是分层次的,逻辑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形式逻辑是专门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一门学科。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这样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涉及形式逻辑。形式逻辑能帮我们正确的推论,有助于我们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逻辑知识是揭露错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有力工具。
请说明广义逻辑学与狭义逻辑学的关系。(6分)
(2)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形式逻辑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哪些作用(5分)
22.(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的莫斯科天朗气清。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此访期间,多次谈到“历史逻辑”一词:“中俄互为彼此最大邻国,同俄罗斯巩固和发展长期睦邻友好关系,符合历史逻辑,是中方的战略抉择,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逻辑,以宏阔的历史视野连接起过去、现在和未来,揭示出中俄关系成熟、稳定、自主、坚韧的历史必然,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给世人以深刻启示。
素材:①如今的悬疑犯罪电影剧作,越发追求逻辑严谨。②关注乌克兰局势,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外交鏖战,美国霸权逻辑搅乱世界③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一点逻辑很有必要。
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此访期间,多次谈到的“历史逻辑”一词,并指出材料中的“逻辑”分别属于哪种含义?(4分)
(2)“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5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市M镇的于女士像往常一样骑电动车上班,路途中,老张家的狗突然冲向马路扑向于女士电动车前轮内,导致于女士摔倒。后于女士被送往医院救治,花去医疗费数万元,同时于女士伤情被评十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事故发生的原因系狗撞于女士电动车致使于女士受伤,于女士无责任,并查明此狗系老张所养,且已饲养两年时间。事后,于女士要求老张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合计15万余元。因双方就赔偿一事协商无果,于女士遂起诉老张。
  于女士:我本是正常驾驶电动车,我为什么会摔倒?是被老张家冲出的狗撞击而摔倒。
  老张:我家的狗撞击的是车,没有撞击于女士。
  老张:哪怕就是我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
  于女士:老张是狗的主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无可争议。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但是最终法院支持了于女士的诉讼请求。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识,谈谈老张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9分)
2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 一家房地产商为推销房屋,打出“买房子,送家具”的广告。某人买了一套新房,装修后去领家具。房产商:“你的家具在哪里?我们帮你送!”
  情境二 北京一名导游在向一法国旅游团介绍中国的万里长城时说:“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就像你们法国有世界上没有的埃菲尔铁塔一样,为万人瞩目。”
  情境三 在印度释迦牟尼佛生活的年代,沙门思潮流派纷呈,其中有一派被称为“鳝鱼油滑论”。有的沙门婆罗门不能分辨是非善恶,由于害怕说错,或者害怕质疑,或者本身就迟钝愚笨,采取油滑态度,既不认为是这样,也不认为是那样,什么都不是,像鳝鱼一样难于捉摸。
试分别指出上述情境中的主人公的思维所违反的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名称及所犯的逻辑错误类型。
(2)结合上述情境,简要说明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必要性。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课练
参 考 答 案
1.D[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去,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这三项都说明了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逻辑学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强调的是逻辑学的分类,而没有强调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D符合题意]
2.A[甲说的经济发展中要合理运用市场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规律。丙说的“逆全球化”是历史逆流是不合逻辑的,这里的逻辑也是指规律,甲和丙表达意思是一致的,A正确。乙说的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丁说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驱动社会主义现代,这里的逻辑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BCD排除。]
3.A[材料中“必须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逻辑”指的是客观规律;“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符合时代的进步逻辑”中的“逻辑”也指的是规律,A符合题意。“逻辑这个扶手”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B不符合题意。“逻辑方法”中的“逻辑”指的是思维方法,C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及规则,不符合题意。]
4.A[“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①错误。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②正确。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③错误。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④正确。]
5.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指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立足于人类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①正确。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能说思维都是真实内容与正确形式的统一,②排除。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肯定共同又肯定区别,针对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没有违背矛盾规律,③排除。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④正确。]
6.C[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错误。“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所以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属于抽象思维,它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推导,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②正确。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这个推理属于正确的三段论推理,因此把握住了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逻辑规律和规则,③正确。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三段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前提的真实性和推理结构的正确性,④错误。]
7.D[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A不选。在形式逻辑中,前提的真实性对推理结果的真假具有直接影响,B不选。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但材料强调的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不体现其核心任务,C不选。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确的,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正确的,这说明形式逻辑结论的真假既取决于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也取决于推理形式的有效性,D正确。]
8.D[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①正确。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②正确。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主要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③错误。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④错误。]
9.A[“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说话、写文章都要合乎逻辑”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与规则,“这是霸权主义逻辑”中的“逻辑”指的是思维方法,①②符合题意。“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这门学问,不属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③排除。“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的逻辑”中的“逻辑”指的是规律,不属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④排除。]
10.B[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均属于理性认识,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①④正确。材料中六种能力均属于思维范畴,并不能人们将头脑中的理性具体变成客观现实具体,②错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而材料并未涉及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而材料主要讲述六种思维能力的作用,③排除。]
11.B[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根据乙:“车是丁偷的。”丁:“我没有偷。”两者矛盾,其中必有一假,可推出甲,丙为真话。甲说“我没偷”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则乙是罪犯。ACD错误,B符合题意。]
12.B[①老师问迟到的原因,学生回答有没有迟到,违反了同一律,即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①入选。②学生的意思是自己是准点到的,对老师的提问作出了回应,没有违反逻辑规则要求,不选。③学生的意思是自己不经常迟到,对老师的提问作出了回应,不违反逻辑规则要求,不选。④学生的回答“一定会按时到”与“偶尔会迟到”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即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入选。]
13.D[“太紧张刺激了”与“不知不觉”前后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①符合题意。小花的回答偷换了论题,违背同一律,但没有违背矛盾律,②不符合题意。“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中的“输嬴”说明的是不同的对象,因而没有违背一致性要求,③不符合题意。“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说明是唯一的一个,这与“潘展乐和郑钦文”两个人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④符合题意。]
14.C[顾客问有没有香蕉,老板回答刚到的苹果,要不要,这是强调了不同的条件,老板的回答其实是香蕉没有,刚到的苹果可以吗,因此没有偷换概念,①错误。人类和你的祖父母当成一个概念,因此混淆概念,②正确。促销“买一赠一”的意思是买一台电视机送一台电视机。但是商家确实买一台电视机,送一盒抽纸,犯了偷换论题,不是转移论题的错误,③错误。不抽一支,和抽的不止一支,偷换了概念,④正确。]
15.D[③中乙把质量好的蛋糕理解为没有变质的蛋糕,④中乙把报班太多等同于不给孩子报班,都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③④符合题意。甲说记忆完全消失了,但又记得记忆消失的时间,“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①不符合题意。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参加和不参加,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②不符合题意。]
16.B[记忆完全消失了,但又记得记忆消失的时间,违反了矛盾律,没有保持思维的一致性,①符合题意。“我反对在公共场合抽烟,也反对禁止在公共场合抽烟。”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反了排中律要求,②不合题意。“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这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通过蝉噪和鸟鸣更突出了寂静和幽深,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属于辩证矛盾,不存在思维不一致,③排除。“世界上最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意思是没有比海洋更广阔的了,而后面又表述“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没有保持思维的一致性,违反矛盾律,④符合题意。]
17.D[“所有的人都说谎”“以上我的观点都不对。”这在思维上违背了一致性和明确性的要求,而不是违背了可验证和确定性的要求,①错误。“所有的人都说谎”“以上我的观点都不对。”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而不是违背了矛盾在对立中统一的辩证思维要求,②错误。材料中艾皮米尼地斯的观点在思维上违背了一致性和明确性的要求,③正确。“所有的人都说谎”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被反驳后又说“以上我的观点都不对。”犯了“两不可”错误,④正确。 ]
18.C[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材料没有体现违背排中律,A不合题意。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材料没有体现违背了矛盾律,B不合题意。张老师的回答表明他不能确定王某丽老师是否在这个办公室,他的回答本身并不违背逻辑思维的要求,C符合题意。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话题,材料没有违背同一律要求,D不合题意。]
19.B[“地球既围绕太阳运转”与“又不围绕太阳运转”、“这个罪犯的行为既是故意的”与“又不是故意的”是相互矛盾的说法,违背了矛盾律,AC不合题意。排中律,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种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我还没有决定是否考大学”有两种可能要么考大学,要么不考大学,这两种必有一种为真,符合排中律,B符合题意。“不卖掺水的酒”不一定是“好酒”,售货员的说法违背了同一律,D错误。]
20.C[爱因斯坦的说法运用了辩证逻辑的思维,从而对光这一事物的客观性质作了真实表述,是正确的,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并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C正确。爱因斯坦从不同的方面对光的特性进行描述,这是辩证逻辑的思维,并不违背矛盾律、同一律,AB错误。思维如果违反了排中律即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但是爱因斯坦的观点是辩证逻辑的思维,并不违背排中律,D说法错误。]
21.(1)①区别: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②联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6分)
(2)①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2分)②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形式逻辑能帮我们正确地推论,有助于我们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3分)
22.(1)①习近平主席此访期间,多次谈到的“历史逻辑”一词中的逻辑指规律即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悬疑犯罪电影剧作逻辑越发追求严谨,这里的逻辑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②关注乌克兰局势,俄与美西方外交鏖战,美霸权逻辑搅乱世界,这里的逻辑是指认识某个问题的思维方法。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一点逻辑很有必要,这里的逻辑是指逻辑学这门学问。(4分)
(2)“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5分)
23.老张的观点不正确。(1分)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同一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于女士跟老张讨论的是自己为什么会摔倒的问题,是被老张家冲出的狗撞击而摔倒。老张却转移论题,转而讨论狗撞击的部位问题,撞击的是车不是人。因此,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3分)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矛盾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老张说哪怕就是自己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前后说法不一。(3分)其次依据法律规定,老张是狗的主人,狗撞倒于女士正在骑行的电动车导致其受伤而产生的责任就应由老张承担。(2分)
24.(1)情境一中的房地产商故意偷换“送”的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情境二中的导游既指出长城、埃菲尔铁塔世界上没有,又强调中国、法国有,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情境三中的“鳝鱼油滑论”流派对事物的判断采取油滑态度,既不认为是这样,也不认为是那样,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6分)
(2)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上述情景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5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