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昆山某高端电子台资企业是全球领先的高端EMI五金件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等领域。目前已在台湾、深圳光明及昆山设有生产基地。2025年,受AI行业需求爆发及自身技术优势影响,订单量同比大幅激增。现企业代表团到访东莞水乡洪梅的莞台高新产业园区考察,计划扩大产能。该园区地处水乡洪梅河西连片规划发展区,与深圳、东莞长安和虎门等临深产业重镇联系紧密。作为政府重点打造区域,在成本管控和区位优势上表现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企业此前布局在台湾、深圳光明及昆山,主要考虑这些地区( )A. 劳动力成本低 B. 产业基础雄厚C. 原料供应充足 D. 消费市场广阔2. 2025年该企业订单量大幅激增主要原因是( )A. 产品质量提升 B. AI行业需求增长C. 销售渠道拓宽 D. 生产规模扩大3. 该企业选择莞台高新产业园区扩大产能,园区的突出优势是( )A. 能源资源丰富 B. 劳动力素质高C. 成本与区位优势 D. 科研院校众多人口增长可以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下图示意2010—2020年中国分省份人口增长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2010—2020年十年间总人口变化不大的省份是( )A. 湖北 B. 吉林 C. 四川 D. 江苏5. 黑龙江省面对人口问题,采取的主要举措为( )A. 实现农业增产 B. 促进经济转型 C. 积极鼓励生育 D. 改善落户政策冰雪经济是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冰雪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科学开发与技术创新为手段,以组织管理和制度创新为保障,以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产业为载体的新兴经济形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下图示意技术驱动下冰雪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动态演进与增长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属于冰雪资源属性的是( )①地域性②品位高③周期性④独特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7. 关于不同阶段冰雪经济的发展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引入期,新技术初步出现,并快速形成完整产业链B. 增长期,新技术大规模应用,生产力增长速度达到高峰C. 成熟期,新技术成为主流,旧产业体系被重构D 衰退期,旧技术经济潜力枯竭,冰雪市场萎缩8. 据图判断冰雪经济新质生产力本质是( )A. 绿色生产力——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通过低碳技术实现冰雪资源可持续开发B. 数智生产力——以数据算法为核心,通过智能技术提升冰雪产业运营效率C. 科技生产力——依赖高精尖技术突破,推动冰雪装备制造升级D. 融合生产力——通过“冰雪—”模式跨界融合,拓展产业链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阿拉斯加地区的植被受到显著影响。科研人员结合生物气候、土壤属性和地形等数据,对阿拉斯加森林和苔原优势种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生物气候因子在植物分布中起关键作用,温度相关因子影响更为突出。该地区的部分物种有向高纬度或高海拔迁移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与苔原相比,阿拉斯加森林分布区( )A. 年降水量更少 B. 土壤厚度更薄 C. 热量条件更好 D. 人类活动更少10. 生物气候因子对阿拉斯加植物种分布影响显著,其中温度相关因子更重要,原因是( )A. 该地降水变化小,对植物影响微弱 B. 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C. 长期适应寒冷环境,对温度变化敏感 D. 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其他因素都大11. 阿拉斯加部分植物向高纬度或高海拔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土壤更肥沃 B. 全球气候变暖使原栖息地不再适宜生存C.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光照更充足 D. 人类活动在原栖息地干扰加剧岱海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大内陆湖。20世纪80年代开始,岱海周边产业发展迅速,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将黄河水通过弓坝河河道输送至岱海,总输水距离约为134.24km。下图示意生态补水驱动下岱海湖面面积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生态补水工程通水将导致( )A. 湖面面积较通水前扩大 B. 湖泊水位持续下降C. 地下水漏斗区缩小 D. 湖区蒸发量显著减少13. 生态补水效果未立即显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补水量远超设计需求,导致湖水溢出 B. 河道输水距离太长,蒸发损失过大C. 河道优先回补地下水,存在滞后效应 D. 湖区地质条件导致补水无法顺利入湖下图示意季节性冻土区一次大规模深层黄土滑坡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图中滑坡最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区域是( )A. 5月伊犁河谷 B. 3月汾河谷地 C. 3月云贵高原 D. 5月东北平原15. 黄土与砂砾层的渗透性差异对该滑坡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砂砾层渗透性低,导致融雪水在黄土层中积聚B. 砂砾层渗透性强,形成集中渗流通道C. 两者渗透性相近,共同促进地下水均匀入渗D. 砂砾层完全阻隔地下水,加剧黄土层冻融破坏16. 针对季节冻土区滑坡的防治,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在滑坡后缘修建挡土墙 B. 加固基岩层C. 对滑体表层进行植被全覆盖 D. 在坡体内部设置排水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00—2000年,欧洲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快速发展阶段、过渡阶段和现代化农业成熟阶段。下图示意欧洲1800—2000年垦殖率的空间分布,图中垦殖率指5×5km格网内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当垦殖率大于70%时为高垦殖率,小于30%时为低垦殖率。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高海拔的种植界线,芬兰1800—1850年和1900—2000年最高海拔的种植界线分别是650m和750m。(1)说明欧洲耕地总面积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欧洲耕地高垦殖率重心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最高海拔的种植界线推测1800—1850年和1900—2000年的气候差异。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因秦岭山脉的隆升受北缘汾渭断陷活动所控制,秦岭具有断块构造特征,西安段、渭南段位于主断裂带,且岩性强度较低。秦岭主脊海拔在2000—2800m,主脊与渭河盆地水平距离不超过40km。北麓63条主要河流呈“短小陡峭、垂直主脊分布”,源自峪道(高山峡谷地貌)并汇入渭河。下图示意秦岭北麓水系与峪道承袭关系,图中数值表示河流。(1)根据水系特征推测西安段和渭南段相比于宝鸡段峪道的密度状况,并分析原因。(2)试从地形与构造角度,分析秦岭北麓河流“短小陡峭,垂直主脊分布”特征的成因。(3)“长安八水”中六条河流发源于秦岭北麓峪道,试从水资源与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峪道对“长安六水”的主要影响。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孟加拉湾是全球8个热带气旋易发生的地区之一,近海面最大平均风速大于17.5m/s的热带气旋统称为孟加拉湾风暴。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多发阶段也是孟加拉湾风暴的活跃期之一,孟加拉湾风暴持续时间与华南同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比其他月份,4月和5月孟加拉湾风暴处于活动高峰期且生命期更长。受孟加拉湾风暴影响的华南持续性极端降水主要通过南、北两支水汽输送通道形成。下图示意孟加拉湾风暴对前汛期华南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影响机制。(1)分析孟加拉湾风暴在4月和5月处于活动高峰期,且生命期更长的原因。(2)说明孟加拉湾风暴水汽输送通道的具体路径,并分析其对华南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影响差异。(3)从锋面活动和水汽供应的角度,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持续时间与华南同期降水量呈正相关的原因。(4)据图分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时对华南降水的影响。机密★启用前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3题答案】【答案】1. B 2. B 3. C【4~5题答案】【答案】4 A 5. B【6~8题答案】【答案】6. C 7. C 8. A【9~11题答案】【答案】9. C 10. C 11. B【12~13题答案】【答案】12. C 13. C【14~16题答案】【答案】14. A 15. B 16.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变化趋势:欧洲耕地总面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1900年达到峰值。原因:传统农业阶段:劳动密集型农业为主导,人口数量增长推动耕地需求增加。过渡阶段:工业革命推动农业技术改进(如机械化),提高垦殖效率,耕地面积持续增长。现代化农业阶段:贫瘠土地比较效益较低而退耕(因机械化难度大,产量低,逐步退耕还林或转为牧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导致耕地面积减少。(2)变化特征:高垦殖率重心由欧洲南部、西部转为欧洲东部。原因:东欧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农业;西部的山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欧洲西部城市化水平更高,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耕地流失。(3)1800—1850年气温较低,气候寒冷干燥;1900—2000年气温较高,气候温暖湿润。【18题答案】【答案】(1)密度状况:河流数量西安段和渭南段大于宝鸡段,推测西安段和渭南段峪道密度更密集。原因:构造活动差异:宝鸡段位于秦岭西部,远离汾渭断陷主断裂带,断裂活动不活跃,而西安段和渭南段位于汾渭断陷主断裂带,断裂更强,易发育多条峪道;岩性抗侵蚀性差异:宝鸡段岩性抗流水侵蚀能力强,西安段、渭南段岩性强度低,抗侵蚀能力弱,易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峪道。(2)地形高差显著:秦岭主脊与渭河盆地水平距离短,但高差大,河流流程短、比降大;地貌走向:峪道走向皆呈南北走向,河流多沿峪道发育,垂直于主脊;断裂活动影响:构造运动强烈,断裂处岩石破碎,河流溯源侵蚀强烈,下切作用强,多在陡峭峡谷中发育河流。(3)水源补给功能:峪道是“长安六水”的源头集水区,截留山地降水并补给地下水,为河流提供稳定径流;水质净化作用:峪道内植被覆盖率高,通过过滤泥沙、吸附污染物,保障了河流水质清洁,维持关中平原供水安全;生态调节意义:峪道通过调节径流季节分配,一定程度缓解关中平原旱涝灾害。【19题答案】【答案】(1)春季(4—5月)孟加拉湾海面温度升高,为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来源;较高的海温增强了海洋向大气的潜热释放,促进风暴的强度提升和持续时间延长;4—5月是东亚夏季风即将爆发的时期,夏季风为风暴活动提供了动力,促进空气对流增强。(2)南支水汽输送通道具体路径: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南部→南海→华南地区。作用:输送低纬度高温高湿气流,直接增强华南边界水汽辐合,是持续性极端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北支水汽输送通道具体路径: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北部→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受地形阻挡,水汽输送量较少,对持续性极端降水贡献较小。(3)水汽供应的持续性:风暴持续时间越长,通过南支通道向华南输送水汽的时间越久,为锋面降水提供稳定的水汽来源。锋面系统的维持:持续的水汽输送增强暖湿气流的湿度和能量,与冷空气结合后加剧锋面抬升作用,导致降水强度增大。延长冷暖气团对峙时间,锋面系统维持更久,导致降水时间延长、总量增加。(4)副高位置偏西时,偏南气流加强,将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暖湿空气持续输送到华南地区;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形成锋面,冷暖气团对峙时间延长,锋面维持更久,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