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质量检测答案 2025.4
一、单选题(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D A A C D A B D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C D A D B A B B B C
二、材料分析题(共 50 分)
26. (18 分)(1)贞观之治(2 分)。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 分)
(2)原因:政府政策的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明推广了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两点得 4 分)
(3)经济重心南移(2 分);南方的战乱较少,社会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优越的
自然条件;南北方人们的共同努力,政府的支持等。(一点得 2 分)
(4)市舶司(2 分);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 分)
(5)政府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社会安定;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交流。等。(一点得 2 分)
27. (16 分)(1)完善三省六部制(2 分)。
(2)藩镇割据,君弱臣强(2 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2 分)。
(3)御史台(2 分);行中书省(行省)(2 分);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
我国省制的开端(2 分)。
(4)澎湖巡检司(2 分);宣政院(2 分)
28. (16 分)(1)①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
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②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③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
辛勤劳动。④社会安定等(两点得 4 分)。
(2)毕昇(2 分);西汉(2 分)。
(3) 要求:1.紧扣观点加以论述,运用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8 分);
2.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晰,(3-5 分);
3.有论述或说明的材料不充分和史论结合不充分(1-2 分)。
4.论述与观点无关或只重复材料中的史实(0 分)
参考:观点: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论述: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传入中亚和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
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我国的火药和火器先后传入阿拉伯,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
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为人类
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将努力科技创新,继续为世界做贡献。七年级学业质量阶段检测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
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I卷(共50分)
第I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亡陈朝,中国重归统一。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
B.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
C.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2.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工程,在第38届
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工程
A.开凿于隋统一全国之前
B.以长安为中心贯通南北
C.使隋潮的统治日趋稳固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与此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朝确立的这一制度把取士的:
一助成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教育发展
D.扩大了选官范围
4.观察下图唐朝幕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唐朝
大食金币
波斯金币
东罗马金币
开元通宝
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
5.易中天在他的《安史之乱》一书中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
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出身的安禄山则一点点积蓄力
量.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材料中的事件
A.推动了藩镇割据的形成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D.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据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不但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奇珍异宝、服装家具、烹饪食材等作为嫁妆,更有
携带着诗书礼乐、医疗器械、农具良种的学者、乐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这表明文成公主入藏
A.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发展
B.使唐太宗获得“天可汗”的称号
C.激化了唐朝与吐蕃的矛盾
D.实现了中央对西藏的行政管辖
试卷第1页,共6页
7.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
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五代十国
南宋
北宋
北宋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8.唐玄宗年间,鉴真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感动,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
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这一事件的背景是
A.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的手工业衰落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9.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包含疆域、气候、
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说明《大唐西域记》
A.有利于文明交流的研究
B.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见证
C.主要记载了佛学经典
D.是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依据
10.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绚
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A.交流与传播
B.传承与创新
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
11.下列是某班同学举办图片展时整理的一组图片,请为该组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耧车
翻车
曲辕犁
筒车
秧马
A,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
B.精耕细作农业的产生
C.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
D.推动农业生产的工具
12,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大量的唐诗反映时人并吞四海、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志向。
如初唐时期“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中唐时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及
各种边塞诗,如“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据此可知,唐诗
A.侧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B.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
C.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D.以蔑视权贵为主要内容
13.依据时序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处阶段特征是
三国两晋
辽宋夏

南北朝
金元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4.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律地摆动。小李同学
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钟摆理论”绘制了下边示意图来归纳中国古代文官与武将的权力转换。
据此可知,当钟摆摇摆至中心值右侧时,形象地展现了
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