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1)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为什么正义女神的眼睛是蒙上的呢?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核心素养目标
坚守公平
PART ONE
胖猫“外卖空包”事件
“胖猫”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后续各地网友通过APP下单点外卖祭奠
不过部分品牌商家个别外卖
出现空包、空杯、白水等现象
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法律人士表示
商家外卖发“空包”涉嫌欺诈
1.外卖空包事件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益?
侵犯了公平交易权、知情权,涉嫌欺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公正、合理地进行市场交换行为的权利。
破坏社会公平,影响社会秩序。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形成,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有什么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议一议
笔记区
1.为什么要坚守公平?(P115)
自由的内涵
①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②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③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坚守公平
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公平的现象,怨天尤人、一味地抱怨甚至仇恨,不仅无济于事,还将痛苦不堪。我们需要正视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积极创造条件,付出努力,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己所能。
那我们应该如何
坚守公平呢?
江家姐弟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武汉市的江玉珍、江远斌姐弟,秉承“准确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训,几十年坚持做公平秤,不法商贩愿出大价钱让他们做缺斤少两的“短秤”,都被他们严词拒绝。他们说,秤虽不大,但称的是良心,守的是道义!
榜样:道德典范《丝毫不差良心秤》
思考:江家姐弟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视频中的行为启示我们可以如何守护正义?
“个人可以守护正义,当他人遇到危难之时,我们个人可以行正义之举。”
②视频中一个高中生说“我也不会水,我什么都不管就下去救了”,你赞同他的做法吗?
不赞同,要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但是更要讲究策略,见义“智”为。
面对顶替者恶劣的态度,王娜娜又想到当初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为了自己选择外出打工时的艰难,想到母亲在郑州卖菜时天不亮就出摊的辛苦,想到自己卧病在床哑着嗓子背书时的辛酸。她就是要折腾,不搞清楚真相不罢休!
王娜娜找到媒体控诉张莹莹的丑恶嘴脸,一时间在网络上引发无数讨论,有关部门得知也重视了起来,立刻开展调查。
故事:王娜娜的维权之路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笔记区
2.如何坚守公平?(115-116)
自由的内涵
(1)个人维护公平。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一、坚守公平
国家立法机关科学立法维护社会公平。
《宪法》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在分配社会资源时,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在规定权利义务时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对待每个人。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对待每个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打人嫌犯落网# 6月11日,河北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涉案9人全部归案。其中两名打人者被抓捕地距事发地3公里,多名目击者还原抓捕现场,从2时40分至21时抓捕,相隔约19小时。
课堂笔记: 1.如何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个人
国家
2.坚守公平的要求:
我申请审判员回避,因为他是被告的舅舅。
思考:图中的审判长是否需要回避?为什么?
需要,在本案中,审判员是被告的叔叔,有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
探究与分享P118
如果当地的司法没有纠错机制,老人冤屈还能洗雪吗、正义还能得到伸张吗?
(2)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
最后一道防线。
图中的审判员需要回避吗?为什么?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了三种情况可作为回避事由: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是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的。
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2)司法维护正义
公平正义的守护
(2)司法维护正义
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P118
二.如何守护正义?
公平正义的守护
坚守公平
个人维护公平
制度保障公平
守护正义
个人守护正义
司法维护正义

板书设计
1.2022年6月 10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某烧烤店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事件,造成恶劣影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9月23日,广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主犯陈某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24年。这说明( )
①司法捍卫公平正义,实现公平正义只是司法部门的责任②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③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④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法院的职权、公平正义的守护、自觉履行义务。①:实现公平正义不仅司法部门的责任,也是公民、全社会的责任,故①说法错误;②: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主犯陈某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24年。这体现了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故②符合题意;③:题干中陈某打人被依法处罚,这体现了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故③符合题意;④:题干中陈某最终被处罚,这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C
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人民群众每一次经历冤假错案,损害的都不仅仅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是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告诉我们( )
①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②冤假错案的出现会动摇人们的法治信仰③司法机关应做到审慎用权,公正司法 ④行政机关的干涉可杜绝司法不公的产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公正司法。①③:题文中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旨在强调司法机关应做到审慎用权,做到公正司法,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①③说法正确;②:人民群众每一次经历冤假错案,损害的都不仅仅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是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说明冤假错案的出现会动摇人们的法治信仰,必须做到司法公正,②说法正确;④: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权力,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B
3.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自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法律规定被落在实处。这说明( )
①审判机关运用司法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正当防卫是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最后屏障
③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④国家弘扬法治精神,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4.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在面对坏人为非作歹时,受害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抗 旁观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见义勇为 若毅然出手,将如何定性 该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唤醒了“沉睡条款”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只有让法对不法一步不让,正义才能得到充分彰显。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
①要强化道德的规范作用,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②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
③必须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只有通过民主程序才能制定良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 )公平和正义就像一盏明灯,照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我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意义在于
①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②公平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 
③公平正义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 
④公平正义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 )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下列说法属于守护正义的是
A.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哪怕赤膊上阵
B.城乡差异客观存在,同命不同价符合社会实际
C.直播带假货无可厚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应当推崇
D.扫黑除恶继续发力,守护安全、维护稳定,人人有责
D
每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都高度关注妇女、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以大量具体司法案件彰显了中国法治的力度、温度,呈现“看得见的公平正义”。这表明(  )
①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 ②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③只有司法机关才能维护公平正义 ④司法满足公民的一切诉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要求加强对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妇女的权益保障,为其提供生活帮扶、就业创业支持等关爱服务。这反映出(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③制度保障公平正义 ④特定群体享有特权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C
小宇准备写一篇关于“维护公平正义”的演讲稿,以下摘自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素材中符合主题的是(  )
①五年来,我们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
②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000多处
③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均符合“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可见,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D
随堂练和正义就像一盏明灯,照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守护公平正义,需要( )
①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②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③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既要敢于斗争,又要讲究策略
④司法机关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习题练习
6.(2023甘肃高台期末)【崇尚法治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政法机关将如何保障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的问题,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一系列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部署安排,聚焦于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有力保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
(1)为什么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请你列举两例国家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
(3)为了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请你建言献策。
 (1)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③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④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⑤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⑥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两免一补”政策;③奖学金制度;等。
(3)①个人维护公平。...②制度保障公平。....③个人守护正义。...④司法维护正义。....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