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
东北师大附中
历史学科试港
高三年级第四次棋拟考试
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与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粘帖
条形码。
2,回答选择思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阿答非迭择题时,请使用0.5亮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趣卡各趣目的答题区域
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消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甘标,
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A.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B强调理性思考
C.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D.反对贵族专权
2.重视品行的孝廉察举是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东汉初年,政府开始实行“授
试以职”制度,无论是孝廉袋举或公府辟召,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吏员试用期
才有资格被授予甘职。这种变化()
A.强化能力考察的囚素B.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
C.能够增强社会流动性
D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
3.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年)推行“大索貌阅”,按户籍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
行核对,以防止诈老诈小,这项政策被唐代继承并完兼。据此可知,“大索貌阅”
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了隋朝速亡
丑.削弱了豪强地主
C.提高了政府效率
D.增加了政府税收
4.李清照是宋代少有的女词人,靖康之难后,其诗词情感转为惆怅,并写下了“生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佳句。这表明宋代()
h。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B.政治局势影响诗词创作
(李清照词由婉约转问豪放
D.程朱理学逐渐深入人心
.明中后期,一般的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奥约的形式,但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
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仰农对地主从以人身依附关系为
主向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6.注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
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46.5万两,远远超过甲午战
争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清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化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民间“实业救国”惡潮兴起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7.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一位参会人员在做报告时,
认为第五次反“陶剿”失败的原因包括
①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力量过于强大,还有帝国主义经济援助和军事倾问的帮助:
②中央苏区物质条件不好:
白区反帝反蒋运动没有显著进步:
④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和游击战争薄弱:
⑤各苏区相配合不够紧密。
其中①是主要原因。该报告的观点()
A挽救了中共、红军和中国革嵛
B.有利于解决军事以及组织问题
C堪称实事求是,比较全面系统
D.认为失败原因主要是客观原因
8.1962-1963年。我国共动员了30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部分知识青年或到
农村插队,或被安排到国营农场。这一举措表明()
A.国家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改逢
B.“大跃进”运动仍然在延续
C.“左”倾错误的影响得以消除D.国民经济调整进一深入
9.1990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成立。第二年,国务院颁布了《国有
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提出在出现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
经营等情形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这表明我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升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发展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加快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10.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
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占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
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高三四模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孔子对人的道德修养进行了设定,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
身开始,这表明孔子非常重视人的主体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仁”的
实践并非理性思考,故B项错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道德修养,并非等级秩序,
故C项错误;孔子并不反对贵族专权,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东汉初年政府开始实行“授试以职”制度,即要经过一段时
间的试用才有资格为官,这反映了当时政府重视对官员能力素质的考察,故A项正
确;材料中的变化对官吏来源没有太大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官员任命,
与社会流动性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说的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问题,选
官、用官的变化对此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用以整顿户籍和征收赋役的措施。隋初,农民
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政府对劳动力的
控制。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薛)推行“大索
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
小。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这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人,故D
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宋代政局动乱,靖康之耻使李清照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其所作诗词情感转
为惆怅,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故A项错误:李清
照的词属于婉约派,其作词风格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程朱理学逐
渐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材料讲的是商品经济发展与依附关系的变化即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枚其
反映的实质问题就是商品经济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清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化指的是洋务运动,故A项排除;列强放松对华资本
输出是在一战期间,故B项排除;由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
发展的原因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
济,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故C项正确,D项排除。
7.【答案】D
【解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
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这是主观方面而非客观方面的。该参会人员(博古)
高三四模历史试卷第
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错误认识不符合ABC的表述。
8.【答案】D
【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这一举措与20世纪60年代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践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有关乃项正确。这一举措并不是由于
农业生产缺少科技人员而采取的,A项错误,排除:这一举措体现了对“左”倾错
误的纠正.B项错误,排除;此时仍在纠正“左”倾错误的过程中,因此“左”倾
错误的影响不可能得以消除,C项错误,排除。
9.【答案】B
【解析】结合题中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转型的时期,因此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的成立顺应了我国变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国
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趋势,B项正确。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改革全面展开,A
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C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
除;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因此在1990年不可能
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使人们对希腊文明史的认识“上推到公
元前2000年以前”,由此可见,新的历史资料的出现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故选A。
材料强调的是新的历史资料对历史认知的推动作用,而不是文字记载的局限性,排
除B;题干材料未涉及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族群身份认同问题,排除C、D。
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为贫
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其保证人”等信息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在一定
程度上确保了司法程序公正,照顾到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故B项正确。
12.【答案】A
材料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度需要特定仪式,需要双方的认同与许可,并给予或交还相
关象征物品,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契约关系,契约维系着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并决
定着二者的权利与义务,故A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只能管辖自己直属的封臣,
对于封臣的封臣无权管辖,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地位高于封臣,C错误;王
权逐步得到强化发生在西欧中古中后期,且材料没有体现出王权的加强,D错误。
13.【答案】A
【解析】他们不倾向于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并不是他们反对民主政治,而
是看到了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1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13一1926年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变化,从表
第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