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但也因将其误作兰草而使这种青睐和热忱受到减弱”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以‘芝兰’或‘芷兰’来形容高雅的姿态,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同时,原文第七段“大家对白芷的青睐与热忱也有增无减,纷纷用这种品性高洁的香草来咏物明志。”可见即使二者混淆,对白芷的青睐和热忱不但没有受到减弱,反而“有增无减”。故选B。2. C【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象征着仁义、团结、环境的美好”说法错误,原文为“早在上古尧舜禹时代……象征着仁义、团结等传统美德”、“ 在古汉语中……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环境的美好”是在古代汉语中的寓意而非在上古尧舜时代,选项张冠李戴。B.“这是人们将白芷与兰花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原文为“由于古人对植物分类的认知有限,加上芷和兰又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不少人将两者混为一谈”,选项曲解文意。D.“在民间传说和不少古代医药著作中都有提及”是白芷的药用价值,不包括其作为香辛调味料。C项对文本概括正确,故选C。3. 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意在表明蕙兰和白芷都是品性高洁的香草,但白芷的香味不如惠兰”说法错误,后文说“而白芷究竟是什么植物,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应是意在“引出对白芷的相关叙述”。文中并没有将二者的香味进行比较。故选A。4. ①白芷幽野馨香,被人们视为一种品性高洁的神草,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莫名的敬意。②白芷象征着仁义、团结等传统美德,用来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③白芷作用广泛,不仅是理想的香辛调味料,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是保健良品和美容中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这种独特的幽野馨香,为白芷平添了一抹神秘而高雅的气息,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莫名的敬意,视之为一种品性高洁的神草”可概括出,白芷幽野馨香,被人们视为一种品性高洁的神草,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结合“早在上古尧舜禹时代,白芷就和蕙兰一道被人们合称为“蕙芷”,成为王者之香的代名词,象征着仁义、团结等传统美德,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可概括出,白芷象征着仁义、团结等传统美德,用来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结合“白芷不仅是理想的香辛调味料,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白芷不仅在解热和镇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而且具有扩张和收缩血管、降低血脂血压等诸多功效,是一种天然的保健良品。另外,白芷还有非常明显的美白祛斑作用,是一种古老的美容中药”可概括出,白芷作用广泛,不仅是理想的香辛调味料,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是保健良品和美容中药。5.答案:B。从文中“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技术落后,却死死抱住十几年前获得的荣誉,傲视一切”“厂领导总喜欢对人说:我们的产品从前是‘国优’”能看出,工厂领导陷入“先前阔”心态,固步自封 ,A、C、D选项与原文描述不符。6.答案:A。文中明确提到“但阿Q阴魂不散,他的‘先前阔’的精神法则还被许多人奉为至宝”,说明不只是阿Q有这种心态 ,B、C、D选项在文中都能找到对应依据。7.(1)死死抱住从前甚至祖宗的荣誉和功业,打肿脸充胖子;(2)送东汉科学家的发明去参加今日之科研成果展览;(3)《中国世界之最》列举的几乎是古人的成就。8.(1)应该丢掉“先前阔”。培养进取心,多看看现在,多想想朱来。(2)举例论证,如举出清政府因抱“先前阔”以致断送土地银子来论述其危害性;对比论证,中国人对火药、指南针的态度和洋人对它们的态度。9.A(迁徙)10.C(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白常侍帝”只是说明李白经常在皇帝身边。11.B(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公报私仇错。只是说明李白对权贵的不屑。1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素、耻各一分。(2)被动句、宾语前置各一分。(1)高力士向来高贵,认为这样做是耻辱,就挑出李白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13.C14.《氓》中女主人公在看清“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后,坚决地和氓决裂。而《遵大路》中女主人公在薄幸郎后面,先是拉住他的衣袖,继而拉着他的手,苦苦哀求他不要喜新厌旧,遗弃自己。相较而言,《氓》中的女主人公有自己的自尊,更具有反抗精神。15.(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5)体无咎言,以我贿迁16. A:烟消云散/一扫而空 B:一帆风顺 C:忐忑不安/坐立难安/心神不宁/垂头丧气 □:cuò(每处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和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处,根据前文“具有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生命中快乐的时光会逐渐增加,忧伤悲哀的阴影会随之……”可知,此处的内容应与“逐渐增加”内容相对,表达忧伤和悲哀的情绪逐渐消失的意思,故可填“烟消云散”或“一扫而空”。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一扫而空: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B处,根据前文“在生活的海洋中,有汹涌波涛,有湍急水流,还有危礁险滩……”可知,后面这句应是困难重重的意思,故“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可填“一帆风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C处,根据前文“心理韧性不强的人……十分在意别人的眼色和评价,常常别人的一个眼神就让他……”可知,此处应表达因过分在意别人“眼色和评价”,看到别人的眼神就会有内心不安、焦虑或失落的情绪,故可填“忐忑不安”或“坐立难安”“心神不宁”“垂头丧气”。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坐立难安: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心情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形容心情不平静。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挫折”的“挫”读“cuò”。挫折:失败;失利。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17. “荫”改为“阴”,“铄”改为“烁”,“磋”改为“蹉”(每处一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18.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词语结构的能力。文中“生活的海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活”比作“海洋”,形象地强调了生活如同海洋般变化莫测。A. 相同。教育的圣地:把教育比作圣地,突出了这个地方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B. 相同。知识的宝库:把知识比作宝库,意味着知识如同宝库中琳琅满目的珍宝一般。C. 相同。梦想的天空:将梦想视作天空,天空广袤无垠,象征着梦想有着无限的可能和广阔的空间。D. 不同。“黄鹂的歌唱”赋予黄鹂人类歌唱的姿态,是拟人手法,生动展现黄鹂鸣叫声的婉转动听。19.小华,我们都知道高中是一场艰难的马拉松,但你看!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是你前行的脚印,起起伏伏的成绩是你沿途的风景。保持乐观,心向暖阳,你定能如振翅鲲鹏,飞向理想彼岸!(角度明确2分,修辞2分,语句通畅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选择不同角度,写作重点会有所不同:①选择“乐观向上”:重点在于鼓励小华积极看待高二的学习生活,强调在压力下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看到光明的一面,对未来充满希望。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例如,可以用“黎明前的黑暗”比喻高二的辛苦,用“阳光总在风雨后”鼓励小华坚持下去。②选择“拥有‘成长思维’”:重点在于引导小华将压力看作成长的机会,强调在挑战中学习和进步,不要害怕挫折,要勇于面对挑战。可以运用反问、设问等修辞,引发小华的思考。例如,可以问“每一次的考试,难道不是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吗?”③选择“管理情绪”:重点在于帮助小华找到合适的压力释放途径,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建议小华学习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例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可以运用比喻,将情绪比作潮水,需要疏导和控制。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语言都要真诚、友善,体现小刚对小华的关心和鼓励。20.【参考立意】 1.改变想法,减少困扰 2.聚焦事情本身,解决问题,减少困扰 3.受困扰是生命的常态,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本愿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在描述战国时期伟大宠国诗人屈原因壮志未到而投江自尽的著名是辞《七议·况江》中,有两句知名度很高的语向:井中一句是“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曲而有芳”,意思是在决令严明的良好国度,兰和並纵然在岛僻之处,也能壮发茶香:另一句是“张范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脊”,意思是即使将范兰和白芷放在一起做成佩饰,经过鲍鱼店也会失去芬芳。这两句都疑到了两种古老的植物一范兰知白芷。对于范兰,大京比较燕急,那是一种芬芳而素雅的兰科植物:而白芷究竞是什么植物,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共实,这种萧似古老神秘甚至有些距离感的粒物就在我们身边,定大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调味香料。自古以来,白芷就深得中华儿女的推崇。最初,人们对这种植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知道这是一种长在幽野却能散发浓都芳香的野草,称共为“芷”。正是这种独特的曲野溶香,为白芷平添了一抹神秘而高雅的气息,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英名的数意,视之为一种品性高洁的神草。早在上古尧年禹时代,白芷就和蒸兰一进被人们合称为“范芷”,成为王者之吞的代名词,象征岩仁义、团结等传统美德,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在古汉语中,“芷”与“芝”相迪,于是白芷也被称为“芝草”,常被拿来与兰花相提并论,以“艺兰”或“芷兰”来形容高雅的姿态,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孔子就排别崇尚芝兰,《孔子家语》中曾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的名言。但由于古人对植物分类的认知有限,加上芷和兰又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不少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尤其是萄子在《功学高》中况出了“兰槐之根是为芷”后,一些人便认为“正”指的是兰花的报,于是将芷草当成了兰草的一种。这种误解对后世的彩响颇为深远,直至2000多年后的民国时潮,著名作家沈从文还在他的《桃源与沅州》中把兰草当作芷草了。不过,更多的人还是早早就认识到了白芷这种芳香植物与兰花的区别。屈原就曾留下“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诗句。许慎也在《说文解宇》中这样描述白芷:“生于下泽,芬芳与兰同德,故骚人以兰为咏,而本草有芬存、译芬之名,古人谓之香白芷云。”许慎不仅将白芷与兰花进行了明确区分,还巧抄地群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总将两者混为一谈。第】页共8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4高二语文期中答案(2).docx 高二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