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一场风雪一场梦,半生隐忍半生狂——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年)名耳,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19岁时中秀才,28岁时中举人,36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张士诚的起义活动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因其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作品介绍《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接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们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代,即宣和年间(1119-1125)。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奸臣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横征暴敛。加之外族入侵,连年自然灾害,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第十六回)这就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水浒传》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聚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水浒人物——林冲前情提要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人称“豹子头”,其家庭生活原幸福美满。因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故高俅同他的跟班富安、陆谦设下毒计,想害死林冲。高俅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意闯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判林冲充军沧州。在监押林冲赴沧州途中,监押公差受了陆谦贿赂要在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解救。林冲和鲁智深分别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还写信给沧州官府,嘱托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后,被派去看管天王堂。课文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水浒传》前八回: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第六回 九纹龙剪迳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场风雪一场梦1.《水浒传》原文中,这一回的标题还有后半部分——“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请同学们对照下半句及《水浒传》的回目,思考本文标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什么特别之处?章回体小说的回目,上下句多是严格对仗的。“火烧”是动词,“风雪”是名词。“风雪”要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迎风沐雪”“直面风雪”“愤怒地雪耻”等意。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虽不符合一般的句法结构,但读来却很有画面感,感觉林冲正处在风雪之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细数落在林冲身上的那些风雪。(1)请浏览全文,圈画出描写“风雪”的语句并做赏析。第7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第8段: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第9段: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纷纷扬扬”写出雪花之大,“卷”写出朔风之紧,“一天”写下雪时间之长。“碎、乱”写出雪之多之杂,“紧”写出雪之迅疾、稠密。“紧”写出了雪势愈大。正面描写第8段: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崩坏的草屋,侧面写出了北风的猛烈。第10段:那两间草厅已被风雪压倒了。压倒的草厅,写出了雪的厚重。侧面描写第7段:到那厅时,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第8段: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第10段: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第10段: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把上盖的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通过写人的动作、感觉来衬托风雪之大。(2)请齐读文中关于“风雪”的描写语句,并思考这些描写有何作用?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和人物活动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a.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b.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③推动情节发展。风雪让林冲买酒驱寒,于是遇见山神庙;草屋被风雪压倒,林冲于是夜宿山神庙;为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才能让林冲听到谈话,杀敌报仇,最后投奔梁山。(3)我们前面说感觉林冲“正处在风雪之中”,仅仅是处在这自然界的“风大雪紧”之中吗?人为的谋害、旧友出卖、外在的压迫、人的阴谋、世间的黑暗……(4)文中描写的自然风雪,与林冲经历的社会风雪,是单独存在的吗?它们之间有何关联?雪太大了,太冷了,林冲去买酒御寒;买酒碰到了山神庙,回来后发现草堂塌了,无奈之下去借宿山神庙,这样逃过一劫;又因为风雪太大了,林冲用大石头靠门,挡住了来避风雪的三个人,才听到了他们作案的事情。(5)当初陆虞候三人密谋“火烧草料场”为什么要把作案的时间定在风雪夜?是偶然的吗?林冲在风雪夜被暗算,这本身就是谋划好的。这个时间点,它不是偶然的,而是精心挑选的。风雪,是陆虞候等人设计谋害林冲的必然条件。正是这场风雪,把两者联系起来:陆虞候团队在风雪夜设下惊天阴谋,想致林冲于死地;可是也正是借由风雪,林冲才侥幸得以逃脱,并知晓阴谋。最终放弃幻想,奋起反抗,斩杀仇敌。整个过程,风雪无处不在。“风雪”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密钥,因着“风雪”这一特定环境的设置,使得整个故事逻辑无限地缜密,密不透风。3.落在林冲身上的“风雪”无处不在,请梳理文章脉络,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沧州遇故人故人提醒接管草料场外出沽酒夜宿古庙隔门听计怒杀仇人引子发展高潮明线请参照这条“明线”,梳理出小说的“暗线”。开端:酒店约人发展:共商阴谋——掉包草料场——点火栽赃高潮:得意忘形——罪有应得开端风雪,打掉了林冲所有的侥幸和幻想;风雪,撕碎了林冲回归家庭守望亲人的美梦;风雪,留给林冲的只有“直面风雪”的归途。半生隐忍半生狂1.面对风雪,林冲终于出手反抗了。他是怎么反抗的?请齐读最后一段。胳察一枪,先放倒差拨。再咔嚓一枪,放倒富安。最后撂倒陆谦,扯开衣服,用尖刀捅入心窝,掏出心肝。又把差拨、富安、陆谦的人头割下,将三个人头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这真叫一个狠!2.林冲本性这么狠吗?先前的林冲性格是怎样的?①为人仗义,不辨敌人。林冲帮助过店小二,当时的林冲只仇恨陆虞候,不仇恨高衙内,更不仇恨高俅。②忍受屈辱,软弱安分。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和李小二说到这事时,却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③委屈求全,得过且过。听到李小二的报信,激起了复仇的怒火,但是在街上寻人寻了三五日,不见消息,就自心下慢了。④不善防人,随遇而安。管营派林冲接管草料场,心有疑虑,但还是听从了安排,且做了长久打算。看到屋子四下崩坏,还想去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外出沽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⑤爱憎分明,奋起反抗。草料场起火,林冲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才清楚地认识到,高俅一伙人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于是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忍——狠逼林冲就是我们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代表,在权力面前,在富贵面前,在生活面前,在有一线希望面前,他怕着我们的怕,忍着我们的忍。林冲活在那污浊的世间,哪怕是落魄,哪怕成罪囚,哪怕是苟活,哪怕是风雪交加,哪怕是凄寒到骨,哪怕我们都在为他掬一捧辛酸泪……他都能委曲求全的、随遇而安的、抱着幻想的活着。林冲为什么会怕,为什么要忍?因为他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有过优越的生活和美满的家庭,还可能会有锦绣的前程。他害怕失去这一切,所以他选择隐忍来保全他曾拥有的一切,哪怕这一切已被敲破打碎,哪怕这一切已经遥不可及,哪怕这一切只是幻影一般的存在,他都要奋不顾身的抓住,他都在忍气吞声的抓住。他已不再顾及尊严,不再在乎陷害,他要的是未来的一丝渺茫的希望。他已被这“希望”困在牢笼之中,凭他自己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走出的。从东岳庙到白虎堂,从野猪林到草料场,从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到刺配沧州的罪囚,林冲这一路艰辛备至,九死一生,但他忍了。从繁华都市到偏僻市井,从小康之家到穷困潦倒,从娇妻在侧到夜宿古庙,林冲这一路软着手,低着头,憋着气,把能受的罪受遍,把能吃的苦吃尽,他还是忍了。他就这样忍受着,好像忍受的结果是苦尽甘来的美好;他就这样沉默着,好像沉默的尽头是无限光明的前景,但他差一点就在这沉默和忍受中灭亡。3.林冲由忍到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一个为朝廷忠心耿耿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优越的社会地位,过着小康生活,他没有造反的需求。当他明白了一切之后,他就不抱幻想了,终于被逼到了统治者的对立面,被逼成了英雄。林冲的道路就是“官逼民反”的道路。林冲的命运尚且如此,更别提其他老百姓了。4.如果你是林冲,走到哪一步你就会反抗?(1)妻子当街遭人调戏。(2)被好友出卖,妻子险些被强暴。(3)遭陷害误入白虎堂。(4)发配途中,屡遭欺压,险遭杀害。(5)山神庙前得知真相。5.有人说“林冲在山神庙中的杀人场面太血腥,不能算英雄”,你认为林冲是英雄吗?名家评论:在百八将中,林冲才是有着正常的生命感觉和生活热望的人,他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不能简单理解为懦弱、逆来顺受,这是一个渴望正常生活的人的正常选择。他最后忍无可,不得不杀了仇人,足见社会之邪恶,足见恶人之不可饶恕;但他并不因此就滥杀无辜,他守住了为人的底线。我认为林冲有血性,也有理性,他冷血,但不嗜血。尊重生命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特级教师 余党绪他并不缺少血性,只不过他轻易不出手,不迁怒于人,不滥杀无辜。他行事权衡利弊,考虑全局,兼顾他人,有礼、有理、有节,闪烁着智慧与理性的光芒。与李逵相比,他没有因为仇恨而失去理智。林冲的忍耐源于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的愤怒,源于内心深处不可侵犯的尊严。——特级教师 余党绪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明末清初历史人物 金圣叹一个没有血性的人是懦弱的,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也注定是没有尊严的。林冲三番五次被“打出常轨”,他不得不起而反之。——福建师大文科资深教授 孙绍振课堂总结“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好汉歌》的旋律虽已远去,但林冲在风雪夜手刃仇敌的身影,却永远定格在文学史册。他告诉我们:英雄并非天生无畏,而是在绝境中觉醒的凡人。愿同学们以林冲为镜,既要心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热血,亦需明辨“忍与争”的智慧,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侠义篇章。一场风雪一场梦,半生隐忍半生狂。林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生命最大的尊畏和礼赞。他,是英雄!课后作业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走进了林冲的生命之后,请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