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题组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条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希特勒的意图是 ( )
A.迷惑“凡尔赛诸国”,企图重新瓜分殖民地
B.企图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C.反对共产主义,建立恐怖独裁统治
D.利用西方国家“祸水东引”的心理,掩盖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2.[2024·福建龙岩期中] 下表所示为1923—1940年意大利年平均军费的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意大利( )
时间 年平均军费/亿里拉 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
1923—1930年 51.63 19.2
1931—1940年 158.81 35.0
A.缓解经济危机冲击
B.希望巩固法西斯政权
C.推行扩军备战政策
D.积极改善国家发展环境
3.[2024·浙江浙南名校联盟开学考试] 英国首相张伯伦决心将苏、法两国倡导的“堵”,即维护凡尔赛体系的方针,改为“疏”,即调整现存格局的方针,认为只要英国作出某些让步,英、德两国达成“全盘解决”,就能稳定欧洲局势。下列项中能体现英国这一想法的事件是 ( )
A.《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B.《国际联盟盟约》签署
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题组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4.[2024·江苏盐城月考] 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历史学习中很重要。以下表格内容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 ( )
丘吉尔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斯大林  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罗斯福  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A.标志着二战进入全球阶段
B.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C.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
D.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5.[2024·江苏南通月考] 二战时期有一幅漫画,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与这幅漫画相符的事件是签署 ( )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慕尼黑协定》
D.《九国公约》
题组三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6.英国学者伊恩·克肖在《地狱之行1914—1949》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欧洲,欧洲在二战中险些毁掉自己,它最终存活了下来,但变得迥异于前。导致欧洲“迥异于前”的根本原因是 ( )
A.大战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大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C.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空前壮大
D.多极化趋势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7.[2024·山西晋城月考] 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提出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斯大林基本上接受。在东欧问题和远东问题上,罗斯福也对苏联作出了让步。这表明( )
A.雅尔塔会议保障了世界各国的利益
B.雅尔塔会议保障了世界体系的稳定
C.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D.雅尔塔会议让英国获得了极大利益
8.下图为1945年英国人所作的一幅时政漫画。这揭示了联合国 ( )
A.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B.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
D.沦为大国争霸工具
9.[2024·河北邢台期中] 1933年,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在国际裁军会议上提出一个以“全面解决裁军问题”为目标的裁军公约草案,被称为“麦克唐纳计划”。该计划提到,在削减法国等国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这一计划 ( )
A.表达了对德国扩张的愤怒
B.有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
C.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
D.带有明显强权政治色彩
10.[2024·安徽合肥期中]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与边界;建立联合国组织,其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据此可知,雅尔塔体系 ( )
A.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
B.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C.体现了国际事务平等协商的原则
D.促使美苏走向对峙的局面
易错点1 不能正确认识二战爆发的原因
11.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履行军事义务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当希特勒在1938年抛出苏台德问题时,最紧张的是唯恐卷入战争的英国。由此可见,当时( )
A.英法无力抵御法西斯的扩张
B.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
C.德国法西斯主导了欧洲局势
D.欧洲的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区分国联和联合国的原则
12.[2024·江苏扬州学业考试] 《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这体现了联合国的( )
A.“全体一致”原则
B.“大国一致”原则
C.强权政治
D.公平公正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重要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重大历史事件,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D [解析] 希特勒强调要让西方国家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还要打着反对“赤祸”的幌子达到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条约》和重新武装的目的,体现了他利用西方国家“祸水东引”的心理,掩盖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项正确;希特勒此举是为了迷惑“凡尔赛诸国”,但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而是掩盖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排除A项;从题干所给材料无法看出德国企图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排除B项;希特勒的目的是掩盖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排除C项。
2.C [解析] 1931—1940年意大利的年平均军费比1923—1930年上升较多,且在公共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上升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意大利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军费的上升及军费在公共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上升都是意大利推行扩军备战政策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意大利军费扩张,没有体现其对经济危机的有效缓解,排除A项;意大利扩军备战是为了对外侵略扩张,排除B项;意大利在此时期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没有积极改善国家发展环境,排除D项。
3.C [解析] 绥靖政策是英、法帝国主义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题干所述英国的这一想法,就是这一政策的表现。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这是体现绥靖政策的突出事例,C项正确。《凡尔赛条约》是一战后针对德国的条约,排除A项;《国际联盟盟约》是一战后为成立国联签订的盟约,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排除D项。
4.A [解析] 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标志着二战进入全球阶段,A项正确;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排除B项;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的是绥靖政策的推行,排除C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在1942年,排除D项。
5.B [解析] 漫画体现的是英美领导人接受世界自由火炬,苏联也伸手响应,这说明二战爆发后,在法西斯侵略扩张面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有了共同的目标。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表明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联合起来抗击法西斯,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项正确。《国际联盟盟约》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于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当时苏联尚未建立,排除A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二战中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与会各国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排除D项。
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中期,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削弱了欧洲实力,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于20世纪90年代,且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的具体表现,并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空前壮大是外部客观环境,并非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才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7.C [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苏联、美国、英国为了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不惜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雅尔塔会议所达成的协议及之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C项正确;保障了世界各国的利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下,世界仍有局部热战发生,保障世界稳定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雅尔塔会议是大国妥协的产物,无法断定英国是否获得了极大利益,排除D项。
8.A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945年”及“所有玩家一起玩,但不能因此限制玩家各自风格”并结合所学得出,在联合国处理国际问题时,各国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反映出联合国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战争问题,排除B项;漫画无法揭示“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排除C项;漫画没有涉及大国争霸,排除D项。
9.C [解析] 据材料“在削减法国等国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可得出“麦克唐纳计划”对法西斯德国军备扩张的纵容,即这一计划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该计划对德国扩张的“愤怒”,排除A项;这一计划不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排除B项;强权政治指的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依仗其军事、政治、经济优势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强力推行其政治主张,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别的国家,而材料中的这一计划并未体现强权政治色彩,排除D项。
10.B [解析]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按照美苏英的意向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对旧有国际格局的调整,而非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排除A项;平等协商原则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雅尔塔体系促使美苏走向对峙,排除D项。
11.B [解析] 根据材料“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履行军事义务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害怕卷入战争,于是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说明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B项正确;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并不能说明英法无力抵御法西斯的扩张,排除A项;德国法西斯在当时并未主导欧洲局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危机影响英国的对外政策,而非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排除D项。
12.B [解析] “大国一致”原则是指决议必须由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通过,每个常任理事国都有否决权。根据材料“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可知这体现的是“大国一致”原则,B项正确。“全体一致”原则是国际联盟的原则,排除A项;“大国一致”原则不属于强权政治,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联合国的公平公正,排除D项。
13.示例一:
事件: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德国突袭波兰、太平洋战争爆发。
论题:二战从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阐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正式以武力的方式对中国进行侵略,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在欧洲,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发展到全球阶段。总之,二战是从法西斯国家对亚洲、欧洲的局部侵略开始,进而发展到全球范围的战争。
示例二:
事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全面侵华、德国吞并奥地利。
论题:经济危机加快了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的步伐。
阐述: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德、日等国遭受重创,经济崩溃、政局动荡。1933年,希特勒开始执掌德国大权,其统治下的纳粹党建立了法西斯专政;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逐渐形成。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
总之,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日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解析] 结合材料中二战的发展进程,可得出二战从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结合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太平洋战争爆发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得出结论,二战是从法西斯国家对亚洲、欧洲的局部侵略开始,进而发展到全球范围的战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