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题组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1.[2024·四川自贡期中] 有学者指出美苏大战略中含有巨大差异,美国是要全球扩张,而苏联则要求划分势力范围。出于这种差异,美国把苏联建立势力范围的行动视为对美国实现其大战略的巨大障碍与威胁,认为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于是就有了“遏制”政策。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 )A.意识形态的不同B.社会制度的不同C.经济体制的不同D.国家利益的不同2.[2024·山东威海月考] 1950年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美英法等几个北约成员国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它要求成员国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原子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成立 (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C.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D.直接导致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3.[2024·江苏徐州学业考试] 下图所示的漫画反映的是美国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由此可见,美国 (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行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D.推动欧盟建立 题组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4.[2024·江苏连云港学业考试] 苏联外交官特罗扬诺夫斯基认为这场危机“使他们意识到——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中——核灭绝是真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核边缘政策绝对不能考虑”。这场危机是 (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C.第二次柏林危机 D.朝鲜分裂5.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西欧各国昔日受到美国的“保护”,现在随着经济的增长,也敢同美国分庭抗礼。这表明 ( )A.经济增长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原因B.经济上的大国必然要在政治上谋求权力C.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D.日本和西欧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6.[2024·甘肃陇南期中]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建立“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的主张;1974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纲领,并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地行使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主权来巩固他们的独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A.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B.彻底终结了美苏对峙的局面C.有效维护了世界多极化格局D.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题组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7.[2024·江苏扬州学业考试] 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十”概括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十年,匈牙利用了十个月,民主德国用了十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十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十个小时”。由此可知( )A.两大阵营对峙完全形成B.东欧国家实现独立C.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崩溃D.多极化格局已形成8.[2024·江苏扬州月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新攻势。开展攻心战,利用电台大肆宣扬,动摇人们的信仰,传播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等。这里的“新攻势”是指( )A.大搞军备竞赛 B.放弃军事对抗C.强化经济渗透 D.“和平演变”战略9.[2024·河北保定月考]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美国不甘落后,1958年1月,成功用“朱诺1号”火箭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据此可知,当时的航天技术研究 ( )A.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B.服务于冷战争霸的需要C.体现出一定国际合作D.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0.[2024·陕西商洛期中] 随着日、欧两强与中国、南斯拉夫等国在两大阵营中形成离心之势,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霸高潮兴起,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步演化为美苏两国的全球霸权之争。可以说,冷战时代的两极均势是各种力量的交叉、弥散与界线的模糊。这说明( )A.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B.两极均势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C.美苏冷战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D.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区分冷战开始的标志和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1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 ( )A.美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B.美苏冷战正式开始C.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雅尔塔体系已瓦解 易错点2 不能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冷战的影响12.[2024·河北邢台期末] 美国在冷战期间研发了包括核武器、洲际导弹、航空定位系统、火箭发动机、电子对抗系统以及通信卫星等。苏联的科技领域在冷战期间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核武器研制、航天器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这说明 ( )A.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展B.大国凭借经济实力相对抗C.现代科技决定了战争的形式D.科技竞赛恶化了美苏关系13.(12分)[2024·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开学考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他能阻止吗 自由之路 美国式的合作以上三幅漫画分别为20世纪中期美国、德国和苏联漫画家对同一事件的描绘。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幅漫画进行赏析,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明确写出赏析画作,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D [解析] 美苏大战略之间的巨大差异,即美国追求全球扩张与苏联要求划分势力范围的对立,本质上反映的是两国国家利益的不同,D项正确;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两大基本因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的不同是造成美苏大战略差异的具体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三项。2.B [解析] 根据材料“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原子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由此可见,材料所述正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B项正确,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奠定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排除C项;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在1948年,与1950年1月“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成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3.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即援助西欧的经济计划,B项正确;推行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与图示美元的标志不符,排除A项;建立北约是美国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与图中内容“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不符,排除C项;欧盟的建立与图示信息无关,排除D项。4.B [解析] 根据材料“核灭绝是真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核边缘政策绝对不能考虑”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发生的事件,是冷战期间美国、苏联两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它险些酿成热核战争,B项正确;两次柏林危机、朝鲜分裂虽然都是冷战的产物,但是都与核危机无关,排除A、C、D三项。5.A [解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开始谋求摆脱美国控制,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这表明经济增长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经济上的大国必然要在政治上谋求权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未提及其影响,排除C项;日本和西欧是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受益者,广大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D项。6.A [解析] 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把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为目标,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A项正确;“彻底终结”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当时的世界仍处于两极格局,排除C项;D项夸大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排除D项。7.C [解析] 结合所学,材料中信息主要反映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渐走向瓦解,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崩溃,C项正确;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阵营对峙完全形成,排除A项;二战后,东欧国家陆续实现独立,排除B项;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除D项。8.D [解析]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制定“和平演变”战略,“开展攻心战,利用电台大肆宣扬,动摇人们的信仰,传播西方的生活方式等”,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并不是军备竞赛,也不是指放弃军事对抗,排除A、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和思想方面的腐蚀,并不是经济渗透,排除C项。9.B [解析]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对抗,双方展开军备竞赛,在空间技术领域也互相竞争,两国竞相发射了人造卫星,反映出当时航天技术研究服务于冷战争霸的需要,B项正确;仅凭航天技术研究并不能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竞争,没有体现国际合作,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航天技术研究给两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排除D项。10.A [解析] 随着日本、西欧实力的增强,资本主义阵营逐渐不稳固,中国、南斯拉夫等国与苏联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也呈现离心趋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逐渐发展起来,多极化趋势逐渐出现并增强,这体现了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两极均势并没有摧毁世界殖民体系,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两极格局瓦解,排除C项;政治多极化格局至今仍在形成过程中,排除D项。11.B [解析]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明确提出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这一主张即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B项正确;拉开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排除C项;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才宣告瓦解,排除D项。12.A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苏在高精、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冷战期间,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双方在科技领域展开了竞争,这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仅提及美苏科技成就,未涉及经济实力的对抗,排除B项;“现代科技决定了战争的形式”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争霸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展,而非科技竞赛恶化了美苏关系,排除D项。13.示例:《美国式的合作》赏析 《美国式的合作》漫画描述了三人正把写有“英国——美国第49州”“法国——美国第50州”“意大利——美国第51州”字样的布块缝在美国人裤子上。漫画意在告诉我们在“美国式的合作”过程中,英国、法国、意大利正在成为美国的附属,接下来还有其他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欧洲国家也将成为美国的附属。此漫画是20世纪中期苏联人所绘制的。漫画作者站在苏联的立场讽刺了美国想通过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在资本主义阵营内部推出了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兴,但也使欧洲被迫置于美国经济控制之下,使得美国获取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苏联针锋相对,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来应对。同时,欧洲国家内接受的援助不均衡,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矛盾和隐患,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总之,马歇尔计划既是二战后美国主导的旨在帮助欧洲恢复和发展的经济援助计划,也是美苏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 根据设问要求,选择其中一幅漫画进行赏析,如选择《美国式的合作》进行赏析。根据材料“美国式的合作”的画面内容可知,该漫画描述了三人正把写有“英国——美国第49州”“法国——美国第50州”“意大利——美国第51州”字样的布块缝在美国人裤子上。漫画意在告诉我们在“美国式的合作”过程中,英国、法国、意大利正在成为美国的附属,接下来还有其他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欧洲国家也将成为美国的附属。根据漫画出处可知此漫画是20世纪中期苏联人所绘制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作者站在苏联的立场讽刺了美国想通过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此外,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及影响等方面分析阐述马歇尔计划,最后总结概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