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题组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2024·云南大理期末] 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制宪议会一致通过了独立宪法,并定于3月21日宣布独立。这些事件( )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增强C.表明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D.促使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兴起2.[2024·辽宁抚顺期中] 20世纪60年代,不少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都选用了埃塞俄比亚国旗的红黄绿三色作为自己国旗的颜色。这表明埃塞俄比亚( )A.民族独立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B.推动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C.帮助非洲大陆实现了完全独立D.成为非洲最早实现独立的国家3.[2024·辽宁部分高中月考] 1960年6—9月,古巴政府先后接管了外国炼油厂、美国银行和部分美国企业。10月,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禁运后,古巴把余下的400多家美资企业也收归国有。这表明古巴革命 ( )A.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C.增强了经济的自主性D.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题组二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之际,大力推进工业化,实现经济腾飞。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是 ( )A.结合国情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B.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C.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D.坚持创新,掌握核心科技5.20世纪70—90年代初,东南亚一些国家大力加强对各类农业初级产品的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埃及则努力发展运河、劳务输出和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外汇收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上述国家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是 ( )A.调整产业结构 B.积极引进外资C.发展外向型经济 D.加强政府干预6.1950年时,世界上人口规模在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有78个,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只有24个。1975年,世界上共有183个大城市,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有95个。1985年,仅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就达到了276个。这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B.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发展的障碍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D.发达国家放弃了殖民侵略活动 题组三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7.[2024·湖北七校联盟联考] 1990—1994年,墨西哥吸引了高达1040亿美元的外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据世界银行计算,根据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的需要,墨西哥吸引外资的数量应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4%。这说明了 ( )A.政治格局的变动刺激经济高速发展B.墨西哥的经济面临较大风险C.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D.跨国公司推动资本全球扩张8.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之路面临的国际性问题是 ( )A.贪污腐败和环境恶化问题B.世界殖民体系的压迫C.贫富分化和人口膨胀问题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9.[2024·河北张家口期中] 英国在印度的一位官员这样描述印度形势: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英国官员的这一描述 ( )A.反映了印度独立是大势所趋B.出于缓和英印关系的需要C.体现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D.起因是印度共和国的成立10.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1954年10月,英国承认埃及对苏伊士运河享有主权,但运河管理权仍由英法霸占。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守军发起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埃及军民奋起抗击,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埃及最终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 ( )A.埃及民主革命任务艰巨曲折B.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共识C.殖民霸权威胁民族国家发展D.发展中国家联合抗击侵略 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11.[2024·山东潍坊期中] 1946年2月,印度孟买水兵起义,要求英国“退出印度”。英国首相艾德礼派内阁使团前往印度,临行前他说:“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不行的,1946年的局面不是1920年、1930年或甚至是1942年的局面。”这反映了(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深入开展C.英国综合国力的衰退D.英国加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12.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如1972年非洲用38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一辆卡车,到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能换回一辆卡车。这反映出非洲国家 ( )A.争取实现民族独立的任务繁重B.面临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C.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D.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1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9年,新加坡颁布《新兴工业法令》,1961年成立经济发展局,之后又相继颁布《经济扩展鼓励法令》《雇佣法》和《工业关系法令》等,确立面向出口的工业发展方针。新加坡经济发展概况1960—1975年 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1%1960—1976年 国内工业产品的直接出口值由164.3百万元增至9 575.9百万元1976年 国内产品出口美国1 623.3百万元,占17.3%,居第一位;其次是日本1 384.4百万元,占14.9%;第三是联邦德国423.2百万元,占4.6%——摘编自何启拔《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速度问题》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巴西致力于经济发展,利用国际资本纷纷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机会,积极引进外资,改变以往单纯依赖美、英资本的局面。1968年,外国在巴西的直接投资为18.5亿美元,1973年达到45.7亿美元。巴西把扩大出口视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杠杆,1968—1973年,巴西向非洲、西亚和中东地区、拉美一体化协会成员国出口剧增。1967年,巴西在北部设立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电子工业、手表工业、光学仪器工业等,带动北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巴西政府把“拥有高质量的人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投资教育事业,向国外派遣大批留学生。1968—1973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11%以上,创造了“巴西奇迹”。——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西奇迹”出现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巴西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4分)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1.A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及非洲的独立浪潮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仅符合英国对印度的政策调整,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C项;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兴起促使这些事件的发生,D项因果倒置,排除D项。2.B [解析] 20世纪60年代不少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采用埃塞俄比亚国旗色彩作为自己国旗颜色的行为,象征着对埃塞俄比亚独立精神的致敬,反映了埃塞俄比亚独立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埃塞俄比亚民族独立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非洲还未实现完全独立,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3.C [解析] 古巴革命把外国的经济势力排除出古巴,以减轻外国对古巴的经济控制,增强了经济的自主性,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所有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材料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古巴革命中将外资企业收归国有,没有体现农轻重的比例,跟国民经济结构无关,排除B项;古巴革命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A [解析] 二战后,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之际,大力推进工业化,实现了经济腾飞,据此可知,新兴工业化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国情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A项正确;材料侧重强调的是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而非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科技创新的信息,排除D项。5.A [解析] 由材料“东南亚一些国家……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埃及则努力发展……服务行业,增加外汇收入”可知,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调整产业结构,没有提及引进外资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埃及则努力发展运河、劳务输出和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外汇收入”并结合所学可知,埃及这一举措并非发展外向型经济,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这些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加强了干预,排除D项。6.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从1950年到1985年,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A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不代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排除C项;发达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7.B [解析]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990—1994年,墨西哥引进外资数量远超其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使墨西哥经济面临较大风险,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墨西哥这一时期外资引入的巨大规模,但无法体现这是政治格局变动的结果,且“经济高速发展”表述有误,排除A项;外资的大量进入反映了墨西哥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这一现象也给墨西哥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不能据此得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跨国公司对资本全球扩张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8.D [解析] 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之路面临的国际性问题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D项正确;贪污腐败和环境恶化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内问题,排除A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排除B项;贫富分化和人口膨胀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内问题,排除C项。9.A [解析] 材料反映二战后印度的政治形势,就像“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危险万分,英国面对这一现象“并无选择的余地”,这体现出印度的独立是大势所趋,A项正确;材料突出反映的是二战后印度的政治形势发展情况,与缓和英印关系的联系不大,排除B项;仅从印度的政治形势,无法得出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C项;印度共和国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D项。10.C [解析] 英法为了继续霸占埃及苏伊士运河,借口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表明殖民主义威胁民族国家发展,C项正确;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奋起抗击英法入侵,最终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材料反映出埃及民族民主革命取得重要成果,而非任务艰巨曲折,排除A项;英法联合以色列入侵埃及,体现和平与发展面临挑战,而非成为各国共识,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发展中国家联合抗击侵略,排除D项。11.C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国家实力,二战后面对印度的独立要求,英国不得不作出让步,C项正确,排除D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并非强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深入开展,且20世纪40年代初该运动陷入低谷,排除B。12.B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1972—1980年,非洲对外贸易中,用初级产品兑换西方的工业品,初级产品的价值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快速下降,说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突出反映的是非洲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不是民族独立任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困境,并未提及它们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非洲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状况,排除D项。13.(1)特点:立法保护;以出口工业为主体;发展速度快;工业生产依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原因:大力吸引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自由贸易区,加速落后地区开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加强人才培养。(3)启示: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重视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959年,新加坡颁布《新兴工业法令》,1961年成立经济发展局,之后又相继颁布《经济扩展鼓励法令》《雇佣法》和《工业关系法令》等,确立面向出口的工业发展方针”可知立法保护;根据材料“国内工业产品的直接出口值由164.3百万元增至9 575.9百万元”可知,以出口工业为主体,发展速度快;根据材料“国内产品出口美国1 623.3百万元,占17.3%,居第一位;其次是日本1 384.4百万元,占14.9%;第三是联邦德国423.2百万元,占4.6%”可知,工业生产依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2)问,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巴西致力于经济发展,利用国际资本纷纷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机会,积极引进外资,改变以往单纯依赖美、英资本的局面”可知大力吸引外资;根据材料“巴西把扩大出口视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杠杆,1968—1973年,巴西向非洲、西亚和中东地区、拉美一体化协会成员国出口剧增”可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根据材料“巴西在北部设立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电子工业、手表工业、光学仪器工业等,带动北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可知,建立自由贸易区,加速落后地区开发;根据材料“巴西政府把‘拥有高质量的人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投资教育事业,向国外派遣大批留学生”可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加强人才培养。第(3)问,根据材料一“1959年,新加坡颁布《新兴工业法令》,1961年成立经济发展局,之后又相继颁布《经济扩展鼓励法令》《雇佣法》和《工业关系法令》等,确立面向出口的工业发展方针”、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巴西致力于经济发展,利用国际资本纷纷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机会,积极引进外资,改变以往单纯依赖美、英资本的局面”,结合所学,可从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重视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等方面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