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物理必修一4.6《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超重与失重》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的一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牛 顿运动定律相关知识后编排的,是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用规律分析现象的典型 实例。通过它的学习,学生不仅会对牛顿运动定律有更深入、更本质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掌握超重和失重的特点,并能够区分超重和失重。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超重和失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分析电梯升降、火箭发射等过程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热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物理观念:通过学习超重和失重,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到超重和失重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表现。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三、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为深入学习超重与失重打下知识基础;2.学生在学习超重与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可能存在 “超重与失重就是物体自身所受重力发生变化”的错误想法,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性学习。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 演示纸带挂钩码实验: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纸带未断提问问题:只用一个手,一个钩码有没有办法把纸带拉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过渡。进一步提出问题:纸带断了是钩码变重了吗?我们在这节课中寻找答案。学生活动设计:观看演示实验,思考并尝试把纸带拉断的方法。问题一:纸带断了是钩码变重了吗?学生分析总结:纸带断了钩码没变重教学环节二:分析测力计称重时状态,引导学生解释原理。提出问题: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呢?演示实验:将测力计迅速上提,指针会发生上下移动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过渡。得出结论:有时钩码对弹簧秤的拉力超出了钩码的重力,有时却比钩码的重力要小。引出初步概念:在物理学上把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反过来把物体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理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学生活动设计: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问题一: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呢?学生分析总结: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问题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学生分析总结:在物理学上把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反过来把物体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理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教学环节三:分析测力计称重时状态,引导学生解释原理。提出问题: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播放视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过渡学生活动设计:观察演示实验,记录示数变化问题一: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学生分析总结: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会增大,物体超重教学环节四:手机软件:物理手机工坊捕捉蹲下起立加速度的微小变化。通过手机传感器测出蹲下起立的过程,分析超重失重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学生活动设计:请学生参与体验超重和失重问题一:蹲下起立的过程,分析超重失重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学生分析总结:蹲下的时候,先失重再超重,起立的时候,先超重再失重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本节课学习了超重与失重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深入了解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特点和产生原因。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标题: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一、超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其重力特点:加速度向上,重力不变二、失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其重力特点:加速度向下,重力不变三、超重与失重的产生原因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超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失重四、实例分析电梯升降火箭发射太空站中的宇航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掌握超重和失重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超重和失重,这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验、实例分析等。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学生的反馈和练习情况来评估。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从练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完成练习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