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新课导入你是否想起曾经的中国...2018年4月,美英法对叙利亚发动袭击,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在联合国大会上据理力争,但最终无力挽救国家被袭击的局面,只能在联合国外黯然神伤。以下两则新闻体现了什么问题?2020年,塞尔维亚总统与美国总统会面,特朗普背靠大皮沙发转椅,显得气派十足,而同为国家元首的武契奇,则面对特朗普,在一张小靠背椅上入座《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巴黎和约》弱国无外交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1.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梳理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时空观念)2.通过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史料实证)3.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背景,辩证看待国际形势变化,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国家主权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4.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历史解释)5.通过周恩来为新中国外交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其外交智慧和人格魅力。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近代外交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特点和主要区别是什么?《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巴黎和约》近代的外交:屈辱外交(不独立、不平等、不自主)“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主要区别:国家是否独立;社会性质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苏联中国美国谋求民族独立新兴独立①国内: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②国际: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封锁和禁运③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百废待兴;政权需要巩固2.和平外交政策背景: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新中国外交政策“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指导思想为什么在建国初要实行“一边倒”的基本方针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目的: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一边倒”要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新中国外交成就:①建国第一年,新中国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苏联1950.21949.10.21949.12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建交)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贷款给中国3亿元(中苏结盟)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②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新中国外交成就:③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174.影响:①成功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②为恢复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建交国家 10 7 1 0 0建国初期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表格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1950年后新中国再次陷入外交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①二战后,亚洲和非洲诞生了一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②美国挑拨中国同邻近国家的关系。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限制了选择的范围,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区别对待,影响了新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再次破局?5.新中国外交困局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①1950年后,新中国的外交陷入了困境②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限制了选择的范围,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区别对待,影响了新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缅甸总理吴努缅甸人口只及中国的云南省,缅政府一直担心中国对缅甸有领土野心,因而十分恐惧,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印度总理尼赫鲁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担心中国会实行扩张主义,谋求地区霸权。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于西藏问题进行会谈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朋友——周恩来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美国的干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最基本的原则),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他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正式确定1954年底,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周恩来与吴努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他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4)意义: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倡议到推广,已经走过来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它排除了各种干扰,曲折前进,逐渐为各国普遍接受,显示了无限的生命力。—— 裴默农:《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①对中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对世界: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二.辽与北宋的和战练一练以下几个事件分别违背或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一项?互不干涉内政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对台军售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国援助非洲铁路美国空袭伊拉克意大利与中国共抗疫情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实践——日内瓦会议(1954年)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时间:(2)地点:(3)地位:(4)内容:(5)意义:1954年4月至7月瑞士·日内瓦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精彩亮相,耀动日内瓦实践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准备乘“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飞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落周恩来因行程有变,幸免于难,但中国代表团仍然参加了这会议相关史事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①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峙局势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②刚刚脱离殖民统治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认识到,要保卫世界和平、维持国家独立,发展经济,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亚非国家独立。独立后的亚非国家遇到哪些共同问题?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概况①召开时间: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②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③会议的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④目的:反对殖民主义,进行友好合作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斯里兰卡代表台湾应当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巴基斯坦代表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还利用国外华侨搞颠覆活动 。参会的29个国家中,有22个没有与中国建交,甚至没有打过交道,不少国家对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虑。有的受美国影响对中国持敌视态度。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3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4.方针:“求同存异”方针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同历史遭遇相同:曾经受帝国主义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如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求同存异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所表达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2015年4月24日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各方人士请周总理签名留念团结、友谊、合作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5.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③外交家的努力。①新中国成立,国家获得独立;②正确的外交政策;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在周恩来26年的外交生涯中,到他逝世前,总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还包括美国和日本。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中国在五十年代取得的成就:(周恩来的贡献)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合作探究 有人说:“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你能说说五十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么?在周恩来26年的外交生涯中,他促使新中国从零开始,破冰、突破封锁、朋友遍天下,最终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不可忽略的世界一极。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一周他 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也是新中国的首任外交部长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结合本节课所学,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国际形势外交家品质国家实力一个国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丘吉尔“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原因:①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②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④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启示:弱国无外交;提高综合国力;灵活政策;外交家努力。课堂小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意义:1953年底,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打开新局面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时间/人物:特点:方针:意义:1955年 周恩来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求同存异”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随堂训练1.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建国初我国奉行(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D.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政策2.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70年来,它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C.成为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 D.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首次提出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