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题组一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2024·云南师大附中月考] 下列表格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历程。这主要体现了英国革命具有( )1640年 革命爆发议会在内战中获胜后 处死国王、共和国、军事独裁、王朝复辟1688年 “光荣革命”1689年 《权利法案》1701年 《王位继承法》A.曲折性 B.广泛性C.传承性 D.妥协性2.18世纪60年代以前,英属北美13块殖民地的人民大都自命为英王的臣民。但是,随着英国对殖民地经济掠夺的加剧,当地人不再以弗吉尼亚人、纽约人自居,而是强调自己“美利坚人”的身份。这反映了 ( )A.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B.美国政治独立的经济根源C.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分裂D.英国对殖民地教育的强化3.[2024·广西贵百河月考] 下面是法国大革命前三个等级基本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人口比例 0.5% 1.5% 98%土地比例 10% 25% 65%A.社会的流动和分化加速B.民主共和政体有待完善C.封建统治面临政治危机D.大革命的群众基础薄弱 题组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4.“光荣革命”后,虽然“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王继续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但是“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这说明英国 ( )A.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B.君主制开始走向消亡C.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D.议会受到王权的限制5.[2024·河南新乡月考]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纸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美国由此确立了 ( )A.三权分立原则B.民主共和制C.君主立宪制D.联邦制 题组三 资本主义的扩展6.1856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称: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俄国农奴制度( )A.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纷争B.导致社会矛盾激化C.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保留大量封建残余7.1861年,美国因棉花出口已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的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这成为这个国家的危机。“这个国家的危机”主要指( )A.关税问题B.西部领土建州问题C.奴隶制存废问题D.农民土地问题8.[2024·浙江宁波月考] 右图是19世纪末的政治漫画《丢下领航员》。威廉二世即位后,与宰相俾斯麦发生多次冲突。于是,他在1890年解除俾斯麦的首相职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 ( )A.君主个人权力的强大B.责任内阁制度实施困难C.宰相和皇帝互相制衡D.民主宪政传统丧失殆尽9.[2024·浙江精诚联盟月考] “革命”一词原意为“旋转”“转一圈后回归”,在政治上表示政府组成人员的更替。法国大革命之后,这一词汇变成了“通过武力从根本上变更政治体制”的意思。这表明法国大革命( )A.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B.消灭了欧洲的封建势力C.强化了君主集权意识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产生10.[2024·河北保定月考] 1787年宪法起草人之一的约翰·杰公然宣称:普通平民过于愚昧无知,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作坊师傅和工人的位置,就是在车床旁边,而农民的位置,就是在犁耙后面;国家的事务应该由有钱的和高尚的人们来管理。上述观点(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B.强调社会多个阶层的义务C.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D.力图维护资产阶级的特权 易错点1 不能正确认识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11.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在向国王提供拨款时,确定了一个新的原则,那就是议会有权知道拨款的使用情况。1690—1691年,下议院频繁地为国王的特殊需要给予拨款,并且也确保了每笔资金没有被挪作他用,而议会也最终成为英国宪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说明 ( )A.英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英国宪政模式能有效地制约国王C.君主立宪制下的英王失去行政权D.英王可胁迫议会为其需要而拨款 易错点2 不能全面认识美国政治制度12.有学者指出,现在看来,1787年宪法关于奴隶制的妥协和在参众两院问题上的妥协完全不同,毫无伟大可言,岂止不伟大,简直就是有罪,而且危险。这里的“危险”主要是指( )A.阶级矛盾尖锐 B.战争与国家分裂C.社会制度落后 D.阻碍工业化发展13.[2023·陕西部分名校联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马拉之死》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注:圣贝尔纳山,又译“圣伯纳隘口”,是法国由北向南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的通道。材料二 马拉(1743—1793年)曾在巴黎行医,他连续发表多篇有关火、热、电、光方面的论文,但未能得到科学院的认可,他感到自己遭受当权者的迫害,加入了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行列。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他主编报纸,抨击旧制度和一切统治者。随着革命的深入,他成为激进派(雅各宾派)的代表人物,积极倡导对旧贵族和反对派采取暴力恐怖措施。1793年,马拉遇刺身亡。刺杀发生后,画家达维特(又译“大卫”)立即赶到现场画了速写。随后,他“应人民的要求”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油画《马拉之死》。画中的马拉是一名善良、诚实和具有无私爱国情操的男子。不久,达维特受命担任革命宣传部主任。拿破仑称帝后,他成为御用画家,创作了多幅歌颂拿破仑的巨作,如《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加冕礼》等。——摘编自吴禾《艺术作品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性解读——析<马拉之死>》(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马拉之死》和《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的创作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4分)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A [解析]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经过共和国、军事独裁、王朝复辟,通过“光荣革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体现出英国革命具有鲜明的曲折性,A项正确;从表格中看不出英国革命具有广泛性,排除B项;表格体现不出传承性,排除C项;“光荣革命”体现出一定的妥协性,但材料中其他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妥协性,排除D项。2.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英属北美13块殖民地的人民对英国的种种限制和剥削强烈不满,他们不愿再做英王的臣民,而是强调自己是“美利坚人”,反映了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美国政治独立的经济根源,排除B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分裂”与北美13块殖民地人民一致强调自己是“美利坚人”不符,排除C项;英国对殖民地教育的强化与“英国对殖民地经济掠夺的加剧”“(殖民地人民)强调自己‘美利坚人’的身份”不符,排除D项。3.C [解析] 法国大革命前三个等级中,第一、二等级人口少,土地占比大,第三等级人口多,土地占比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第三等级土地少,却要承担国家大部分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他们希望改变不合理的状况,这就表明法国封建统治面临政治危机,C项正确;社会流动是指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或阶层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阶层的转变,具体而言是财富、职业、身份、社会地位的变动,这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时间是法国大革命前,当时的法国还未确立民主共和政体,谈不上“有待完善”,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中,人民把革命不断向前推进,群众基础并不薄弱,据材料,第三等级人口比例为98%,也说明大革命的群众基础并不薄弱,排除D项。4.C [解析] 依据材料“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可以看出,“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C项正确,排除D项;“光荣革命”前,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光荣革命”后,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保留了君主制,排除B项。5.D [解析]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有一定自治权,说明美国确立的是联邦制,D项正确;三权分立是指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相互监督、制衡,但材料描述的是联邦制,排除A项;民主共和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美国没有实行过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6.B [解析] 根据材料“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可知,俄国的农奴制度激化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俄国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奴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排除C项;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这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7.C [解析]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南方盛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控制着大量劳动力,与北方工业化发展需要更多自由劳动力相冲突,南北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矛盾尤其尖锐,导致美国出现了重大危机,C项正确;关税问题与“自由劳动相冲突”等不符,排除A项;西部领土建州问题并非美国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农民土地问题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8.A [解析] 19世纪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与宰相俾斯麦发生多次冲突,最后解除俾斯麦的职务。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任命与废除宰相,A项正确。德国实行的并不是责任内阁制,排除B项;德国皇帝权力很大,宰相并不能制约皇帝,排除C项;“丧失殆尽”说法过于绝对,德意志帝国的议会拥有一定的权力,排除D项。9.A [解析] 法国大革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A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并没有消灭欧洲的封建势力,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C项;启蒙思想在17世纪兴起,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排除D项。10.D [解析] 1787年宪法是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宪法,其目的在于巩固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约翰·杰强调国家应该由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国家的事务应该由有钱的和高尚的人们来管理,这说明他力图维护资产阶级的特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社会多个阶层的义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与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11.B [解析] 由材料及所学可知,近代英国代议制宪政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地制约国王,是因为议会对国家财政的严密控制,B项正确;英国未确立三权分立的体制,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但这并不代表英王失去行政权,事实上,当时国王仍有一部分行政权,排除C项;在英国宪政模式下,国王可以要求议会拨款,但不能胁迫,国家权力的中心还是议会,排除D项。12.B [解析] 根据材料“1787年宪法关于奴隶制的妥协和在参众两院问题上的妥协完全不同,毫无伟大可言,岂止不伟大,简直就是有罪,而且危险”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中南方与北方的妥协结果是保留了奴隶制,这一制度为后来美国分裂和内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奴隶制的保留虽然会造成黑人奴隶与种植园奴隶主的矛盾,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危险”,排除A项;奴隶制并非社会制度,排除C项;奴隶制在一定时期内阻碍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危险”,排除D项。13.(1)《马拉之死》的背景:法国革命形势高涨(法国革命达到高潮);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艺术家和人民群众同情并参与革命。《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的背景:拿破仑称帝;法国击退反法盟军的进攻并展开反攻;拿破仑加强了对艺术创作和革命宣传的控制。(2)评价:法国大革命一度推翻了法国的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广泛传播了启蒙思想和革命原则;大革命时期的激进措施和拿破仑时期长期的对外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其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答出两点即可,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解析] 第(1)问,《马拉之死》的背景:由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他主编报纸,抨击旧制度和一切统治者”,可得出法国革命形势高涨;由材料二“随着革命的深入,他成为激进派(雅各宾派)的代表人物,积极倡导对旧贵族和反对派采取暴力恐怖措施。1793年,马拉遇刺身亡。刺杀发生后,画家达维特(又译‘大卫’)立即赶到现场画了速写。随后,他‘应人民的要求’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油画《马拉之死》”及所学,可得出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艺术家和人民群众同情并参与革命。《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的背景:由材料二“拿破仑称帝后,他成为御用画家,创作了多幅歌颂拿破仑的巨作”及所学,可得出拿破仑称帝;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击退反法盟军的进攻并展开反攻,拿破仑加强了对艺术创作和革命宣传的控制。第(2)问,由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他主编报纸,抨击旧制度和一切统治者”及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一度推翻了法国的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由材料二“拿破仑称帝后”及所学,可知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广泛传播了启蒙思想和革命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时期的激进措施和拿破仑时期长期的对外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其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