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题组一 工业革命的背景
1.[2024·山东泰安月考]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出现了农业的彻底革命。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哪里有工作或工资较高,他们便往哪里去,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工作。材料反映了 ( )
A.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C.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农村面貌
D.欧洲以外的地区尚不具备工业革命条件
2.18世纪,英国的棉织品大为流行,有人统计,即使把当时妇女和儿童都投入生产,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英国( )
A.开展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B.劳动力资源的严重匮乏
C.革新技术的条件已具备
D.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性
3.18世纪中叶,在英国手工工场内,生产过程被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操作:金属加工已有500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针的制作分工为计抽铁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者一人,钻鼻者又一人。这一现象 ( )
A.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B.为机器发明创造了条件
C.源于工业文明的开展
D.反映出英国科技的发达
题组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
4.[2024·山东济宁期中] 工业革命期间,以瓦特为代表的能工巧匠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他们接受的是学徒教育。在伦敦当学徒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在首饰店当学徒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船;见习司炉工斯蒂芬森靠在夜校旁听和自学制造出第一辆火车。这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
A.科学家更重视参与生产实践
B.尚未重视对科学理论的探究
C.学徒教育质量优于学校教育
D.技术发明主要源于经验积累
5.[2024·辽宁抚顺期末] 1836年美国修正了《专利法》,成立了专利局,使发明人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各项发明不断涌现,像轧棉机、造纸机、印刷机、缝纫机、收割机、电报机等发明都是出自美国人之手。由此可以推知 ( )
A.专利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B.美国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
C.技术突破必须得到法律保障
D.经济垄断组织得到迅速发展
题组三 工业革命的影响
6.[2024·浙江培优联盟月考] 列宁在论述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其政治特性时,曾将其称之为“帝国主义”或者“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其实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新形式,推动它产生、发展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也只能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19世纪后期这种“新形式”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科学化管理受到了重视
7.[2024·北京学业合格考试] 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
A.加强了世界联系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改变了社会生活 D.造成了环境污染
8.[2024·江苏学业水平考试] 19世纪,人们曾在莱茵河下游大量捕捞鲟鱼,用鲟鱼卵制作鱼子酱,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数量的减少,明显地受到限制,到1920年就完全禁止了捕鲟鱼”。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
A.城市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C.广大民众环保意识淡薄
D.资本主义阶级矛盾尖锐
9.有学者指出:18世纪中期,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和财富日益壮大,个人乃至家庭的花销也相应增加,他们更愿选择物美价廉的大众消费品,于是大众消费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这迫使商品制造者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据此可知,英国 ( )
A.工业革命源于阶级结构变动
B.生产技术创新加快了利益追逐
C.市场需求助推了工业化进程
D.社会观念变迁主导消费与生产
10.[2023·河南名校联盟期中]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即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新工业国家兴起,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个中心。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 )
A.促进了世界贸易公平 B.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C.扩大了世界贸易规模 D.加剧了各国经济差距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11.1700年,英王威廉三世颁布法令,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棉布输入英国;1719年,乔治一世又颁布法令,禁止在英国买卖和穿着印度棉织品。1774年,英国却明令取消了上述禁令。这是由于 ( )
A.印度已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B.英国政府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
C.自由主义理论占据主导地位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纺织业发展
易错点2 不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工业革命
12.[2024·四川内江月考] 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郡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国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到1792年去世之前,他陆续开办了6家工厂,被誉为近代工厂制度之父。工厂制度吹响了工业时代的号角,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英格兰纺纱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表明当时英国 ( )
A.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
B.城市化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D.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发展
13.(14分)工业革命引起欧洲社会的深刻变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中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10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3便士。
  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3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3便士。
  ……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
  第十六条 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1先令至2先令6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6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工业规模扩大使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看,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6分)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B [解析] 农业的彻底革命促使雇佣劳动者与日俱增,为日后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项正确;题干主旨并非阐述工业革命和君主立宪制之间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农村自由劳动力数量增加,并未涉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排除C项;材料未论及英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无法体现欧洲以外的地区尚不具备工业革命条件,排除D项。
2.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的英国手工纺织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亟须技术革新,这一现象说明开展工业革命的必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场需求扩大,而非劳动力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排除B、D两项;材料只述及市场需求这一项要素,不足以说明当时英国革新技术的条件已具备,排除C项。
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即工业革命前夕,英国手工工场的分工非常细致,生产活动被分解为若干个环节,为技术的积累和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生产分工细化不能直接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是手工工场分工细致和技术积累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科技发达,排除D项。
4.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瓦特、富尔顿、斯蒂芬森都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他们接受的是学徒教育,他们的发明创造主要源于经验积累,D项正确;瓦特、富尔顿、斯蒂芬森在当时都不是科学家,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学徒教育与学校教育,C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
5.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修正了《专利法》,成立了专利局,使发明人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激励了更多的人从事发明创造,有效推动了美国的工业革命。因此,材料体现了专利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A项正确。当时英国是世界科技的中心,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专利法》激励了更多的人从事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必须得到法律保障”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专利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未涉及经济垄断组织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6.B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促使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即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B项正确;垄断组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争,排除A项;“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题干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并不是19世纪后期这种“新形式”最突出的表现,排除D项。
7.C [解析] 工业革命后兴起大量工厂,以工厂为中心出现了许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这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生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联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对阶级矛盾的缓和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环境污染,排除D项。
8.B [解析] 19世纪的莱茵河中,鲟鱼数量众多,而到20世纪初直至1920年,鲟鱼数量急剧减少,说明随着当时工业革命的进行,莱茵河受到了工业污染,鲟鱼数量锐减,B项正确;“城市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民众环保意识淡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阶级矛盾尖锐”,排除D项。
9.C [解析] 据材料“18世纪中期……他们更愿选择物美价廉的大众消费品,于是大众消费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这迫使商品制造者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中间阶层的壮大,推动了社会消费的变革,大众消费品需求增大,国内市场扩大,这种市场需求变化迫使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C项正确。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推动力是市场的需求,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进步而非阶级结构变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生产者为追逐利益而进行技术创新,而非“生产技术创新加快了利益追逐”,排除B项;社会观念变迁“主导”消费与生产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
10.B [解析] 在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先是英国成为唯一的工业中心,再是世界上出现多个工业中心,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贸易公平,排除A项;“扩大了世界贸易规模”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加剧了各国经济差距,排除D项。
11.D [解析] 英国从1700年禁止外国棉布输入、1719年禁止在国内买卖和穿着印度棉织品,到1774年取消上述禁令,结合当时的史实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棉纺织业得到发展,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国需要,而且销往外国,因此英国取消了相关禁令,D项正确。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排除A项;据材料“1774年,英国却明令取消了……禁令”可知,英国在工业革命开始后,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倾销商品,取消对外国棉织品的禁令,B项所述为材料表象而非原因,排除;材料强调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生产效率提高,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技术革新,与经济理论发展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
12.C [解析] 工厂制度吹响了工业时代的号角,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工厂取代了工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社会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化发展对纺织业的影响,排除B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13.(1)特点: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奴隶。积极影响: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
(2)相同影响: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