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欧洲庄园基督教会《民法大全》俄罗斯教堂【唯物史观】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时空观念】认识全球航路的开辟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历史解释】认识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海家、支持国以及取得的成就。【家国情怀】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核心素养:课标要求: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2.知道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基本航海历程及结果;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经济(主)经济(主)思想社会思想经济(直)宗教政权条件航海经验造船技术地理知识目的:掠夺财富, 提高在欧洲的地位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尊敬的国王陛下:我认为我们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是迫切而有必要的。而且现在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恳请国王陛下恩准并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3月15日)必要性可能性【学习聚焦】15世纪末,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内因外因动力技术条件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5世纪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手段的货币,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视之为改变命运的关键所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经济动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任务一:(1)结合教材及材料,分析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要致富,去东方!!!2. 社会原因:《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欧洲的寻金热。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日本据有黄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459座海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马可·波罗行纪》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旧航路①从中国或印度出发,由陆路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细亚再转往欧洲。②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再转往欧洲。③从中国出发,由海路到达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①②③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奥斯曼帝国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中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4页怎样去富裕的东方?沿着原来的路线走行不行?为什么?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海上探险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迪亚士5.思想根源: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精神)4.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热情)人们的欲望被人文主义思潮解放出来,对财富的追求再次点燃了“不老的东方梦”。——邵政达:《新航路的开辟》“他们(葡萄牙人)是一群非凡的人,不仅能征善战,而且熟谙各种危险……通过疯狂的掠夺获得永生。”——(葡)路易斯德卡蒙斯《卢济塔尼亚人之歌》(16世纪)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地圆说葡萄牙亨利王子葡萄牙亨利王子建立了一所 “航海学校”,专门培养航海人才,强调航海实践、造船技术以及对航海仪器的改进。他还提供资金,组织了一系列海上探险活动,使葡萄牙的势力伸入到摩洛哥。13-14世纪新型航海图14世纪的星盘任务一:(2)结合教材及材料,分析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1、政治条件:西、葡王室积极支持海上冒险活动2、经验丰富: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航行中积累了经验3、科技发展:地理知识的丰富,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多桅帆船罗盘针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在这个“发现的时代”,有几位人物像接力赛跑一样,开拓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也打破了孤立。哥伦布恩里克王子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西东西欧-美洲-亚洲-西欧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开辟航线 成果1487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1492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发现美洲大陆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最早到达印度1519-1522 葡萄牙 西班牙 向西 环球航行欧洲-美洲欧洲-印度最先发现好望角麦哲伦欧洲-非洲最南端哥伦布结合书本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及《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填一填:当时欧洲人是如何开辟新航路的?证明了地圆学说向东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东欧洲西迪亚士(葡)1487-1488 葡好望角(非洲东海岸)达伽马(葡)1497-1498 葡好望角——印度哥伦布(意)1492 西欧洲—美洲麦哲伦(葡)1519 西环球航行→非洲 →印度(东方)西欧←亚洲←美洲←西 印 度 群 岛非洲欧洲美洲北美洲南大西洋西班牙1492年—1498年哥伦布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家 航向 航线1492 西班牙 哥伦布 向西 横渡大西洋→巴哈马群岛→大西洋→发现新大陆P36史料阅读:这段史料可以印证新航路开辟的哪几个原因?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需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毫无疑问,此地黄金甚丰……传教、获取黄金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欧洲摩鹿加群岛菲律宾马六甲麦哲伦海峡好望角西班牙1519年—1522年麦哲伦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家 航向 航线1519—1522 西班牙 麦哲伦 向西 欧洲→南美洲→美洲南端海峡→太平洋→ 印度洋→非洲→欧洲,完成环球航行P36学思之窗:这段史料获取什么信息?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的官衔赐给你们……王室的支持、契约精神、追寻财富的渴望航向 支持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及成就向北 英国 1497 卡伯特 发现法国 16世纪初 卡蒂埃 到达巴伦支 三次航行 地区,留下航行记录和航海图荷兰 17世纪初 哈德逊 (英)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俄罗斯 — — 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向南 英国 1578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段的一个岬角——荷兰 1642-1643 塔斯曼 环航 ,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纽芬兰岛拉布拉多半岛北冰洋通往亚洲的航路合恩角澳大利亚北冰洋三、其他航路的开辟——重要支线的开辟卡伯特 1497卡蒂埃 1534哈得逊1610德雷克1577德雷克1580塔斯曼1642——1643巴伦支1594-1597Newfoundland(纽芬兰)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我们如何回答梁启超的问题?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比较项 郑和下西洋 全球航路的开辟不同的 目的性质影响 经济政治相同点 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推动中外交流海外寻金;打破商路封锁;传播宗教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朝贡贸易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七次远航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中止,后续航海业发展衰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也初现雏形;航海业后续发展蒸蒸日上增高了明朝的影响力掀起了殖民热潮①都在国力强盛、最高统治者支持下进行②造船技术、航海知识、指南针运用等为远航提供了条件③都经过太平洋和印度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全球航路开辟的意义郑和下西洋算不算是对世界图卷的重绘呢?它和全球航路的开辟又有何不同之处?目的:宣扬国威,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意义: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宣扬了明朝的国威。结果:七次远航使得国力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后续中国航海业发展衰落。影响力极其有限全球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的经济行为,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物质文化沟通大大增强。1630年《新世界地理和水文地图》《圣经》描绘的世界1459年弗拉·毛罗《世界地图》孤立、分散 联系、整体尽管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但是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前后开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航路开辟的意义1.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课堂练习【解析】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据材料“过探险活动”“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可知欧洲人在海外探险的基础上开辟了新航路,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同时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选D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主要强调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与“控制海洋”“所有大陆”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从传统到现代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排除B项;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D2.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A.深信“地圆说”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解析】 考点: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据材料“1492年”“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哥伦布欲从西到达东方,即他深信“地圆说”,故选A项;达 伽马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B项;哥伦布没有到达东方,排除C项;哥伦布抵达美洲,没有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排除D项。A课堂练习3.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解析】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开辟新航路开辟的是新的商路,没有重新联结传统商路,故A项错误;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不是快速形成,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