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讲 人民解放战争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1)背景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2)成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二、全面内战的爆发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 1946年7月开始,经过数月的作战,挫败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 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胜利山东解放区 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表现 影响滥发纸币 造成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反动政策和巧取豪夺 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中华民国宪法》 暴露了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内容: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各解放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解放战争的胜利(1)进程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两个务必”北平和谈 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2)原因①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3)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图解史]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拓思维] 国民党决心内战却打着“和平建国”旗号的原因(1)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也是国内人民的共同愿望。(2)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3)企图在政治舆论上获取主动地位,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辨正误] (1)1946年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确立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2)“国民大会”反映出国民党以自由平等为标榜,坚持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释概念]《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挖教材]阅读纲要上第24课第四目第二个“史料阅读”,1948年7月至11月,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思考:这表明了什么?答案:人民解放军取得军事上的优势,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战阶段。[释概念]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依靠群众和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主题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材料一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材料二 现在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成立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中国如果成立联合政府,可能有几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现在的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对于这种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还是要参加进去,进去是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1945年8月23日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材料三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材料四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介石发起重庆谈判的原因及真实目的。金版参考:原因:迫于当时国内外的厌战压力;蒋介石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争取备战时间。真实目的: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关于建立新中国的思想。结合解放战争前夕的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贯彻毛泽东上述思想的行动。金版参考:思想:参加联合政府;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行动: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号召;参加重庆和平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3)提取材料三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金版参考: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建立联合政府,企图控制中国;放弃了调处的立场,扶蒋反共。(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是否实现了,为什么?金版参考:愿望:人民渴望和平统一。没有实现,因为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维度 阐释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看 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国共两党的性质看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从国共两党对和平的态度看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条件尚未准备充分,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 (2)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但未实现从国际环境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材料一 这位在重庆上飞机时只有油条吃的接收大员,到了北平,一下飞机立即被接去大吃大喝。看着鱼翅端上桌,金专员惊喜之余,心里还来了首四句联:“登机吃油条,下机吃鱼翅,日本不投降,怎能有此事?”不消多等,从“吃油条”变成“搬金砖”的接收大员就伙同老北平汉奸开始强占民宅,或逼人贱卖或接管、转卖日本人的房子及其被没收的珠宝财物。——摘编自张恨水《五子登科》材料二 (1949年)当三野主力九兵团第二十七军、二十三军及二十军5月27日夜里攻入上海市城区,十万大军全部露宿街头。这使国内广大人民及海外各国对即将诞生的人民共和国,不得不刮目相看。年轻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当时正准备从上海迁往香港,目睹大军睡马路,遂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材料三 毛泽东概括了土地改革在共产党的防御战略中的作用。他断言,“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才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7年,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担架10万副,粮食9亿多斤。——摘编自[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下)、邵维正《中共党史专题教程》[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而共产党胜利的主要原因。金版参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民心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金版参考: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广大农民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的进攻,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土地改革是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1)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说①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②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③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④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正确方针政策;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2)从国民党方面来说①军事上:蒋介石指挥上的失误、国民党内部军队派系林立。②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反共反人民,“假和平、真内战”。③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使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④外交上: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使美国在华攫取更多的特权。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1)从近代中国革命角度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来说,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3)从世界政治影响角度来说,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4)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卷)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试题情境 河北部分县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态度考查知识 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核心价值 通过对河北部分县人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态度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厚植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1.信息提取时空信息:1947年,河北景县、南宫县和肥乡县。现象信息:河北部分县人民赞颂八路军、毛主席,踊跃参军,反对蒋介石集团。2.分析探究挖掘隐含前提:1947年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解读显性信息:河北人民的言行表明解放区人民感恩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参军愿望强烈。逻辑推理判断:综上,可归纳得出:由于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这是土地改革的结果,__D__项正确。3.排除干扰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是1948年,故A项错误;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故C项错误。命题点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021·广东卷)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是一件大喜事’”可知,毛泽东的重庆之行得到了民主人士和《大公报》社评的赞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抗战胜利后国人向往和平,渴望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故选C项。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是在三大战役之时,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是1945年9月的重庆谈判,排除A项;民主党派认同的是毛泽东的重庆之行,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并且材料没有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排除B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排除D项。命题点2:解放战争进程(2022·广东卷)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内战爆发之际,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武装自卫”的号召,A项正确。B项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致电新四军的指示,排除;“救亡图存”是整个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C项错误;D项是1947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排除。命题点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2024·广西卷)1946年6月,国内资金呈现自北向南流动。1948年2月,资金南流加剧;10月,上海《正言报》报道:“近周沪资金南流,约在五千至一亿金圆,此批资金或在广州搜购黄金,或套汇来港。”这反映了( )A.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政府丧失信心B.民国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美国商品大量倾销加剧了通货膨胀D.国民政府出现严重财政危机答案:A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向南流动,或用来搜购黄金,或者通过套汇转道香港,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政府逐渐失望,转而大规模转移财产,故选A项。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区域布局的调整,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当时社会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的,排除C项;资金南流无法反映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排除D项。命题点4: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2024·江西卷)194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对于中央工委总结报告有关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予以肯定,同时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人口五万以上的占领城市,逐一作出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月内电告中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注意工作效率的提升B.谋划城市经济的发展C.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D.明确城市管理的职责答案:C解析:1948年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总结城市工作经验,这表明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中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接管城市,并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城市,这反映了中共探索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一切准备好,不怕和平的万一被人破坏。”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建立民主协商制度 B.努力争取和平民主C.放弃武装斗争形式 D.准备签订和平协议2.(2025·广东茂名摸底联考)在1946年3月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声称:政治协商会议在本质上不是制宪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关于政府组织的协议案,在本质上不能够代表约法。会议还通过了旨在推翻政协决议的多项条款。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B.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破灭C.国内军事形势发生根本变化D.国民党反对战后和平谈判3.(2025·重庆模拟)从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94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包办的“国民大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共关系的问题上经历了由“自卫战争”到“解放战争”、由“制止内战,恢复国内和平”到“打倒蒋介石”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适时调整革命战略B.力图维持国共合作关系C.坚持以斗争求和平D.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4.(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1946年冬,北平爆发“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次年1月,台北市大中学生及部分公务员、工人共约万余人召开“台北市学生界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大会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台湾青年爱国热情并不低于外省各地同学”,高呼“美军滚出中国!”等口号。这体现了( )A.美国阴谋把台湾省从中国分离B.学生成为爱国民主运动领导者C.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将崩溃D.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5.下表是1946-1948年国民政府财政收支简表。该状况( )年度 支出(亿元) 收入(亿元) 赤字(亿元) 军费占支出比%1946 75748 28770 46978 59.91947 433939 140644 293295 54.81948(1-7月) 6554711 2209055 4345656 68.5A.导致了国民政府滥发纸币B.引发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反映了官僚资本急剧膨胀D.缘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6.(2025·浙江嘉兴期末)上海《大公报》在1947年初的一篇时评中写道:“无数青年学生,破衣两袭,旧被一套,两餐白水菜汤半碗,咸菜一碟,窝头三个,随时对着学校催缴学杂费的牌告发愁。”这种困苦局面( )A.激起了“一二·九”运动B.源于日军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C.客观推动第二条战线发展D.直接促使解放军发起战略进攻7.1947年10月12日,《东北日报》刊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全文。12月,刊登外媒对《大纲》的报道,如美国《先驱论坛报》承认“中国农民世世代代倾向于土地革命”,而中共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土地问题。这些报道反映了( )A.中共抓住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B.三大战役的胜利推动了土改进行C.西方国家消除了对中共的偏见D.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8.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 )A.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B.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C.表明中共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D.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9.(2025·八省联考·陕甘宁青卷)1948年7月,彭真在北岳区城市工作干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入城以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社会秩序”。该报告旨在( )A.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B.总结城市接管经验C.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借鉴土地革命做法10.(2025·江苏无锡期中)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无视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战区,遭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后搁浅,这被视为中国近代以来“炮舰外交”的终结。这一事件( )A.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B.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C.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首次胜利D.促成列强对中国外交态度的转变11.(2025·福建三明期末)1945年民谣“坏东西,拉夫抽丁,征粮征米,拆散父子,拆散夫妻都是你,你的心肠和魔鬼一样的,别国在和平里复兴建设,只有你成天在内战上玩把戏。你这个坏东西,真是活该枪毙!”该民谣反映了国民党( )A.坚持独裁统治的本质B.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C.内战失败的必然原因D.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12.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 )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革命的中心转移至山东解放区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D.报刊的宣传奠定民主革命基础二、非选择题13.(2025·陕西安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内战爆发后,广大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彻底废除封建制度,要求中央制定适合时宜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印发“我党历次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若干文件”,会议后期着重讨论土改政策问题,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同年10月10日公布并被各革命根据地采纳。《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鉴于过去土地法中“左”的错误,明确规定地主及其家庭成员,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甚至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在乡村,未参与犯罪行为,也与农民同样对待。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第一次总结报告中提出“决议不能长……原则上明确,具体办法不肯定,给各地机动”。中共中央肯定了这一原则。土地法大纲公布后,各地大都制定了补充办法。——摘编自郑志廷《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课时作业(解析版)一、选择题1.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一切准备好,不怕和平的万一被人破坏。”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建立民主协商制度 B.努力争取和平民主C.放弃武装斗争形式 D.准备签订和平协议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可以看出,中共怀有极大的和平诚意,努力争取和平民主,B项正确。建立民主协商制度的标志是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排除A项;据材料“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可知,C项错误;签订和平协议是1949年北平和谈,排除D项。2.(2025·广东茂名摸底联考)在1946年3月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声称:政治协商会议在本质上不是制宪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关于政府组织的协议案,在本质上不能够代表约法。会议还通过了旨在推翻政协决议的多项条款。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B.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破灭C.国内军事形势发生根本变化D.国民党反对战后和平谈判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蒋介石不承认政协会议的成果,不同意和平建国的纲领,依然想要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这表明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破灭了,故选B项。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排除A项;1946年3月国共两党并未开始战争,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政协会议召开之前,国共两党就已经完成了重庆谈判,排除D项。3.(2025·重庆模拟)从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94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包办的“国民大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共关系的问题上经历了由“自卫战争”到“解放战争”、由“制止内战,恢复国内和平”到“打倒蒋介石”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适时调整革命战略B.力图维持国共合作关系C.坚持以斗争求和平D.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转变是对国共和平谈判到全面内战爆发的局势演变的反映,即中共依据现实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革命战略,A项正确。“解放战争”“打倒蒋介石”是在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合作破裂和以斗争求和平的努力失败之后,排除B、C两项;“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不是材料中转变的反映,排除D项。4.(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1946年冬,北平爆发“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次年1月,台北市大中学生及部分公务员、工人共约万余人召开“台北市学生界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大会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台湾青年爱国热情并不低于外省各地同学”,高呼“美军滚出中国!”等口号。这体现了( )A.美国阴谋把台湾省从中国分离B.学生成为爱国民主运动领导者C.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将崩溃D.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台北人民举行集会,响应北平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反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美国阴谋分裂中国的信息,排除A项;学生是爱国民主运动的先锋而非领导者,排除B项;C项内容不符合史实,排除。5.下表是1946-1948年国民政府财政收支简表。该状况( )年度 支出(亿元) 收入(亿元) 赤字(亿元) 军费占支出比%1946 75748 28770 46978 59.91947 433939 140644 293295 54.81948(1-7月) 6554711 2209055 4345656 68.5A.导致了国民政府滥发纸币B.引发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反映了官僚资本急剧膨胀D.缘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答案:A解析:从表格数据看,由于军费开支庞大,1946-1948年国民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国民政府滥发纸币,A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B项;材料与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无关,排除C、D两项。6.(2025·浙江嘉兴期末)上海《大公报》在1947年初的一篇时评中写道:“无数青年学生,破衣两袭,旧被一套,两餐白水菜汤半碗,咸菜一碟,窝头三个,随时对着学校催缴学杂费的牌告发愁。”这种困苦局面( )A.激起了“一二·九”运动B.源于日军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C.客观推动第二条战线发展D.直接促使解放军发起战略进攻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青年学生面临困苦的局面,促使其加入反对国民党统治的行列,客观推动第二条战线发展,C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的事件,排除A项;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材料现象与战略进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7.1947年10月12日,《东北日报》刊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全文。12月,刊登外媒对《大纲》的报道,如美国《先驱论坛报》承认“中国农民世世代代倾向于土地革命”,而中共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土地问题。这些报道反映了( )A.中共抓住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B.三大战役的胜利推动了土改进行C.西方国家消除了对中共的偏见D.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共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知,外媒的报道认为中共掀起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即中共抓住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故选A项。土改在三大战役之前,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8.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 )A.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B.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C.表明中共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D.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答案:B解析: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和平建国纲领,内战一触即发,破坏“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是为了防备国民党的军事进攻,“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停止破路,这是因为解放战争经过一年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转变政策对解放战争的进行及以后的建设有利,B项正确。9.(2025·八省联考·陕甘宁青卷)1948年7月,彭真在北岳区城市工作干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入城以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社会秩序”。该报告旨在( )A.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B.总结城市接管经验C.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借鉴土地革命做法答案:A解析:该报告指出中共干部在城市工作中,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社会秩序”,这一秩序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因此该报告旨在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故选A项。该报告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城市接管工作的规划和要求,排除B项;这一时期还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尚未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排除C项;报告内容主要是针对城市工作提出的,和土地革命的做法关联不大,排除D项。10.(2025·江苏无锡期中)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无视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战区,遭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后搁浅,这被视为中国近代以来“炮舰外交”的终结。这一事件( )A.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B.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C.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首次胜利D.促成列强对中国外交态度的转变答案:B解析:英国在19世纪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取了内河航行权,但到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闯入防区的英国军舰进行炮击,这维护了中国的内河航行权,极大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故选B项。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排除C项;这一事件并没有让列强转变对中国的外交态度,排除D项。11.(2025·福建三明期末)1945年民谣“坏东西,拉夫抽丁,征粮征米,拆散父子,拆散夫妻都是你,你的心肠和魔鬼一样的,别国在和平里复兴建设,只有你成天在内战上玩把戏。你这个坏东西,真是活该枪毙!”该民谣反映了国民党( )A.坚持独裁统治的本质B.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C.内战失败的必然原因D.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答案:C解析:1945年的民谣控诉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盼望国民党的统治早点结束,这反映了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因此国民党内战失败是必然的,C项正确。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的本质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国民党对人民的剥削是民谣反映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未提到国民党对思想的控制,排除D项。12.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 )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革命的中心转移至山东解放区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D.报刊的宣传奠定民主革命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民积极参军,支持解放战争,说明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C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革命的中心转移,排除B项;D项夸大了报刊宣传的作用,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25·陕西安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内战爆发后,广大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彻底废除封建制度,要求中央制定适合时宜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印发“我党历次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若干文件”,会议后期着重讨论土改政策问题,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同年10月10日公布并被各革命根据地采纳。《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鉴于过去土地法中“左”的错误,明确规定地主及其家庭成员,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甚至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在乡村,未参与犯罪行为,也与农民同样对待。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第一次总结报告中提出“决议不能长……原则上明确,具体办法不肯定,给各地机动”。中共中央肯定了这一原则。土地法大纲公布后,各地大都制定了补充办法。——摘编自郑志廷《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答案:(1)继承与发展;鲜明的民主革命色彩;注重公平公正;内容简洁,原则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成为指导农村土地改革的纲领;推动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贡献;为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提供了借鉴。(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据材料“会议印发‘我党历次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若干文件’,会议后期着重讨论土改政策问题”可知,继承与发展;据材料“《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可知,鲜明的民主革命色彩;据材料“明确规定地主及其家庭成员,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甚至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在乡村,未参与犯罪行为,也与农民同样对待”可知,注重公平公正;据材料“决议不能长……原则上明确,具体办法不肯定,给各地机动”可知,内容简洁,原则明确。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土地法大纲》对当时以及解放战争进程和后来的土地改革的作用作答。15(共58张PPT)第一部分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第21讲 人民解放战争目录关键能力贰必备知识壹高考研析叁课时作业肆必备知识 全面·系统·简洁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1)背景(2)成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二、全面内战的爆发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 1946年7月开始,经过数月的作战,挫败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陕北解放区 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胜利山东解放区 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内容: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各解放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表现 影响滥发纸币 造成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反动政策和巧取豪夺 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中华民国宪法》 暴露了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2.解放战争的胜利(1)进程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两个务必”北平和谈 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2)原因①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3)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图解史]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拓思维] 国民党决心内战却打着“和平建国”旗号的原因(1)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也是国内人民的共同愿望。(2)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3)企图在政治舆论上获取主动地位,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辨正误] (1)1946年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确立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 )(2)“国民大会”反映出国民党以自由平等为标榜,坚持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释概念]《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挖教材]阅读纲要上第24课第四目第二个“史料阅读”,1948年7月至11月,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思考:这表明了什么?答案:人民解放军取得军事上的优势,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战阶段。[释概念]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依靠群众和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关键能力 情境·素养·思维主题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材料一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材料二 现在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成立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中国如果成立联合政府,可能有几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现在的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对于这种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还是要参加进去,进去是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1945年8月23日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材料三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材料四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介石发起重庆谈判的原因及真实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关于建立新中国的思想。结合解放战争前夕的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贯彻毛泽东上述思想的行动。金版参考:原因:迫于当时国内外的厌战压力;蒋介石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争取备战时间。真实目的: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金版参考:思想:参加联合政府;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行动: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号召;参加重庆和平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3)提取材料三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是否实现了,为什么?金版参考: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建立联合政府,企图控制中国;放弃了调处的立场,扶蒋反共。金版参考:愿望:人民渴望和平统一。没有实现,因为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维度 阐释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看 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国共两党的性质看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从国共两党对和平的态度看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条件尚未准备充分,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2)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但未实现从国际环境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材料一 这位在重庆上飞机时只有油条吃的接收大员,到了北平,一下飞机立即被接去大吃大喝。看着鱼翅端上桌,金专员惊喜之余,心里还来了首四句联:“登机吃油条,下机吃鱼翅,日本不投降,怎能有此事?”不消多等,从“吃油条”变成“搬金砖”的接收大员就伙同老北平汉奸开始强占民宅,或逼人贱卖或接管、转卖日本人的房子及其被没收的珠宝财物。——摘编自张恨水《五子登科》材料二 (1949年)当三野主力九兵团第二十七军、二十三军及二十军5月27日夜里攻入上海市城区,十万大军全部露宿街头。这使国内广大人民及海外各国对即将诞生的人民共和国,不得不刮目相看。年轻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当时正准备从上海迁往香港,目睹大军睡马路,遂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材料二 毛泽东概括了土地改革在共产党的防御战略中的作用。他断言,“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才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7年,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担架10万副,粮食9亿多斤。——摘编自[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下)、邵维正《中共党史专题教程》[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而共产党胜利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金版参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民心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金版参考: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广大农民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的进攻,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土地改革是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1)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说①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②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③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④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正确方针政策;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2)从国民党方面来说①军事上:蒋介石指挥上的失误、国民党内部军队派系林立。②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反共反人民,“假和平、真内战”。③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使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④外交上: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使美国在华攫取更多的特权。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1)从近代中国革命角度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来说,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3)从世界政治影响角度来说,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4)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高考研析 技巧·应用·方向(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卷)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试题情境 河北部分县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态度考查知识 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核心价值 通过对河北部分县人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态度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厚植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1.信息提取时空信息:1947年,河北景县、南宫县和肥乡县。现象信息:河北部分县人民赞颂八路军、毛主席,踊跃参军,反对蒋介石集团。2.分析探究挖掘隐含前提:1947年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解读显性信息:河北人民的言行表明解放区人民感恩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参军愿望强烈。逻辑推理判断:综上,可归纳得出:由于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这是土地改革的结果,__D__项正确。3.排除干扰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是1948年,故A项错误;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故C项错误。命题点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021·广东卷)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解析:根据材料“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是一件大喜事’”可知,毛泽东的重庆之行得到了民主人士和《大公报》社评的赞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抗战胜利后国人向往和平,渴望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故选C项。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是在三大战役之时,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是1945年9月的重庆谈判,排除A项;民主党派认同的是毛泽东的重庆之行,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并且材料没有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排除B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排除D项。命题点2:解放战争进程(2022·广东卷)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解析:根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内战爆发之际,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武装自卫”的号召,A项正确。B项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致电新四军的指示,排除;“救亡图存”是整个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C项错误;D项是1947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排除。命题点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2024·广西卷)1946年6月,国内资金呈现自北向南流动。1948年2月,资金南流加剧;10月,上海《正言报》报道:“近周沪资金南流,约在五千至一亿金圆,此批资金或在广州搜购黄金,或套汇来港。”这反映了( )A.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政府丧失信心B.民国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美国商品大量倾销加剧了通货膨胀D.国民政府出现严重财政危机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向南流动,或用来搜购黄金,或者通过套汇转道香港,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政府逐渐失望,转而大规模转移财产,故选A项。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区域布局的调整,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当时社会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的,排除C项;资金南流无法反映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排除D项。命题点4: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2024·江西卷)194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对于中央工委总结报告有关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予以肯定,同时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人口五万以上的占领城市,逐一作出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月内电告中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注意工作效率的提升B.谋划城市经济的发展C.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D.明确城市管理的职责解析:1948年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总结城市工作经验,这表明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中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接管城市,并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城市,这反映了中共探索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课时作业题号 1 2 3 4 5 6 7难易度 ★★★ ★★ ★★★ ★★ ★★ ★★ ★★★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 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 破灭 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共关系的转变 1947年台北响应北平的反美行动 国民政府的财政 危机 国统区学生的困苦局面 外媒对土地改革的报道题号 8 9 10 11 12 13难易度 ★★★ ★★ ★★ ★★★ ★★ ★★★知识点 1946年至1947年中共铁路政策的变化 1948年城市工作干部会议报告的 目的 渡江战役炮击英舰“紫石 英号” 国民党内战失败的必然原因 民众支持解放战争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一、选择题1.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一切准备好,不怕和平的万一被人破坏。”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建立民主协商制度 B.努力争取和平民主C.放弃武装斗争形式 D.准备签订和平协议解析:据材料“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可以看出,中共怀有极大的和平诚意,努力争取和平民主,B项正确。建立民主协商制度的标志是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排除A项;据材料“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可知,C项错误;签订和平协议是1949年北平和谈,排除D项。2.(2025·广东茂名摸底联考)在1946年3月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声称:政治协商会议在本质上不是制宪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关于政府组织的协议案,在本质上不能够代表约法。会议还通过了旨在推翻政协决议的多项条款。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B.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破灭C.国内军事形势发生根本变化D.国民党反对战后和平谈判解析:材料说明蒋介石不承认政协会议的成果,不同意和平建国的纲领,依然想要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这表明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破灭了,故选B项。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排除A项;1946年3月国共两党并未开始战争,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政协会议召开之前,国共两党就已经完成了重庆谈判,排除D项。3.(2025·重庆模拟)从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94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包办的“国民大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共关系的问题上经历了由“自卫战争”到“解放战争”、由“制止内战,恢复国内和平”到“打倒蒋介石”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适时调整革命战略B.力图维持国共合作关系C.坚持以斗争求和平D.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解析:材料中的转变是对国共和平谈判到全面内战爆发的局势演变的反映,即中共依据现实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革命战略,A项正确。“解放战争”“打倒蒋介石”是在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合作破裂和以斗争求和平的努力失败之后,排除B、C两项;“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不是材料中转变的反映,排除D项。4.(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1946年冬,北平爆发“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次年1月,台北市大中学生及部分公务员、工人共约万余人召开“台北市学生界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大会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台湾青年爱国热情并不低于外省各地同学”,高呼“美军滚出中国!”等口号。这体现了( )A.美国阴谋把台湾省从中国分离B.学生成为爱国民主运动领导者C.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将崩溃D.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解析:据材料可知,台北人民举行集会,响应北平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反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美国阴谋分裂中国的信息,排除A项;学生是爱国民主运动的先锋而非领导者,排除B项;C项内容不符合史实,排除。5.下表是1946-1948年国民政府财政收支简表。该状况( )A.导致了国民政府滥发纸币B.引发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反映了官僚资本急剧膨胀D.缘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解析:从表格数据看,由于军费开支庞大,1946-1948年国民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国民政府滥发纸币,A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B项;材料与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无关,排除C、D两项。年度 支出 (亿元) 收入 (亿元) 赤字 (亿元) 军费占支出比%1946 75748 28770 46978 59.91947 433939 140644 293295 54.81948 (1-7月) 6554711 2209055 4345656 68.56.(2025·浙江嘉兴期末)上海《大公报》在1947年初的一篇时评中写道:“无数青年学生,破衣两袭,旧被一套,两餐白水菜汤半碗,咸菜一碟,窝头三个,随时对着学校催缴学杂费的牌告发愁。”这种困苦局面( )A.激起了“一二·九”运动B.源于日军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C.客观推动第二条战线发展D.直接促使解放军发起战略进攻解析:据材料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青年学生面临困苦的局面,促使其加入反对国民党统治的行列,客观推动第二条战线发展,C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的事件,排除A项;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材料现象与战略进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7.1947年10月12日,《东北日报》刊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全文。12月,刊登外媒对《大纲》的报道,如美国《先驱论坛报》承认“中国农民世世代代倾向于土地革命”,而中共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土地问题。这些报道反映了( )A.中共抓住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B.三大战役的胜利推动了土改进行C.西方国家消除了对中共的偏见D.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解析:据材料“中共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知,外媒的报道认为中共掀起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即中共抓住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故选A项。土改在三大战役之前,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8.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 )A.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B.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C.表明中共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D.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解析: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和平建国纲领,内战一触即发,破坏“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是为了防备国民党的军事进攻,“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停止破路,这是因为解放战争经过一年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转变政策对解放战争的进行及以后的建设有利,B项正确。9.(2025·八省联考·陕甘宁青卷)1948年7月,彭真在北岳区城市工作干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入城以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社会秩序”。该报告旨在( )A.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B.总结城市接管经验C.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借鉴土地革命做法解析:该报告指出中共干部在城市工作中,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社会秩序”,这一秩序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因此该报告旨在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故选A项。该报告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城市接管工作的规划和要求,排除B项;这一时期还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尚未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排除C项;报告内容主要是针对城市工作提出的,和土地革命的做法关联不大,排除D项。10.(2025·江苏无锡期中)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无视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战区,遭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后搁浅,这被视为中国近代以来“炮舰外交”的终结。这一事件( )A.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B.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C.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首次胜利D.促成列强对中国外交态度的转变解析:英国在19世纪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取了内河航行权,但到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闯入防区的英国军舰进行炮击,这维护了中国的内河航行权,极大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故选B项。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排除C项;这一事件并没有让列强转变对中国的外交态度,排除D项。11.(2025·福建三明期末)1945年民谣“坏东西,拉夫抽丁,征粮征米,拆散父子,拆散夫妻都是你,你的心肠和魔鬼一样的,别国在和平里复兴建设,只有你成天在内战上玩把戏。你这个坏东西,真是活该枪毙!”该民谣反映了国民党( )A.坚持独裁统治的本质B.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C.内战失败的必然原因D.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解析:1945年的民谣控诉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盼望国民党的统治早点结束,这反映了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因此国民党内战失败是必然的,C项正确。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的本质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国民党对人民的剥削是民谣反映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未提到国民党对思想的控制,排除D项。12.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 )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革命的中心转移至山东解放区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D.报刊的宣传奠定民主革命基础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民积极参军,支持解放战争,说明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C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革命的中心转移,排除B项;D项夸大了报刊宣传的作用,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25·陕西安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内战爆发后,广大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彻底废除封建制度,要求中央制定适合时宜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印发“我党历次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若干文件”,会议后期着重讨论土改政策问题,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同年10月10日公布并被各革命根据地采纳。《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鉴于过去土地法中“左”的错误,明确规定地主及其家庭成员,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甚至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在乡村,未参与犯罪行为,也与农民同样对待。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第一次总结报告中提出“决议不能长……原则上明确,具体办法不肯定,给各地机动”。中共中央肯定了这一原则。土地法大纲公布后,各地大都制定了补充办法。——摘编自郑志廷《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答案:继承与发展;鲜明的民主革命色彩;注重公平公正;内容简洁,原则明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成为指导农村土地改革的纲领;推动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贡献;为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提供了借鉴。(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第(1)问,据材料“会议印发‘我党历次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若干文件’,会议后期着重讨论土改政策问题”可知,继承与发展;据材料“《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可知,鲜明的民主革命色彩;据材料“明确规定地主及其家庭成员,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甚至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在乡村,未参与犯罪行为,也与农民同样对待”可知,注重公平公正;据材料“决议不能长……原则上明确,具体办法不肯定,给各地机动”可知,内容简洁,原则明确。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土地法大纲》对当时以及解放战争进程和后来的土地改革的作用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1讲 人民解放战争.docx 第21讲 人民解放战争.pptx